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或者烦忧,不在于你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而在于你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只要自己丢下烦恼,抛开杂念,就能求得心灵的宁境和人生的快乐。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
古代有一个持戒僧,一生严格持戒,对自己从未放松过。
有一天晚上,持戒僧因事外出。漆黑的夜空里只有很淡的月光,借着月光,持戒僧走得非常匆忙,突然脚下好像踩着了什么东西,那东西还发出了很痛苦的叫声。持戒僧心想:这下子坏了,恐怕我踩的是一只蛤蟆吧?肯定是一只蛤蟆!天哪,我杀生了!母蛤蟆肚子里说不定还有好多仔,这下杀生无数了,持戒僧当时又惊又悔。回到寺院,他躺在床上,想着那死去的蛤蟆久久不能入眠。
后来,持戒僧好不容易睡着了,却突然看到数百只蛤蟆前来索命。持戒僧吓得大叫一声醒来,方知刚才只不过是一个噩梦。
终于等到天亮,心中不安的持戒僧急匆匆地来到昨晚的事故现场,没有看到蛤蟆可怜的尸体,却看到一只被踩烂的老茄子躺在路中央。原来如此!持戒僧长出一口气,这才放下心来。
境由心生,疑心太重的人总是杯弓蛇影,自感不安,因而,如果做到佛法中的无我、净心是非常困难的。修行者尚且如此,何况凡夫俗子。
在一座深山中,有一个平和安乐的小村庄。
有一天,村庄来了一个奇特的老人。他在众目睽睽之下,生了一把火,并且用一根棍子在碗里不停地搅拌,搅着搅着,竟然从碗中掉出一粒粒的金块来。
村里的人十分惊讶,老人说这就是炼金术,只要把一些泥土和水放在碗中搅一搅,再用火烧一烧,就会炼出金子来。
村长请求老人告诉他们秘诀。经不住村民一再地恳求,老人终于点头答应了。
老人说:“在炼金的过程中,千万不可以想树上的猴子,否则就炼不出金块来。”
大家觉得很容易办到。等老人走了以后,由村长开始炼金。他一直告诉自己,不可想树上的猴子,可是越不想,偏偏猴子越是不断地浮现在眼前。
他只好交给另一个人,并一再叮咛不可想树上的猴子。
就这样,全村的人都试过了,却没有一人能炼出金子。因为树上的猴子,总是一直从他们心中跑出来。
干一件事,尤其是干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一个人能做到百分之百地完全投入是相当难的。俗谚有云:“威猛的狮子,即使只是为了捕捉一只弱小的兔子,也必须全力以赴。”所以古人说:“心宁则智生,智生而事成。”
大凡到过日本京碧寺的人,都会见到山门匾额上的“第一议谛”四个大字。这是一件书法杰作,吸引了许多人驻足凝视,观赏盘桓。
这四个字是200多年前洪川大师的手迹。洪川大师只这四个字,就写了85遍!
洪川大师每写一字,都要精心构思,反复揣摩,真可谓呕心沥血。
然而,替他磨墨的那位弟子,却是个颇具眼力而又直言不讳的人。洪川的每一点捺,若有一点瑕疵,他都会“挑剔”出来。
“这幅写得不好。”洪川写了第一幅以后,这位弟子这么批评。
“那这一幅呢?”
“更糟,比刚才那幅还差。”弟子摇头说。
洪川是个做事一丝不苟、力求完美的人,不愿意敷衍了事。
因此,他耐着性子先后写了84幅“第一议谛”。
遗憾的是,没有一幅得到这位弟子的赞许。
最后,在这位“苛刻”的弟子离开片刻的时候,洪川松了一口气,心想:这下我可以避开他那双锐利的眼睛了。
于是,洪川在心无所羁的心境下,自由自在地挥就第85幅“第一议谛”四个大字。
他的弟子回来一看,翘起大拇指,由衷地赞叹道:“精品。”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可见这个“心”在我们的生命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若想“心静”则必须先“净心”。一个整天胡思乱想、疑心重重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净心的。这种人,即便有理想、有抱负,也很难实现,因而只能在心浮气躁中消耗残生。而那些心无旁骛、从一而终的人最终往往会走向成功。
心境不同,人生不同
镜虚禅师带着弟子满空四处云游。由于满空出家不久,还不习惯这样辛苦地在外面行走,所以,一路上嘀嘀咕咕,不是嫌行囊太重,就是要求找个地方歇会儿。
镜虚禅师总是说:“再走一会儿吧,再走一会儿吧。”就是不歇,反而越走越快,满空跟在后面跑得气喘吁吁的。
有一天,师徒两人走了好长一段山路后,经过一个村庄,满空说:“师父!累死我了,现在可以休息一下了吧?”正在这时,一个妇女迎面走来,镜虚突然跑过去,抓住那个妇女的双手。那个妇女吓呆了,定在那儿好长时间,好不容易回过神来,立即尖声大叫:“救命啊!非礼啊!老和尚非礼啊!”
这时妇女的家人和邻居听到喊叫声急忙赶出来,果然看到镜虚在拉扯那位妇女,于是他们都义愤填膺,齐声喊打。镜虚见势不妙,赶紧松手,不顾一切地撒腿就跑。满空被这突然的变故惊呆了,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背起行囊飞也似的跑起来!
师徒两人一路狂奔,一刻也不敢停,跑过了几条山路,见后面没人追来,看来已经摆脱他们了,两人才在附近的一条山路边上停下来。满空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愤愤不平地埋怨道:“师父!没想到您还这样,您安的什么心啊?这也算参禅悟道吗?我还是回家去吧。”
镜虚禅师既不生气,也不解释,他只是回过头来关切地问:“现在,你还觉得背上的行囊重吗?”
满空如实回答道:“奇怪,奔跑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重了。”
满空看着师父殷切的眼神,突然间有所领悟。
心境不同,感受也就不同。在奔跑过程中,由于惊慌,满空根本没有时间考虑背上的重量,所以就感觉到很轻松。在生活中也一样,如果我们选择一种安宁平和的心境,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了。
苏格拉底未结婚的时候,曾经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子里。尽管屋子很小,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呢?”
苏格拉底说:“和朋友们住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儿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一个个相继成家了,先后全都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苏格拉底一个人,但是他每天仍然很快乐。
那人问他:“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高兴的?”
“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他们请教,这怎能不令人高兴呢?”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的环境是最差的,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和杂七杂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高兴吗?”
“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啊!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费很大的劲儿;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叩门询问……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一丛一丛的花,种一畦一畦的菜,这些乐趣,数之不尽啊!”苏格拉底情不自禁地说。
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一层的房间让给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家里有一个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他自己搬到了第七层,可是每天见他仍是快快乐乐的。
那人好奇地问:“先生,住七层楼是不是也有许多好处呀?”
苏格拉底说:“是啊,好处多着呢!举几个例子吧:每天上下几次,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
后来,那人遇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问道:“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比我好呀,为什么我却没有那么多的快乐?”
柏拉图回答说:“因为他和你的心境不同啊!”
所谓心境,其实就是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一种态度,乐观的心境成就快乐的人生,悲观的心境造成阴郁的人生。聪明的你,是选择乐观呢,还是选择悲观?
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焰冰竞;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
生活需要乐观的态度
有一个商人总是闷闷不乐,经常独自坐在客栈的角落里喝着酒。一位禅师早已注意到了他。有一天,禅师走上前去问道:“您一定遇到了什么难题,不妨说出来。让我给您帮帮忙。”
商人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我的问题太多了,没有人能够帮我的忙。”
禅师要商人明天跟他走一趟。
第二天,商人依约前往。禅师说:“走,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商人不知道禅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好奇地跟着他走。
禅师领商人到荒郊野外,指着坟场对商人说:“你看看吧,只有躺在这里的人,才统统是没有问题的。”商人恍然大悟。
生活中,很多人总是庸人自扰,他们不知道乐观是需要自己寻找的。尼采说过一句话:“那些无法置人于死的事,只会让人更坚强。”所以,根本没有必要把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总是放在心里,该过去就让它们过去。
有一次在一个演讲会场,一位男主讲人说,每当遇到挫折时,他所说的第一句话一定是:“感谢上帝!”其实他并不信教。
他笑着说:“我是感谢上天让我又有了更加了解自己的机会,哪里会跌跤,也就反映出自己哪里还可以更强壮,一想到可以变得更好,当然要谢天谢地了!”
这真是个自我乐观的精彩讲演,他把挫折看成是认识自我的大好机会,并愿意从中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
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心理医生,想要多了解自己,就从多观察自己开始吧!
于是,任何时候都是观察自己、了解自己、自找快乐的最佳良机。
比如,你平日勤奋工作,主管却提拔了擅长交际的小王。与其大叹岂有此理,不如想想,原来自己的人际关系做得不够好,现在有机会知道这点还挺不错的,总比日后吃更大的亏时再后悔好。
所以在平时请自找乐观,把一切变成进步的动力,如此一来,你就能真正在生活中获益,成功当然就离你不远了。
约翰教授有句口头禅:“事情还不算太糟!”表示目前的状况其实还算不错。
他常碰到这样的情形,研究进行得不顺利,做学生的去求救:“怎么办?几个月的心血都毁了。”
约翰教授会花两分钟看看手上的报告,然后拍拍学生的肩,笑着说:“事情还不算太糟!”接着和学生出去走走,花两个小时开导心情。于是,第二天,学生们又开心地进研究室继续工作。
有一次,约翰太太出车祸撞断了一条腿,学生们闻讯后匆匆忙忙赶到医院。没料到约翰教授仍面带微笑地回答:“还有一条腿没事儿,事情还不算太糟!”
就是他这份积极乐观的态度,使他在任何困境中仍能找到值得庆幸的地方,保持热忱不致绝望,并且进一步将危机变成转机,而他的学生们也学会了这种乐观的态度。
其实,周围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是自己的老师,我们自己也可能是别人的老师。从情商的角度而言,身为别人的老师,我们所能传授最宝贵的道理,恐怕就是一份永远保持的乐观了。
因此,不管发生什么挫折,原来总是想“真是糟透了!”别忘了换个角度:“事情还不算太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未来。毕竟悲观无济于事,陷入悲观之中不能自拔,只会让情况雪上加霜,唯有乐观,才能带引出奇迹。
幸福快乐就如夕阳,人人都可以看见,但多数人的眼睛却因为望向别的地方,从而错过了机会。其实,要想实现愿望和达到成功,并彻底加强信念,试着活用乐观也是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