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报告文学的凝思
5634100000016

第16章 报告文学要展现刚性品格(1)

现实的报告文学创作是不很令人满意的。有人认为,报告文学的世俗化色彩太浓;有人认为,文学性不强;有人认为,短篇太少长篇太多,等等。这些看法和意见自然都会有自己的道理,但是,这些看法意见毕竟还是报告文学的一些直观表面形式的问题。报告文学创作乏力,社会影响力量绵弱,读者热情减退的内在原因,我认为在于报告文学刚性品格的消退或遗失,是一种内在社会人文精神的贫瘠等造成的。因此,要唤醒报告文学新的生机,单从直观表面形式方面要求是很不够的,需要明确的提出关于刚性品格展现和内在社会人文精神的张扬的呼吁。

报告文学的刚性品格,是报告文学在它自生成的时候和以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就一直存在的一种品格和精神。所谓的刚性品格和精神,首先是指报告文学必须把握有新闻一般的社会客观性和现实性。将真实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真实的生存状态、生存环境以及发展的趋势报告给人们,使人们生活劳动得明白和有志向,这是报告文学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最为要紧和关键的地方;也是在诗歌、小说等文学形式之外人们需要和欢迎报告文学的特点。能不能直达现实社会生活真实的现场,能不能敏锐纵深的参与社会生活的矛盾和变革,也是报告文学是否能在人们广阔的社会生活场地建立自己的营盘,挥动自己旗帜号召和影响读者的重要方面。社会事实的真实和对社会生活纵深的参与,是报告文学刚性品格和精神的组成部分。这是直接作用于社会现实生活的报告文学与隐蔽影响社会人生的小说、诗歌所不同的地方。离开了真实事实的基础,离开了对社会现实生活矛盾的主动关注和介入,对于报告文学来说,就等于失去了根基和土壤,自然就会消失和死亡,变得没有力量,变得可有可无。

可是,如今令人遗憾的是,在这些对于报告文学带有根基和生长土壤般的重要方面却问题严重,明显削弱着报告文学的刚性品格和社会人文精神的张扬。现实创作中的大量标明为报告文学的作品,有不少是客观性缺乏,社会把握性很差的文字。有不少的作者和作品,为了逃避和承担真实客观的责任,就采用虚化人物地点的手段,在一些看似真实的事实中添油加醋,将故事弄得曲折离奇,热热闹闹,让读者无法验证这些故事和人物的客观真实性。其实,有些打着纪实招牌的作品,社会生活中原本就不是这么回事。还有很多人,以逃避“报告文学”的名义躲避对真实性要求的承担,以为将作品称为“纪实文学”了,就可以对事实有所添加和改变,还有所谓“纪实文学”理论就主张和赞成“纪实文学”作家可以在基本事实真实的基础上对其有所文学加工与修正的。这样一来,有的报告文学,就成了未经采访的写作,有的就成了各种资料信息汇编整理的记录等等。这些有违报告文学需要实际采访,客观真实性原则写作的现象,让读者在本应是真实的对象中产生了疑惑,发现了虚假,在非客观的对象面前模糊了真实的原貌的做法,严重地损害了报告文学报告真实的社会声誉,使人明显的对其有了若即若离的感觉。用真实的事实说话,用对真实事实的接近产生力量和作用是报告文学通达读者的主要渠道,若是这样的渠道堵塞了,报告文学还用什么赢得读者的青睐!

报告文学之所以会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活动,在其根本性上,是因为它是作家借用对社会客观事实的表达而表现出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认识与理解的。所以,报告文学的创作,必须是有对现实社会生活积极的介入和选择姿态不可。历史上有很多作品,说明了这种介入和选择的重要性。朱自清的《执政府大屠杀记》因为及时的介入了当时的社会尖锐矛盾而彰显了作者的性格和立场;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也因为在严峻复杂的中国社会矛盾中选择了延安、选择了红色中国而表现了作者的敏锐和卓识,从而因此书写了历史。优秀的报告文学,应当是在社会生活动态发展过程中的风向标,是人们行军途中的指示牌,提示和引导人们回避灾难,步入正路。所以,报告文学作家只有不断地拨动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感觉和神经,随时在社会矛盾的焦点上展示自己的身手,表现自己独立而正确的存在,才会赢得读者的眼球,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甚至书写历史。近些年来,报告文学在选择报告对象上存在着不精确,泛化和流俗化的问题比较明显。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情,诸如中央已经认可的有关教育改革、医疗体制改革不成功等等一些对象,报告文学就缺少关注。而有很多的作家和作品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到了世俗生活的平面记述,不敢或无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潜流去观察与发现,去感受和表现时代与民生的潮汐,缺乏震撼人心的激情和力量。也有不少的报告文学作品,简单地成了主流旋律的民间伴唱,甚至有相当数量的“报告文学”成了企业、官员、老板的功利宣传阵地,成了作者、报刊谋钱的工具。像这样假借报告文学所进行的营私、营利活动,岂不严重地毁坏报告文学的声誉。在这样的作为面前,报告文学的刚性品格和内在人文精神几乎消失殆尽,留下的只有可笑的谦恭和媚权、媚钱的嘴脸。

当然,时下的报告文学作品,不都是仅有谦恭和媚权、媚钱的嘴脸,也有相当数量的作品,具备认识现实和历史的价值。现在有相当多的行业和地方历史现实风云报告的作品,也包括不少报告各种重大工程事件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是从现实对历史的追溯,是在历史的追溯回顾中鉴定现实的变化与发展,在对本行业和地区的线性事实描述方面,给人是有激发和启示意义的。但是,报告文学不光是历史一种眼光,报告文学最重要的是在对动态现实的观察理解和判断的过程中,对现实的发现鉴定和报告,所以,单是历史和现实事实的原始记录,对于优秀的报告文学来说,还是很不够的。

报告文学离不开对真实事实的追踪和记录,但报告文学作家在每天每时都在发生的大量新闻事实面前,不需要像新闻记者那样不停的随着对象的脚跟走。报告文学作家在大量纷纭的现实社会生活事实面前,应当是主观独立的活动,他拥有自主选择、判断和表达的权利。这种可以自主行动的地方,正是报告文学和新闻区别的地方。所以,不要用要求新闻的态度来要求报告文学,也不要将报告文学简单的看成新闻。前面提到的不少行业和地方历史与现实社会变迁记录的作品,某些描绘重大事件工程的作品,之所以缺乏一种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缺乏一种典型意义上的升华和对其他社会方面的影响力,刚性品格和内在的社会人文精神欠缺,其原因是同这种只是机械的记录而很少作家的独立自主认识判断表现很有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