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西西伯利亚笔记
5589800000013

第13章 没有壁炉的夜晚

雪下了整整一天,早晨出门倒垃圾,积雪足有三寸厚。去年西伯利亚是暖冬,今年的冬天早了一个月。

除了大街,整个城市就是雪原。阳光洒在雪上,没有风来抽打。天气预报的温度是零下7度。我想念着此时的北京,香山的枫叶还没有红呢!

跟老马去中心邮局发传真。再到兔子广场一个小邮局交电话费。俄罗斯的电信业比中国落后不下10年,可以发国际电传的地方很少。你要是打长途,先到窗口填表登记、付款,再到指定的隔音间。交电话费的那个小邮局,挂着休息的牌子。在俄罗斯,“休息”是神圣的,周六周日休息不说,中午喝咖啡,工作人员也休息1个两个小时,正好轮到你也不行,你认倒霉吧,下次再来。

只好再逛街,好在集贸市场不歇。于是买肉买菜,可以预测今晚老马的建议食谱是羊肉炖青萝卜,明天的食谱是羊肉炖胡萝卜,后天是羊肉炖土豆。当然要就生大蒜生洋葱生黄瓜什么的。再买上一大盒酸奶油,一大瓶原汁浓蜂蜜。“纯天然哪!”--老马会重复那句话--你看俄罗斯人走路一个个小跑似的,他们吃得比我们简单,可营养足够--你看那些老广,天上飞的地下走的什么都吃,还煨这补品煨那补品,有几个个子身板像样的?

我笑:你的理论有道理。

我们干脆去鄂毕河对岸,那儿的马克思广场,也是大去处。那里有新西伯利亚最大的皮货市场和百货商店。那商店也就三层,我的小女儿要我买一条电视里那种俄罗斯民族的长裙,这可难住我了。问了售货员,那种长裙恐怕只在歌舞团有,平时哪有人穿?

早早地回来等警察。果然,将近6点,来了1男1女两位警察。那女的老马见过,是区警察局管户籍的;那个男的站着,向屋里看看有无外人,神情还算和气。原来昨天的三个警察是州里的。

看过我的护照,自然不成问题。女警察向老马出示了一张复印件,上边有6个中国人的照片。女警察问老马见没见过这些人,这些人是否在这儿住过。

可想而知,这些人是“犯了事”,而且可能是刑事。因为一般小的走私活动不会如此惊动警方。

警察走了,老马感慨万千。

苏联解体之前他就到了莫斯科,以后一直在俄罗斯东奔西跑。80年代末90年代初俄罗斯生活用品奇缺,叶利钦本来想求西方援助,西方口惠而实不至;叶利钦转而求中国,大开中俄边境旅游贸易,连税都不收。两国互免签证。于是两国倒爷借一日游几日游之名,大包小包往俄罗斯倒货,到后来就成集装箱地倒。中国过剩而又廉价的日用品解决了那几年俄罗斯人生活的燃眉之急,但问题接着也来了。

到俄罗斯发财去--东北某个省的人奔走相告。买一张护照吧!60元钱。要不,50元也行--居然有地方政府部门兜售护照的怪事。于是,一大批素质差的人,甚至抢劫犯、在逃的杀人犯都弄一张堂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护照去了俄罗斯。那儿地广人稀,躲几个人太容易。

于是坑蒙拐骗的不法商人也趋之若鹜。假酒甚至毒酒,塞稻草的羽绒衣,穿两个小时就掉跟的鞋,冒牌的阿迪达斯……无奇不有。租人家房子,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偷打电话,不守信用……都见怪不怪了。中国人的声誉,中国商品的声誉,就给这帮人搞坏了。

更有甚者。1993年末1994年初,在俄境内发生了国际列车杀人案。中方与俄方交涉,还提了抗议。双方组织联合调查:结论是中国人的抢劫杀人团伙干的,警察抓捕了60多人。差不多与此同时,远东哈巴罗夫斯克有4个公派来做生意的,赚了点钱,4个人正打算私分了然后回家。一个熟人老板敲门进来:你们都在啊,我呆会儿再来。不一会有人再敲门,4人以为是刚才那个熟人,谁想闯进来七八个中亚长相的“黑毛子”,人人手持棍棒,将4人乱棍打死,然后抢了钱逃之夭夭。是邻居发现声音不对报了警,警察抓住了一个“黑毛子”,可主谋显然是那个熟人老板,至今未落法网。

这是个转折点。俄方宣布统统重新清理中国公司,启动审批及签证制。中国人到俄罗斯必须有驻华使领馆签证,中国人到俄罗斯办公司必须有中国外交部出证明。于是,90%的中国公司被撤销。正好,美国、日本占了俄罗斯汽车市场,韩国的电器、方便面趁机进来了;意大利、土耳其的皮货、服装进来了。于是中国价廉物美的服装和皮货,人家也给你换上意大利的牌子。有些俄国商店公开挂出了“本店没有中国货”的牌子。

然而俄罗斯的辽阔和市场的潜在吸引力毕竟太大,两国间稳定发展的政治关系也是一种保证。那么就看中国去的人的素质了;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市场体制、机制还没有形成,办事效率低,这对两国贸易发展也是制约。

个体户去吧?资金少,太看重眼前利益,信誉差;国有大公司去吧?派谁去?谁来监督?也踌躇不前。再说媒体也把俄罗斯的社会治安状况作了夸张的报道,吓住了一些人。就说新西伯利亚,10年了,谁听说过抢出租车的?抢劫的事当然也有,前些年我那小翻译夜里就被抢过,两个人拦住他要钱,他说,你们搜吧,我身上确实只有200卢布了。那两个抢劫的商量了一下,拿了150卢布,退还给他50卢布,并且说:这50卢布留你打车回家吧!我在这儿那么多年,没听说抢钱撕票的。抢劫犯的素质都挺高啊!

所以你看看,街上的广告要么是日本、韩国的,要么是西方的。国内也不断有人去“考察”,有的人先被所谓安全状况吓住了,有的公司老板呢,以“考察”为名,为的是逛逛夜总会,玩玩俄罗斯小姐,开开洋荤。正事也答应几件,就是一件都不兑现。出门久了,你开开洋荤也行,你倒是先把正事儿先办了!

老马曾带西北一家公司老板去离新西伯利亚不远的吉尔吉斯,那里有个陕西村--明末清初,陕西一些人不愿做亡国奴,逃到那里,定居,耕作,繁衍子孙,并且融入了当地社会。有的老人还能说几句陕西味的中国话。那老板去了,半个老乡,人家待他亲得很,老板也满口答应了马上可以办的五件事:出钱支援一名教师在那里办中文学校;运去现成的编织袋加工设备;引进良种猪;农业畜牧业开发;每年再资助西伯利亚的中国武术馆2000美元……几个月过去了,一项没兑现,连信儿也不给人一个(当然,直到快一年后才办了一件事)。让异国的“乡亲”们眼巴巴地傻等。

老马也曾跟广东一家不小的公司签了协议:他帮他们在新西伯利亚建立水果批发市场,他们在莫斯科附近投资建中国饭店兼文艺家度假村。公司倒是派了两个人先来西伯利亚,那是8月份,他们一下飞机就喊太凉;第二天一早,又嚷嚷着要吃“早茶”,老马只有苦笑:这儿大饼油条都没有,哪来广东早茶?老马只好陪他们莫斯科逛一圈,把他们送走了事。

于是协议也就成了废纸一张,老马又得从头来。老马百思不解:中国人本来是最吃苦耐劳的民族,如今怎么这么娇气了呢?本来有的是钱可以赚,稍稍吃几天苦,赚了钱别说早茶,吃天鹅吃飞机都行--你看看,今天刚来的消息:这家广东公司在新疆塔城的分公司也撤了,而且是不辞而别,溜了!连翻译的钱都没给人家。大公司尚且如此不守信用,老马只好徒呼奈何!

我说:是老弟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掉进了现实的泥潭!

老马忿忿然:我特别同意柏杨《丑陋的中国人》那本书里的观点。俄罗斯学校里老师问--飞机没停稳谁先站起来?小学生回答--中国人;老师问--谁买东西不排队?小学生回答--中国人!再说留学生,当然有好的,天天一早起来帮倒爷卸货,挣点卢布完成学业;可也有那么一些,只知道问家里要钱,不争气不好好学,要么关在屋里生火做饭过小日子,要么在外边花天酒地,要么借钱不还--难怪俄罗斯朋友说,你们中国优秀的都去了西方,不优秀的才到俄国--这还是客气话,本意是差劲的才到了俄罗斯。

许多机会,就这样耽误了--老马接着说,我们对苏联解体后的情报和分析有误,为什么?处理国家关系上不能太强调意识形态,就是得按周总理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莫斯科发生政变时我正巧也在,外国记者都冲在一线,中国记者奉命撤回使馆,抢着存储大米白面。你能得到一手的准确的信息吗?你只能根据别家的信息按上级的意图来摘编了。--这几年是多好的机会啊,我就亲眼见到胸前挂满奖章的二战老人排上两小时队,买点香烟或别的希罕商品,然后站在风雪里叫卖。那时远东连鸡都是紧缺食品,我们呢?绥芬河离海参崴200公里,大量冻鸡出不去。中方要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俄方要求先销后付款。于是,美国的存了几年的冻鸡倾销了过去,俄方还对美方提了抗议。中国的企业就是舍不得前期投入,没有远见。再就是拿孙子兵法那一套“三十六计”来经商,什么真真假假、声东击西、金蝉脱壳、走为上计,用在现代商业上绝对错误。经商就是诚信。骗一两次可以你能骗第三次?还有,中国商人缺乏前瞻性和冒险精神,非得有百分之百把握,商场哪有?科学研究也没有。美国人不一样,他只要有百分之五十一的可能就敢冒险。

我一时无语。可俄罗斯也有许多问题--我说。

那当然--老马说:苏联解体,政局动荡,可城市照常运转,生活照常运转,市政府可以随便出入,人的素质在那里。俄罗斯的关键是观念更新,政策对路,它就会起来。比如住旅馆还要介绍信,比如服务业没有起步,没有什么餐馆,电信太落后,公路未翻修,铁路未提速,绝大部分建筑还是30年40年前盖的,等等。但是市场空间极大,物资、基础设施和能源都不短缺,缺的是中间环节和效率。我给你讲个笑话,俄罗斯远东有个犹太自治共和国,首府叫比罗比詹,法律规定饮酒者不能办公司,一个中国人来了,一切手续齐全,人家问--谁证明你不喝酒?你一周内必须出示不喝酒的证明,否则别的文件过期了。那中国人傻了,一周只两趟飞机,坐飞机回国也来不及;再说,找中国哪个部门出示“不喝酒”的证明?百般无奈之下,他用胡萝卜橡皮泥之类刻了个中国某省某县公安局的章,找个翻译打字,写上一段话--某某先生对酒制品从来没有欲望--妥了,哈拉少。俄罗斯人看不懂那个中文件和那个图章,还是好骗的。

我哈哈大笑,完了问老马:你给我交代,你用土豆之类刻了几个章?

老马正襟危坐:那我不知道,那属于国家机密。

西伯利亚的夜悄悄移向凌晨。没有壁炉,没有托尔斯泰的高雅,没有贵妇人的清闲。没有壁炉少了点情调和氛围。

电视一直开着,这台老掉牙的机子只能收5个频道,反正我们看新闻也只能猜个大概。电视里这两天在播一个类似活报剧那样的节目:戴着面具的普京和叶利钦在玩牌,无非是逗乐和挖苦他们;前一阵有个节目是普京做梦,梦见列宁和斯大林,他们都指责他,吓唬他,把他吓醒了。俄罗斯的电视都可以公开拿总统开涮,这倒稀奇。俄罗斯朋友给老马讲过,普京自己有时也看这个节目,自己也笑,挖苦普京的节目也并没有影响普京的威信。

厨房里的灯也一直开着。我进去灌水,只见灶台上有好几只蟑螂。那蟑螂的颜色略浅,莫非也是西伯利亚的特色?我驱赶着这些令人恶心的小东西,可又奈何不了它们。我想老马大概从不理会它们,或许认为它们也是“纯天然”的呢!

冰箱嗡嗡地响着,它自动断电的时候,会颤动一下,震得从隔壁的房间听起来都有几分可怕。这是一台标明1950年产的冰箱,六个面全是铸钢,得四条大汉才能搬动它。不过老马还是赞扬它:你看,都跟我一般年龄了,还很好使,还没有修过,还没有异味。我接过他的话茬说--纯天然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