书城成功励志读《易经》学生活
5561600000030

第30章 坎卦——英雄本色,临危不乱

(坎下坎上)

【原文】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水涛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译】

坎卦象征重重危险,只要胸怀信实,就能使内心亨通,努力前行必被崇尚。

《彖》解释道:“习坎”,意思是重重危险,就像水流进陷穴不见盈满。行走在险境而不丧失信实,就能使内心亨通,这是由于阳刚居中不偏;努力前行必被崇尚,说明往前进取可建功勋。天险高远无法升越,地险山川丘陵(也难以涉越),国君王侯于是设险守护国境:“险陷”之时的功用是多么宏大啊!

《象》解释道:水叠连流至,象征“重重险陷”;君子因此恒久保持令德美行,反复熟习政教事务。

【智慧解读】

该卦的卦形符号是两个八卦符号重叠而成,一阳陷入二阴之中,是水的形象的重叠,是六十四卦中八个“纯卦”之一,上下符号相同,与八卦名称相同,内外含义相同。“习坎”,就是重重危险。此卦大意是,才德是在以信心战胜重重险阻,不断积累的,有必胜的信心才有不可战胜的行动和成功的结果。卦辞启示我们:遇险之时,重要的是应有足够的诚信之心,相信自己必然能够战胜艰险;这种诚信之心,可以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尽管身在险境,内心却处于一往无前、畅通无阻的状态。这样才能临危不乱、履险如夷。

【原文】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译】

初六,面临重重危险,落入陷穴深处,有凶险。

《象》解释道:面临重重危险,而又落入陷穴深处,说明“初六”违失履险之道必有凶险。

【智慧解读】

该爻是坎卦的最下爻,上有重重危险。在双坎之下,无阳爻相应相援。虽与“九二”成比,“九二”在震卦下位,象征动于大途,努力前进,并不救援“初六”。“初六”阴居阳位,入于重险而得救,是“凶”的卦象。此爻大意是,“初六”深深地陷入危险,前途凶险。这意味着陷入险境很深,自身柔弱无力,并且没有救援,可能会越陷越深。

【原文】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译】

九二,在陷穴中困罹险难,从小处谋求脱险必有所得。

《象》解释道:从小处谋求脱险必有所得,说明“九二”此时尚未脱离险境。

【智慧解读】

该爻处于下坎中位,正是在危险之中。“九二”得中,象征刚而能中,刚柔相济。三应中,卦变艮;初应中,卦变震。艮为止于山,震为动而为生雷。阴爻“初六”、“六三”位不正,象征小人。此爻大意是,入于险中,不得脱身,先求小得。这启示我们:危险之中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先求小有所得,逐步探求出险致胜的途径。

【原文】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译】

六三,来去都在险陷之间,往前有险,退居难安,落入陷穴深处,不可施展才用。

《象》解释道:来去都在险陷之间,说明“六三”终究难成行险之功。

【智慧解读】

该爻是阴爻居阳位,不中不正,在下坎上位,是危险之极;又在上坎之下,是前险之始。坎卦象征危险,进退不得。退向“九二”,入于坎险之口,则下变为艮;进向“六四”,又入于前面的坎险。此爻大意是,行为不端,落入危险,进退维谷,一筹莫展。由此可知,处于危险境地时,如果进退维谷,那就应安心忍耐,等候机会,不要勉强而为,否则只能越陷越深。

【原文】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译】

六四,一樽薄酒,两簋淡食,用质朴的瓦缶盛物(虔诚地奉献给尊者),通过明窗结纳信约,终将免遭灾祸。

《象》解释道:一樽薄酒,两簋淡食,说明“九五”阳刚和“六四”阴柔相互交接。

【智慧解读】

该爻是阴爻得正位,在上卦临近“九五之尊”,有柔顺端正的忠臣之德,在危难时期赤心不改。它在震卦上位,震为木;在坎,坎为水酒;又在艮卦下位,艮为瓜果。其动则在巽卦中位,巽为绳。又在兑卦上位,兑主折毁。此爻大意是,身陷险境,忠心不改,危难救主,灾祸可免。这启示我们,处于危险境地时!应努力争取外援,以求走出险境。

【原文】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译】

九五,险陷尚不满盈,小丘已被铲平,必无灾祸。

《象》解释道:险陷尚不满盈,说明“九五”虽居中但平险之功尚未光大。

【智慧解读】

该爻是居尊的阳爻,阳刚中正,能化险为夷。坎卦已经接近尾声,有“上六”在前。坎为水险,“上六”是积水的凹地。“九五”还未到“上六”的位置,象征水险还没有结束。其动则在上卦变坤,坤为平地。此爻大意是,危险将要过去,须谨慎等待形势好转,才能免除灾祸。这意味着只要我们坚持以不偏不倚的中正原则行事,就能踏平险陷走上正涂。

【原文】

上六,系用徽纆,置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译】

上六,被绳索捆缚,囚置在荆棘丛中,三年不得解脱,有凶险。

《象》解释道:“上六”违失履险正道,凶险将延续三年之久。

【智慧解读】

该爻是坎卦的末爻,也是坎卦所象征的最后一道水险,阻拦了“九五之尊”脱险的去路,必然被擒拿。其动则卦变为巽,巽为绳。“九五”被“上六”所拦,在艮卦上位。坎卦之后,“上六”都不交好运。此爻大意是,以己之险挡人之路,三年不得脱险。这启示我们:人生的道路充满了艰难挫折,应该经受磨炼,并不断地总结经验,以利于前进。

【经典例说】

高允宁死不说谎

北魏的统治者是鲜卑族拓跋部人。东晋初年,拓跋部还只是我国东北的一个游牧部落,后来,它不断壮大并汲取中原文化,逐步建立了封建的经济制度。公元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成为魏道武帝。魏道武帝任用了一批汉人做谋士,他们中名气最大的就算崔浩了。

在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崔浩立下了赫赫战功,因而取得了北魏三代皇帝极大的信任。魏太武帝即位后,崔浩担任司徒并掌握大权。他建议皇帝恢复春秋战国以前的制度,仍然把国家分成若干诸侯国,并说秦始皇当初就不该设立郡县制。其实,他是想凭借家族在北方的势力,和北魏鲜卑族政权分庭抗礼。

皇太子拓跋冕一直与崔浩不和。崔浩有一次想让几十个本家人出任各地郡守,遭到了皇太子的反对,他与皇太子力争,结果他如愿以偿,这让皇太子对他更加讨厌。

后来,魏太武帝下旨让崔浩带几个人编写魏国历史,并叮嘱他们,其中的内容一定要真实可信。

崔浩等人按照太武帝的要求,收集了各种资料,终于编写出了魏国的国史。本来,魏太武帝编国史也只是想留给后代看的。但崔浩手下的那两个文人却劝崔浩把国史刻在石碑上让其他官员也看看,这样可以提高崔浩的声望。而崔浩也以自己位高权重无人能制,就擅自从国库开支300万钱,请来石匠把国史刻到了碑石上,还将石碑一块块地立在平城西郊外的大路两旁。

国史的记载按照太武帝的要求记录的基本上都是史实,但是记载说北魏先辈文化十分落后的字句,让过路人看了纷纷议论,并引为笑谈。

鲜卑贵族听说后,对崔浩更是痛恨。他们联名向魏太武帝反映这件事情,说崔浩等编写国史的人,这么做是故意要丢朝廷的脸。魏太武帝本来就对崔浩自作主张把国史刻到石碑上有所不满,再听到鲜卑贵族们的反映,立时火冒三丈,马上下令逮捕崔浩及其族人,而且还要对参与编写“国史”的人员进行斩首并株连九族。

当时,太子的师傅高允担任著作郎一职,文笔稳健、见识渊博的他也参与了国史的编写工作。按照太武帝的意思,高允也要处以斩首。高允平时为人谨慎、正直,太子非常敬仰他。得知这一消削息,皇太子十分着急。于是,他将高允找来,对他说:“明天我陪你去朝见皇上,到时如果皇上问你,你必须按照我说话的意思回答,别的什么也别说。”

第二天,皇太子便带不明就里的高允去赆觐见太武帝。走到宫门时,皇太子又再三嘱咐:“千万别忘了,切不可乱讲话。”“请问殿下,到底发生什么事了?”高允疑惑地问。“到了大殿上,你就知道了。”皇太子急切地说,没有多加解释。

见到了太武帝,皇太子就说:“高允为人向来小心谨慎,虽然参加崔浩编写的‘国史’,但职务低卑,起不了什么作用,所有文字修饰,定稿都由崔浩最后审核的,请陛下免了高允的罪吧。”

太武帝把高允召上大殿,问他:“‘国史’都是由崔浩审定的吗?”皇太子急忙一个劲地给高允使眼色,示意他顺着话说下去,把责任都推到崔浩身上。

“《太祖纪》是前著作郎邓渊写的,《先帝纪》《今纪》是我和崔浩合写的,但是由于崔浩事务繁忙,只抓大纲,具体内容都是我写的。”高允装作不知,如实说出情况。

太武帝听了大发雷霆,怒气冲冲地对皇太子说:“你看,高允竟超过了崔浩所为,怎么能赦免他的死罪呢?”

皇太子不忍高允因此而遭难,又对太武帝说:“高允是一个小官员,看见皇帝威风凛凛,心里害怕,才会惊惶失措、语无伦次的。可他平时和我说,那都是崔浩所为。”

太武帝又问高允:“是这样吗?”

高允说:“我犯的罪虽然会灭族,但我不愿说谎话,更不敢欺骗陛下。太子因为可怜我,想救我一命,但他确实没有问我,我也没有跟他说起过这件事。”

听了高允的一番话,太武帝感慨地对太子说:“高允真是个正直的人啊,死到临头还那么老实,不愿意说假话,真是难能可贵。”于是他宣布赦免高允的死罪。

魏太武帝又命人将崔浩抓来,当面审问他。面对这样的阵势,崔浩吓得面无血色,话也说不出来了。见此情景,太武帝更为恼怒,命令高允起草一份诏书,内容大致是从崔浩开始,凡是参与修编国史的官员和崔浩的族人全部都要被砍头。

回到官署,高允却没有立即起草诏书。太武帝派人催了好几次,他才对太武帝说:“崔浩如果有其他罪恶,当然可以处死。如果只是因为写国史,触犯了朝廷,那也不至于处死刑。”

太武帝听了这话,觉得这个高允太不识好歹了,就让武士把他捆起来,听候发落。太子再三请求后,太武帝才再次赦免了高允。

几天后,高允见到了皇太子。太子埋怨高允说:“人都应该见机行事,我想为你开脱,可你却始终没有按我的意思办,反而一再使皇帝发怒。想到这些,我还真是心有余悸。”

高允说:“这件事,崔浩这样做确实不对。但是,编写历史的目的是使后人警戒以往的过失。至于写皇帝活动、朝政得失,那还是需要的。再说,国史是我和崔浩一起编写的,现在出了事,哪能因此推卸责任。殿下您想要救我,我十分感激您。但是,要我说违心的话,把责任都推到他人身上,我是不会这样干的。”

听了高允这番话,皇太子心中的敬佩之情更深了。

最后魏太武帝也没有饶恕崔浩,对他一家满门抄斩。但是,由于高允的直言进谏,不少人幸免于难。

【在师讲评【译】

不说假话,是诚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表现。不能因为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就不守诚信,说谎话。在封建社会里,许多达官贵人为了功名利禄,挖空心思满足自己的私利。而高允将生死置之度外,坚持说出真话,正是由于他的忠诚和刚正不阿。

有些时候,说真话也许会危及到自己的生命和利益,但我们必须要求自己不说假话,并在适当的时候说出真话。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尤其是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很多时候,说真话的人会受到迫害,说假话反而能飞黄腾达,但是我们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陷别人于不义。本卦要告诉我们要有与恶势力做斗争的决心和信念,更要讲求对策,既要保护自己,又要揭穿坏人的阴谋。

坎卦阐释突破艰险的原则。

物极必反,当盛大过度,又面临险难,但在险难中奋进,坚定刚毅地突破重重险难,也足以显现出人性的光辉,这也是诚信的最高表现。

要想突破艰险,首先应当明察,不可陷入险难,即使陷入,也不可操之过急。陷入已深,更不可轻举妄动,应先求自保以待变。

在险难中,不可拘泥常理,应当运用智慧,以求突破。即使有希望脱险,也应当谨慎。要把握最有利的时机奋发而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