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报告文学的世纪景观
5633900000045

第45章 1996年的报告文学(2)

两位作家在大量的深入采访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有繁有简地对许多“院士”的生活行为和科学成果的取得过程作了生动地报告。所以,这部书具有中国院士的群像素描和院士文学史编的特点。但是,这部作品的突出特点,还是对于“院士”们动人的科学精神的着力描写表现。作者以院士们的出色劳动和取得的成果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和感受到,中国的“院士”们是中国的脊梁,是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而这些丰富内容的存在,对于人们具体认识和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着名论断是极有帮助的。作家十分重视描写科学家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表现出的种种不同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科学的人格。在先后五代“院士”中,许多的人是有着十分曲折和坎坷的经历的。可是,从作家为我们所作的描述中,我们看到,许多的人在遇到人生的曲折和坎坷的时候,他们都是自觉地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而把自己的私利毫不痛惜地放弃了。例如,着名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为了国家的国防事业,隐姓埋名几十年从事核武器的研究;王淦昌索性就改了名,在艰苦的条件下默默工作了许多年。科学家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行为,是足以撼动读者的心的,它使人们在崇尚科学家学识的同时,也更加崇尚他们的伟大人格。当然,作品也没有完全回避在非正常的年月和错误的思想统治时期,科学家们所遭受的不少打击和苦难。即使这些令人心酸的现象的存在,也是能够给人以不少思索和启发的。它使人们意识到,科学就是科学,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家和他们的科学活动,才能更加有利于科学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中国院士》把对人和事的描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事中写人,以人带事。虚实有度,张弛有致。在其表现的方法上也是有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地方的。

《开埠——中国南京路150年》,是一本有趣并有意思的书。这本书也许可以划入我分类的那种“史志性报告文学”中去。它以上海的南京路的150年的历史变迁为认识报告对象,有很明显的历史性和学术性特点。围绕着南京路的发展变化,对上海开埠过程中的许多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历史人物进行了历史的和现实的分析认识,其中所表述的不少见解是耐人寻味的。我们有理由认定,这部书在认识和表现上海南京路的历史的过程中,是和对于今天上海的改革开放现实有着不少的联系的。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人们一定可以发现和找到上海进一步开放、开发的一些有益的东西的。这部书也许还不是太标准的报告文学,但是,它是有着分明的辨析报告的特点的,是一本有着丰富内容的好书。

解思忠的《国民素质忧思录》,是一本在大量的真实生活现象的基础上对国民素质提出认真思考的报告文学。作者认为,国民的素质,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石。我们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能不认真对待我们国民的素质问题。

作品从人格、精神、道德、文化、科学、健康、职业、审美和教育等方面进行考察之后,提出了我们的国民素质值得忧虑的一些问题。作者把严峻的现实状况和理性的分析研究结合在一起,既表现了在某些方面国民素质不高的实际现象,又较为具体地说明了这些现象之所以出现和存在的原因以及改变的途径。这是一本醒世之作。它表现了作家的忧患意识和对现实社会生活和现实的人的负责精神。作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可以作为一本很好的素质教育的书来读。

另外,钱宁的《留学美国——一个时代的故事》,也是一本值得注意的书。在许多反映留学生活的书出版之后,钱宁集中对近百年来几代中国人留学美国的历史和现实作了有益的考察。作者简洁地勾勒了留学历史现象的轮廓,还真实地记录下了一个个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思想生活感受。因为作者自己就有不短的留学美国的生活经历,所以,不少的思索和观察是有一定的深刻性和启发作用的。云南作家汤世杰的《殉情之都》,是一本奇特而又重要的文化报告。作者在拥有大量的资料和实地采访的基础上,细致而充分地对云南丽江地区传统的“情死”现象作了分析和报告。它为人们打开了一个有趣的地域之门,为人们认识和理解一种特殊的,但又是让人有点惊心动魄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黄传会的《忧患八千万》选择的是一个大题材。全国现今仍然存在的八千万贫困人口使得黄传会不能安定,他在连续地报告了“希望工程”和山村教师的状况之后,又多次告别都市的舒适生活,深入到边远的山乡农村去采访,然后把山乡人们的贫困状态和他们为改变这种状态所作的努力真实地报告给读者,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群众的理解。作者的真诚和作品的艺术力量使得作家的呼喊和忧患有了更加沉重的分量。鲁丹的《70个日日夜夜——大学生眼睛里的1957之春》也是一本十分引人注意的作品。这是一部历史的写实作品。作品通过大学生的眼睛真实描绘了1957年春天的那场从“整风”演变为“反右”的严峻政治运动的过程。作者真实具体地记述了几个人民大学的学生在这场运动中从热情参与到茫然不解,从幼稚的学习到“右派分子”的演变过程。作品对于人们真实地了解和认识那场政治运动有着很强的参考作用。才铁军、雷风行的《神州大动脉——中国铁路建设一百二十年纪实》,是一本在历史与现实的纵横全景关照下,报告我国铁路建设的历史与现状的书。作品有丰富的信息和一定的思考,有充沛的激情。在对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交叉报告中,有不少的篇章是十分动人的。作品写出了中国人对铁路的认识过程和认识之后的积极追求行为,报告了许多人在铁路建设中的奉献牺牲精神,是在表现物质文明建设时弘扬精神文明建设的好作品。

报告文学的现实性和当代性要求作家,必须要有现实的目光和现实的思索。而现实的目光中,就包含着对那些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的人物事件的及时报告。报告文学,应当把自己对读者的关怀反映在一个十分宽的层面上。所以,所有那些可能给人们的生命安全,生活平静,精神健康等造成危害的现象,都应该是报告文学作家们要注意的对象。在1996年的报告文学创作中,有几篇题材或个性比较有特点的作品我以为是应当提及的。刘伟的《乘愿再来》,是报告十世班禅圆寂和他转世灵童认定坐床过程的作品。这篇作品,因为它题材的特殊,一般的人读起来是有些吃力的。可是,你若是沉下心来认真读完它,你就会增加许多的佛教知识,就会对西藏的历史有更多的了解。作家用报告文学的形式,为一个历史的大事件留下了真实的记录,是并不易得的奇特之作。杜卫东的《世纪之泣》,这也许是我们的报告文学作家认真面对艾滋病这个对人类发生着巨大威胁现象的反映。作品简略追述了艾滋病发生的历史和其在国际上其它国家的表现及危害情况之后,又把艾滋病在我国发展蔓延的严峻状况以确切的数字告诉了读者,让人感到问题的严重性。

作者在提示人们警觉的同时,也对那些染上了艾滋病的患者表示了痛惜和温情,使人在冷酷中有了不少的思索。国际题材的作品这些年来一直很少。在刘亚洲之后,似乎还没有哪一位作家去认真地在这方面下些功夫。马平的《带鹰爪的鸽子一拉宾之死》是引起我兴趣的一篇国际题材的报告文学。以色列前总理拉宾是推动中东和平的重要人物。可是,也许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拉宾曾经是一位坚定的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者。这位在以色列军队里从士兵一直于到以军总参谋长的人,他一生历经多次战斗,可谓战功卓着。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有着坚定信念和果敢精神的以色列英雄,为了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和解与地区的和平,勇敢地迈出了和平的脚步。最后,因为他的和平行为,而被犹太极端主义分子刺杀于一次和平集会上。马平的作品对于我们了解拉宾的经历和事业是大有帮助的,也可以增加人们对中东历史和纠葛的理解。以上这些作品,题材各异,但是都从不同的方面给人一些历史的、知识的收获。

在历述了1996年的报告文学创作状况之后,我们尽管会有一种不小的收获的喜悦,但终究还是不太满意的。这是因为,真正的优秀作品还是太少。尽管有许多的作品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可在综合的方面,大部分作品还是未能达到较高的层面。最使我感到遗憾的,是报告文学在报告现实社会生活时的表层和轻淡。现实社会生活中有许多作家应当关注和报告的矛盾及热点问题,可是,我们的作家却很少去涉及,有些即使涉及了,而力度显然也是很不够的。和社会生活之间存在的明显间隔,是我们的报告文学不能像早些年那样在群众中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原因。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平俗,作品在读者中的反应平淡,有形无意间淡化了作家们在艺术表现方面的追求和努力。报告文学的表现手法缺少革新变更,是和这种创作的沉寂局面有不小关系的。我们的报告文学,在八十年代已经有过它可以说是辉煌的岁月,它也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或者说接近成熟的文学形式了。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给它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它有更大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