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疯狂的阿登
5635700000019

第19章 胜利会师(1)

★在西线,德军在后卫部队的掩护下撤退,撤退时丢弃的坦克和自行火炮数量,比进攻时损失的数量多得多。3个集团军都艰难地撤到了原出发阵地。

★德军在莱茵河下游的防线崩溃了,但蒙哥马利却不准各集团军去发展战果,必须等到他精心策划的进攻准备好,才能按计划渡河。结果,盟军的拖延给德军以喘息的时机,使西线战争又推迟了几周。

★美军第3集团军沿多瑙河两岸翻越波希米亚林山,推进到恩斯河下游和林茨、捷克布杰约维采、比尔森、卡罗维发利一带,封锁了东面与苏军作战的德军各师的退路。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德军于5月初开始争先恐后地向美军投降。

★许许多多的轰炸正在德国上空进行,一直持续到德国投降。它对盟国取得胜利没有起到太大作用,如果把用于轰炸城市的庞大兵力改为轰炸军事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许能够结束得更早些。

1.希特勒的幻想

1945年1月3日,盟军同时向德军突击集团的两翼发动猛攻。盟军的目的是从南北两翼推进到乌法利兹,切断留在乌法利兹以西的所有德军。德军比较幸运,当天开始下大雪,盟军主要沿道路向前推进。

激战过程中,盟军空军为地面部队提供了强大的支援,盟军向德军装甲部队的两翼快速推进,德军面临着被合围的危险。

但盟军南北发动的这次进攻没有获胜,盟军非常不适应雪地作战。德军比较适应雪地作战,在拼命奋战的后卫部队的掩护下,赶在盟军在乌法利兹附近形成合围以前,进行了异常艰难的撤退。

对德军来讲,阿登战役变成了艰苦的后卫战,兵力和物资损失很大,补给困难,最缺的是燃油。在1945年1月9日的形势报告会上,当古德里安请求希特勒注意危险的东线时,希特勒控制不住情绪,拒不正视事实,大吵大闹。

古德里安在自己的著作里,描写了希特勒对他报告的反应。古德里安的报告列举了陆军参谋部东线提供的准确情报。希特勒说,这是成吉思汗以来最大的欺骗,这是哪个情报官员在胡说八道?

希姆莱站起来对古德里安说:“我的军事判断同元首一样高明,我认为自己要比许多将军高明许多。”

希姆莱接着对他说:“将军,我认为苏军根本不会进政。他们仅仅是恐吓我们。东线列举的数字太夸张了。你们不要忧虑,我相信东线一定没有事。”

希特勒又忍不住咆哮起来,这都是“彻头彻尾的胡说八道”。

希特勒心中有一幅奇特的世界蓝图,每个事实都必须符合这幅蓝图。他认为世界必须像他想象的那样。

现实很快就粉碎了希特勒的幻想,但他继续给西线以优先权,以便德国能保住战争的主动权。希特勒坚持不增援东线,说以后不准任何撤退。他宣布:“每当我听说从某地撤退时,我就感到毛骨悚然。过去两年中,我总是听到这种丧气 的话。”

1月10日,德军的情况仍然危急。希特勒宣布,第6党卫军装甲集团军先撤出阿登地区,进行休整。由于缺乏抢修设备,加上燃油供应经常中断,德军被迫毁掉或者抛弃大量沉重的补给品和装备。当大量陆军部队听说党卫军师只用了几天就全部撤出前线时,他们的士气受到了沉重打击。希特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重新装备这些党卫军师以便参加匈牙利的作战,但这个决定却给陆军部队留下了很坏的印象。这是错误举动进一步破坏了希特勒在陆军中的威信。

约德尔对参谋们说,希特勒认为,现在可以通过休整、从德国组建新部队来获得战争所必须的兵力。对于现有的部队,希特勒既不把它恢复到正常的兵力,又不把它解散。希特勒宁愿组建新的德国师,也不愿补充那些作战经验丰富、只剩一半兵力甚至小半兵力的师。希特勒竭力使自己相信,增加新的师就能应付即将到来的危机。

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战争的打法,而这恰恰是希特勒不肯接受的。他不肯及时向东线发出必要的指示。在希特勒的独裁统治下,各个战场的部队无法有效地组织起来,无法发挥战斗力。在那些危急的日子里,希特勒只想着西线而忘了东线。正如他以前只想着东线而忘了西线一样。

德军的阿登反攻并非全无成功之处,仅从军事角度来讲,德军的战略隐蔽措施与战术隐蔽措施做得很好,打得美军措手不及。然而,德军将大部分补给品藏在后方,是为了防范盟军飞机的轰炸而做的准备,却引起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希特勒向第5装甲集团军许诺的汽车纵队始终未在战役过程中出现。

要对付补给充足、兵力和装备占压倒性优势的盟军,德军部队的准备无法达到应有的要求。前线指挥官们都清楚,这种情况已经习以为常。希特勒为许多党卫军师提供了必要的准备,但是广大的陆军师却享受不到类似的待遇。那些首当其冲负责突破盟军防线的步兵师只能对其补充兵力进行有限的训练,这并非他们的过错。

党卫军各师装备的武器、装备(尤其是坦克)远比德军第5装甲集团军好,这对参加进攻的德军第5装甲集团军各师是个沉重的精神打击。

德军部队缺少的装备在很大程度上被官兵们的素质所弥补。尽管接连不断的惨败影响了前线官兵的士气,但在内伊梅根和阿纳姆地域击退盟军空降兵的胜利,使德军部队恢复了士气。

面对兵力、装备上占有优势的盟军,德军甚至取得了鲁尔河之战的胜利,更使士兵们陷入希特勒的谎言之中。德军现在是本土作战,认为凭借他们在西线的作战,能保护好正在东线拼杀的德军的大后方。

★面对占绝对优势的盟军和苏军,德国的官兵仍决定战下去

许多官兵接受了纳粹宣传,准备继续抵抗下去。纳粹宣传说,如果盟军取胜,德国人仍会像二战以前一样被奴役。西方盟国和苏联要求德国“无条件投降”,向德国人预示着最坏的兆头,就是除了战斗下去别无选择。

德国宣传部宣传盟军和苏军恐怖报复的前景,使德国人感到投降后的处境异常悲惨。

这时,苏军已经到达东普鲁士,而盟军到达德国西大门,因此,德国宣传部队的宣传令德国人信以为真。同时,德国人明白,盟国决不肯撇开苏联单方面与德国媾和。

因为有几百万的外国劳工在德国被迫劳动,一出现混乱将不可控制。因此,东线和西线的德军正在寻求机会防止可能出现的灭顶之灾。

对于前线的德军部队来讲,他们错误地认为他们必须守住防线。在德国大后方,德国人民却在忍受着盟军可怕的轰炸,比当初德国空军轰炸英国还要猛烈无数倍的大轰炸。

德国出版物充满了欺骗性的宣传,诸如新武器、喷气式飞机的大量采用,海洋中遍布新式潜艇,以及德国工业增产等。

尽管如此,德军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他们的精神正在一点点地走向崩溃。随着阿登反攻的破产,德军最后的预备队消耗光了,德军所剩下的兵力不足以保证有效的防御。

无奈之下,德军官兵被迫承认,盟军和苏军的陆、海、空优势很大,以至于德军无法进行有效的抵抗。

这就是说,德国可用之兵与英美苏可用的兵力之间的巨大差距,并不像希特勒说的那样可以消除。希特勒靠西线部队是无法打垮盟军的,连自保都做不到。就算阿登反攻胜利了,德军重新夺回安特卫普,那对盟军来说也只是个暂时的挫折,不会影响德国的最后战败。最多使盟军的推进推迟几周而已。

一切媾和的可能性从希特勒一上台就被排除了,只要战争狂人希特勒一天不垮台,就不存在媾和的可能性。在交战双方充满仇恨的气氛中,无法达成任何和谈协议。

阿登反攻并未使盟军受到很大削弱,而德军损失了大量兵力、物资,希特勒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拼凑的预备队消耗掉了。没有了预备队,在东西两线的德军都感到压力倍增。

在东线,苏军集结了具有压倒优势的强大兵力,正潮水般地发动着进攻,所到之处,使德军真正感到世界末日到来了。

1945年1月12日,苏军在向德国发起的强大攻势中粉碎了巴拉诺维齐桥头堡。苏军的攻势迅猛,主要是因为德军没有预备队。苏军从巴拉奴夫登陆场发动进攻,42个步兵师、6个坦克军、4个机械化旅冲进波兰南部,扑向上西里西亚。

德军曾竭尽全力压缩苏军登陆场,连续不断地对苏军的登陆场进行反攻。如果苏军在这里突破,将摧毁在波兰南部的整个德军防线。

古德里安警告希特勒说:“东线部队就像用纸搭成的房子。”希特勒认为,苏军的行动只是虚张声势,他硬要把党卫军第6集团军派往匈牙利,还要增援布达佩斯的部队。

1月16日,整个波兰防线崩溃了,希特勒仍坚持将党卫军第6集团军调到匈牙利。在他的很多战略性错误中,这是最严重的一个。几天内,苏军将维斯瓦河防线的德军分割成若干段。

1月17日,苏军“解放”华沙,波兰人逃向德国。1月18日,苏军攻下罗兹和克拉科夫。1月20日,苏军冲过西里西亚边界,推进速度更快了。苏军进攻的兵力和猛烈程度是二战中从未出现过的。

显然,苏军拥有强大的机械化兵团。斯大林给苏军指挥们下了命令,抢在盟军之前占领柏林。1月25日,苏军已推进到布雷斯劳一带。

2月5日,苏军推进到凯斯特林附近,距柏林只有50英里。苏军在这里被德军挡住了一段时间。在东普鲁士,苏军推进到波罗的海沿岸,包围了25个德军师。整个西里西亚和匈牙利的德军都处于苏军的围攻之下。

在西线,德军在后卫部队的掩护下撤退,撤退时丢弃的坦克和自行火炮数量,比进攻时损失的数量多得多。3个集团军都艰难地撤到了原出发阵地。

盟军推进到乌法利兹后,奉命调到奈梅亨附近登陆场,开始了下一次进攻的准备,使德军在撤退的最后阶段感到压力大减。

2月,西线德军各集团军尽管不断提出请求,却无法在阿登山区得到能提高战斗力的任何补给:既无法得到足够的弹药,又无法得到火炮和反坦克炮。在撤退过程中,德军的士气明显低落,国内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到处都笼罩着悲观的气氛。

不过,阿登反攻给德国带来了一定的好处:盟军被迫把空军主力使用在阿登战场,使德国后方得到了喘息之机。

阿登反攻使盟国进军柏林的计划推迟了几周,德军反攻取得的战果,只是使比奇与莱茵河之间的战线西移,在那里建立了西方壁垒的前沿阵地。当希特勒发现阿登反攻已经惨败,以后也无法指望通过继续进攻取得任何胜利时,不知心内作何感想。

2.众兵云集莱茵河

英国军事学家富勒指出,如果战争双方有理智的话,那么德国在阿登山的惨败,本应导致战争的结束,但事实并非如此。

英美和苏联提出了“无条件投降”的要求,它们没有像一战时那样提出类似《凡尔赛条约》的条件,而是准备让德国永远消失。

德国已经输了这场战场,战争在德国进入到纯政治斗争范围,在两个政治体系之间进行。苏军于1945年1月底已占领布达佩斯附近地区和奥得河,英美在政治上失去了东欧。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苏军占领奥地利,英美现在只剩下唯一的可能性,那就是抢占中欧仅剩的德国。

英美急于抢在苏联之前占领柏林,但艾森豪威尔在关键时刻的行动过于谨慎。对他来讲,他最关心的是战胜德军。从英美的立场来看,战争上打赢德国,而政治上输给苏联,那这场战争就赔大了。艾森豪威尔却无法理解政治问题。

艾森豪威尔认为,当德军还在摩泽尔河与莱茵河之间地区防守时,盟军的兵力还不足以发动强渡莱茵河的攻势。德军以后还可能从这些阵地对盟军的翼侧发动反攻。他认为,只有歼灭了莱茵河以西的所有德军部队以后,盟军强渡莱茵河才有保障。在强渡莱茵河以前,盟军的兵力应该达到85个师。艾林豪威尔要求美国加快向西线增兵的速度,以便盟军占领德国。

德军在阿登反攻失败后,艾森豪威尔制定了周密的进攻计划。进攻的第一阶段,歼灭莱茵河以西的德军;进攻的第二阶段,在莱茵河东岸建立大登陆场;进攻的第三阶段,夹攻鲁尔工业区,再进攻德国北部,同时进攻德国南部。

1945年1月份,盟军有70个师,其中一些师在阿登战役中遭到了重创。

西线德军调部分装甲部队到东线后,地图上有65个步兵师和8个坦克师的番号,事实上兵力不足盟军兵力的30%。德军的补给越来越困难,盟军的巨大空中优势对地面作战的影响是难以用文字来描述的。

然而,这时的希特勒仍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继续抵抗,其实他只是帮助盟军更快实现在莱茵河西岸歼灭德军主力的计划。希特勒命令西线德军应继续为每一寸土地而战,必须守住前些日子激战后形成的很多突出部。

希特勒命令德军死守科尔马地域的大登陆场,不准荷兰南部地区的德军从莱茵河撤到较短的须德海南岸、阿纳姆防线。

当盟军在亚琛以东推进到鲁尔河以后,特里尔与鲁尔蒙德之间的德军突出部被盟军包围了。一旦盟军在莱茵河与普法尔茨森林之间取得重大突破,那么莱茵河与摩泽尔河之间的德军也将遭到包围。

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撤往东线后,西线德军剩下7个集团军。坚守上莱茵河与科尔马地域的第19集团军和莱茵河与摩泽尔之间的第1集团军,组成了G集团军群。

B集团军群防守摩泽尔河与马斯河之间的特里尔、鲁尔蒙德一线,下辖第7集团军、第5装甲集团军和第15集团军。

H集团军群由布拉斯科维茨率领,它由坚守马斯河地区的伞兵第1集团军和坚守下莱茵河地区的第25集团军组成。

1945年1月20日,法军扑向阿尔萨斯和科尔马登陆场。他们的任务是从南面发动进攻,占领科尔马,同时从北面发动进攻登陆场。由于德军第19集团军拼命反击,法军未能完成进攻任务。

后来,法军得到4个美军师的支援,而4个美军师从西北面攻打科尔马。法军发动的科尔马战役终于有了进展。2月3日,盟军占领科尔马。科尔马登陆场的德军被分割包围在几块阵地。经过盟军的猛烈围攻,该登陆场的德军被歼灭。

希特勒认为,英军在芬洛南北强渡马斯河发动进攻的可能性,比在狭小的奈梅亨地域发动进攻的可能性要大。因此,他将几个弱小的预备队靠南部署。

德军在赖赫斯瓦尔德森林修筑了大量工事,在莱茵河与马斯河之间毗邻该森林的地段也修筑了大量的工事。最北面一段西方壁垒经过赖赫斯瓦尔德森林,德军把永备工事与野战工事相结合。在雷斯与格尔德恩之间,还建立了一个阵地。由于没有料到盟军会在这里进攻,那个阵地的兵力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