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易经》学生活
5561600000064

第64章 小过卦——中庸处世,灵活变通

(艮下震上)

【原文】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彖》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过以利贞,与时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飞鸟之象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

《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译】

小过卦象征小有过越,可致亨通,占问吉利。不过只可以施行于些微柔小之事,而不能践履天下刚大之事。犹如飞鸟留下悲哀的叫声,不宜于向上强飞,而宜于向下安栖,这样才会大为吉祥。

《彖》解释道:小有过越,说明在日常小事上有所过越,可以获得亨通。有所过越,可以获得有利的占问结果,说明应该配合适当的时候来实行小过之道。阴柔处中不偏不倚,因此小过施行于平常柔小些微之事可以获得吉祥;阳刚失其正位而又不能居中,所以小过不能用以践履天下刚大之事。卦中有飞鸟的喻象,飞鸟发出了悲哀的叫声,不宜于向上强飞而宜于向下栖安,这样会大为吉祥,说明向上行大志则易违逆,而向下施行小事则会安顺。

《象》解释道:山顶上响动着震雷,声音超过常态,象征小有过越。君子们因此在行为举止上稍过恭敬,丧事中稍过悲哀,日常费用稍过节俭。

【智慧解读】

小过卦艮下震上,艮为山,震为雷,故有山上有雷之象。震雷在山顶上响动,山谷的回音使得震雷发出的声音稍微超过在平地上的常态,所以用雷在山上之象来象征小有过越。《易经》讲究中庸,但要完全得中是很难的,小过卦的卦意在于以过求中。此卦告诉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虽说行贵乎中,但是在有些时候,矫枉则必须过正,就是说要想求中,就非要过一点不可,这种过越是为了求中,故可致亨通。

【原文】

初六,飞鸟以凶。

《象》曰: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译】

初六,飞鸟硬是逆势向上,必会有凶险。

《象》解释道:飞鸟硬是逆势向上,必会有凶险,说明“初六”是无可奈何,自取其咎。

【智慧解读】

“初六”处于本卦之始,阴柔之质居于阳刚之位,而且不得其中,正是不宜有所行动,而应安止、栖宿的时候。但“初六”明知上有“九二”相阻,却不能自禁,而往应“九四”,势必会折断翅膀,坠落于地,不会有好结果的。而飞鸟之过,一往而不及返,只能是自食其凶咎之果,谁也救助不了。此爻告诫我们:不能好高骛远,要顺势而为,把握住尺度,否则一味奋进,就有凶险了。

右军书扇图轴明仇英

【原文】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

《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过也。

【译】

六二,越过祖父,得遇祖母,但不能擅自越过君主,君主能够遇合臣仆,一定没有灾祸。

《象》解释道:不能擅自越过君主,说明“六二”作为臣仆绝不能擅自越过尊贵之君。

【智慧解读】

“六二”柔顺居中得正,它可以适当地在前进中过越“九三”与“九四”,从而得以与“六五”之妣相遇合,但是因为“六五”是尊位,“六二”不能擅自过越,于是就像臣仆对待君主那样去顺从“六五”,“六五”遂得以遇合“六二”,故而说“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此爻告诫我们:超越自己能力和本分的事不能多做,偶尔为之也许.可以获得好处,做多了则会引起他人不快,触犯尊者,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原文】

九三,弗过防之,从式牋之,凶。

《象》曰:从或戕之,凶如何也?

【译】

九三,不愿过分防备,势必将要受人加害,有凶险。

《象》解释道:势必将要受人加害,说明“九三”的危险是多么厉害啊!

【智慧解读】

“九三”的处境很凶险,它位居下卦之上,以阳刚之质处阳刚之位,势必会为诸多阴柔小人所忌恨,受到他们的不断加害。因此应该过防小人,以免遭人暗算。但“九三”致命的弱点就是以刚居刚,阳刚得正,自恃强盛,不把那些阴柔小人放在眼里,既不屑于谨小慎微,也不屑于严加防备,所以才遭到小人的戕害。此爻提示我们:应该时刻对小人有所防备。

【原文】

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

《象》曰:弗过遇之,位不当也;往厉必戒,终不可长也。

【译】

九四,不会有灾祸。不过分刚强就能够得遇阴柔,但是如果前往应合必有凶险,定要心存戒惧,不必反复占问。

《象》解释道:不过分刚强就可以遇合阴柔,说明“九四”所居的阳刚位置不适当。前往应合会有凶险,务必要心存戒惧,说明往去应合阴柔终将不能保持长久无灾祸。

【智慧解读】

“九四”阳居阴位,不为过刚,于是能够遇合下卦之初,有卦辞的“宜下”之象,所以“九四”不会招致灾祸。但“九四”阳居阴位,有失正之嫌,若主动前往应合“初六”,则真的失去了其自慎守正之道,所以爻辞说“往厉”。“九四”不可忘乎所以,主动求应于“初六”。此爻告诫我们:一个人要坚持正道,不必关心阴柔小人的看法,更不可自以为有能力兼顾小人的要求。

【原文】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象》曰:密云不雨,已上也。

【译】

六五,阴云密布而不降雨,云气的升腾起自我们城邑的西郊,王公贵族竭力射取那隐藏在洞穴中的野兽。

《象》解释道:阴云密布而不降雨,说明“六五”阴柔过盛,已经高居阳刚之上。

【智慧解读】

“六五”以阴柔而居尊位,高高在上,就像密布的雨云一样,但因其下无阳应,阴无阳相合则不能成雨,故爻辞言“不雨”。爻辞中的“公”当指“六五”自己,“在穴”指的是隐藏在洞穴中的野兽,这句紧承前面的意思,说明“六五”身处人君之位,虽不能施惠天下万物,但是作为一个王公贵族尚可以稍稍过行其职,竭力除害,矫正弊端。此爻提示我们:身处要职、肩负重任者行事不可拘泥于条条框框,在处理日常事务时应该果断坚决,以大局为重。

【原文】

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眚。

《象》曰:弗遇过之,已亢也。

【译】

上六,不能遇合阳刚却超越了极限,犹如飞鸟遭到射杀,有凶险,这就叫做灾祸。

《象》解释道:不能遇合阳刚而超越了极限,说明“上六”已高居亢极之地。

【智慧解读】

“上六”居小过卦之终,阴柔所处过高,早已失去其适中之道,不仅不能应合在下的阳,而且己身之亢超过了极限,所以才说“弗遇过之”。飞鸟拼命向上飞,飞到了极点,然而却遭到了射杀,这喻示“上六”过极,是自取其灾。这揭示了一个道理:世间万物,都宜适可而止,纵使小有过越,也不应超过其应有的度,因为大的凶险就是因小的过失累积而成的。

【经典例说】

一顶帽缨,得一义士

楚庄王芈旅,又称熊侣,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君主,春秋五霸之一。他是个善于用人的君主。关于楚庄王的善于择人做事,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

公元前605年,大臣斗越椒趁楚庄王率领军队去攻打陆泻的机会起兵谋反。听到这个消息后,楚庄王急忙率领队伍回国平定叛乱。可是这个斗越椒也不是个一般人,他武艺高强,而且箭术很高。楚庄王连连吃了几个败仗,还差点被斗越椒一箭射死。但斗越椒这个人的运气也不够好,没过几天,他就让一个小军官养繇基给一箭射中要害死了。这场叛乱就这样平定下来了。

楚庄王得胜还朝之后很是高兴,先是下令封虞邱为令尹,让他主管国事。然后,他又下令摆上庆功宴,以此犒劳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他还要文武大臣和妃嫔都参加庆功宴。庆功宴开始了,楚庄王高兴地对大臣们说:“我已经六年没好好喝酒了,也没有听音乐了。现在终于平定叛乱了,所以我破例摆下这‘太平宴’,今天大家没有什么君臣之分,吃好喝好玩好就行了!”

听了楚庄王这话,大臣们也就不再拘谨了,大家边听着动听的歌曲,边观赏嫔妃们献上的舞蹈,高高兴兴地喝着酒,一直喝到了天黑,所有的人还是兴致盎然地,没有丝毫想结束的意思。于是楚庄王又下命令:“把蜡烛点起来,接着喝!”

这个时候,楚庄王自己也有些醉意了。趁着醉意,他竟然把他最喜欢的许姬叫出来给大臣们敬酒。看到许姬走出来,闹哄哄的大厅里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大家的眼前一亮,每个人都看呆了。

许姬可是一位出了名的绝代美人,只见她双手端着酒壶,迈着轻盈的脚步,步态婀娜,脸上洋溢着妩媚动人的微笑,殷勤地逐桌给大家劝酒。

这时候,有人把持不住自己了。

当时,宴会上有一个叫唐狡的武官,当时已喝得差不多醉倒了,这时候的他已经完全失去了理智。看见许姬飘飘欲仙地向他走过来,他还以为是天仙下凡了呢,一时间禁不住心猿意马起来。说来也巧,这时候从官门外刮进来一阵大风,“唰”地一下就把宫里的蜡烛全都吹灭了,顿时宫中一片漆黑,伸手看不到五指。唐狡趁此机会,情不自禁地就伸出手去拉许姬的衣服。

这一拉可把许姬吓坏了,她拼命地挣脱了唐狡的手,同时机智地把唐狡头上的帽缨给拽了下来,然后哭哭啼啼地跑到楚庄王面前哭诉说:“大王呀!有人想要趁着天色黑来污辱我,还好我拽下了他的帽缨,您快令人把灯点上,找到这个禽兽,替我报仇。”

这突如其来的事件,把屋子里的大臣都吓坏了。要知道欺君之罪是谁也承担不了的啊!所有的人都呆呆地坐在那里,连大气儿都不敢喘一声,屋子里静得可怕,只能听见黑暗中许姬那让人爱怜的嘤嘤的哭泣声。

这时那个色胆包天的唐狡也被自己的失态之举吓得浑身冒出一身冷汗,猛然间从醉酒状态中清醒过来。见此情景,他对自己刚才的行为追悔莫及,心想这么多年来,自己征战沙场,没有在战场上为国捐躯,今天却要如此不光彩地死在庆功宴上。哎!那也没办法呀,谁叫自己做出如此愚蠢之事呢?等死吧!

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楚庄王听完许姬的诉说后,不但没有要追查过失的意思,反而用微愠的口气不高兴地对许姬说:“人喝多了,做点儿过头的事儿,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我怎么能为了你的心情而去惩治一个刚从战场上拼杀下来的勇士呢?”

说完这句话,他又命令说:“先不要点蜡烛,大家今天高兴,都把帽缨摘下来吧。接着喝!”

于是,所有的将士都拔去了自己头上的帽缨。很快地,大厅里又是一片灯火通明,大家又高兴地喝起来了。

这时候的唐狡又懵了,他怎么也想不到楚庄王会这么处理这件事情,更没想到自己可以如此轻巧地躲过这一“劫”。他就像一个被押上刑场将要行刑的死囚,已然做好了奔赴黄泉的准备,忽然听到天空中传来特赦令一般,心里的一块大石终于落地了,同时又有了种获得重生的兴奋。想必这时候你让他去亲楚庄王的脚趾头,他都会高兴得不得了的。

庆功宴结束以后,回到后官的许姬开始撒起泼来,怪楚庄王不给她出气。

这时候,楚庄王便好言劝解说:“这次庆功宴,目的就是为了融洽君臣关系。酒后失态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追究责任的话,那不就大煞风景了吗?”

听到楚庄王这么一说,许姬也想通了,于是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几年以后,楚国又和郑国发生了战争,这次楚庄王亲自率领部队出征。出发前,唐狡请求由他带着一队人马在前方开路。楚庄王答应了。

话说这个唐狡带领着几百人,至生死于度外,勇猛拼杀。看见将领如此,士兵当然也是精神一振,个个以一当十,奋勇作战,敌兵望风而逃。他们追着敌兵一直打到了敌国的都城附近。

这时候,楚庄王率领大军,一路长驱直入,途中没有遇到任何的抵抗。这让楚庄王非常高兴。楚庄王知道,这也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这是部将唐狡率部奋战的结果。于是,他传令召见唐狡,打算厚赏他。

唐狡来到庄王面前,却谢绝了楚庄王的赏赐,满含愧色地说道:“您给我的恩典已经很大了,今日我是在报恩呀!怎么敢还领赏呢?”

听了唐狡的话,楚庄王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也想不明白。他惊讶地问:“寡人什么时候赏赐过你呀?”唐狡面带愧色答道:“您还记得在那次庆功宴会上,有人对王妃无礼吗?我就是那个人呀!当时蒙大王不杀之恩,现在想用生命报答大王的恩典,虽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楚庄王这才比然大悟,他深有感慨地说:“幸亏当年没有治你的罪呀,不然我怎么能得到这样的猛士啊!”

说罢,楚庄王重重地赏赐了唐狡,并给他记了大功,并准备打下郑国后重用他。

这个消息很陕地就传了出去。从此,大臣和将士们更加佩服楚庄王了。

【大师讲评】

在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人得罪你。对于那些和你有过节的人,也许你有能力凭借手中的权力惩治他,甚至置他于死地。然而如果你网开一面,用你的真诚感动他的话,你会发现他一定知道知恩图报而成为你工作上的一个得力助手。

本卦告诫我们,对于别人的过失,应该要宽容,容忍他人小的过失,允许别人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