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秘境探踪
5587800000036

第36章 祖先若天地

彝族是一个崇拜祖先的民族,作为彝族支系的俐侎人,同样对祖先奉若神明。在俐侎人心中,天高地阔,祖先也高似天,阔如地。

天地悠悠,祖先遥遥。俐侎人每在一方天地中安家落户,遮风挡雨的暖巢就会给天地和祖先留一个位置。即便一个石头仍进门,墙壁敲得嘣嘣响的人家,都会置有天地和祖先神位。天地和祖先的位置,就在堂屋正中的墙半腰。当你走进俐侎人家,你就会看到堂屋正中供奉着三个神位。这三个神位,“一”字排列。从左至右,分别是祖先神位,俐侎人叫“箍卡摸”;其二是天神位,俐侎语叫“鹿作皮”;其三是地神位,俐侎语叫“逼作皮”。每个神位上,均插着几枝松树枝,有的人家同时还插有数枝杨梅树枝或杜鹃木树枝。三种树木,均是俐侎人崇拜的植物。据说,在神位上插上这些树枝,天地、祖先会保佑家中的子孙后代出人头地,能像松树一样成为有用之材,能像杨梅果一样蓬勃发展,能像杜鹃花一样英俊漂亮。

在中间的天神位上,通常还会放有一只水碗,水碗里的水经常满着。无论家务多繁忙,劳作多辛苦,每月初一和十五,俐侎人家都不会忘了给水碗舀满水。这是表示天天敬着天地、祖先,时时将天地、祖先装在心中。

一年四季,俐侎人都要祭奠祖先和天地。每遇节庆日,祭奠祖先和天地就是俐侎人的必修课。祭奠祖先和天地的任务,一般由家中的成年男子完成。即便平时是一个懒虫,祭奠祖先和天地这一天,俐侎人家的主祭人都显得非常勤快;即使平素很健忘,祭奠祖先和天地这一天,俐侎人家的主祭人都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功课”;祭奠时,都有既定的礼俗。要在神位上插上香,要给神位敬茶、敬酒。祭奠的茶杯和酒杯要洗得干干净净,就算酒瘾、茶瘾非常大的人,祭奠祖先、天地时,都不会先咕一口酒,先喝一口茶。只有等到祭奠结束,想饮酒才饮,想喝茶才喝。祭奠分生祭和熟祭。生祭时,烧上香,敬过酒、茶,要在神位下杀鸡;等饭菜熟后,又再次烧香,敬酒茶,敬饭菜。只有履行过两道祭奠程序,一家人才开始围桌就餐。

春节是俐侎人一年中最盛大的祭奠祖先和天地的时间,老年三十晚上,新年初一、初三、初五都要行祭。祭时,要在神位下摆供桌一张,摆上供品,一家人饭前要在神位下进行跪拜。大年初一这一天的祭拜场面非常隆重,要杀鸡宰羊,要在三个神位上插松枝、樱桃树枝、杨梅树枝、杜鹃木树枝,每个神位要分别插六枝相同的树枝……

敬天,敬地,敬先祖,一辈传一辈,辈辈相袭;祭天,祭地,祭祖先,辈辈相传,传留至今。在俐侎人的传统观念里,天是老大,地是老二,祖先就是老三。天给祖先一片天,地给祖先一方地,祖先才能立足。祖先又让后辈见识了天,认识了地,又为后辈开辟了一块新天地,祖先和天地同等伟大,同等崇高。走进俐侎人家,你必须尊重他们的天地和祖先神位,不能对祖先和天地神位指指点点,说三道四。否则,你就会招来大忌。

俐侎人的祖先神位供奉着祖先的蜡像,祖先蜡像是用蜜蜂蜡捏制成的。俐侎人家每有人去世,将死者埋葬后,都会及时地请“朵希”为死者捏制蜡人神像。捏制好蜡人神像后,孝子、女会用俐侎妇女染制成的布为神像戴上帽子,穿上衣装。然后装进一个用树藤编制成的祖神箩里,放在祖神位上和天地一起供奉。祖先放进了祖神箩,装上了祖神位,平时不能随便瞻仰,外人更无法看到。上了祖神位,就是神灵了。除了大年三十晚上清洗租神像外,平素日子俐侎人是不会惊动神灵的。祖神箩里的神像一般保留在五代以内,超过五代的,就可以直接在火塘里当柴烧了。

关于俐侎人为何要和天地一起供奉祖神像,这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远古时代,一俐侎男子带狗到山中出猎,一不小心坠进深洞。历经千辛万苦,想方设法最终脱险。出得洞外,回到家中,便发现其父母已不在家中,就向邻居打听父母的去向。邻居就告诉他,其父母已双亡,实行了火葬。俐侎男子就来到父母的火葬地,等待他的是一堆黑色的薪炭。他跪在薪炭前,用手抓着薪炭,泣不成声。天神见之,感其伤痛,就略施手脚。俐侎男子就在边哭边抓薪炭的过程中,抓到了两个蜡人像。就相信是父母显灵,视蜡像为再生父母。俐侎男子拿到蜡像后,就悲痛地回家了。回家后,感念父母的恩德,就决定将父母永远供奉。想到自己的脱险,俐侎男子认为这是天地有眼,决计将父母和天地一起进行供奉。就在堂屋正中设了三个神位,将天摆在正中,父母和地的神位分列两边。一人行之,众人效之,形成风俗,流传至今。

人若在,天地就在,祖先就在。祖先若天地,同被供奉,同被祭奠,同被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