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卓别林
5610100000012

第12章 “夏尔洛”诞生在好莱坞(2)

卓别林质问公司的高级职员,斯普尔先生何在?人人都很窘,吱吱唔唔作不出答复。斯普尔跑到哪儿去了呢?他躲开了,当他知道安德森和卓别林签了1年合同、周薪1250美元、还要分10000美元红利;便对这种带有投机性质的做法十分担心。当时他雇的演员待遇最高的仅75美元,而他们拍的笑片都难收回成本。此前他从来没听说过卓别林这个人,于是他拍了份电报,怒问安德森“你是不是发疯了?”当他知道安德森是听别人的推荐才这么做的,更是心悬半空,干脆一躲了事。

但他总要回芝加哥的,一回来与几个朋友在大饭店聚会时,那些人都向他道喜,祝贺一个名角加入他们的公司。说过去从来没有那么多记者涌到埃山奈公司的制片厂,去采访卓别林的新闻。这样一来,斯普尔忧喜参半,他想到一个主意,决定做一次“民意测验”的小游戏。他塞给一个小侍者25美分,让他在大堂里找卓别林。于是小侍者高声叫喊:“查尔斯·卓别林先生,有人找您。”名角效应马上出现,饭店里一片欢腾,人们聚到一起都来找卓别林。接着斯普尔知道了在影片交易所里,当卓别林的片子尚未开拍时,《他的新行业》已经售出65个拷贝,这是埃山奈公司过去不曾有过的事。卓别林的片子刚拍完,售出的拷贝又翻了番到135个,埃山奈公司马上把售价从每英尺胶片13美分提高到25美分。

斯普尔终于露面,忙不迭地向卓别林赔礼道歉,并解释说他早已关照了公司,叫他们办妥所有的事。他虽没看到合同,但以为职员们是知道的云云。至于他“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几年以后他才亲口告诉了卓别林。

埃山奈公司与卓别林的合作也令人满意,专为他在洛杉矶租建了一家制片厂。公司只管出钱,艺术方面的问题全归卓别林掌管。影片任由他自编自导,演员班子任由他挑选。后来在《巴黎一妇人》中饰女主角的艾娜·卜雯斯小姐,就是这时进入他的演员班子。艾娜是旧金山一个企业家的秘书,卓别林在一次鸡尾酒会上发现了这位身材丰满、容貌姣好、性格柔顺的金发女郎。在他的竭力劝说下,艾娜终于心动,秘书不当来接受演技训练。从1915~1922年,她成为一个电影明星。与卓别林搭档9年,作为女主角合拍了20部影片。其中有《流浪者》《夏尔洛当提琴手》《移民》《狗的生涯》《寻子遇仙记》《巴黎一妇人》,他们的真诚友谊保持了一生。

卓别林在埃山奈公司最初的两部片子,与在启斯东公司拍的片子没有太大的区别,消遣娱乐式的,滑稽可笑。但随后有几部,就使观众和同行们感觉不俗。因为他在影片中塑造的形象与表现的内容,人情味与社会性增强了。

在《夏尔洛当拳击师》中,遭受失业打击的夏尔洛,闷闷不乐地把身上仅有的1美分买了一点香肠,与他的狗分着吃下去……有人雇他去参加拳击比赛,实际上是为了赚钱让他去当一个挨打的角色。而对他来说,在这个残酷无情的社会里,只要有活路什么都可以干。他耍了个巧,在拳击手套里偷偷放了一个金属环。结果他横扫拳台无敌手,不仅夺得了锦标与奖金,而且还赢得一个女扮男装的美人芳心(艾娜·卜雯斯饰)。

在《流浪汉》中,实业者夏尔洛在树林里,从一群坏蛋手中救出一个姑娘(艾娜饰)。姑娘的父亲、一个家境尚好的农民,就雇用夏尔洛当长工,解决了他的生计问题。对农活外行的夏尔洛,竟握住牛尾巴当唧筒挤牛奶,把鸡下的蛋装在自己口袋里……他希望得到姑娘的爱情。当坏蛋再次来骚扰时,夏尔洛赶跑了他们,自己腿也受了伤。果然,他的勇气与热情引起了姑娘的好感。腼腆害羞的夏尔洛猜想这就是爱了。然而,姑娘将自己的未婚夫介绍给他认识,这是比踢痛他的脚还要厉害的打击,失业者不如拥有土地的农民。夏尔洛在失望中重新走上流浪之途。观众看到他第一次以懊丧的、由沉重转为轻快的步伐,沿着一条不知通往何处的泥路,向远处走去的可怜背影……

他对自身所处社会的否定,十分巧妙地表现在《夏尔洛当银行工友》里。在银行找到一份工作的夏尔洛家徒四壁,却拥有一个巨大而复杂的保险柜。上班时间快到了,他非常认真、谨慎地打开柜门,里面还有一个柜子,再打开,又一个;最后打开门从柜中拿出来的,竟然是一只一般的水桶和一把再平常不过的笤帚。他就带着这两样清洁工具去银行上班。气派的银行大厅里,颐指气使的是那些带着大礼帽的资本家、商贾巨富,夏尔洛假作专心工作,以致不留意让笤帚弄脏了他们保养得很好的脸面与干净整洁的外套……如此设计与使用大小道具,造成情节诗化与隐喻意义,新颖地表现出了深刻的思想。

“明星热”震动了电影业,可以说卓别林的飞黄腾达是一个典型例子。这并非只指他跨入电影界便获得空前的高额薪金,最主要的是市场。当时大量的各国移民来到美国这片独立才100余年的辽阔土地上掘金,东南西北中到处都在开发、开拓、建设,连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也不例外。庞大的工薪阶层加上各类其他人士,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低消费人群,需要大众化的娱乐。成千上万家镍币影院应运而生,一个镍币即5分钱就可看一场电影,这是当时最经济又最受欢迎的消遣娱乐方式。1914年起,豪华影院即小型舒适影院又雨后春笋般兴建,吸引了各阶层人士。镍币聚少成多,庞大的、稳定的观众队伍,推波助澜,让影院和电影制片公司赚钱、发展,也使他们不断推出好影片、好演员。

当时美国的报纸报道,卓别林每拍摄一部新片,声望名气便随之提高一级,影片的市价也上涨一位数。在纽约这个世界最大的城市,几乎所有的百货公司、商场甚至药店,都开始出售玩具商模仿卓别林扮演的角色制作的玩具、肖像。一些歌舞团的姑娘们也不怕难堪,贴上小胡须,穿上肥大的裤子和皮鞋,戴上男人的礼帽演出模仿卓别林的节目。如著名的齐格菲轻歌舞团的姑娘们就唱着《那双查理·卓别林的脚》的歌,大跳模仿卓别林走鸭步的舞蹈。

中国有句俗话“人怕出名猪怕壮”。卓别林大名一出,就是各种各样要求做广告的联系函件,也使他应接不暇。如书籍、服装、香烟、牙膏、玩具、蜡烛等,还有今天一叠明天一堆的影迷来信。更有甚者,有次洛杉矶《考察家报》给卓别林打了一个紧急电话,转告一家公司拍来的电报电文:愿出2. 5万美元请卓别林来纽约马戏场登台,每晚15分钟,为期两周,此举并不妨碍其正式工作。这,诱使卓别林向安德森先生请假2周而未果;但答应只要卓别林再给埃山奈公司拍一部2本的笑片,就由公司偿付这2. 5万元。雪尼与启斯东公司的合同一满,赶紧过来帮弟弟的忙,做他的经纪人。

埃山奈影片公司把卓别林喜剧片的拷贝,成百上千的卖向市场。1915年卓别林在这家公司拍了12部片子,1916年拍了2部,1918年还给他们拍了1部,共15部喜剧片。除了《公园里》《在海边》是一本的长度,《卡门》是四本的长度外,其他均为2本。这其中就有让人笑得肚子痛的《流浪汉》《赛拳》《夏尔洛当水手》《游艺场之夜》等片。

这一年,电影史上另一个重要人物格里菲斯改编导演的《一个国家的诞生》诞生了。它是一部关于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家园的故事片,虽然这部影片有严重的种族主义偏见,但西方电影理论家在批判他的种族主义色彩的同时,肯定了格里菲斯对电影成为一门艺术的巨大贡献:影片第一次采用了全景画面、大特写镜头,并对当时能运用的摄影技巧全都加以改革性、创造性的运用。《一个国家的诞生》使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获得了承认,它也是好莱坞艺术称雄世界的开端。

卓别林将格里菲斯拍摄的每一部影片都观看了,学习、借鉴他的经验,吸取、注意他的教训,进一步提高自己编、导、演、摄、制的能力。西方有的电影史学权威,把1914~1916年看作美国电影的过渡时期。他们评论:“在这段过渡时期里,格里菲斯和卓别林令人惊奇地掌握了电影的艺术形式。”“通过格里菲斯和卓别林的作品,电影才开始具有一种语言和结构。”

以卓别林的电影镜头为例:他身体挂在轮船甲板的栏杆上,船在惊涛骇浪中起伏前进。他双脚乱踢,显然是忍受着什么可怕的痛苦,晕船呕吐或是快掉下海去,使人十分担心。正在这时,他转过了身,镜头拉开,原来他用手杖钓起了一条大鱼,拉了半天才拉上甲板。另一部影片中,观众看到他的妻子因为他嗜酒,坚决离开了他。他背对着观众,望着桌上摆着的他妻子的照片,肩膀上下抽动,像伤心至极在哭泣。但镜头移动时,观众却发现他在若无其事地使劲摇动一瓶香槟酒。这种新奇的电影语言,拨弄着观众的心弦,造成他们情绪上的亦悲亦喜,使得他的喜剧片魅力无穷。

更重要的是,卓别林意识到在拍笑片时,如果事先没有一个精心构思、较完整的情节,就不大可能获得成功。启斯东影片公司那种没有剧本的半即兴式创作办法,在电影初期阶段是可行的,再发展下去就不适应观众的需要了。因此,他在动手开拍前,就重视打剧本腹稿;力图设计较多可笑的镜头和情境,尽量把它们形成一个连贯的、严谨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