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重点高中后,学校离家很远。每天都是披星戴月,起早贪黑。一个女孩子走黑路母亲不放心。早送晚接,成了母亲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单位累了一天的母亲,回到家,忙完家务,还要去接我。有时我放学的时间没准,三九天,大雪中,母亲就站在雪中,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有时,脸冻的铁青,瘦小的身影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脚冻僵了,手冻麻了。
为了攒钱供我和弟弟两个人上大学之用,母亲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三九天跪在地上拣煤,双手冻得长出了大骨节,至今仍然被疼痛所折磨。每每想起那一幕幕,我就泪如雨下。母亲,你为儿女付出的太多太多。您的恩情,儿女今生今世报答不完。
因为家中生活困难,邻居曾劝我,一个女孩子上个中专就行了,考什么大学?我也想早点参加工作,帮家里。但母亲坚决不肯,她常说:你们要不断地深造,不要考虑太多。不管家里多么穷,就是要饭,我也要供你们上学。
多少年过去了,母亲那朴实的话语仍记忆犹新,像刻在脑子里一样,无法忘怀。
文革时期,社会上打架斗殴成风。我家住一楼。窗前就是人行道,人来人往,经常有些不三不四的人惹是生非。为了让我们安心学习,母亲坐在窗前,守护着我们,不让任何人打扰我们。在我心中母亲瘦小的身躯非常伟岸。她是我们的保护神,是天使围绕保护着我们。
我和弟弟没有辜负母亲的一片心血和满怀期望,相继金榜题名。母亲高兴的一夜未眠,憔悴的脸上有了光泽,一扫往日的阴霾。她一生的梦想、希望在我们身上实现了。终于看到她的脸上有了笑容。多年来她全力的付出和燃烧没有付诸东流。在我们那个地区、那个中学几千名学生中,我是恢复高考后第一个“状元”,第一个走出山沟的人。母亲怎不由衷地高兴呢?邻居都夸她教子有方,功不可没。她心中洋溢着自豪和骄傲。
天使的怜悯
母亲心地善良,乐施好善。邻居同事谁家有困难,她总是热情相助,从不图回报。我们家生活并不富裕,甚至很拮据,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用粉面子熬成糨糊来充饥。尽管这样,只要有需要帮助的人,母亲会分出一碗羹,从来不吝啬。
母亲做任何事情,总是为别人着想,宁肯自己吃亏,总怕别人吃亏。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吃亏常在”。
母亲心灵手巧,编织缝补样样精通。又因儿女双全,四位老人健在,很多人家娶媳妇做被褥都要请她过去帮忙,以图个吉利。母亲再忙也从不推迟,忙里偷闲去帮忙,人缘自然很好。
文革后期,各街道组建社会主义大院,母亲因群众关系好,组织能力强,被选为院长。这个院长,没什么权利,只是带领大家工作之余组织起来学习、打扫卫生,体现一种集体主义精神。
母亲外柔内刚,虽然没上过学,但组织能力很强,一呼百应,讲话从不拿稿,逻辑性强,很有感召力。
母亲心细又敏感。六十年代,弟弟不满周岁时,
我家的平房房顶用油纸铺盖,上面压上石头。那个年代住的都是平房。一天,怕孩子伤热,母亲把睡在炕头的弟弟刚挪到炕梢。突然,一块大石头从房顶砸下来,落在弟弟躺过的地方,吓的母亲出了一身冷汗。多危险啊!谢天谢地,没有伤到弟弟,再晚一会,后果不堪想象。
母亲给我讲起这件事时,我就有种感动:一定是母亲仁慈善良,感动了上帝,冥冥中,上帝派天使来提醒母亲,及时把弟弟挪开,挽救了一个小生命。否则,世上哪有这么巧合的事?
断了翅膀的天使
母亲不但长的漂亮,而且有一头乌黑厚厚的秀发。母亲一生喜欢头发,两条长长的辫子一直留到四十多岁。
母亲内心世界非常丰富,感情细腻,喜欢文学、酷爱读书,多愁善感,对生活、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热情的向往。
而命运却偏偏对母亲不公。封建思想遗毒害了母亲一生。17岁那年,在封建意识极强的山东老家,因抗拒不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母亲成了包办婚姻的牺牲品。外婆以死相威胁,逼迫母亲就范,并再三叮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结婚后,母亲随父亲来到了东北。第二年,姐姐出生,从此母亲就彻底埋葬了自己的爱情梦想,把她的爱全部倾注到这个家和孩子身上。
我懂事后,对母亲的心越来越理解,越来越体会母亲为什么总是闷闷不乐,眼睛过早失去了光泽。
四个孩子一个挨一个出生,老人又远在故乡,为了照顾我们,母亲毅然决然辞掉了工作,全力以赴养育我们,细心呵护我们,以至于没有退休金。
女人不能没有爱情。为了孩子,母亲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放弃了争取幸福和自由的权利,完全牺牲了自己的梦想。这对一个内心世界感情丰富,心中充满瑰丽遐想的女人来说是一个多么残忍的事啊。自由与爱情,有什么能比这更宝贵呢?谁不渴望,谁不向往?而母亲却失去了这一切。为了孩子,她完全没有了自我,她是断了翅膀的天使不能飞翔。她是多么渴望有双翅膀在理想与梦境中飞翔,现实却让她飞不起来。她把美丽的翅膀和羽毛给了孩子们。当我自由地在生活的海洋里飞翔时,情不自禁想起母亲,为母亲委屈,为母亲抱不平。然而,对母亲而言,除了忍辱负重、牺牲奉献,哪里有公平而言。
她常说:“我从小没得到母爱,我要让你们多多享受母爱”。无论有多少委屈,生多少气,母亲总是默默承受、忍耐,有泪往肚子里流,有苦自己品尝,却把全部的爱给了我们,不让我们受一点伤害。她背负了太多的痛苦。
一想到母亲牺牲了自己一生的幸福来换取我们的幸福,她却在痛苦中煎熬了一生,我的泪水就汹涌澎湃。
哦,母亲,我从来没像现在这样心疼您、理解您、想念您。我的心在深深呼唤您。我祈祷上苍厚厚祝福您,加倍恩待您,直到永远!
2007.12
无尽的爱
总有一个人默默为我们奉献,总有一个人让我们泪流满面,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是的,世界上没有一种爱能与母爱的无私和奉献相提并论。这是人世间公认的,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的一种伟大而无言的爱。
当我们感动于“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无私母爱时,我却被一种“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二十年如一日为患有精神病的弟弟付出无尽的爱的一种兄长爱而深深震撼,感动,而唏嘘长叹。
二十年前,兄弟俩从瓦房店金榜题名。大学毕业后,在大连闯天下。弟弟工作中的不顺、憋气,接二连三的失败打击,尤其是失恋的重撞,无疑使内向而多情的弟弟雪上加霜,以致于不堪重负,精神分裂。这对年轻的哥哥来说如五雷轰顶,天塌地陷般悲哀。该怎么办?年轻的哥哥一个人独闯天下,尚且不容易,何况带着一个精神病患者,是一种多么大的累赘和负担。然而,善良的哥哥,没有把弟弟扔给年老多病的父母,默默承担起照顾弟弟的重担。这副重担一挑就是二十多年。
他了解那些兄妹的家境,数他条件好一些,他不想把这副难缠的责任推给他们,毅然决然把弟弟留在了身边。这副担子一担就是三十年。其中的酸甜苦辣、各中滋味只有他能体会。有多少苦楚,多少难处只有自己默默承受,有泪往肚里流。
为了让弟弟好起来,恢复正常,哥哥绞尽脑汁,想了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只要弟弟能好起来,哥哥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不惜倾家荡产。然而,所有的办法都试验过,希望都破灭了。也曾灰心过,当漫漫黑夜走不到尽头;也曾绝望过,当所有的希望都成泡影。何时是尽头?什么时候才能脱离缠累-无尽的苦役?
孩子上大学后,哥哥有应酬时,只有弟弟一个人在家,哥哥更加惦记弟弟。无论走到哪里,哥哥的心时刻牵挂着弟弟。有饭局时哥哥总是想着给弟弟带回去一些饭菜,这在他的朋友圈中已经人人皆知。
每年犯病的弟弟都要住院三、四个月。有时怕弟弟在精神病院吃得不好,哥哥经常买些好吃的给弟弟送去,让他吃小灶。看着他疯狂地吃完,哥哥的心欣慰又痛楚。接着哥哥还要把弟弟从里到外换下来的衣服,拿到水房去洗。每逢冬季,没有热水的水房,冰冷的水,扎心地凉,哥哥忍着刺痛一下一下把衣服洗完。凄凉、寒冷、绝望、无助就像那冰冷的水,浸透了哥哥的心。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无休无止重复着这样的镜头。
出力受累,这还不算什么,难耐与无奈的是精神上的煎熬与无望。
弟弟不犯病还好,一犯病,把你搅得周身寒彻、束手无策。有一次哥哥给弟弟倒了一杯水,弟弟喝了一口,便吐到饭锅里,使得全家的饭都吃不成了。对一个病人,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只能苦笑中默默忍受,在无奈中煎熬,承受数不尽的春来冬去。
尽管如此,一种责任感、手足情支撑着哥哥一如既往地细致入微地照顾着久病的弟弟。
为了使弟弟在医院得到更好的医治和照顾,哥哥写了一篇反映医院职业道德的文章《第六种病房》,获得很大反响。
为了让弟弟因失恋而失常的精神恢复过来,哥哥从家乡物色了几个姑娘介绍给弟弟,有的姑娘还真相中了弟弟。哥哥对一个姑娘许愿“只要你肯与我弟弟结婚,我把你的户口办到城市,买房子,结婚的一切操办全包了。”而弟弟却“超凡脱俗”起来,原因是不近女色,没把哥哥气的半死。
俗话说:久病无亲人。二十年的付出与煎熬,已使哥哥心力焦瘁。一次,哥哥忍不住对我说:“照顾一个精神分裂病人比照顾一个癌症患者还累。”。我理解哥哥的苦衷。一个绝症患者的生命是有限的,对亲人的缠累时间也是有限的,而一个精神病患者就象一个傻子,没有喜怒哀乐了反而寿命更长了。不管你付出多少汗水和心血,他一点感恩都没有。你的奉献是无休无止的,你的苦楚是无人能倾诉的,你的付出是没有任何回报的,你的无奈是很难让人有同感和理解的。只能有泪往肚子里流,有苦悄悄咽下。当哥哥的这二十年真不容易,真不容易。
精神病院的条件非常差。哥哥说他今生有两个心愿:一是创办一个精神分裂基金会,让精神病患者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只要患病,全部由基金会创办的精神病院负担。以减轻亲人的负担和压力,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工作生活中。
另一个心愿是创办一个文学基金会,让那些爱好文学的人,喜欢写作的人出书不用自己花钱。
多么美好高尚的心愿,多么善解人意的人啊!
无尽的奉献、无尽的爱,感天动地,感地动天。
2008.2.18
牺牲的爱
汶川地震,生死转换于顷刻。抹平了恩怨情愁,埋葬了利禄功名。当生命邂逅死亡,顿感生命是如此脆弱,不堪一击。
抗震救灾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惊天动地,惊世骇俗。园丁为救学生英勇牺牲的事迹,催人泪下,难以忘怀。
丽日蓝天下,白云悠悠。德阳市东汽中学的学生们正在安静地上课。忽然,地震山摇,来不及逃生,顷刻间,几千名学生面临着死神的威胁。已经救出一些学生并冲出教室的老师--谭千秋,又返回教学楼去抢救学生,面临即将倒塌的房屋,谭老师把四个学生按在课桌下,两手紧紧抓住课桌,用身体挡住了轰然倒下的房屋。当搜救人员发现他时,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紧紧地护着4个学生,两手死死抓住课桌,掰都掰不开。四个学生得救了,谭老师身体却被砸成了三段,壮烈牺牲,残不忍睹。多么感人的场景,多么撼人心魄的一幕,多么崇高的行径啊!
这四个学生不是他的孩子,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然而,在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他挺身而出,大义凛然,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了四个学生的生存,挽救了孩子的生命。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死的恐惧留给了自己。何等的大善!何等的大爱!
还有一个二十几岁的漂亮女教师,我没记住她的名字。但她那充满青春活力、姣好的面庞、苗条的身段,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为了保护抢救孩子的生命,她毫不犹豫,用自己身体护住了几个孩子,挡住倒塌的楼房。她却献出了年轻美丽的生命。如果说十七、八岁花刚开,二十几岁是花开正艳的时候,是人生最美的花季。地震前不久,她刚参加了体操比赛,优美的舞姿,甜美的笑靥还定格在那张照片上,她却永远地离去了。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何等宝贵。然而这些老师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死亡的恐惧留给了自己。何等牺牲的爱啊!
这种爱是博爱,是无私无畏的大爱。它超越血缘,超越亲情,超越生命,是无疆的大爱,无边的大爱。如果没有这些爱,生活将变得极其苍白,世界将永远是黑暗,是茫茫无际的荒漠。
爱就是力量,爱就是人生!
此时此刻,一个个普通教师的名字,响彻寰宇,响遏行云。高山仰止,大海澎湃。敬爱的老师,我们记住了您的名字,您的学生会带着您的大爱,把圣爱的火炬一代代传递下去,您的大爱留下的芬芳就像您的名字一样,千秋万代芳香永存!
燃烧在海边的烛光
2008年5月20日,在美丽的海滨大连,在亚洲第二大的星海广场,在湛蓝的大海边展开的天书上,人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向这里汇集、汇集。
伴着惊涛拍岸,伴着清风明月,点燃一只只蜡烛,组成一个大大的心字图形。那可爱的火苗,分明是一颗颗跳动的火热的心哪。伴着海浪,伴着烛光,人们跪下跪下,伸出一双双手,在胸前合十,双眼紧闭,向着苍天,向着大海,虔诚祈祷、祈祷。那同心合意的祈祷声,划破夜空,直达天庭。人们声泪俱下,用泪水感动大地,感动苍天。我也加入了祈祷的队伍。与大家手拉手,肩并肩,举起双手,向天祈祷。
那一刻,石破天惊,乌云散去;那一刻,狂风止息,风平浪静。我们为死难的同胞祈祷,为世界和平祈祷,为家人的和睦、平安祈祷,为让世界充满爱而祈祷。那一刻,大海有情,大海为之呜咽;高山有情,高山为其仰止;苍天有情,苍天为之动容。
为生命祈祷,为战斗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勇士们祈祷。为我们的子弟兵、医生、记者、作家、自愿者们祈祷。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无私奉献的赞歌。
为生命祈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祈祷。他们是我们的掌舵者。中国这艘大船,在惊涛骇浪中,在一个个灾难面前,是他们率领全国各族人们,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就在地震的当天四个小时内,我们的温总理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党中央及时采取对策和方略。体现了党的一元化领导的优势、战斗力、凝聚力和情系百姓的人文关怀。
为生命祈祷,为中国祈祷。在灾难面前,中国人空前凝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伸出你的手,献上我们的心,灾难无情人有情。同心合意为中国祈祷。
为生命祈祷,为那些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舍身取义,挽救孩子性命的人民教师祈祷,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为生命祈祷,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人性的光芒。坚守工作岗位的人们,有钱出钱,有物出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灾有大爱,多难必兴帮。大江南北,海内海外,多少人伸出祈祷的手,为灾区为死难的同胞祈福。多少人热泪横流,汇聚起来,那将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江河。
为生命祈祷,为重建家园,安慰那些深受创伤的灵魂祈祷,为重建精神家园、心灵家园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