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宠爱
5625800000039

第39章 我不想那么糊涂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

我总是对当下流行走俏的各种热点钝知钝觉。很爱看电影,但当《杜拉拉升职记》和《叶问》等片子又俏又红,网上各种影评如潮喷涌时,我还在流连和回味《花样年华》,或是《霸王别姬》,还有《色戒》。很多时候,朋友会批评我落伍,我会笑着辩解,那叫不从众。不从众,是一种很自我的品质,未见得优秀,但是起码,不糊涂。

《杜拉拉升职记》是今年六月买的一张碟片。因为一个特殊的原因,曾经很想认真地看这部片子,然后认真地,将观后感当做功课来做。可我一放,就将它放了两个月。八月的一个夜晚,翻出这张碟片塞进DVD时,脑子里只有两个字“姑且”。

“姑且”这词语本来就显出不耐烦的不敬。不辩碟片是否盗版,总之正式开演前,那将近十五分钟的乱七八糟广告,就挺叫人郁闷。它的铜臭气息那么浓郁,不得不让我掩住刻薄,改换一个“商业氛围热烈”的用词,然后鼎力坚持。

“坚持”这个词用在此处,也是贬比褒多。我在职场也坚持了好多年,但我从来就不喜欢职场。基于此,你说,我怎么会喜欢“杜拉拉升职记”这个主题?很多人也把职场比作江湖,因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可以直接篡改成“人在职场,身不由己”。其实,现代职场,怎么会有古代绿林好汉们所处的江湖那般美好?江湖虽大,但大不过正义豪爽,大不过识美丑辩善恶的人心自然,而现代职场,徒有江湖规矩的虚名,它的实质是人心不古,尔虞我诈,笑里藏刀。总之,种种贬义词,用在职场,都是不为过的。职场中人,也都认可和接受,似乎很懂规矩似的,那叫“潜规则”。现代职场,其实,就是一盆浆糊。

徐静蕾的《杜拉拉升职记》,貌似捣鼓了一盆很不错的浆糊。影片的对话声音,我将音量调到最大,仍然听不清楚角色们在说啥,好像嘴里含了糖块似的。那是因为,男主角和另一位女角2号(姑且这么叫吧)都是港澳同胞,国语实在不那么标准。更何况,为了表现是在跨国外资公司,那位女角2号的语言用的正是目前最流行的含糊国语加含糊英文。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已经很好地嘲笑过这种表现模式了,但徐导还是将它经典地又运用了一回。而那位女2号,因为演的是职场女精英,故花容月貌不作硬性要求,但我依稀记得,她曾在许多搞笑片中,呲着龅牙让许多观赏民众酣畅乐呵过。她应该继续走让民众酣畅乐呵的路线,如果要出唱片,就该把国语练好,最起码要让别人听得懂你在说啥唱啥。她在《杜拉拉升职记》里表现一个职场女精英的看点,就是瘦到伶仃的一副肩胛,我亏得徐导怎么会给她取名“玫瑰”?而在DB公司的年会中,作为精英骨干,这朵玫瑰,又在签名版上,不晓得是炫耀还是含糊地画了一个“Rose”的鬼符。

“杜拉拉”这个名字,也杜撰得很糟糕。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杜拉斯”的盗版。看了碟片以后,又发觉,完全和“杜拉斯”风牛马不相及,两回事。我真的不晓得她要拉什么。小户人家出来的,天真无邪、吃苦耐劳,渴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往上爬的职场小兵,即使她有机会钻进了DB这样的跨国公司,她也不可能天生就被自己的父母命名为“杜拉拉”,她的原名,更大可能性应该叫做“杜晓云”或是“杜蕾蕾”。“杜拉拉”这个名字,又是一个见鬼的含糊,可是符合当前审美,给许多滋滋有味观看《杜拉拉升职记》的职场虾兵蟹将们的感觉就是,确实,她千真万确就是该叫“杜拉拉”,但她到底拉了些什么呢?

DB的销售总监王伟,“王伟”这个名儿倒是很中国很豪迈很铿锵,但除此之外,他有还有些什么看头呢?好像在影片中,王伟常被人唤作另一英文名,英文咋写我不会,翻作中文就是戴维。还有一位美女秘书,应该没有混血基因,在影片中叫做“海伦”,哦,另一个叫做“伊娃”。在跨国外资企业,叫个洋名,也不是什么错事,我怎么就一直揪住不放呢?好,我们说销售总监王伟。王伟这个演员的选择,“潜规则”我不知道,但就我肉眼所见,很难看,演技也很一般,和玫瑰一样的,也口齿不清,又没有梁朝伟的勾魂眼神。发型和他在片中头衔相匹配之极,重点都在一个“监”字,“监狱”的“监”。唇太厚,象有八分之一的非洲血统,咧嘴笑的时候,牙齿又过短,牙肉暴露过多,一片猩红。按说不带这么损人的,如果他在影片中,有出色表演的话。但是没有。我没看到他作为一个销售总监,在工作上的杰出优秀表现,所以后来他遭受要被DB出局的命运,也不是没有道理。在爱情选择上,我没看懂他当初为何会和玫瑰有一腿,后来又如何不了了之;至于他和杜拉拉由一夜情发展而来的一段办公室恋情,同样毫不动人。我不晓得王伟为何会在美女如云(全是能干的职场美女)中选择杜拉拉,同样的,我也不晓得杜拉拉为何会选择王伟。我一直稀里糊涂的,别谈影片故事及轴向构成的震撼共鸣,我像是被人强行塞入一枚并不可口的果子,还很蛮横地旁白,“吃,别啰嗦,给你这,就是这!”

我噎着了。或许我的不从众很主观。影片一次次展现杜拉拉身着职场套装满脸凛冽的表情,又一次次用字幕打出她具体的薪水数字和职位头衔,那是步步高升。这样的现代职场主题,理所当然应该收到关注和追捧。现代职场有多少“杜拉拉”啊!王伟即将被DB公司解聘,杜拉拉身为行政部人员提早知情,而且还被安排是将来对王伟宣布解聘决定的人,但限于工作职责要求所限,杜拉拉不能提前告知男友王伟这件事。什么是男友?就是一起吃了,一起睡了,小部分的钱财,可能也合在一起用了。如果杜拉拉对她的爱情深信不疑,对她的人生走向很有安全感,为什么不告诉王伟呢?但大多数观看影片的“杜拉拉“们,还是很理解,也很原谅的。就算职位靠前,爱情靠后,不那么地道一回,也是身不由己呀,所以,当杜拉拉的月薪升到25000职务升到HR总监以后,徐导啊徐导,你是可以还给职场凄惶女子杜拉拉一份爱情的柳暗花明的吧?所以,距离王伟辞职离开DB,也与杜拉拉分手两年后,他们又在泰国重逢了。

这个重逢的童话,也编得太蹩脚。两年啊,七百多个日日夜夜,还是现代。杜拉拉在步步高升的过程里,难道不会遭遇新的爱情,或是一夜情?王伟也是同样的,不做了DB的销售总监不要紧,只要他不是真的那啥的“监”,在任何一个落拓或是发达的人生转角,爱情或是一夜情,都很容易,也必然会很快降临。这可能和现代职场无关,但和现代浆糊有关。

其实,职场小兵杜拉拉,是叫职场女精英玫瑰给耍弄了一回。鬼晓得她的爱情怎么败给了杜拉拉,但她很好地捣了一把现代职场浆糊,然后优雅道别,与职场道别,也与爱情道别。她自己作为杜拉拉的上司告知杜拉拉不可以提前让王伟知道DB要与他解聘的消息,杜拉拉承受心理煎熬的时候,她却以前女友的知己身份跑去向王伟泄了密。她辞别职场与爱情的同时,都保全了优雅,可她最后,印在王伟唇上的一吻,和转身离去的背影,那肩胛骨,从头至尾,都是伶仃的呀!

我很遗憾,也很庆幸。看《杜拉拉升职记》的时间,还没有我写这篇文字的时间长。就算是迟到和过期的功课吧,到底是补上了,不为别人,只为自己。

不从众,是一种自我吹嘘,也算一种自我防守吧。从来不害怕落伍,只愿,不那么糊涂。《杜拉拉升职记》,拜金主义的一盆浆糊,捣鼓来,捣鼓去,捣鼓的,都是现代职场人的一片心底凄惶。不要说我,是伊索寓言中的那只狐狸, 请允许我也开一句含糊的英语,So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