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易经》学生活
5561600000065

第65章 既济卦——功成名就,谨慎自安

(离下坎上)

【原文】

卽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一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译】

既济卦象征成功,连柔小者也获得亨通,吉利的占问,若不能慎终如始则起初吉祥终将危乱。

《彖》解释道:事已成,亨通,说明此时连柔小者也获得亨通。占问结果吉利,因为阳刚阴柔均行为端正、居位适当。起初吉祥,说明柔小者能持中不偏。最终停滞不前必将导致危乱,说明既济之道已经困穷。

《象》解释道:水在火上,象征“事已成”。君子因此而思虑可能出现的祸患而预先做好防备。

【智慧解读】

小过善补就能成功渡到彼岸,所以紧接“小过”之后,是象征事物圆满成功的“既济”卦。从卦象上看,既济卦离下坎上,离为火,坎为水,喻意水在火上可以把食物煮熟了,是事业圆满成功的象征。从既济卦的结构看,其六爻的排列次序都是先阳后阴,阴阳交配,而且各爻都居位得正,这在六十四卦里是仅有的一例。这也象征着各爻各卦的变化已经结束,亦即事物已经圆满成功,所以正如爻辞所说,已经渡过了河,结局已定,万事亨通,即使是小事,也顺利正确。水在火上,是水火相济,然而水火还有相灭的一面,水太大就会将火熄灭,火太大,则会把水煮干。这就告诫我们:在事业圆满成功之后,要懂得事物终而复始不断变化的规律,要看到祸福相乘、治极复乱、初吉终乱的潜在危机,及早敲响设防的警钟,提前采取措施,确保来之不易的成功局面,否则就会如卦辞所说“初吉终乱”。

【原文】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

《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

【译】

初九,拖住车轮使之缓行,沾湿小狐狸的尾巴使之缓渡,没有灾祸。

《象》解释道:拖住车轮使之缓行,说明“初九”的行为符合居安思危、慎终如始的道理而没有灾祸。

【智慧解读】

“初九”处于既济之初,以阳当位,又上应“六四”,一切皆亨。于是就忘记了居安思危、慎终如始的道理,行事孟浪,急于求应于“六四”,沉湎于欢愉之中,这是很危险的。故爻辞以“曳其轮,濡其尾”为喻,劝人谨慎守成,不要因功生骄,胡乱处事。

【原文】

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译】

六二,妇人丧失了车幔,不用去寻找,七天后必能复得。

《象》解释道:七日后必能复得,是因为“六二”能守中正之道。

【智慧解读】

“六二”以阴爻得中得正,像一位柔顺淑贤的妇人,必有好报。如爻中所言,一位妇人丢失了车幔,无法出门了,但用不着急着去寻找,因为将会有拾金不昧的好心人给送来,过不了几天就能失而复得。此爻告诫我们:失去了发展机遇,不要太不甘心,只要能够克制自己,等待新的机会,事情终将会圆满完成的。

【原文】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丰克之,小人勿用。

《象》曰:三年克之,惫也。

【译】

九三,殷高宗讨伐鬼方,历经三年终于取得了胜利,在善后处理上不要任用小人。

《象》解释道:历经三年终于取得了胜利,说明“九三”已疲惫不堪。

【智慧解读】

“九三”阳爻居阳位,是刚正之士,所以爻辞把它类比为殷高宗武丁,他是商代著名的中兴之君,曾征伐鬼方(鬼方是商周时代西北方的部族,常袭扰中原)。“九三”虽然阳刚英武,但是它处于水坎之中(它正居于和“六二”、“六四”组成的坎卦之中),本就处境不好,要去完成大业,远方又有水险阻道(在它之上是一个坎卦),所以殷高宗伐鬼方费时三年才获得胜利。胜利来之不易,成功之后管理国事也不容易,这里就.面临一个新问题:怎样对待小人?小人在战乱之时能顺势立功,但小人焦躁激进,若任用小人管理国家,必致危乱,因此不能重用。本爻说明:创业难,守成更难,守成之事千头万绪,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大祸。

【原文】

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

《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译】

六四,冬天御寒的衣服将会变成破敝的衣服,应当整天戒备可能发生的祸患。

《象》解释道:整天戒备,说明“六四”有所疑惧。

【智慧解读】

既济以内卦为主,至外卦则开始向未济方向转化。“六四”居外卦之始,将要变化但尚未变化。“六四”进入外卦坎体之中,此为坎险之地,因此要“终日戒”。御寒的衣服终将会变成破敝的衣服,说明静止是相对的,变化才是绝对的。对于打败鬼方的高宗来说,安乐是暂时的,艰辛是长期的。所以要居安思危,终日戒惧,防患于未然。此爻强调在守成之时仍须终日戒惧,自强不息。

【原文】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译】

九五,东边邻国杀牛盛祭,不如西边邻国简薄的榆祭,更能切实承受神灵赐予的福泽。

《象》解释道:东边邻国杀牛盛祭,不如西方邻国能适时而薄祭。西方邻国能更切实地承受神灵赐予的福泽,说明盛大的吉祥将会来临。

【智慧解读】

“九五”以阳刚中正,处既济之尊位,事成物盛,此时最易生骄奢之心而失诚敬之意,所以爻辞以东邻西邻之祭祀为喻,说明处盛之时切忌骄奢,勿忘诚敬,须知既济已经到来,未济就在后面。既济的盛大之时,最忌骄奢,只有心怀诚敬,慎修其德,才能获得神灵所赐予的福泽。此爻提示我们:在成功之后,还需戒骄戒躁。

【原文】

上六,濡其首,厉。

《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译】

上六,小狐狸渡河沾湿头部,有危险。

《象》解释道:小狐狸渡河沾湿头部有什么危险,若不采取断然措施怎么能够长久呢?

【智慧解读】

“上六”处既济之极,坎险之上,质本柔弱,济道又穷,有如小狐狸涉水而沾湿头部,危厉可想而知。但“厉”只是危险,还有转危为安的可能,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否则便不能长久了。此爻告诫我们:事业达到顶峰之时,往往就是危机到来之日,这时必须以雷霆手段,果断处置,方能解决问题。

【经典例说】

骄奢淫逸,魂断江都

六十四卦中,卦辞和爻辞多次提及“利涉大川”,至“既济”就是渡过了大江大河,事物完成了一个发展阶段,随后进入下一个发展时期。大自然的奥秘,就在于这种变化的错综复杂,推演无穷,始能生生不息。极度完成,变化法则就失去弹性,反而僵化,丧失积极奋发向前的活力,趋向没落。所以,一切最美满的事物,愈潜伏着极大的危机。于是,创业后如何守业,就成了历代统治者都十分关切的问题。

《尚书》多处记载了周公对这方面的论述。“休兹知恤,鲜哉”,“厥基永孚于休”,“其终出于不祥”,意思是说:处在美好环境中而知道忧虑的人太少了,我也不知道我们的事业是否能沿着这美好的道路发展下去,我们的事业能否长久。《易经》作者在《既济》卦中阐发了“守成艰难”的道理。隋炀帝杨广就是因为不明白这一切,不但丢了父亲杨坚开创的隋朝基业,还丢了自己的性命。

杨广的父亲杨坚,北征突厥,南平陈国,结束了从东汉灭亡以来长达4个世纪的分裂局面.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在他当政的二十几年中,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为他儿子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横征暴敛、穷奢极欲、大兴土木、滥发战争、残暴荒淫,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昏庸残暴之君。

隋炀帝的生活很是奢华,史书上说他每一天都在建造新的宫殿,虽然有些夸张,但和实际情况也差不了太多。隋炀帝在位13年,就建置了许多华丽的宫室,陕西有崇业宫,安徽有都梁宫,江苏有临江宫,河北有临塑宫,山西太原有晋阳宫,山西汾阳有汾阳宫。皇城、宫室和亭园的修建,不仅滥用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力,也浪费了无数的财力和物力。

修建宫室需要的许多木料,要到江南诸州去采集,所经过的地方,人民往返运送,千里不绝。同时官吏督工非常严厉苛刻,十分之四五的人因饥饿、劳病而死亡。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下诏令王弘等人到江南造龙舟和各种船只。他自己乘坐的龙舟就高有45尺,宽50尺,长达200尺。上下还分为4层,有正殿、超堂,还有侍臣们的住处。里面用金银珠宝装饰得富丽堂皇。其他的人,如皇后、嫔妃、贵人们也各自有独立的船只。随行的船只就有几千艘,前后绵延达200里之远。两岸之上还有骑兵护送。路过的州县,500里以内的都要殷勤供应,最后吃不完的就地掩埋。沿途一些州县的官僚为了巴结皇帝,不顾百姓死活,狠命盘剥百姓,一些州县甚至强迫农民预交几年的租税.弄得许多百姓倾家荡产。

第二年,隋炀帝改由陆路回洛阳,一路上同样是前呼后拥,羽仪马车填街满路,连绵20余里。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隋炀帝第二次巡游江都。这次游幸,除沿途像蝗虫般蚕食百姓的粮食外,隋炀帝一行到了江都,还大摆酒席,宴请江淮以南的名士,炫耀其豪华。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隋炀帝第三次出游江都。这时农民起义的烽火已燃遍黄河上下、长江南北,大隋王朝已是岌岌可危了。可是隋炀帝只顾个人享乐,根本不顾百姓死活。

隋炀帝的船队从宁陵开赴睢阳时,常常搁浅,拉纤的民夫用尽力气,一天也行不了几里路,他十分恼怒,下令将当时这一段河道的掘河民工5万人通通活埋在河岸两旁。

有一次,杨广从陆路去北方巡游,带了50万大军,特地征调了十几个郡的民工。开凿太行山,修起一条大道。又征调了100多万人,限期20天,修筑长城,以保护他的安全。到了北方,没有行宫,他命令巧匠宇文恺建造了一座活动宫殿,称观风行殿,上面可容几百人,可随时装拆.下有轮子转动。

隋炀帝一人出行,全天下的人民都在为他准备行装、供奉食物。他的游幸,给人民带来了极其深重的灾难和负担,以致百姓只能剥树皮,挖草根,或者煮土而食,有的地方还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另外,杨广为了显示隋朝的富足强盛,还邀请西域使者和商人来隋,所经郡县均要盛情款待。有一年,西域各国使者和商人都来到洛阳。从正月十五夜间开始,杨广命令在皇城端门外大街上表演盛大的百戏,其戏场大至周围5000步,奏乐人多至18000人,几十里外都能听到乐声,灯光通明如同白昼,直表演到月底结束。西域人到洛阳东市做贸易.杨广命令本市商人穿到最好用到最好,就连地摊上的卖菜人也得用龙须席铺地。西域人经过酒食店门前时,店主都得邀请他们入座吃饱喝足,不收分文,以显示隋朝的富足。就这样,隋文帝时期积累起来的巨量财富和民力被杨广肆意挥霍。而无止境的徭役和兵役,又迫使千千万万的农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有的人甚至把自己的手脚砍掉,还起名叫“福手”、“福足”,来逃避朝廷的重负。

由于隋炀帝的荒淫、奢侈,再加上天灾,没多久,江都宫中的粮食就吃光了。隋炀帝宫中的卫士多是北方人,眼看就要饿死,更加想念家乡,纷纷逃归。虎贲郎将司马德戡等人利用卫士们思念家乡的怨恨情绪,发动了兵变,将隋炀帝用巾带勒死,一代暴君终于落了个身死国亡的下场。

隋炀帝施行暴政,大动干戈,游玩不息,穷奢极欲,荒淫无度,是堪与胡亥齐名的昏君。在短短的十数年问,就断送了自己的王朝。可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当致命的长巾勒在他脖颈的那一刻,他是否为自己的所做感到过一点后悔?他是否会对明天的阳光有些许留恋?他是否懊悔,愧对开疆拓土的父王?然而,往事已矣,只能是后人的殷鉴。

【大师讲评】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离娄上》)孟子的话阐明了咎由自取的哲理.强调人的安危、家庭的祸福、国家的存亡,都是由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尤其是对那些处于安逸的环境中的人们更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盛极必衰,为必然现象。好大喜功,骄纵无度,只能造成不可挽救的严重后果。只有坚守正直,继续不断向前,才能减缓减少由盈而亏所造成的损害,才能使我们的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本卦告诫人们,只有那些不断超越成功的人,才能不断取得伟大的胜利;而这些超越成功的人,他们做的任何事情都是赶在别人前面的。奋斗无止境,人类就是在不满足已有的成功中不断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