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沙漠旋风
5635500000002

第2章 希特勒点将(2)

丰克是德国第5轻装师师长,是个守旧派贵族。因为希特勒准备派第5轻装师支援北非意军,所以德国总参谋部派丰克去利比亚调查军情。丰克调查后认为德军支援部队太少了,难以改变利比亚的局势。丰克显然被英军势如破竹的攻势弄得不知所措了,回来后大谈意军的溃败。

希特勒表面上很冷静,内心震动却很大。尽管希特勒决定增派出一支更大规模的德国部队前往北非,但他知道丰克已经不适合在北非的战斗了。意军的崩溃严重地影响了丰克的情绪。丰克对北非局势的看法过于悲观,非常明显,意大利军队的无能影响了他的判断。希特勒想找一位有信心的将军指挥第5轻装甲师,最后选定49岁的琼汉尼斯·斯特莱希,由他担任第5轻装甲师师长。

斯特莱希完全可以指挥第5轻装师,但现在的“非洲军团”已经不是原来的一个轻装师,而是两个师。斯特莱希显然份量不足,需要派一位更为重要的将军担任“非洲军团”的总指挥。

这时,希特勒想起了冯·曼施坦因中将。

曼施坦因生于1887年,有着高贵的家世。曼施坦因受过良好的教育,对战术、作战、战略样样精通,是能力优异的参谋军官,被认为是德国陆军最优秀的将领。

1939年,曼施坦因是南方集团军群的参谋长,参加了德军对波兰战役。1940年,曼施坦因修改了对法作战计划,即集中装甲部队主攻遍布森林的阿登山区,从而使德军一役击垮英法比荷联军。1941年,曼施坦因任第56装甲军军长。苏德战争中,曼施坦因用四天时间突进了三四百公里。

苏德战争爆发后,1941年9月,曼施坦因任第11集团军司令,占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和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并在亚速海滨的刻赤半岛击退了以斯大林命名的苏军,仅俘虏就达五十万,而他的兵力不过六个师。为此,曼施坦因升任元帅。1942年8月,曼施坦因参加列宁格勒围困战,曾一举击溃苏军第2集团军,歼灭七个步兵师加六个步兵旅和四个装甲旅。1942年底,德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被围,曼施坦因受命指挥新成立的“顿河”集团军群前往救援。希特勒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导致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按曼施坦因的计划,当时很有可能把苏军的全部家底歼灭。尽管如此,曼施坦因以极其悬殊的兵力击溃了苏军的侧翼。一个星期内,向西南进攻的苏军纷纷被击溃下来,撤退到北顿涅茨河。曼施坦因向北继续进攻苏军后方,重新抢占了卡尔可夫。曼施坦因的局部胜利,导致整个战争推迟了两年才结束。之后,曼施坦因担任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指挥官,继续指挥半途而废的库尔斯克会战及此后一系列困难的德军防御战。1943年7月12日,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曼施坦因只用了几支精锐的装甲部队,就使苏军在晋罗霍罗夫卡的进攻中受到了重大打击。

1944年3月,曼施坦因在前线指挥失利,被解除了指挥职务,编入预备军。希特勒不能忍受曼施坦因的直言相谏,后来又免去了他的军职。尽管如此,希特勒还是表彰了曼施坦因的战功,赐给曼斯坦因“剑”级铁十字勋章。但是,自此以后,希特勒再也没有起用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一生征战,亲自指挥了无数次战役,显示出卓越军事家的才能,与古德里安、隆美尔齐名,为德国三大名将。曼施坦因的战略思想深邃而可怕,将现代化的机动观念和传统的运动战思维巧妙地融为一体,所策划的每一次战役几乎都是杰作。

二战结束后,曼施坦因被判18年徒刑。1953年,英国政府提前释放了他。1958年,曼施坦因出版了回忆录《失去的胜利》。1973年,曼施坦因死于慕尼黑附近的艾申豪森。

由此看出,希特勒当时的判断是准确的,曼施坦因完全可以胜任“非洲军团”总指挥的位置。但是,有一点让希特勒感到顾虑,那就是未来的苏联战场才是德国的主要战场,曼施坦因另有重用。

这时候,希特勒想起了一位年轻的将军,此人是一战的传奇人物,在二战德国入侵法国的战场上也出尽了风头。他的第7装甲师成了整个西线战场中最耀眼的明星。这个人就是隆美尔中将。

隆美尔曾以伤亡2000余人的代价,俘虏了英法联军近10万人,缴获坦克和装甲车485辆,卡车4000辆,火炮数万门。为此,隆美尔第7装甲师获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

最后,希特勒下定决心,告诉意大利外交官,说:“我给你们派隆美尔去,因为他懂得激励部下。这对必须在极艰难的局势下——比如北非这样的环境中作战的指挥官来讲,是必需的素质。”

此时,隆美尔正在德国休息。很快,隆美尔接到了去柏林的命令。1941年2月6日,隆美尔被召唤到总理府。希特勒给了他一些英国和美国的插图杂志,上面登有英国理查德·奥康诺将军率军胜利进攻利比亚的照片。

希特勒首先对隆美尔在战场上的辉煌战绩表示了热烈的祝贺。但隆美尔却显得比希特勒还兴奋,因为他意识到一定有更重要的任务等他去执行。尽管隆美尔把这种兴奋深深地压在了心底,但是希特勒还是明显地感觉到隆美尔非常渴望新任务。这正是希特勒所希望看到的,也让希特勒对北非充满了信心。

热烈的祝贺之后,希特勒直接问隆美尔:“你对北非战局如何看?”

隆美尔猜到了希特勒的意图,说:“意军在北非快要撑不住了,失去北非,就意味着失去了地中海,这对我们无疑具有重大影响。北非很重要,但我们的意大利盟友把事情弄得一团糟。我们不能袖手旁观了。”

希特勒对隆美尔说:“是的。我准备让你担任非洲远征军的司令官。第5轻装师归你指挥,有必要的话,再给你派一个装甲师。那里还有很多意大利师。”

尽管第5轻装师和隆美尔的“魔鬼之师”第7装甲师没法比,但是,希特勒还会再派一个装甲师。在第7装甲师,隆美尔只能作为一个师长来发布命令,而在德军队伍中,像这样的师长太多了。在北非则大大不同,隆美尔成了一个高于师长的指挥官,独当一面的大员,面对的是北非乃至整个非洲广阔的战场。这是隆美尔盼望已久的露脸机会。隆美尔激动地说:“多谢元首的信任,我一定尽力,决不辜负元首的期望。我会尽快出发的。”

德国布劳希奇元帅向隆美尔具体布置了任务:意大利在非洲的处境非常危险,元首决定先派德军一个轻装师赴利比亚帮助他们;当然,以后还会增派一个完整的装甲师。隆美尔被任命为德国“非洲军团”军长,布劳希奇要求隆美尔以最快的速度先赴利比亚去调查当地的真实情况。

当隆美尔出发时,口袋里装着统帅部主管凯特尔为他拟定的行动计划,指示他在罗马、利比亚如何与意大利友军相处。这份文件强调了希特勒的态度:“不准丢德国人的脸。”

隆美尔还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头衔——德军驻利比亚总司令。隆美尔怀着期待的兴奋心情离开了柏林。这个头衔已经激起他的雄心壮志,在军事术语中,总司令比军指挥官还高一级。

原计划规定,德军第5轻装师的先头部队于2月中旬到达非洲,第5轻装师主要人员和装备将于4月中旬到达非洲,而增派的一个完整的装甲师是第15装甲师,最快也要在5月底到达非洲。

保证这些德军到达非洲的前提是,意大利军队必须守住苏尔特湾地区的防线。而这样做与意大利军队的计划完全背道而驰,因为意大利军队只想守住苏尔特湾地区的的黎波里。

的黎波里地区较小,难以保卫空军基地,如果意大利方面不同意在的黎波里以东建立新的防线以守住苏尔特湾地区,隆美尔就只能向意大利人表示歉意,没有必要把德军派往的黎波里送死。

经过一番交涉,意大利军队在北非的一切摩托化兵力都交给隆美尔指挥,而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又必须接受格拉齐亚尼的管制。

隆美尔的任务是调查利比亚局势,然而他心里想的却是在德军到达利比亚后进行真正的战斗。隆美尔向德国元首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的代表林特伦暗示,对英军发动进攻才是他的意图。林特伦劝隆美尔改变这种念头,说那样冒失的做法只会使他失去声望和荣誉。但隆美尔没有听从林特伦的劝告。

后来,隆美尔在北非的军事行动大大出乎了希特勒的意料,出乎了德国、英国、美国等所有国家的意料。他以不可否认的杰出的军事才华纵横北非,把一个容易让人忽视的北非小战场打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要战场。

隆美尔1891年出生于德国南部布伦兹的海登海姆镇,全家过着极为平淡的生活。隆美尔体弱多病,爱拆装东西,渴望成为飞艇技师。老隆美尔在把隆美尔推荐给伍尔登堡军队时,炮兵和工兵都不要隆美尔。隆美尔18岁时进入第124步兵团,被送入但泽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自穿上军装那一时刻起,争强好胜的隆美尔就被一种建功立业的念头鼓舞着,渴望能够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大显身手。

1911年11月,校长在隆美尔毕业评语上写道:“体操、击剑、骑马可以胜任,体质相当糟糕,但智力过人。”尽管如此,在隆美尔毕业回到部队后,这位年轻的中尉仍被认为是很能干的连队指挥官。在一次舞会上,隆美尔被别有风姿、身材苗条的露西吸引住了,他们坠入了爱河。1916年底,25岁的隆美尔来到但泽,与22岁的露西结婚。隆美尔一生都忠实于妻子。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年轻气盛的隆美尔提供了展示军事才华的历史舞台。1914年9月,在瓦伦尼斯,他的左腿被击中,但他仍用一支打完子弹的步枪与两个法国士兵孤身奋战,为此他荣获了二级铁十字勋章。1915年1月,在阿恭纳斯森林里,他带领为数不多的士兵闯入法军的阵地,靠4个地堡击退法军1个营的进攻。他率士兵撤出阵地后,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隆美尔以出色的指挥在战场上屡屡以少胜多,出奇制胜。隆美尔曾率20名德军俘虏过400多名罗马尼亚士兵,曾以100人攻占意军重兵把守的战略高地,迫使1200名意军投降。隆美尔敢于率一支孤军深入敌后,强行军50多个小时,以100名德军俘虏了150名意大利军官和9000名意大利士兵。这时,年轻的隆美尔已经名声大振,勇冠三军了。而他当时仅是一名中尉。

隆美尔在一战中就是德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隆美尔升为上尉。这一军衔竟然整整伴随了他12年。德国战败后,勇猛善战的隆美尔顿时失去了用武之地。由于军功显赫,他被留在了大规模裁减后的德国国防军中,这算是很大的幸运了。

1933年,隆美尔晋升少校,任步兵第17团第3营营长。10月,隆美尔来到德国中部哈兹山区戈斯拉,带着第17步兵团第3营在森林里打猎。第一天,军官们向他发出挑战:爬上一座高山,再滑雪而下。隆美尔往返了3次,当他邀请军官们第四次爬山时,军官们都面色惨白地拒绝了。1934年,希特勒向德国将领保证,他将发动征服西方的战争。1935年,隆美尔来到波茨坦陆军学校担任教官。

1936年9月,隆美尔负责指挥希特勒的警卫部队。一天,希特勒指示隆美尔,他的车后最多只准跟六辆车。隆美尔采取的办法是:让前面六辆车通过后,派坦克挡住其他车辆。高官们说:“简直无法无天!”当晚,希特勒赞扬了隆美尔。

隆美尔把讲课记录写成了一部非常有名的书——《步兵攻击》。1937年初,《步兵攻击》出版了,引起了德国军事专家们的极大关注和推崇,随后几年该书一再出版,并引起了希特勒的注意。希特勒说它是一部步兵教程中最好的书。

捷克的苏台德危机爆发后,希特勒任命隆美尔担任他的领袖警卫营中校营长,不久晋升为上校。一直到德军入侵捷克,隆美尔都担任着希特勒的卫队长,是“天子近臣”。1938年9月,隆美尔升任元首大本营的临时指挥官。

1940年2月,年近50的隆美尔来到第7装甲师。在瓦恩,隆美尔每天观察坦克演习,在坦克和飞机的数量上西方国家超过德国,但德国坦克的质量最好。1940年4月,隆美尔把部队编成各种队形,用无线电指挥和重炮轰击的形式进行演习。

5月9日晚12时40分,隆美尔率部到达指定位置。空中飞满了德国飞机,天亮时,隆美尔看到德军第7装甲师的工兵跨过比利时前线。远处传来比利时军队炸毁桥梁和破坏公路的爆炸声。德国入侵荷比卢法的战争开始了。

在19天中,第7装甲师始终冒着暴露双翼和后方的危险,脱离德军主力部队,快速插入对方防线。法国军队过于恐慌,竟没有围歼第7装甲师。

隆美尔到达战略目标阿韦纳,在小山上等待后援部队。一支法国重型坦克部队从隆美尔的后面进攻,隆美尔组织反攻,法军举起了白旗,隆美尔率部俘虏了3500人。隆美尔的部队与法国装甲师一边交战,一边越过法国军队,继续前进,越来越多的法军士兵高举着双手。

5月20日,隆美尔的步兵和大炮遇到无法阻止的英国“马蒂尔达”2型坦克。隆美尔这时注意到,只有88毫米口径的重型高射炮才能对付“马蒂尔达”2型坦克。5月26日,他的右翼被英军狙击手挡住了,隆美尔亲自给第4、第7反坦克炮连指明射击目标。身边的官兵接二连三地被炸飞,但隆美尔却安然无恙。5月27日,司令部调给隆美尔两个配备新型坦克的兵团。

6月10日,隆美尔的部队在迪埃普看到了大海。一天,隆美尔站在圣瓦勒雷南边的峭壁上,看到许多英法士兵正在等待一支小船队驶来救他们。隆美尔用大炮轰跑了船队,法国第51师向隆美尔投降。法国人问隆美尔率领的是哪个师。隆美尔说:“第7装甲师。”法国人大喊:“啊,又是魔鬼之师!它闯进我们的阵地到处捣乱。”6月16日,隆美尔的推进速度为100英里,17日为200英里。18日,隆美尔占领瑟堡。隆美尔在法国一共俘获了9.7万名官兵,只损失了42辆坦克。

1941年2月12日,隆美尔来到非洲这块将会让他登上事业顶峰的土地。在这里,隆美尔以卓越的表现攀上了军人生涯的最高峰,获得陆军元帅军衔,这在德国陆军史上被看作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按德军传统,不是贵族出身和军人世家子弟是很难升任将军的。隆美尔是完全靠个人奋斗成名的,在这一点上,隆美尔颇为自豪。有时,隆美尔甚至并不掩饰对一些高级德国将领的鄙视。在隆美尔眼里,德军总司令布劳希奇是一个过分敏感和孤僻的贵族,而尖酸刻薄而又雄心勃勃的德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