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易经》学生活
5561600000007

第7章 讼卦——蚁斗蜗争,招祸生非

(坎下乾上)

【原文】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译】

讼卦象征打官司,有孚信,窒塞,戒惧,中间吉,最后凶险。宜于见有权势的人,不利渡过大河险阻。

《彖》解释道:讼卦上卦乾为刚健,下卦坎为险阻,险阻而又刚健有争讼。讼有孚信,窒塞,戒惧,中间吉祥,是刚爻来到下卦而居于中位。最后凶,是因为争讼不会有结果。宜于见有权势的人,是崇尚中正。不利于渡过险阻的大河,进入到深渊中。

《象》解释道:上卦乾为天,下卦坎为水,天与水背道而驰,这就是讼卦。君子做事情在开始时就要谋划好。

【智慧解读【译】

这一卦与需卦正好相反,需卦为等,此卦为争。讼卦的上卦为乾,代表的是刚强;下卦为坎,代表的是阴险。内心阴险而外表刚强,必然与人产生争讼。由此卦的整体来看,刚强的“乾”在阴险的坎卦之上,亦即刚毅却踏在陷阱之上。因此自以为刚强而逞强斗勇,是行不通的,唯有反省,戒惧谨慎,把握一定的原则,才会吉祥。如果非要逞强,最后一定是凶险。除非遇到公正的大人来裁判,才会有利。

【原文】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译】

初六,不把事情坚持到底,会有小的口舌是非,最后会吉祥。

《象》解释道:不把事情坚持到底,是争讼的事情不能长期地坚持下去;即使有小的口舌是非,一经说明,还是可以明白的。

【智慧解读【译】

“初六”阴爻居阳位,又在此卦的最下方,所以非常的柔弱。虽然与上卦的“九四”阳相应,但是中间有“九二”阻隔,力量薄弱,所以无力排除争讼。但“九四”阳刚,有呼应的倾向,虽然会有小的争讼,但终究会有好的结果。这一爻告诫我们:遇到争讼的事情不可纠缠太久,更不能好勇斗狠,应当以解释来求得化解。

【原文】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译】

九二,官司败诉了,逃回家,他采邑中的三百户人家没有灾祸。

《象》

解释道:官司败诉了,逃回家;从下边告到上边,祸患到来是自己招来的。

【智慧解读【译】

“九二”与“九五”相应,但两爻全为阳爻,这种相应,属于敌应,不是阴阳两性间的正应。所以上下不能应援,心志不能相合。且“九二”在下卦的中央,禀性阳刚而喜欢与人争讼,加上以阳爻居阴位,位置不正又低,争讼必然失败,只好逃亡隐藏起来。这一爻,强调不可逞强争讼,应当退让深自反省,才不至于惹祸上身。

【原文】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译】

六三,享用故旧的德业,守正有危险,但最终吉祥;或者也有从事政事的可能,但并无所成。

《象》解释道:享用故旧的德业,、是说他有顺从上位的吉兆。

【智慧解读【译】

“六三”上承乾卦,所以说“食旧德”。“六三”又与“上九”正应,且在下卦之末,故说“终吉”。但此爻阴柔,无力与人争讼,因此,隐忍前往先祖遗留的封地,吃祖宗留下的余荫,坚守纯正,自励自勉,才能渡过难关,最后得到吉祥。或者也有从事政事的可能,但不会有成就。这一爻告诫我们:凡事应当知足,不可强出头,不能张狂,应当隐忍自励,这样才会有好的结果。

【原文】

九四,不克讼,复卽命渝,安贞吉。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译】

九四,不能克胜讼事,返回到自己命定的分限,变得安分守己,吉祥。

《象》解释道:不能克胜讼事,变得安分守己,没有失误。

【智慧解读【译】

“九四”虽然阳刚,但在上卦的最下方,况且又以阳爻之身占居阴位,地位弱,争讼不会有好的结果。此爻在上乾和互巽当中(“六三”、“九四”、“九五”构成互巽),乾为天,巽为命(古人认为巽为风,风能传送上天的讯息,故以巽为命),“九四”天命如此,不能强求。但此爻有柔的品性,能够回头以就正道,改变初衷,顺其自然,所以不会有过失了。这一爻告诫我们:做事如果顺其自然,安于正理,则会心安情适。

【原文】

九五,讼元吉。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译】

九五,诉讼,大吉大利。

《象》解释道:诉讼大吉大利,是因为既中又正。

【智慧解读】

“九五”为刚爻,“五”是刚位,位正;“五”是上卦中位,位中;“五”是尊位、天位,刚爻占据五位是大人得位,拥有统治权,可以用自己的道理治理天下。居此位者有权有势,行为不失中道,办事又公道,不激不偏,清正廉明,能理枉断屈,故“讼元吉”,所以大吉大利。这一爻告诫我们:裁判诉讼,应以至中至正为根本;为人处世,要能中正祥和,不能太偏激。

【原文】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译】

上九,也许会得到赐赠服饰上鞶带的诰赏,但一天之内又三次被解下。

《象》解释道:因为诉讼而争取到诰命的服饰,也没有什么值得

【智慧解读】

这一爻在外卦乾的上方,乾为衣、为金、为玉,金玉为服,最明显的是鞶带;乾为白昼,故日“终朝”;上卦共三爻,所以说“三”。“上九”阳刚已达到了极点,放在诉讼这个大的环境,是说可以逞强而赢得诉讼,但是不会太持久。因为靠的是争讼,而不是凭贤能和自己的政绩,得这非道,故“不足敬”这一爻说的的是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被虚名所累,以务实肯干的求实精神来做事,才能真正地受到人们尊重。

【经典例说】

大局为重,避论谋和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矛盾发生,以至于有争讼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应力持中庸平和的原则,能让则让,能避则避,能止则止,万不可逞一时之忿,使事态扩大。因为争讼是一件两败俱伤的事情,倘若遇到执法公正的法官,尚可一伸正义,然而这样的境遇似乎不多,因而诉讼中充满着风险。即便胜诉,也会结下冤仇,从大局着眼,仍是有害无益。古人说:“冤家宜解不宜结”,也正是这个道理。

对不必要争论的人和事就不要斗嘴。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在为人处世中,不妨先退让一步,利用忍耐暂时躲避。这样做,不但能避其锋芒,避免争斗,还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历史上有好多这样的实例,可以作为这种道理的佐证。

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颇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以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者令缪贤家的门客。蔺相如因完璧归赵而不负出使秦国的使命而得到赵王的器重。后来,秦国攻打赵国,夺取了石城。第二年,秦国再次攻赵,杀死两万人。

秦赵之间的战争以赵国失败而告终,秦王派使者通告赵王,想在西河外的渑池与赵王进行一次友好会见。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颇、蔺相如议道:“大王如果不去,就显得赵国既软弱又胆小。”赵王于是便去渑池与秦王会见,相如随行。在宴会上,秦王饮到酒兴正浓时,说:“寡人私下里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您弹瑟吧!”赵王不敢违抗,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一起饮酒,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上前说:“赵王私下里听说秦王擅长秦地土乐,请让我给秦王捧上盆缶,以便互相娱乐。”秦王发怒,不答应。这时相如向前递上瓦缶.并跪下请秦王演奏。秦王不肯击缶,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我蔺相如要把脖颈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了!”侍从们想要杀相如,相如圆睁双眼大喝一声。侍从们都吓得倒退。当时秦王被相如的威势吓出了一身冷汗,也只好敲了一下缶。相如回头招呼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敲缶。”秦国的大臣们说:“请你们用赵国的15座城向秦王献礼。”蔺相如也说:“请你们用秦国的咸阳向赵王献礼。”秦王直到酒宴结束,始终也未能压倒赵国。与此同时,赵国大将廉颇在边境也部署大军来防备秦国加害于赵王,因而秦王也只能是忍气吞声,不敢轻举妄动。

渑池会结束后,由于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卑贱之人,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一次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于是相如的门客就一起直言进谏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您身为将相呢!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现在强秦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危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门客们听了这话,为相如的大义所感动,不再有怨言了。后来,廉颇也听到了这些话,非常羞愧,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

这一年,廉颇向东进攻齐国,打败了齐国的一支军队。过了两年,廉颇又攻下齐国的几座城邑。此后3年,廉颇又攻下魏国的房陵、安阳。4年后,蔺相如领兵攻齐,打到平邑就收兵了。此时,赵国进入到前所未有的强盛时期。

成语“负荆请罪”就来源于这一历史史实。当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会出现这样极端的情况,但也会常常发生一些争执,有时搞得不欢而散甚至使双方结下芥蒂。人发生了冲突或争吵之后,无论怎样妥善地处理,总会在心理、感情上蒙上一层阴影,为日后的相处带来障碍。最好的办法,还是尽量避免它。

【大师讲评】

讼卦的精神,是要我们多以平和宽厚之心及方法来处理人际关系与矛盾,逞强争讼,易伤人伤己,难以弥合彼此的关系。实际生活中,谁能够克服喜好争讼的弱点,谁就能在人生中避免麻烦,远离祸端,一生和顺通达。

面对名利时还是不争为妙,一旦相争,胜者固然得意,败者在垂头丧气之余,未免会心有不甘,因而就要在暗中做点手脚,或是起了害人之心,那么,争来争去结果还不是一场空吗?

做人不要无理争三分、得理不让人、小肚鸡肠、没有度量,不要为争一时的名利而种下终身的祸端。要学会顺其自然,不要去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在名利之争中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把种种无谓争斗的时间用在积累-自身经验,增长自身才干、能力上,这样不是对自己更为有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