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新罗马帝国梦
5635900000007

第7章 入侵埃塞俄比亚(2)

埃塞俄比亚军队的胜利值得颂扬,但并不意味着埃塞俄比亚摆脱了被殖民化的厄运。战后的议和,孟尼利克二世采取的是“以土地换和平”的策略,而不是乘胜穷追猛打,收复包括厄里特里亚地区在内的所有失地。

阿杜瓦战役,在世界历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是自汉尼拔以来非洲对欧洲取得的最大胜利,提高了埃塞俄比亚的国际声望。意大利军队的惨败轰动世界,克里斯皮内阁立即垮台。

欧美列强的报刊惊呼:“无法想象,一个欧洲国家的现代化军队会在非洲酋长的部队那里败得那么惨!”

很快,意法英俄等国先后承认埃塞俄比亚的主权,纷纷与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阿杜瓦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殖民斗争。直到1990年,南非还出现了埃塞俄比亚教会运动,想像埃塞俄比亚人一样,用鲜血捍卫民族和传统文化的独立。海地和美国的黑人还到过埃塞俄比亚考察,寻求启发。

空袭阿杜瓦

20世纪初,埃塞俄比亚统治阶级内部经常发生内讧。1930年4月初,埃塞俄比亚女皇佐迪图病逝。11月2日,塔法里·马康南(1892—1975)加冕为众王之王,即海尔·塞拉西一世。

海尔·塞拉西即位以后,马上进行酝酿多年的改革,颁布新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规定皇帝是国家最高元首,执掌行政、立法、军事、外交等最高权力,兼任科普特基督教的首领。

海尔·塞拉西还废除了奴隶制,实行一些对农民让步的进步政策。他又开始了军事改革,财政改革,勘察地质,修建道路,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卫生事业。

海尔·塞拉西的一系列改革没有触动封建社会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得到了人民的拥护。经过一系列改革,埃塞俄比亚的国力逐步增强,引起意大利殖民主义者的恐慌。意大利殖民主义者想趁埃塞俄比亚的国力还不强大时尽早征服它。

1933年至1934年,在意大利国防军总参谋长巴多格利奥的主持下,制定占领埃塞俄比亚的军事计划。从1934年起,意大利把大批军队和军用物资不断地运往东非厄里特里亚殖民地。

1934年12月5日,意大利军队制造“华尔华尔事件”。原因是:埃塞俄比亚军队护送勘定英属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边界的英阿划界委员会委员到达华尔华尔。华尔华尔是埃塞俄比亚东南部沙漠中一个有几口水井的居民点,华尔华尔与意属索马里接攘,已被意大利军队霸占多年。

意大利军队不准执行护送任务的埃塞俄比亚军队在华尔华尔搭设营帐,并开枪打死100多埃塞俄比亚军人,埃军还击打死意大利军队几十人。

海尔·塞拉西一世向全国人民宣告:“我将同你们在一起,为了埃塞俄比亚的独立,我将洒尽我的鲜血……士兵们,集结到你们首领的周围,服从他们的命令,击退侵略者!”

12岁的孩子已经在他们宽厚的肩上背着步枪,老年人把佩刀挂在他们的后腰,这已经是埃塞俄比亚人的一种习惯了。埃塞俄比亚的孩子们骄傲地回答说:“我们的父辈在阿杜瓦击败意大利侵略军时,他们当时的年龄并不比我们大啊!”

埃塞俄比亚军民士气高昂,封建制度呈现出悲壮的色彩,古老的埃塞俄比亚正准备行动。那些公爵及其英勇的的封建军队带着悲剧的色彩,他们的规模壮观,却是无力的。

战争刚爆发不久,埃塞俄比亚军队的指挥阿莱马育牺牲了。由于阿莱马育的副手去季季加了,埃塞俄比亚一位穆斯林阿里·努尔升任指挥(后被封为男爵)。

意大利军队的一辆装甲车和数架飞机也投入了战斗了。

埃塞俄比亚士兵们反复攻打意军的一辆装甲车,想把它推翻,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埃军武器落后,但他们利用山地尽量与意军进行近身格斗战,使意军的步枪难以发挥作用。结果不仅顶住了意军的进攻,而且打死打伤意军2300多人。

按当时情况,埃军若继续发动进攻,有可能打跑入侵的意军,收复失地。但担心战争扩大的海尔·塞拉西皇帝却向联合国求助,希望国联能够主持正义,支持被侵略的埃塞俄比亚。

国联呼吁交战双方直接进行谈判。国联之所以这样做,是由于英国和法国对意大利的入侵实行绥靖政策。

意大利迫不得已与埃塞俄比亚进行直接谈判,墨索里尼向塞拉西提出多种完全不能接受的要求。墨索里尼要埃塞俄比亚承认意大利对瓦尔瓦尔地区的主权,并赔偿20万埃元。海尔·塞拉西理所当然地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

法国反对意大利向巴尔干半岛、多瑙河流域扩张,故意把意大利引向非洲。1935年1月,法国外长赖伐尔访问意大利首都罗马,与墨索里尼签订了《罗马协议》。

在《罗马协议》中,意大利表示放弃对法属突尼斯和非洲的扩展要求,照顾法国在埃塞俄比亚的“特殊利益”。法国同意把意属利比亚毗邻的法属非洲11万平方公里的撒哈拉沙漠让给意大利,并把与意属厄里特里亚接壤的一小块法属索马里的土地让给意大利,还把法属索马里的吉布提港通往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铁路的20%的股权让给意大利。就这样,法国为意大利利用吉布提港入侵埃塞俄比亚提供了方便。

1935年2月,墨索里尼向部下们宣布,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正在准备之中。

墨索里尼打算亲自指挥作战。3月,军事计划制定完毕,准备组建一支30万的部队,从法西斯民团和正规军中各抽调15万人组成。

可是,陆军军官们发现,法西斯民团几乎毫无战斗力,即使受过军事训练,战斗力也很弱。无奈之下,墨索里尼下令派更多的正规军参战。

终于,50多万正规军和民工被派往东部非洲——这是一支庞大的远征军,远远超过殖民战争史上任何一支军队的数量。

由于埃塞俄比亚是国际联盟的成员国,再加上英国不想看到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行动所造成的难局在非洲出现。英国一面希望瓜分埃塞俄比亚,一面怂恿意大利侵略,力图满足意大利的某些要求,但又不愿意大利独占利益。

英国政府还越来越受到本国民众舆论的牵制,英国人民发起拥护国际联盟和推崇集体安全的宣传运动。英国既想拉拢意大利压制德国,又想维护国际联盟的权威。

1935年6月23日,英国国联事务大臣艾登访问意大利首都罗马,与墨索里尼举行会谈。艾登表示,英国愿意帮助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取得经济特权,并把埃塞俄比亚欧加登省的一部分割给意大利,还同意意大利穿过埃领土修筑一条连结英属索马里和厄里特里亚的铁路。

艾登警告墨索里尼:“绝不能挑战国联的权威。”意大利外交部的外交官们希望墨索里尼接受英国的建议。墨索里尼与艾登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墨索里尼指责英国体现在英德海军条约里的伪善,艾登则重申英国的高尚原则。

墨索里尼立即拒绝了艾登的建议,他说,意大利必须占领整个埃塞俄比亚。艾登怀着强烈的失望情绪回到英国,从此他一直对意大利不满。而英国政府却并不悲观,仍然希望以某种妥协来换取意大利接受和平建议。另外,英国政府对埃塞俄比亚的抵抗很有信心。

意大利在加紧备战时,从美国得到巨额贷款和各项物资。单是贷款一项,到1935年,就高达六亿美元。德国虽然是意大利的盟友,但很担心意大利插手东南欧事务,也想把意大利引向非洲。日本为维持在东非的经济利益,本来反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但由于日本正在侵略中国华北,因此对东非的争夺只好收敛一些。

1935年8月,墨索里尼在军事会议上提出,一旦英国妨碍意大利的话,就向英国开战。意大利陆军和海军军官们听后非常震惊,都劝墨索里尼,向英国开战是不明智的。

墨索里尼狂妄地说,只需几个小时,意大利空军就能向英国驻埃亚历山大港的舰队发起进攻,将英国舰队炸沉。可是,墨索里尼并不知道,意大利只有几架飞机能够飞这么远的距离,而且缺少能够炸沉英国军舰的穿甲弹。

不可否认,墨索里尼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在公共场合,墨索里尼声明,英国加强了地中海舰队,这是对意大利海军的威胁,并抓住这一事实煽动意大利人的“爱国主义”情绪。

当时有个传说:意大利将发动突然进攻,把英国舰队全部炸沉。一支飞行员敢死队已经建成,由一位空军高级指挥官亲自带队。一种秘密的轰炸机正在制造,能够从意大利直接飞到英国首都伦敦,飞得非常高,英军很难发现。

意大利的将领们对墨索里尼的说法感到不可思议,因为他们清楚,英国舰队的力量太强大了。而意大利3/4以上的进口物资依赖海上运输,甚至驻守东非殖民地意军的饮水都要从海上运输。意大利的海上力量较弱,容易受到英军的攻击。

意大利海军高级将领警告说,一旦英国舰队发起进攻,意大利海军难以保障意大利海岸不遭受炮击。但是,墨索里尼提出,英国面临的主要敌人是德国或者日本,英国绝对不会首先向意大利开战。当墨索里尼的这一判断得到证实以后,意大利的将领们以及意大利的官员们,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9月中旬,墨索里尼命令三军统率部为日后占领苏丹、肯尼亚和英属索马里制定作战计划。

9月25日,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宣布,为了避免发生可能作为侵略借口的事件,埃塞俄比亚军已从边界后撤30公里。但是,这已经无济于事了。

墨索里尼的战略计划是以埃塞俄比亚人低劣的装备为基础的。凭着绝对的空中优势,意大利空军能进行恐怖轰炸,使埃塞俄比亚人屈服。墨索里尼准备炸毁埃塞俄比亚的主要城市。他还靠赠送大笔钱财进行贿赂,收买了埃塞俄比亚的一些部队。

10月,埃塞俄比亚雨季结束,便于作战。3日凌晨,意大利人民被召集到各市镇中心广场,墨索里尼利用广播宣布战争开始了。这一集会是由法西斯党在前一个月排演的。据说2700万人参加了这一盛大集会。

墨索里尼用具有煽动性的口吻说:“祖国历史上一个庄严的时刻正在来临。”在这一时刻,意大利有2000万人聚集在全国各地的广场上。

就在这一天,意大利不宣而战。在东非,30万意军从厄里特里亚和意属索马里出发,兵分三路入侵埃塞俄比亚。后来,意大利军队增加至50多万,共21个师。意大利军队拥有机枪1万多挺,火炮近千门,坦克300辆,飞机500架。

意大利军队以北路为主,企图攻占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进而攻占全境。

当时的埃塞俄比亚人口约1200万,经济十分落后。海尔·塞拉西在战争爆发前进行了总动员,埃军不足45万,只有二三百挺落后的机枪,50门火炮,7架民用飞机。除了帝国禁卫军和内阁军装备较好外,其余主要使用弓箭、刀枪等中世纪武器。

埃塞俄比亚军队

1.帝国禁卫军。

由精选出来的身高1.8米以上的战士组成,约三万五千名。帝国禁卫军接受特殊训练,制服仿制一战时英军的制服,但不戴钢盔,战斗时脱掉军靴。帝国禁卫军使用从比利时购买的法国步枪和机枪。

帝国禁卫军的炮兵使用法国新式的七十五毫米火炮,用卡车或者分解开用牲畜驮运,但缺乏技术人员。防空火力是新型的厄利孔式三十七毫米高炮,但数量很少。还拥有骑兵和装备旧式英制车辆的部队。

2.内阁军。

内阁军不是正规军,从政府各部、局中征召文官们组成,约11000人,装备新式步枪和若干迫击炮。

3.非正规部队。

由各部族构成非正规军。由于长年累月的部族间斗争,他们顽强、无畏、善战。他们即使手中有枪,也习惯把子弹射光,而拿起长矛盾牌和板刀格斗。有的部落部队偶尔也有老式的机枪和野炮。非正规部队以十为单位,每个村庄抽出十名战士和一名队长,十队为一连,十连为一营,十营为一师。

虽然力量悬殊,但埃塞俄比亚人不畏强暴,高喊“坚决抗敌,宁死不降”的口号,投入圣战。

当意大利轰炸机群出发袭击埃塞俄比亚阿杜瓦城时,墨索里尼通知国际联盟:意大利遭到了野蛮的无缘无故的侵略。

起初,快速推进的北路意军很少遇到阻击。北路是意军的主力,共十个师,约25万人。其中5个师是法西斯黑衫军,由老将戴博诺率领,负责从厄里特里亚的阿迪格特、阿杜瓦和阿克苏姆三个城市出发,取道马夫累和德西埃,攻打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东路意大利军队17000人,埃塞俄比亚军队10000人。由于意军坦克十分落后,在沙漠里行动迟缓,因此始终没有大的进展。

南线意军约11万人,埃军15万人。南路意军由鲁道夫·格拉齐亚尼将军指挥,从意属索马里出发,进攻埃塞俄比亚南部城市戈腊黑一哈拉尔一迪雷达瓦方向,负责牵制埃军北上。墨索里尼的女婿齐亚诺以驾机屠杀埃塞俄比亚人民为骄傲。他认为,当你发现埃塞俄比亚人时,你用机枪扫射,他们躲到深草丛中。你再扫射一阵,他们从草丛中钻出来向四方跑去,你就便于扫射他们了。

埃塞俄比亚人民团结起来,英勇抵抗。埃塞俄比亚的正规军只有20多万人,平均年龄为12岁至20岁。这一年龄是在埃塞俄比亚人民中最恰当的服役年龄,埃塞俄比亚人在早年的时候是最有力气的,也是最好学的。

埃塞俄比亚军队是全世界最年轻的军队,其帝国禁卫军官兵是百发百中的神枪手。但是埃塞俄比亚已发动起来的几十万人中,只有不足5万人拥有步枪,剩下的人使用的是板刀和长矛。

埃塞俄比亚人民不分男女、老幼、民族、职业和信仰,积极行动起来。他们省下粮食和肉类,供应前线官兵。东部沙漠地带,经常数百里找不到水源,为支援部队,牧民们从很远的地方把水运来,由成群的驴驮着随军行进。

埃塞俄比亚的军队装备简陋,可是埃军熟悉地形,具有较大的机动性。于是有人主张进行游击战。塞约姆亲王反对说:“约翰尼斯皇帝的后裔是进行战争的,不能像土匪一样打游击!”

由于战术的不统一和各王公之间的矛盾使埃军受到了很大的损失。1935年10月6日,意军占领阿杜瓦。

阿杜瓦是埃塞俄比亚城市,位于北部高原,北距阿斯马拉130公里,海拔1906米。因1896年埃塞俄比亚军队在此战胜意大利侵略军而闻名。

保卫亚的斯亚贝巴

亚的斯亚贝巴的意思是“新鲜的花朵”,是东非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位于海拔2400米的高原之上,是非洲最高的城市。亚的斯亚贝巴有80多个不同的民族,说80多种不同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