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舍的态度来生活
有一天,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远远地走来三位信徒,并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信佛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您能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吗?”
无德禅师放下手里的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道:“想快乐并不难,但首先要弄明白人为什么活着。”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
过了一会儿,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接着说:“我现在拼命地劳动,就是为了年老的时候能够子孙满堂,不受饿。”
最后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就会饿死。”
无德禅师笑着说:“你们当然都不会快乐,因为你们活着只是由于恐惧死亡,由于等待年老,由于不得已的责任,却不是由于理想,人若失去了理想,就不可能活得快乐。”
甲、乙、丙三位信徒齐声道:“那请问禅师,我们要怎样做才算是有理想的生活呢?”
无德禅师:“那你们想得到什么才会快乐呢?”
甲信徒道:“我认为我有金钱就会快乐了。”
乙信徒道:“我认为我有爱情就会快乐了。”
丙信徒道:“我认为我有名誉就会快乐了。”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信徒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言以对。
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别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人生在世,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能够活得快乐。快乐是人人都有的愿望,但实际上并不是人人都能享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我们如何才会快乐?佛家以舍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相关的建议:
以舍为有。有的人整天妄想、贪求,这样的人生永远不会快乐。相反地,懂得施舍的人生,才会快乐无穷。“舍”并不是完全给人,而是一种结缘。例如,我专心听你讲话,就是与你结缘;帮你做一件事情,给你一些助力,给你一个微笑,给你一个注目礼,这些都是结缘。所以,表面上看起来你是在给人,其实是在播种福田。能够舍的人说明他的内心很富有,因为你心存感恩、有满足感,你才肯舍,才肯给人。心中有好话,才能说好话;心中有微笑,脸上才有笑容。所以“以舍为有”,才会快乐。
以忙为乐。一般人都喜欢偷闲,认为闲着是命好的表现,只有闲下来身体就会好,事实上这是错误的。现在闲了,将来的生活就会苦,所以忙才会快乐。
以勤为富。一般人都希望自己发财,其实只要勤劳肯干,就是一种财富;不勤劳,即使拥有万贯家财,也会坐吃山空,所以要“以勤为富”。
以忍为力。佛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难忍能忍,难行能行”。所谓“三祗修福慧,百劫修相好”,一个人能够忍,就有力量。所以我们要能忍苦、忍难,忍饥、忍饿,忍早、忍晚,要“以忍为力”,一忍万事成。
用舍来生活。我们为人处世,不光是用感情,也不光是用物质,而要用舍,舍就是智慧。比方说你有技能,你把技术传授给别人;你有哲学的思想、有好的道理语句贡献给别人,这就是舍。能用舍处世,做什么事情都是好事、都是善事,不会有副作用。
在举心动念间,千万不要存有贪欲、嗔恨、自私;不要处心积虑地算计别人。凡事能为别人着想,能用舍来思想,必能获得别人的信赖和敬重。
用平常心来生活。我们的生活里如果有平常心,吃饭的时候就能体会“一粥一饭来之不易”。那么这碗饭就会吃得很香,就觉得菜根有菜根的香味,很容易知足。如果你用不满的心情来吃的话,即使珍馐美味也不会觉得好吃。
所以用舍的态度来生活,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幸福是一种感觉
已经有好几天了,慧能小和尚仍独坐寺内,闷闷不语。
师父看出了其中的玄机,也不语,微笑着领着弟子走出寺门。
门外,是一片大好的春光。
师父依旧不语,怀抱春光,打坐于万顷温暖的柔波里。
放眼望去,天地之间弥漫着清新,半绿的草芽,斜飞的小鸟,动情的河水。慧能小和尚深深地吸了口气,偷窥师父,师父正安详地打坐在山坡上,心中空无一物。
小和尚有些纳闷,不知师父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过了晌午,师父才起来,还是不说一句话,不打一个手势,领着弟子回到寺内。
刚到寺门,师父突然跨前一步,轻掩上两扇木门,把小和尚关在寺门外。
小和尚不明白师父的意旨,独自坐在门前,半天纳闷不语。很快,天色暗了下来,雾气笼罩了四周的山冈,树林、小溪、小鸟也渐渐变得不明朗起来。
这时,师父在寺内朗声叫他的名字,进去后,师父问:“外边怎么样了呢?”
慧能答:“全黑了。”
“还有什么吗?”
“什么也没了。”慧能又回答说。
“不,外边还有清风、绿草、鲜花、小鸟,等等。”
此时慧能顿悟,明白了师父的苦心,这些天笼罩在心头的阴霾一扫而空。
幸福和快乐都只是一种感觉。人生往往如此,有的人活得很黯淡,并不是因为他的生活中缺乏阳光,而是消极的心态早已把所有朝向阳光的窗户紧紧关上了。
于丹说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心就是快乐的根
在终南山的山脚下,水草丰美,环境优雅。听说在这里出产一种快乐藤,凡是得到这种藤的人,一定会喜形于色,笑逐颜开,不知道烦恼为何物。
有一个人的内心里始终都快乐不起来,他听说这里出产快乐藤,决定前往去取得它。于是,此人为了得到不尽的快乐,不惜跋千山涉万水,去找这种藤。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终南山脚下。在险峻的山崖上,他找到了快乐藤。可是他虽然得到这种藤,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得到预想中的快乐,反而感到空虚和失落。
这天晚上,他在山下的一座寺庙中借宿,面对皎洁的月光,他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一位禅师闻声而至:“小伙子,你有什么难事让你这样叹息呀?”于是,他说出了心中的疑问:“为什么已经得到快乐藤的我,却依然没有得到快乐呢?”
禅师听后,笑了,说:“其实,快乐藤并非终南山才有,而是人人心中都有。只要你有快乐的根,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能得到快乐。”禅师的话让这个小伙子觉得耳目一新,就又问:“什么是快乐的根呢?”
禅师就说:“心就是快乐的根。”
谁都希望自己活得快快乐乐,而事实上大多数人在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都被忧郁、烦躁、焦虑、痛苦所占据。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的情绪太容易被欲望所左右。佛家说:“人生来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各种欲望。”人都是一直处在不知足的状态下,钱多了还想再多,官做大了还想更大,房子宽了还想更宽,没出名的想出名,出了名的还想再出名……于是,对自我生存状态的否定及盲目攀比的虚荣阻断了快乐的根源。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确,令我们生烦的都是我们自己的心。有能力制造忧愁的人,为什么没能力消除忧愁呢?只是有些时候我们不愿放弃那些美丽的诱惑罢了,结果就像蚕作茧自缚,把自己囚禁得快要窒息。
一切烦恼皆由心生。心中欲望过盛,便只能在虚幻中漂泊。欲求愈多,匮乏愈甚,人愈痛苦。无尽的贪欲会吞噬一切快乐。
用眼睛去发现快乐
一次,景岑禅师出去布道。傍晚回来的路上,他看到一个孕妇背着一只竹篓赶路。这个孕妇衣衫褴褛,脚上落满尘土,竹篓似乎很重,压得她都直不起腰来。她的左手牵着一个小女孩,右臂抱着一个更小的孩子,匆忙地赶路。
景岑禅师以为,这样沉重的生活一定会让这位妇人不堪重负,可是她的脸上却明明写着像明月一样温婉的笑容。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为了生活辛苦地奔波。但是她自己有所追寻,所以不但没有觉得劳苦,反而感觉到十分充实而且快乐,能微笑着对待生活的艰辛。可见她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她的心境是平和的。
看到这些,景岑禅师非常感动,心里想:“世人都能这样地生活,哪还会有什么烦恼呀?”
人们讲“世事无常”,凡事可以变好,凡事也可以变坏。面对金黄般的晚霞映红半边天的情景,有人叹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有人想到的却是:“莫道桑榆晚,晚霞尚满天。”面对半杯饮料,有人遗憾地说:“可惜只有半杯了。”有人庆幸地说:“尚好,还有半杯可饮。”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看法必然出现不同的结果。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选择精彩的人生的机会。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一双发现快乐的眼睛,这是唯一一件真正属于你的权利,没有人能够控制或夺去。如果你能时时注意这件事实,你生命中的其他事情都会变得容易许多。
苏东坡在被贬谪到海南岛的时候,岛上生活孤单寂寞,与当初的飞黄腾达相比,简直判若两个世界。但苏东坡却认为,在孤岛上生活的,并非他一人;大地也是海洋中的孤岛!就像一盆水中的小蚂蚁,当它爬上一片树叶,这片树叶也是它的孤岛。所以,苏东坡觉得,只要能随遇而安,就会快乐。每当吃到当地的海产品,他都暗自庆幸自己能到海南岛来,甚至他想,如果朝中有大臣比他早来,他怎么能独自享受如此美食呢?所以,凡事能看到它有利的一面,就会觉得人生快乐无比。人生没有绝对的苦乐,只要凡事向好处想,自然能够转苦为乐。
消极的人多抱怨,积极的人多希望。消极的人等待着生活的安排,积极的人主动安排、改变生活。而积极的心态是快乐的起点,愉快地接受意想不到的任务,悦纳意想不到的变化,宽容意想不到的冒犯,做好想做又不敢做的事,获得他人所企望的发展机遇,你自然也就会超越他人。假如你让消极的思想压着自己,你就会像一个要长途跋涉的人背着无用的沉重大包袱一样,无暇欢笑。
也许你不能控制他人,但是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生活,但你可以改变心情。有一双发现快乐的眼睛,你就能成为第二个罗丹。
心境自造,你的眼睛决定了你的心境。
笑除百病
有一位老先生得了头痛、背痛之后,觉得茶饭无味、精神萎靡不振。为此,他吃了很多药也不管用。
这天听说来了一位著名的禅师。据说,此人精通医道。于是,他就去请求禅师给他看病。禅师望闻问切一番后,给他开了一张方子,让老先生去按方抓药。老先生来到药铺,给卖药的师傅递上方子。师傅接过一看,哈哈大笑,说这方子是治妇科病的,禅师犯糊涂了吧?老先生赶忙去找禅师,禅师却出门了,说是要一个多月才能回来。老先生只好揣起方子回家。回家路上,他想起糊涂禅师开糊涂方,自己竟得了“月经失调”的妇女病,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这以后,每当想起这事,老先生就忍不住要笑。他把这事说给家人和朋友听,大家也都忍不住乐。一个月后,老先生去找禅师,笑呵呵地告诉禅师方子开错了。禅师此时笑着说,这是他故意开错的——老先生是肝气郁结,引起精神抑郁及其他病症,而笑,则是他给老先生开的“特效方”。老先生这才恍然大悟——这一个月,老先生光顾笑了,什么药也没吃,身体却好了。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的确,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笑口常开,是大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笑,使肌肉变得柔软,身心在极度放松的状态下,很难引起焦虑。有一位幽默专家说:只要我笑,就多一分觉醒,对这个世界更有安全感。
生活中并非到处都是顺心的事,我们要笑对生活,因为我们选择了快乐,选择了笑,笑成了我们的生活态度。我们快乐,只是因为我们想快乐;我们笑,只是因为我们认为与其哭着过,不如笑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