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老板《论语》释义
5634700000009

第9章 怀德怀刑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第四》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君子每天牵挂的是自己的道德修缮,小人则记惦的是自己的家乡;君子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则满脑子想的是些小恩小惠,小便宜。

给老板的启示:一定要胸怀大志,追求利益一定要节制,不能够因为贪图一时的享受而变得贪婪起来,那样只会玩物丧志。

蜂房里有蜜漏流了出来,许多苍蝇便飞过来饱餐起来。由于蜂蜜十分的甜美,它们舍不得立即离开。结果它们由于在蜂蜜上待的时间太长,脚被蜂蜜牢牢地粘住,他们拼命挣扎,却再也飞不起来。于是它们后悔不迭,嗡嗡乱叫: “该死的蜂蜜,让我们在此丧命。”一个哲人经过说: “贪图一时的享受而丧了命的,你们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专门卖珠宝的老板,他听说齐国珠宝生意好做,于是马不停蹄地赶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使珠宝畅销,他挖空心思地想了很多办法,还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同时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珠宝拿出来,退还给老板,然后拿着盒子兴冲冲地走了。老板在道德上千万不能为小利所蒙蔽,为了一个“好看的盒子”而付出珠宝的价钱。

宋代汴京有一小茶房,环境幽静,设施先进,服务态度优良,特别是老板品德高尚,“君子怀德”,所以生意兴隆。

有一天,一位姓李的读书人,在茶房前遇一旧知,相引就茶肆相叙阔别之怀。李某身上带着数十两金子,用袋子装着系于肘腋,以防水火盗贼。当时春日乍暖,李某脱下外套,将装金子的袋子放在茶桌上,出门的时候,忘了带走。到了半夜的时候,李某想起此事。李某考虑到当时茶肆内的顾客往来如织,装金子的袋子一定找不到了,遂未前去询问。

又过了几年,李某再次路过此茶肆,他与同行的人说:“我前几年曾在这里丢失过一包金子。”他这话让茶肆的主人听见了,店方走过来问李某:“你说什么事?”李某说:“本人三四年前,曾在贵店喝茶,遗留一包金子。当时朋友找我去有其他事,所以不曾向您打听。”店主思索片刻说:“你当时是不是穿毛衫在里面坐着?”李某说:“是。”店主又说:“与你坐在一起的那人是不是穿着皂皮袄?”李某说:“是。”店主说:“那东西是我将它保管了,当时我拿着它去追赶您,但您走得太快,在稠人广众中找不到您,于是我将其暂时收取了。我想您第二天一定会来领取的,我未曾打开它,觉得此物甚重,想必是黄金白银之类的东西。只要您能说出金子的块数及重量,你就可将其领去。”李某说:“如果真是您收取了,我定与您平半分取。”店主笑而不答。

茶肆上有一小阁楼,店主拿小梯登楼,李某随到楼上,看到阁楼上收留的客人遗失物如伞,鞋子,衣服等类甚多,物件上各贴有标签,标签上写明了某年某月某日某色人所遗留等内容。僧道妇人,则写僧道妇人;某杂色人,则写某人似商贾,似官员,似秀才,似公吏。不知者,则写不知其人。店主在楼角找到一个小包袱,上面写着:“某年月日一官人所遗下。”于是店主与李某一起下楼,当着众人的面问李某包中黄金有多少块,重量为多少。李某回答有多少块,多少两。店主将包袱打开,包中黄金数量果与李某所言相符,店主乃将其还给李某。李某分一半黄金给店主,店主说:“你想必是读书人,为什么这样不理解人呢?古人向来重视义与利的关系,小人若是重利轻义之人,则会将其隐瞒而不告诉你,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常常担心于心有愧。”李某知店主不会接受,只好再三表示感谢,并请店主到酒楼饮酒,店主亦坚持不去。

茶商还金事件传开后,很多人慕名到这里喝茶,茶肆的生意从此火起来了。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只有诚实的人才会在与人交往中对他人讲信誉,讲信誉的人就是诚实的人。讲诚实和信誉都要符合天道、人道,并顺应天之本性、人之本性。老板在处理人际关系中要恪守信誉,做到不欺不诈。如果只知道一味的占别人便宜,那第二次还有人敢和你打交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