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沙漠旋风
5635500000004

第4章 希特勒点将(4)

4.隆美尔唱起“空城计”

1941年2月14日,一艘运输船驶入利比亚的黎波里港,隆美尔的第一批部队终于来了。德军士兵们整齐地排列在甲板上,新奇地看着这块神秘的非洲大陆。这里有发光的白色建筑,掌形的植物,宽阔的林荫大道,这是个相对独立的战区。

这批部队是德国第5轻装师的第3侦察营和第39反坦克营。随船物资在深夜卸到码头,打破了的黎波里港装卸量的记录。这些物资有卡车、大炮、弹药、装甲车、帐篷和蚊帐等等。

尽管来利比亚的部队少得可怜,隆美尔还是于15日早晨在利比亚政府议会大楼前举行了军事检阅。德军在街上游行了一圈之后,第3侦察营营长魏克玛中校奉命率部支援苏尔特,26个小时后到达前线。

隆美尔估计英军会很快向西发起进攻。如果英军在德军增援部队到达以前发动进攻,他将难以阻止英军。隆美尔认为,如果英军感觉不到阻力,他们将继续进攻。如果英军看出他们将进行一场恶战,他们就会立即停下来筹备物资。这样,“非洲军团”就能赢得时间加强防御,直到增援部队的到来,再发起反攻。

16日,第3侦察营与桑塔马利亚的意大利部队取得了联络,并开始侦察英军。隆美尔获得了指挥意大利机械化部队的权力。从一开始,隆美尔就不服从意大利上级的命令。有时,隆美尔连德国陆军总司令部的指挥都不服从。

希特勒第一副官鲁道夫·施蒙特奉命来到利比亚调查。隆美尔在报告中写道:“如果英国人不考虑伤亡,强行进攻的黎波里的话,利比亚的整个局势将失控。”隆美尔把调查报告交给了施蒙特。

2月18日,施蒙特将文件递给希特勒。随后,他给隆美尔写信:“我今天发现元首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我把你的报告给他了,元首显然对你的表现感到高兴。元首对利比亚局势十分忧虑。元首同意马上把反坦克武器、地雷和第5轻装甲师的第5装甲团运往的黎波里。另外,第15装甲师在几周后也会陆续运达。关于你所谈到的荣誉问题,对此你尽可放心,元首说荣誉归谁将不会再出现历史性的歪曲了。”从这里不难看出,希特勒是支持隆美尔的,希特勒不可能让意大利人指挥德国军队。

德军的最初集结是个漫长过程,甚至令人沮丧,隆美尔在的黎波里焦急地等待着他的后续部队。

2月20日,希特勒向墨索里尼保证说:“只要给我们2周的准备时间,英军向的黎波里发起的任何进攻都会失败……当第5轻装甲师的第5装甲团到达时,形势将会朝着有利于轴心国的方向逆转。”在希特勒的眼里,意大利在北非的所有军队,都不如他的一个装甲团。 关于这一点,隆美尔在后来用事实做了很好的说明。

果然,第5轻装师的主要装甲力量第5装甲团运抵的黎波里港。2月17日,隆美尔对这支的半真半假的装甲部队非常满意。隆美尔在给妻子露茜的信中写道:“一切进展顺利……我认为,现在可以对付英军了。”

为了使意大利军队摆脱失败的阴影,重振士气,隆美尔在他的坦克团到达北非后举行了一个盛况空前的阅兵式。

在的黎波里市中心广场上,身穿热带军服、胸前佩戴骷髅头徽章的德军威武地接受了司令官隆美尔的检阅,一辆又一辆的坦克和装甲车驶过。这支庞大的装甲部队至少拥有好几百辆坦克。意大利人产生了由衷的敬畏,连隆美尔的副官施密特中尉都感到了震惊,在场的英国间谍更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重达25吨的中型坦克都涂上了沙黄色,穿着沙黄色制服的坦克指挥官们站在坦克炮塔上,脸上的神情严肃。施密特心中非常疑惑,他十分清楚,坦克团只有100多辆中型坦克,如今却源源不断地驶过检阅台。后来,施密特发现了一辆履带有明显缺陷的坦克,这是他刚刚见过的,这时又开过了检阅台。原来,隆美尔命令坦克绕着几个街区来回行驶,其实这些坦克被检阅好多遍了。

但这却吓坏了英军。除此之外,隆美尔还想出了一条诡计。为了欺骗英国的侦察机,他派人秘密用木头和纸板制作了几百辆坦克,做得跟真的一样,再让卡车和摩托车在这些“坦克”间跑来跑去。

隆美尔不断地向德军致敬,发表演说:“德军将向尼罗河推进,一旦局势出现转机,就把埃及夺回来。”在场的英国间谍赶忙把这一消息告诉了英军。

在隆美尔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意大利军队开往北非前线。尽管意大利海军的压力很大,但德军军部的军需处长奥托少校仍然利用小型运输船在沿海岸地区组成了补给线,这个办法使“非洲军团”运输车队的压力减轻许多。

隆美尔缺少足够的时间来训练德军。除了几堂关于热带常见病的令人生畏的讲座以外,德军没有受到任何训练,德军们对即将承担的重任并没有做好准备。第531炊事连带来很多烧木材用的炉子,可是沙漠没有树木,燃料必须从意大利运来。德军的沙漠训练课包括野外训练和学会穿越沙漠。官兵已经学会了如何忍受酷热和对付成群的黑蚊子、沙漠跳蚤、飞扬的黄沙。

隆美尔要求军官必须与士兵共患难。为了磨炼军官的意志,隆美尔把总部从“文明开化区”搬到塞尔特的简陋军营。隆美尔曾经宣称:“最重要的是,一名指挥官必须与部下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关系,这样部队的战斗力才能得到提高。”为了建立这样的关系,隆美尔与普通士兵一起吃饭,一起生活。一个参谋部的军官回忆说:“将军觉得很有必要听一听直接面对敌人作战的士兵有什么高见,他经常爬到掩体中跟士兵们聊一会儿。”

隆美尔和部下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了解,无法用语言解释清楚。普通步兵将在空旷无垠的沙漠中进行艰苦疲劳的作战,他们经常在沙漠上挖掩体,在缺水的阵地上忍受干渴,徒步去作战,还要疲惫不堪地走回来。但无论隆美尔把他们带到哪里或者让他们做任何事,他们都会坚决地服从。

在沙漠作战中,坦克是最强大的战争武器,坦克手是精心挑选的士兵。坦克手指挥重20吨的坦克,可以轻易地驶过一道道砖墙或者灌木丛,只要地面结实,燃油充足,就可以毫不费力地跨过一百多英里。在一辆坦克里,驾驶员、报务员和指挥员互相看不到,但无线电接收机却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炮手操纵着50毫米的高速炮,填弹手通过内部联络系统跟炮手交谈。坦克里的人只能透过甲板上的一道缝隙看外边。坦克里充满了燃油、炮油和汗的混合臭味。当上盖放下时,热气令人头晕目眩。

坦克是一座小型堡垒,前边安装2.5英寸厚的钢甲板,一门大炮能发射出炸弹和穿甲弹,射程超过一英里,两挺重机枪可以大量射杀步兵。如果坦克受到损坏,或者陷入沙漠沼泽,那就只有上帝才能帮助乘员逃离了。坦克舱里有贮藏着几百加仑汽油的油箱,机舱两边的弹架上有100发炮弹和3750发串在弹带上的重机枪子弹。一旦炮弹在坦克里爆炸,引起油箱和100发炮弹的大爆炸会使坦克里的5位乘员尸骨无存。坦克的两侧装甲和后装甲厚度只是前装甲的一半,而顶部和腹部的装甲更是脆弱。

坦克在行进过程中,座舱里的声音震耳欲聋。320马力引擎的轰鸣声就像万马奔腾。坦克停止前进时,大炮往往开始轰鸣,滚烫的弹壳围绕金属舱板跳入箱子,直到对手被消灭或打光炮弹为止。

每辆坦克对其侧翼出现的坦克都本能地怀着恐惧。坦克手们力图抢在低矮的高地后边隐蔽,尽量避免暴露座舱,并方便向敌对坦克开炮。双方都知道战败将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被埋葬在爆炸的坦克里。

当时隆美尔并不知道,英国已经把主力部队调往希腊了。利比亚东部的昔兰尼加省变成了由“少得不能再少的部队”负责维持治安的战区。中东英军司令官韦维尔的英联邦澳大利亚第6师被换成了第9师,英军第2装甲师的到来无法弥补第7装甲师的损失。因为第9师和英国第2装甲师抽调了大部人马用于希腊战场,只剩下一个装备不足的步兵师和一个缺乏训练的装甲旅。新任的英军指挥官尼姆中将以作战勇敢而著称,但对沙漠战争毫无经验。

隆美尔一直渴望拥有一支真正的德国装甲部队,哪怕是一个师也好。但希特勒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进攻苏联的计划上,很长一段时期只允许隆美尔率领人数不多的名不副实的“非洲军团”独立作战。

利比亚位于北非,东与埃及相邻,东南与苏丹接壤,南与乍得和尼日尔接壤,西与埃塞俄比亚和突尼斯相邻,北临地中海。

利比亚95%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平均海拔500米。利比亚北部沿海有狭窄平原。荒漠与半荒漠占总面积的90%以上。西北部与南部主要是砾漠和石漠,其他地方为沙漠,绿洲较少。利比亚没有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为主要水源。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加紧争夺北非殖民地。意大利企图吞并土耳其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殖民地,作为意大利在北非扩张的基地。

1911年9月,国际局势动荡,土耳其遇到严重困难,意大利向的黎波里塔尼亚派遣海军舰队,并向土耳其提出领土要求,遭到土耳其的拒绝。

9月29日,意大利向土耳其宣战,意大利海军舰队炮轰的黎波里、胡姆斯等地。驻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的土耳其军只有1个师(约7000人)。意大利出动9万陆军,并调动海军对土耳其实施封锁,使其无法增援。

10月3日,意大利登陆部队炮击的黎波里和托布鲁克。11日,意大利军队进驻的黎波里,在胡姆斯、德尔纳和班加西成功登陆。

10月30日,意大利军队攻下利比亚的一些重要滨海城市,遭到利比亚军队和埃及、突尼斯等地志愿军的阻击,意大利军队的攻势受阻。

1912年5月,意军出动兵力10万人,飞机35架、飞艇数艘发起更大的攻势,意大利海军攻下佐泽卡尼索斯群岛。10月,由于巴尔干战争爆发,土耳其被迫向意大利求和。18日,意土签署《洛桑条约》,土耳其将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割让给意大利。另外,意大利占领利比亚全境。

意土战争又称利比亚战争。在这次战争中,飞机第一次参战,被用于引导炮击、侦察和轰炸等任务。利比亚在意土战争后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