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尘世悟语:淡定与舍得的智慧
5588600000011

第11章 宽容之心,伴随一生(1)

宽容,是一股无形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人格魅力中最闪耀的发光点。它折射出的是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良好的涵养。宽容是一种温暖的爱心,它能驱散生活中的痛苦和眼泪。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但是,宽容不是浅薄的玩世不恭、看破红尘,更不是无原则的宽大无边,而是建立在自信、助人和有益于社会基础上的适度宽大。

宽容是一种美德

宽容是一种美德,有了宽容才使许多人产生了浪子回头的决心,有了宽容才使那颗犯错的心有了悔过的余地。生活中,当你选择了宽容,你就给了这个世界无比大的贡献,而你将会得到这个世界最美好的祝福。有人说过:“量大则福大。”的确,当你有一颗宽容的心,你就能获得最大的福缘。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位老禅师在寺院里散步,走着走着,忽然发现墙角边有一张椅子。老禅师一看这个情形,就知道有出家人违犯寺规翻墙溜出去了。

这位老禅师并没有生气,而是不动声色地走到墙角边,慢慢地把椅子挪开,在原来摆放椅子的地方静静地蹲着。过了大约一刻钟,老禅师听见墙外有脚步声,他料定一定是翻墙出去的人回来了。果然,有一位小和尚动作敏捷地翻墙跳进来。他不知道下面是老禅师,于是,在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里。

小和尚双脚刚落地,他感觉到有一点异样,因为他脚底下踩的东西是软的。他不放心地回过头来仔细地看了看,这下子他吓坏了,他发现自己原来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老禅师。小和尚顿时一脸惊慌,呆若木鸡般地立在那里,他心里不断地冒出这样的想法:这下可糟糕了,肯定要被杖责了。但是回到禅房后,老禅师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平静而关切地对他说:“夜深天凉,赶快回去多添点衣服吧。”

老禅师宽恕了小和尚的一时之错。因为他知道,此时此刻,小和尚已经知错了,那就没有必要再饶舌训斥了。后来,老禅师也没有再提及这件事,就好像是没有发生过一样。可是,寺院里所有的弟子都知道了这件事,他们被老禅师的宽容之心所感动,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在夜里翻墙出去了。

可见,老禅师的度量宽大无边,他给犯过错的弟子悔改的空间,使其悔悟,自戒自律。所以,宽容是非常有力量的无声的教育。

宽容地看待别人的过错,这是何等的胸怀!学会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气度,因为你能容得他人不能容的,所以你也必将拥有了别人不能拥有的。

人们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宽容是一剂良药,医治人心灵深处不可名状的跳动,滋生永恒的人性之美。我们不仅要对家人、朋友宽容,还要对我们的敌人、对手宽容。在原则性问题上,大家要以大局为重,你还要体会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化干戈为玉帛的喜悦,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喜悦。要知道你并非踯躅单行,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人们各自走着各自的路,但是熙熙攘攘中难免有碰撞。如果冤冤相报,非但解决不了问题,抚平不了心中的创伤,还会将伤害进一步扩大。

有这样一则引人深思的故事。一位妇人同邻居发生纠纷,那位邻居非常不服,为了报复这位妇人,此邻居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做了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她偷偷地在那位妇人的家门前放了一个骨灰盒。第二天清晨,当妇人打开房门的时候,她被吓了一身冷汗。此刻她并不是感到气愤,而是感到仇恨的种子是多么地可怕。它竟然衍生出如此恶毒的诅咒!竟然想置人于死地而后快!妇人随手关上门,经过一番深思之后,她决定用宽容去化解仇恨。

于是,第二天夜里,她拿着自己家里种的一盆漂亮的康乃馨,也是趁着夜里拿来放在了邻居家的门前。第三天早上,邻居刚打开房门,一缕清香扑面而来。同时这位邻居看见之前与她有过节的妇人正站在自家门前向她善意地微笑着,邻居心中的仇恨一下子就被抛到脑外去了,她会意地笑了。

一场纠纷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烟消云散了,她们两人和好如初。

那位妇人以宽容之心来回应邻居的恶毒,而不是抓住别人的恶毒来折磨自己。只有宽容才能治愈不愉快的创伤,只有宽容才能消除一些人为的紧张。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与人发生摩擦和矛盾,其实这些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我们常常不愿意去化解它,而是让摩擦和矛盾越积越深,甚至不惜彼此伤害,使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如果我们用宽容的心去体谅他人,真诚地把微笑写在脸上,其实也是善待我们自己。

所以,一个人能否以宽容之心对待周围的一切,是一种有素质和有修养的体现。大多数人都不约而同地希望得到别人的宽容和理解,这种人只能向对方索取宽容,而自己却不愿意对别人宽容。这种人的本性非常自私,他总是把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放大,形成烦恼和怨恨,以至于永远都不能原谅对方。如果我们试着去宽容别人,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地幸福,因为你宽容了别人,别人至少会以微笑来报答你。宽容是一种美,当你做到了,你就是美的化身。

迎接新生活

从前一家寺院里有个得道高僧,7岁时离开父母的怀抱出家修行。自出家以来,他每天青灯黄卷,早诵晚唱,晨钟暮鼓,自感沾山水之灵气,吸佛道之精华,已经六根清净,六尘不染,了却了一切尘缘。此家寺院因高僧德高望重,一时间,远近的信徒不断前来烧香拜佛,或者来参禅解悟。

有一天,寺院里来了一个年轻人。他想了却尘缘,皈依佛门,在这里寻一份清净,找一方净土。年轻人来到高僧的面前,跪下来,说道:“师父,请收下我做你的徒弟吧。”

高僧带着怀疑的眼光看了看他,问道:“年轻人,你真的能了却尘缘?”

年轻人自信地点了点头。

高僧的心里不相信眼前这个年轻人能真的了却尘缘,一心向佛。为了考验年轻人的诚心,高僧从布袋里拿出一个早已蒙尘的铜镜,递给那位年轻人,说:“佛门净地,一尘不染。既入空门,尘缘必了。这面镜子就像是你的心,如果你能把它擦净,就请你再来。”

年轻人收起铜镜跪谢而去,一心一意回到家里,净了身,燃了香,心无杂念,虔诚地拿起铜镜擦了起来。镜面上的浮尘轻轻擦拭就掉了,然而,有几个黑点无论他怎么用力擦也擦不掉。这时年轻人想起了一个办法,他拿出一块磨石,小心翼翼地打磨起来。就这样,年轻人起早贪黑打磨了几个月,铜镜上的黑点终于消失了。

年轻人欣喜若狂地拿着铜镜来见高僧。高僧瞥了一眼,摇摇头。

年轻人的心情很是低落,问高僧:“难道铜镜还没擦净吗?”

高僧微微笑道:“你再用心地看看。”

年轻人拿起铜镜,瞪大眼睛仔细观察,他终于看见了一道印痕。这道印痕若隐若现,细如丝线般在光亮的镜子上。

年轻人的脸红了一下,接过镜子走了。

他回到家里,依然孜孜不倦地磨那个镜子,无论春夏秋冬,从来没有停息过。为了心中的希望,年轻人的手早已磨出了厚厚的老茧,腰也坐得如弓一般难以直起。

可是,直到那个铜镜被磨得薄如蝉翼,那个印痕还是没有被磨去。

年轻人不知道这印痕有多深,他把镜子反过来一看,发现那个印痕已经透到了镜子后面。

年轻人的心都凉了,他觉得镜子上的印痕无论如何也磨不掉了。他想,一定是高僧以为自己没有诚心,难绝尘缘,才弄了这么一个镜子来暗示他。

恰巧这时高僧正在闭目打坐参禅,他忽然感到眼前出现了两朵莲花,一朵含苞待放,还没有盛开就凋落了;而另一朵看似清净的莲上,却出现了一点污泥。高僧大吃一惊,想起了那个来拜师的年轻人,连忙派人下山去找。

可惜的是,那个年轻人已经悬梁自尽了。

高僧知道后懊悔不已,他忽然感到自己的生命之灯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多少年后高僧圆寂时,在他的生命的最后时刻,最先出现在他脑海里的不是佛祖,而是他的父母及弟弟。

高僧眼里含着泪花,口中轻微地叹道:“看来我自己也是难了尘缘,七八十年的修行仍难成正果,更何况那个年轻人啊。人心如果真的如镜,除了没有瑕疵,为什么就不能博大一些呢?谁又能把前尘过往擦得不留一丝痕迹?看来,人是多么需要有一颗宽容和包容的心啊。”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你会生活得更加自在、更加美好。

宽恕他人就是给自己迎接新生活的机会。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慧朗禅师正在禅房里研习经典。看着看着他隐隐约约地好像听到寺院的围墙上有声响,猜想可能是个小偷。于是,他就叫来弟子,说道:“我听见院墙上有声音,可能是有小偷在凿墙,你到我柜子里拿些钱给他吧!”

弟子应了,他走到邻室,心想:如果我把那个小偷吓跑了就不用给他钱了。于是,他就扯开嗓门大声地说道:“喂!不要把墙壁弄坏了,我给你些钱就是了。”

小偷听到院里面有人在朝他喊,知道自己已经被发现了,吓得丢下凿墙的工具,转身就逃走了。

弟子回来告诉慧朗禅师说小偷已经跑了。他以为慧朗禅师会表扬他一番呢,谁知慧朗禅师却以责备的语气对他说道:“你怎么可以大声吼叫呢?一定是你的声音太大,把他吓着了,可怜他连钱也没有拿到就跑掉了。外面的天这么冷,他一定是没有饭吃才来这里的,你赶快追上去把钱拿给他。”

弟子哑口无言,只得遵从师命,披上棉衣出去找那个小偷。在寒冷的深夜里,天上还下着小雪,他忍着刺骨的冷到处寻找那个不知躲在哪里的小偷,找了好几个小时才看见一个人冻死在雪地里。这位弟子上去一看,此人衣衫褴褛,骨瘦如柴,很明显是长期吃不饱饭的样子。他悲伤悔恨地大哭。他把这个人的尸体背回寺院,挖了一个坑把他埋了,每年的这一天他都要亲自来给这个墓祭祀。

又有一位安明禅师,有一天所有人都已经安睡了,小偷潜进屋里来偷窃,把他唯一的一条棉被偷走了。安明没有办法,只好把纸张盖在身上取暖。

小偷准备逃跑时,被巡夜的弟子撞见了,慌乱中,他将偷到手的棉被丢在地下。弟子一看就知道是师父的棉被,他捡起来送回师父的屋里。只见安明禅师身上盖着纸张,缩着身子直打哆嗦,看到被送回的棉被,他说:“哎!这条棉被不是已经被小偷偷走了吗?怎么又送回来了呢?既然是小偷拿去了,那就是他的东西了,赶快拿回去还给他吧。”

弟子无奈,在师父的百般催促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逃得很远的小偷找到,向他表明了师父的意思,坚持把棉被还给他。小偷接了棉被,脸上露出了惭愧的表情,一言不发,抱着棉被就头也不回地朝寺院走去。他还特地回来寺院向安明禅师忏悔,并决定请求安明禅师收他为徒,学习佛法,从此改邪归正。

对待犯过错误的人,如果我们能以宽容之心来对待他,那么他自然会受到教育,从而反省自己的过错,改正错误。反之,如果以嘲笑、鄙夷的态度来看待他,他可能会自暴自弃,一错再错。所谓的救人,不仅仅是救身,更重要的是救心。

宽恕别人,受益自己

世上之人没有一辈子都是顺顺利利的,没有大的过错也会有小的过错。就好比人生在世,没有人一辈子都不生一次病的。人人都不希望自己犯错,然而,不论知道自己是故意还是无意犯了错的人,最希望得到的是别人的宽恕和谅解。假如别人希望在自己犯错之后求得你的谅解,你是否能够给他一次改过的机会?这也是你选择做一个宽容的人还是做一个苛刻的人的机会。

宽恕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当我们手捧鲜花送给他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然而,当我们抓起污物抛向他人时,首先弄脏的就是我们自己的手。

有人说宽恕实在是太困难了,其实只要你宽容之心到了,宽恕别人是很容易做到的。

美国前总统林肯少年时期家里很穷,为了谋生,他曾在一家杂货店打工。有一次,一位顾客的钱包被另一位顾客拿走了。丢了钱包的顾客认为钱是在杂货店中丢失的,所以杂货店应当赔偿他的损失。两人说着说着便发生了争执。而杂货店的老板不问青红皂白就开除了林肯,老板气冲冲地走来,说:“林肯,你太令我失望了,这是你的过错,我不得不开除你。因为你令顾客对我们店的服务很不满意,因此我们将失去很多赚钱的机会。我们应该学会宽恕顾客的错误,即使有错也不能与顾客发生争执,因为顾客就是我们的上帝。”

之后,林肯一直都不接受这位顾客的无理取闹和原谅老板的不通情理。事隔很多年以后,做了总统的林肯却意味深长地说:“我应该感谢杂货店的老板,是他让我明白了宽恕是多么地重要。”

宽恕他人的过错,受益最大的是我们自己。一所著名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一项有关“宽恕”的实验。他们找来相关的人,这些人被要求想象他们被人伤害了感情,并反复“回忆”被伤害时的情景。研究人员发现,此时这些人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压力同时加大,伴随着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出汗、面部表情扭曲。之后,研究人员又要求他们停止想象自己被别人伤害的事情,这时这些人虽然没有刚才的生理反应大,但是某些生理症状却依旧存在。最后,这些被实验者被告知想象已经原谅了自己的“假想敌”,现在他们感到身心放松并且非常愉快。研究人员最后得出结论:宽恕别人,并不意味着为犯错的人寻找开脱的借口,而是将自己的目光集中在他们好的方面。从而把自己从苦海中解脱出来。这正应了那句话: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的错误和缺点一样,准确地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仇恨只能永远让我们的心灵生存在黑暗之中;而宽恕,却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脱。这就是宽恕的力量。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从前在乡村里有个又穷又愚的人,他没有一技之长,也谈不上有固定的收入,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有的事。他常常叹息自己命苦,也常常梦想有朝一日能发财。一天,他捡到一笔巨款,突然暴富了起来。他穷惯了,现在有了钱,他却不知道如何支配这笔钱。

他听人说要解决他这样的问题就要到庙里找和尚来帮忙。于是,他带着问题来到一家寺庙,向一位和尚说明了来意。这位和尚便开导他说:“你一向贫穷,没有智慧,现在虽有了钱,可是依然没有智慧。唯一要解决你的问题的办法是你要进城去,因为城市里有很多有大智慧的人。你出几百两银子,别人就会教你智慧之法。”

那人真的带了几百两银子去了城里,逢人便问哪里有智慧可买。

有位住持告诉他:“假如你遇到疑难的事,且不要急着处理,可先朝前走七步,然后再后退七步,这样进退三次,智慧便来了。”

“‘智慧’就这么简单吗?”那人听了半信半疑。

当天夜里他赶回家,刚推门进屋,在昏暗中发现妻子居然与人同眠,顿时怒起,顺手拔出刀来便要砍下。这时,他忽然想起白天买来的智慧,心想:何不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