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易经》学生活
5561600000047

第47章 萃卦——德行兼德,积聚人心

(坤下兑上)

【原文】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行为。

《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译】

萃卦象征会聚,亨通。君王用美德感动神灵以保佑宗庙祭祀。利于见有权势的人,前景亨通而利于守持正固。用大牲畜祭祀可获吉祥,利于有所前往。

《彖》解释道:萃,意思是会聚。在下者顺从而在上者和悦,阳刚者守持中道并应和于阴柔者,所以能会聚众人。君王用美德感动神灵以保佑宗庙祭祀,要表现出对祖先的忠孝与祭祀的至诚之心。利于见有权势的人,前景亨通,说明会聚之时要有有权势的人的领导以遵循正道。用大牲畜祭祀可获吉祥,利于有所前往,因为这样做是顺乎自然规律的。观察这种“会聚”现象,天地万物的性情就可以明白了。

《象》解释道:水泽居于地上,象征着会聚;君子因此修制兵器,戒备群聚所生的不测之乱。

【钳慧解读】从卦象上看,上卦兑为泽,下卦坤为地。水在地上积聚成泽,象征着国家财力充足,正是将民众聚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时候,这时候呼唤着伟大领导者的出现。同时,君子应当在这时候聚集武装力量,防止上下安乐相聚的局面被破坏。这一卦是说,在事业发展成熟,上下关系融合的时候,领导者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机,不骄不躁,给员工以更多的福利,使得这个集体更具凝聚力。否则的话,很容易盛极而衰,出现问题。

【原文】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译】

初六,有诚信之心但不能自始至终,导致行动疑乱,急于会聚而分不清对象。如果专情向上呼告,就能与真正的朋友一握手问重见欢笑,不要有所顾虑,一往无前,不会遭到灾祸。

《象》解释道:行动疑乱,急于会聚而分不清对象,是因为其心志已乱。

【智慧解读】

“初六”与“九四”相应,所以不肯在初位始终受孤单,急于会聚。但是上位既有“九四”又有“九五”,一时分不清谁是正确的对象,但只要坚定信心,一往无前,一定能与“九四”顺利相遇。这就是说与人相交时,一定要心志专一,怀着诚信之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原文】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稀。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译】

六二,受人招引而相聚可获吉祥,没有灾祸。只要心怀诚信,即使是简薄的祭祀也利于献享神灵。

《象》解释道:受人招引而相聚可获吉祥,没有灾祸,说明“六二”居中守正的心志没有改变。

【智慧解读】

“六二”在下卦坤得中位,是坤卦的卦主,柔顺中正。但毕竟是阴爻,无事见君有谄媚求宠之嫌,而等待“九五”的招引,才称得上居中守正。这一爻告诫我们:之所以会聚,是为了团结,而非到处拉帮结派,朋比为奸。这才是做人的本分,只有为了正义的事业而会聚在一起,才不会有灾祸。

【原文】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译】

六三,欲求相聚而得不到响应,不由得嗟叹自己命运不好,无所利益;往前并无灾祸,但小有遗憾。

《象》解释道:往前并无灾祸,说明“六三”能够向上顺从于阳刚。

【智慧解读】

“六三”居下卦上位,以阴居阳,不中不正,当聚之时,无爻相应,所以叹气。“上六”得正位,有柔顺端正之德,最乐于与人会聚。“六三”虽不相应,前往聚会,也没有灾祸。只是以阴会阴,未免有些遗憾。这一爻启示我们:有些时候只能独自前行,这个时候不能悲观叹气,而要奋发努力。

【原文】

九四,大吉,无咎。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译】

九四,必须大为吉祥,才能没有灾祸。

《象》解释道:必须大为吉祥,才能没有灾祸,是因为其居位不当。

【智慧解读】

“九四”是阳爻居阴位,位不正。虽位不正,却有“初六”之应,又有“六三”之比,在下之民为其所得,故有专权越分、欺君夺民之嫌,很容易遭到君主忌讳。只有兢兢业业,率领群民归顺于“九五”,才可免祸。这一爻告诫我们:做事不能越权,如果很受大家拥护,一定要表明对上司的忠心,以免遭忌。

【原文】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译】

九五,会聚之时得其正位,没有灾祸。但其德行还未能广泛取信于众,应当永久守持正固,则不会有悔恨。

《象》解释道:会聚之时得其正位,但会聚天下的志向未能完全光大、实现。

【智慧解读】

“九五”是阳爻居至尊之位,以阳刚中正主宰一切,可以光明正大地召集众人会聚,但必须注意自己德行的修养。“九四”忌在失位,“九五”则忌在失德。这一爻的关键在于,作为领导者如果不能正己修身,那么整个集体就会失去凝聚力,不能团结广大员工。这样一来,这个集体也就失去了希望。

两朝贤后故事册(之一)清焦秉贞

【原文】

上六,赍咨,涕洟,无咎。

《象》曰:赍咨涕演,未安上也。

【译】

上六,难过叹息,伤心流泪,但是没有灾祸。

《象》解释道:难过叹息,伤心流泪,说明“上六”未能安居于极上之地。

【智慧解读】

“上六”是阴爻居萃卦的最高位,阴柔而无位,感受到不能会聚、孤苦无助的困窘,所以难过叹息,伤心流泪。不过它能认识到所处环境的孤立无援,也就自然会小心谨慎,不会遭到伤害。这一爻的寓意较为隐晦,当有职无权,被人架空时,处境是很危险的,这时候不能鲁莽行事。而要时刻小心,谦虚谨慎,保全自身,以图再起。

【经典例说】

相得益彰,竹林七贤

孔子曾经说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和正直的人交朋友、和诚恳的人交朋友、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就得益了;和谄媚的人交朋友、和奸佞的人交朋友、和不学无术的人交朋友,就有害了。”朋友之间的友谊是人生的一种需要.思想上互相欣赏,品行上互相磨砺,学识上互相帮助,事业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谁能不需要呢?

萃卦中说道;真正的友谊的基础是诚信和中正。不论是集体的凝聚力,还是团结他人,以诚信相待、信守无欺是人们应普遍遵守的准则。虚伪和欺诈只能产生罪恶。“竹林七贤”的故事为我们很好地阐释了这些道理。

三国时北魏文学家嵇康,他是一个很讲究气节的人.不但能写一手好文章,而且还爱好音乐,能弹琴、善吹笛,尤其爱竹,因为竹子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他在家宅旁种了一片竹林.在竹林深处盖了一间竹屋,竹屋前放了一张竹桌,桌边放了一把竹椅。竹桌上放着文房四宝和竹笛,悠闲独处,读书写诗,弹琴吹笛。

嵇康喜爱交友,但很是讲究,常以竹量人,不三不四、不学无术、没有德性气节的人,不与交往。由于他有了名声,来拜访的人很多,他常常躲起来,不予会见。

一次,他正在竹林中写文章,忽听到有人进了竹林,便拿纸提笔,想写几句拒客诗,刚写好一句,脚步声近了,于是便扔下笔匆匆钻进密林深处躲了起来。来人名叫阮籍,也是个有名气的诗人,他走近竹屋一看无人,以为嵇康不在家,很觉扫兴。转身走时,猛见桌上诗笺上有行字,仔细一看,写的是“竹林深处有篱笆”,墨迹还没有干。阮籍望着墨迹,思索着诗意,明白这是句拒客诗。阮籍嘿嘿一笑,提笔在那句诗的下面写句“篱笆难挡笛声转”。写罢,便拿起桌上的竹笛使劲吹起来。

这一吹不要紧,来找嵇康的人循声而来,一会儿就来了五个人,他们是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那些人只见阮籍吹笛,不见嵇康,便向阮籍询问嵇康的去处。阮籍向桌上的诗笺努了努嘴,一语不发,微笑着只管吹他的“高山流水’。大家一见诗笺,明白了,于是一人一句在原诗下联对起句来。

嵇康躲在暗处,原想来人见不到他就会回转的,谁知来人不但不走,反而越来越多,万般无奈,只好出来相会了。

阮籍一见嵇康,哈哈大笑起来:“来来来,以文会友。诗笺上你起了头句,看来是叫来人做联诗的,我们都联了一句。你看看我们这些人值不值得一交?是拒是会看你大笔一挥了。”嵇康拿起诗笺来看,只见上面写着:“竹林深处有篱笆,篱笆难挡笛声转。笛声换来知音笑.笑语畅怀凝笔端。笔笔述志走诗笺,笔笔录下珠玑言。箴语共话咏篁句……”

嵇康一看联诗每句起头之字都是竹字头,心想:来者都是喜爱竹子之人,值得一交,于是便提笔在下边添了句:“篁篁有节聚七贤。”从此以后,这七个人成了好朋友,史称“竹林七贤”。他们经常在竹林里聚会,无话不说,无所不谈,相互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友谊的前提是善于择人。君子与谄媚、奸佞、虚浮的人交往。就如同良木与山火相近,其结果可想而知。而与正直、诚信、多知的人相亲近,却能提高自己。嵇康以“竹”会友,向人们传达了志行高洁的交友标准,因此获得了为千古传诵的友谊佳话。

【大师讲评】

如今,友谊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要盲目地急于寻求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先要问清楚自己交友的目的何在?是否正当?而且与他人交往时还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若因孤立而乱方寸,急于寻求某种依托,草草构成的友谊反而会对你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对你的人生和事业都会毫无帮助。不管是什么时候,我们都应懂得用诚信、中正的心态去维系友谊,为他人做表率,以德服众,这样才能达到目的的并增进谊。

“萃者,聚也。”揭示事物“会聚”之理。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天地万物的普遍情理不外乎聚合与离散。阴阳和悦顺从就能聚合,互相违逆则离散。本卦要讲的是广泛团结同仁的同时,交友要选择那些中正的人,只有以中正为前提,才能“欢聚”,才能“上下呼应”,否则“萃取”之意便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