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沙漠旋风
5635500000003

第3章 希特勒点将(3)

隆美尔除了战斗之外,嗜好很少。他不吸烟,很少喝酒。除了几乎每天给妻子露茜写信外,他唯一的喜欢干的事就是战斗。胜利时,隆美尔会像小学生一样兴高采烈,失败时便会垂头丧气。

英军的“马蒂尔达”1型坦克,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以后,就从英军部队中退役了。

“马蒂尔达”2型坦克主要用在北非的利比亚、埃及战场上。1940-1942年,“马蒂尔达”2型坦克主要对付意大利的坦克。它能够对付意大利的任何坦克和反坦克炮,经常打败意大利军队的坦克部队。

英军的坦克部队往往采用行进间射击的方式,这在那个年代是很少见的。主要是因为北非沙漠平坦、开阔,“马蒂尔达”2型坦克轮子多、车速低,颠簸不明显。双方的坦克相遇时,谁先开火谁就占优势。虽然英军坦克兵在行进间射击比短停射击的命中率低,但坦克数量多,有效弥补命中率低的缺点。

“沙漠之狐”隆美尔的德国“非洲军团”经常用88毫米高射炮平射来对付坦克。由于88毫米高射炮的威力很大,“马蒂尔达”2型坦克吃了大亏。

后来,在北非战场和西欧战场上,“范伦泰”坦克和“丘吉尔”坦克替代了“马蒂尔达”2型坦克,成了英军坦克兵的利器。

二战期间,英国援助苏联大量坦克,包括2394辆“范伦泰”坦克,1084辆“马蒂尔达”2型坦克。但“马蒂尔达”2型坦克行动速度较慢,特别是冬季就更缓慢了,苏联坦克兵都不喜欢驾驶它。

“马蒂尔达”2型坦克除用于欧洲战场外,还用于太平洋战场上。跟日本的小坦克相比,英国的这种坦克火力强,装甲防护高。澳大利亚在日本投降以前都一直使用“马蒂尔达”坦克。二战后,澳大利亚还将它作为防卫军的预备坦克,直到1955年才退役。

3.的黎波里告急

1941年2月9日,德国元首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的代表林特伦来到墨索里尼位于托洛尼亚的别墅。林特伦带来一个好消息,德国第5轻装甲师和第15装甲师将被派到的黎波里,以阻止英军的攻势,墨索里尼高兴得合不拢嘴。当时,的黎波里眼看就守不住了。

自此,英军面前出现了一个新的对手——“沙漠之狐”隆美尔。隆美尔的来临无疑将使垂死挣扎的意大利军队获得新生。

2月11日上午,隆美尔向意大利最高统帅部参谋总长古左尼报到,意大利军方已经同意将的黎波里塔尼亚(指利比亚西北部地区)的防线向东移至苏尔特湾地区。意大利陆军参谋长罗塔将陪同隆美尔到利比亚去任职。

11日下午,隆美尔一行乘飞机来到西西里岛上的卡塔尼亚。在卡塔尼亚,隆美尔遇到了德国空军第10军军长盖斯勒尔。从非洲传来的最新消息很糟糕,英军韦维尔的部队已经攻克利比亚的班加西港口,还在班加西的南边重创了意大利军队的最后一个装甲师。英军正为进攻的黎波里塔尼亚作准备。就是说,意大利军队已经无力再进行任何重大的抵抗,英军很有可能在今后几天里突破的黎波里城的外围防线。

当时,德军的第5轻装师要到4月中旬才能全部海运到的黎波里,如果英军为继续进攻做好了准备的话,那么德国的支援太迟了。

隆美尔请求盖斯勒尔在当天夜里向班加西港口发动一次空袭,并在第二天上午派轰炸机轰炸班加西城西的英军纵队,盖斯勒尔不想这样做。同时,意大利人也不想这样做,他们要求盖斯勒尔别轰炸班加西,很多意大利人在班加西置有产业。隆美尔感到很失望,让部下就这个问题向元首报告。当天夜里,隆美尔得到了授权,命令盖斯勒尔空袭班加西。几小时后,第一架德轰炸机滑出了跑道。

2月12日上午10点,隆美尔一行自卡塔尼亚起飞,飞向的黎波里。飞机在海面上飞行,半路上遇到多架返航的德国运输机,都是从的黎波里飞回意大利的,当时德国空军在非洲没有基地,这些运输机是负责给轰炸班加西英军的德国轰炸机进行补给的。

中午,一架德国“容克”式轰炸机飞过地中海,来到非洲大地,盘旋一圈后落在的黎波里以南24公里处的贝尼托堡机场。飞机停稳后,舱门打开,走下一个身形不高但绝对标准的德国军官。他的身体健壮挺拔,他的脸庞轮廓分明,他的鼻梁挺直冷峻,嘴巴绷紧,带有轻蔑之意。他那双碧蓝的眼睛里带有一种严厉、敏锐,同时透出一种狡诈。他就是隆美尔,德国陆军中最富传奇色彩的指挥官。

隆美尔乘飞机到达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时,意大利的北非总指挥格拉齐亚尼指挥的意军已经被英军打得溃不成军了,墨索里尼十分生气,解除了格拉齐亚尼的职务,改派加里波第上将担任北非意军总司令。驻利比亚的意军只剩下5个装备简陋的师。在沙漠作战行动的计划上,意大利军营中悲观失望的情绪到处弥漫。

隆美尔到达的黎波里后,先向加里波第通报了有关情况。加里波第身材壮硕,是意大利北方人,留着白唇须,为人比较严肃。当隆美尔谈到需要在的黎波里东面的塞尔特先建立一道前沿防线时,加里波第反驳说,隆美尔应该去那看看再谈新防线的事情。

当天下午,隆美尔乘坐“亨克尔”轰炸机对的黎波里地区进行了侦察。隆美尔看到港口的东面有一条由沙子组成的高坎地带。隆美尔准备利用高坎地带来阻击英军车辆。可是,隆美尔面对的困难很大,一是德军还没有到达,二是德军即使到达也不习惯非洲作战,这些习惯了北欧温和气候的官兵将很难适应沙漠的夏日高温。另外,德军必须随身携带各种生活必需品,特别是水。沙漠中除了成群的蚊子、跳蚤和到处蔓生的带刺灌木外,什么都没有。

视察之前,加里波第不停地抱怨着装备简陋的意军和令人痛恨的盟国军队,这时,隆美尔却发现了战机。隆美尔发现沙漠与大海有很多相似之处,沙漠和大海都浩瀚无边,只有靠日月星辰和指南针才能通行。就像大海是军舰驰骋的舞台一样,沙漠将是坦克驰骋的舞台,适合闪电般的军事进攻。隆美尔曾经率领第7装甲师在征服法国的时候运用过闪电战,他准备把闪电战再次付诸实施。沙漠将是他广阔的战场。

回到的黎波里后,隆美尔给希特勒发了一份电报:“与加里波第等人的首次会谈圆满结束。我们将在塞尔特展开进攻,我已经勘察过该地区的地形。”

施密特中尉向隆美尔提交了一份备忘录,他是德军与意军的联络军官。备忘录中所描述的是在意军溃败过程中出现的不愉快事件:意军扔掉武器弹药,登上严重超载的运输车,疯狂地逃跑。在意军驻的黎波里的军营中,大多数意大利军官打好了行李,希望尽早返回意大利。隆美尔了解到意军的悲观情绪,感到肩上的担子不轻。

根据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达成的协议,隆美尔隶属于意大利军官指挥。但隆美尔不可能接受意大利人的指挥,他和其他德国军官一样,瞧不起意大利人。隆美尔认为:“鉴于形势的紧张和意军指挥的迟缓,我已决定尽快将前线指挥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在隆美尔的授意下,不久,德国空军绕过意大利军官,直接向希特勒请示对班加西港进行轰炸。希特勒与墨索里尼反复商谈,最终批准德军轰炸班加西港码头。

2月13日,在隆美尔的再三要求下,意大利军队第10军和“布里西亚”、“派维亚”两个师同意向苏尔特、布拉特地区行进,并在那里建立新防线。在苏尔特防线的后边,隆美尔派“阿里埃特”师去守布拉特以西一线,“阿里埃特”师只有16辆破旧的卡车。

这个阶段隆美尔所能调动的只是以上所谈到的意大利军队,其他意大利军队必须留守的黎波里。但这对意大利驻非洲总司令部来说,仍然是个伤脑筋的问题,因为没有足够的车辆,而从的黎波里到布拉特足有250英里远。

隆美尔无法指望意大利部队立即出发建立新防线,目前他们能用来抵挡敌人的,除苏尔特地区的意大利一个团外,就只能靠德国空军了。隆美尔先向德国空军驻非洲指挥官弗乐里赫将军解释利比亚局势,要求空军担负起阻敌的重任,同时要求空军第10军负责向苏尔特地区的意大利军队提供补给。弗乐里赫的兵力有限,但仍尽了最大的努力。空袭英军补给线的办法颇具成效,迫使韦维尔的部队停了下来。

不久,隆美尔飞往苏尔特地区的意大利阵地视察,他们的总数约有一团人,装备落后。如果英军打过来的话,就用这点兵力来抵抗不难想象利比亚的局势有多么危急。

在隆美尔的再三催促下,一个意大利师于2月14日开始徒步向苏尔特地区增援。

的黎波里是非洲国家利比亚的首都和最大港口。的黎波里位于利比亚西北部,北临地中海,人口为175万人(1998年)。的黎波里是古代重要的贸易中心和战略要地。现在,的黎波里是利比亚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

“的黎波里”这个名称除了用作城市名称外,还指的黎波里市周围的塔尼亚地区,甚至泛指北非。的黎波里市的历史漫长,是拥有2700多年历史的老城。公元前7世纪,腓尼基人在北非地中海沿岸建立了3个城市,它们分别为奥耶、布雷撒和莱普蒂斯,统称“的黎波里斯”。公元365年,布雷撒和莱普蒂斯毁于大地震,奥耶市奇迹般地独存下来,历经漫长的岁月,奥耶市成为的黎波里。

罗马人曾经占领的黎波里市600年之久,后来它又相继被汪达尔人侵占和拜占庭人统治。7世纪时,阿拉伯人来到的黎波里居住,阿拉伯文化开始在这里发展。

1951年,利比亚获得独立后,的黎波里市成为首都。的黎波里的旧城有古罗马的斗技场遗址和各个时期的古堡、宫殿和清真寺等古迹。的黎波里的旧城又叫作“红堡”,靠近港口;的黎波里的新城在市区的西南部。

的黎波里市始终保持着阿拉伯传统风格和特色,“红堡”最多的古迹是清真寺,始建于公元10世纪的查梅勒清真寺;有始建于1736年的卡拉曼利清真寺;有建于1883年的古尔吉清真寺。“红堡”突出阿拉伯集市的特点,街道狭窄弯曲,货摊拥挤,部分街道上面盖有顶篷,可全天候出售货品。

的黎波里市在撒哈拉沙漠的边缘,市区一片绿洲,空气清新,气候很好。人们称的黎波里为“沙漠中的避暑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