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易经》学生活
5561600000005

第5章 蒙卦——以学愈愚,开启心志

(坎下艮上)

【原文】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译】

蒙卦象征启蒙,亨通。不是我求蒙昧的童子,而是蒙昧的童子求我。初次占筮告诉他(吉凶),他却不很恭敬;第二次第三次占筮就渎犯了(神灵)。渎犯了神灵就不会告知(吉凶的征兆)。吉祥的占卜。

《彖》解释道:蒙卦(山上水下),山下有危险,遇到危险就停止下来,这就叫做蒙。蒙卦亨通,这是因为遇到危险能停下来的缘故。不是我求蒙昧的童子,而是蒙昧的童子求我,双方的志趣相投。他初次来向我求教,我告诉他,是因为他存刚毅中正之心。可是他再三地来向我求教,就冒犯我了,冒犯了我,我就不告诉他了,是因为他蒙昧的缘故,而且违背了他自己当初向我求教的初衷。启蒙是为了培养正道,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

《象》解释道:山下流出泉水,就好像是启蒙幼童;君子应当效法这一卦的精神,以果敢的行动来培养人的品德。

【智慧解读【译】

蒙卦上卦取艮为山,下卦以坎为水,整个卦象就好像是山下流出泉水。泉水从山下流出,就好像儿童的成长一样,所以此卦取名为蒙卦。山泉虽小,但是却很清澈而不浑浊,由小而大能汇成江流。此卦以下卦的“九二”爻为主体。这一爻,刚爻合位,且与“九六”同类呼应,具有启蒙的力量,所以说“亨”,也就是可以畅通无阻了。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蒙卦乃属早期教育之卦。而早期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儿童进行“养正”。现在所流行的胎教,就是属于养正的重要内容。就像文王的母亲在生养文王时,史书记载:“娠文王,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生文王而明圣,太后教之,以一识百,卒为周宗。”由此可见,胎教如果措施得当,那么生下的孩子一般就会贤明、聪慧、高寿,将来能成就大业。当今社会,随着文明的日益进步,科学的日益发达,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儿童的早期教育,这可以从蒙卦中找到它的历史渊源。

【原文】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译】

初六,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可以用受刑的奴隶来作为典型教育,如果受刑的人脱离了刑具的束缚,出去就会受到别人的羞辱。

《象》解释道:用受刑的奴隶来作为典型教育,以纠正过失。

【智慧解读【译】

“初六”是阴爻,处于整个卦体的最下方,代表的是最幼稚蒙昧的时期,所以需要对之进行教育,以便启发蒙昧。对蒙童进行启蒙教育,在开始时,可以像用刑罚去纠正错误一样,这是有利的。但是在使用刑罚对他们进行告诫时,如果一味地只知严刑重罚,而不能掌握适当的限度,这不但对儿童的身心不利,反而会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引起他们的反抗,从而招来羞辱。所以说在教育刚开始时应当严格,但是不可过分,首先应当端正法度,法度比惩罚重要,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首先应当对儿童进行道德上的教育,树立一定的规范。

【原文】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刚柔节也。

【译】

九二,包容蒙昧,吉祥。娶妻吉祥。儿子能够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象》解释道:儿子能够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是刚爻能与阳爻相互交接的原因。

【智慧解读【译】

从本卦的卦象上来看,全卦两个阳爻,“上九”处外卦的上方,“九二”处内卦之中,刚健而为内卦之主。在蒙昧的时局中,就好像是中流砥柱,统领众阴爻,成为众阴爻崇拜的偶像。从家庭层面上来讲,“九二”相当于儿子,“六五”相当于父亲。但是“六二”柔弱,不能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而“九二”刚健,为内卦之主,且能容众,所以能够使家庭兴旺。结合本爻的卦辞和爻位来看,对于下一代的教育至关重要。国家需要人才,家庭也是需要有潜力的下一代来兴旺,从而源远流长。

【原文】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译】

六三,不要娶这样的女子,见到有钱财的男子就忘记了自己,没有什么好处。

《象》解释道:不要娶这样的女子,是因为她的行为不顺理。

【智慧解读【译】

“六三”与“上九”阴阳正应,从道理上应该从“上九”。但“六三”与“九二”距离最近,“九二”是众望所归,人气最旺且很富有,所以称之为“金夫”。况且“六三”阴居阳位,又处于上下卦的交际处,上下犹豫不定,贪慕钱财,见利忘义,取悦于“九二”,苟且失身。这样的女子行为不端,是不可以娶回来做老婆的,就是娶了以后也是没有好处的。这一爻以贪财倚势的女子作譬喻,来说明教育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朝三暮四。依此类推,此爻告诫我们:凡事要意志坚定,选准了一件事就要坚定不移地干下去,不能见异思迁,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事业。

【原文】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译】

六四,被困在蒙昧中,有吝难。

《象》解释道:被困在蒙昧中而受到吝难,这是因为远离刚爻的原因。

【智慧解读【译】

柔爻为虚,刚爻为实。从全卦来看,本卦四个阴爻,“初六”与“九二”比邻,“六三”与“上九”为正应,“六五”与“九二”为正应,只有“六四”这一爻与全卦的两个刚爻毫无关联,所以说处在蒙困之中。既无依靠,又没有救援,所以说有吝难。从阳的属性上来看,阳代表的是积极、充实、进取、上进;而阴代表的是消极、空虚、退却、懈怠,所以我们说阴虚阳实。“六四,困蒙”的原因,就是因为行动脱离实际,陷入空想。此爻告诫我们:教育不可脱离实际,学习不可好高骛远。

【原文】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译】

六五,蒙昧的儿童,吉祥。

《象》解释道:蒙昧的儿童吉祥,是因为柔顺进入中位。

窦燕山教子图轴清任薰

【智慧解读【译】

“六五”虽然也是阴爻,但得中,高居“五”的尊位,此爻的上方是具有阳刚之气的“上九”,阳刚的“上九”又与下方的“六三”相互呼应,是上下都有应援的形象。它是处于待变、将变、适变的阶段。一旦变成了阳爻,上卦就变成了巽,巽也就是风,与下卦的水相互作用,从而风调雨顺,必然大吉大利。所以说“六五”虽然幼稚蒙昧,但是能虚心接受教导,因而吉祥。这一爻强调的是学习应该虚心,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如果学了点东西就骄傲自满,这是很有害处的。客观的形势是千变万化的,所以我们学习东西是没有止境的。学习时要能明白应变之道,与时俱进,这样才会大有收益。

【原文】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译】

上九,只学会搏击术,不利于去攻打别的国家,有利于抵御来犯的敌人。

《象》解释道:抵御盗寇有利,这是因为上下能够顺从。

【智慧解读【译】

此爻处于最上层,刚强过盛,强兵易折。但内卦中有刚强的“九二”巩固自己的大后方。所以说对抵御来犯的敌人有利,但是如果去攻打别的国家,那么就会有危难。治国不能以兵强天下,需要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多方面进行考虑才能赢得彻底的胜利。如果单纯地信赖搏击术,逞匹夫之勇,是不会取得真正的胜利的。移之于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不偏不激的原则,要对学生进行全方面、多方位的综合式的教育方针。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我们不可意气用事,凡事当头我们应该冷静,多想一想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妥当。

【经典例说】

择善而从,孟母三迁

蒙卦阐释的教育原则,首重自然感应,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教育的动机必须纯正,而且坚持到底;教育应当严厉,但也应适度,过严反而容易引起抗拒;教育应当包容,有教无类。这些道理影响了几千年来的中国教育,教化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子孙,历史上也传颂着很多先贤的教化事典。其中“孟母三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

孟子名轲,字子舆,父亲激公宜在孟子三岁时就外出谋生计,从此就音讯皆无了,家里只有几亩薄田,全靠母亲仉氏纺线织布维持生计。孟子家住今天山东省邹县乡下的一个小村庄,庄外不远处是一片坟地,总有送葬出殡的人家在那里吹吹打打。孟子小时聪明好学,看了以后回来就模仿出殡打幡、哭丧祭拜,惟妙惟肖,出神人化。孟母看到这种情形,非常担忧,于是决定搬家,给孟子换个环境,以便他学到更多的好的东西。

孟家迁到了庙户营(今山东邹县县城西北),这里是个大集镇,母亲原本是想让孟子多长一些见识,开阔眼界。但这里的集场喧闹异常。孟子总是喜欢看热闹,看了回来不是用棍子挑两块石头学卖菜,就是用木头做刀子比比划划地学杀猪。孟母觉得不对劲,担心儿子以后不能有所作为,于是决定再次搬家。

第三次孟家搬到了因利渠畔(今邹县县城南关),隔壁是个学堂,周围都是读书人。孟子每天都看到上学的人举止文雅、落落大方,于是孟子学着读书演礼,孟母这才放下心来,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十分聪明,上学以后什么东西都一学就会,慢慢就觉得学堂的课实在没有意思。有一次,孟子一连三天没有上学,早上出门说去上学。下午还准时回家。孟母以为他是放学了。学堂的老师三天不见孟子的踪影,派人到孟子家里探问,看孟子是不是病了,这时孟母才知道儿子逃学了。下午孟子回来了,母亲问他到哪儿去了?孟子回答说上学去了。孟母大怒,拿起剪子就把织布机上的经线齐着机杼给剪断了。这一下孟子害怕了,因为这是维持家计的惟一来源啊。孟母让他将断了的线头全部接上,几百根经线全剪断了,哪里还接得上?孟母于是对儿子说:“读书与织布一样不能截断,截断了就接续不上了。即使能接续上,但织出的布满是疙瘩,还有人要买吗?你贪玩逃学,荒废时光,怎么能学到安邦定国的本领呢?”

此后,孟子痛下决心刻苦学习,终于成为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亚圣”。

【大师讲评】

事物发展的初级阶段,就像尚未开蒙的儿童一样,必多蒙昧,因此需要“启蒙”。

蒙卦象征蒙昧,一个人或者一个社会想要摆脱蒙昧,需要的是启蒙和教育。本卦在于启示我们,想要立足社会、功成名就的第一步就是首先要解除自己的蒙昧状态。

重视教育,将教育作为最有“圣功”的光辉事业,已成为现代人的共识。但育人也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特别是遇到“不听话”的学生时,这些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的教育,不能盲目灌输,也不能打击排斥,而应该讲究方法,因材施教,实施启发诱导的方法,提倡学生独立思考,让求学者产生强烈的求知心理。而学习一旦成为自觉行为,学生的可塑性也就相应增强了,可收事半功倍的良好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