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5637200000017

第17章 推销口才,纵横领域(2)

然而在当今社会,社交场合交谈艺术却实在是处世的第一要诀,不可不细加研究。律师出身的美国参议员,也是美国最著名的演说家之一——戴普曾经说过:“世界上再没有什么比令人心悦诚服的交谈能力更能迅速获得成功与别人的钦佩了,这种能力,任何人都可以培养出来。”

的确,能够在交谈中把意思有效地表达出来的人,走到哪里都可以出人头地。他们不但可借口才引起旁人的重视,而且比一般人拥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一个人必须了解:如何探寻事物,如何说明事理,以及如何进行说服性的言谈,才能获得他人的支持。

懂得如何称呼别人

人们很少静下心来认真去琢磨某个称呼究竟意味着什么,该叫什么就叫什么呗!其实,每一个称呼语都有一套权利和义务的范围。被叫作“老师”的人有义务答疑解惑,也有权利对学生进行训导。当您叫他“老师”的时候,您便规定了他的这些权利和义务,或者说您表达了这样的期望,同时您也步人了这个范围。

称呼语和人一样感情细腻,它为交际双方铺架了一座抒发情感的七彩之桥。

一群要好的朋友,指名道姓甚至叫呢称、绰号都是情理之中的。而在家庭聚会时,彼此大叫“李经理,请上座”“王董事长,请喝酒”时,一种调侃幽默的意味就弥散在这些情理之外的称呼语中了。

任何交际双方间都存在着理智上讲应该如何称叫的称呼语,比如学生应该叫教师“老师”,经理叫秘书张琴小姐应为“小张”。如果选用了比正常关系更近的称呼语,就会产生亲热或受辱的反应。还是上面的例子,若学生叫老师姓名,又为老师乐于接受,则双方都能体味亦师亦友的亲热感;而当这种叫法对方不接受时,问题就来了——若经理自作多情地叫秘书“琴”,可能就要祸从口出了。

曾有一部话剧《雷雨》里有个蘩漪,是个“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角色。在这出戏里,其继子周萍开头直呼其名,后来又改叫她“母亲”。直呼其名,是情人的权利范围;而当他另有新欢时,周萍便用“母亲”这一后母与继子的责权范围在他俩之间挖就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有一则趣闻里说:一位名叫“张三”的老师与一女生恋爱。开始,学生叫他“张老师”,后来叫“张三”。等叫到“三”时,已是婚礼大庆。所以,当您选择称呼语时,一定要明确自己对这种划定的肯定,万不可脱口而出。

另外,人乡随俗,这一生活常识对称呼至关重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不同的环境里就要根据当地人们不同的文化观念、好恶态度去决定选择什么样的称呼语。

中国人都认为老年人是经验和睿智的象征,因而用对自家长辈的称呼语去称叫年长的人便是表示尊重的好办法。孩子们叫50岁以上的女性为“外婆”会得到外婆们“乖孩子”的称赞。可若对方是个美国人,结果可能就会不太美妙了,也许她会问:“难道我很老了吗?”

有趣的是,我国南方、北方的文化差异也影响着人们选择不同的称呼语。到了北京,似乎天下一家,满街的“大叔、大妈、大哥、大姐”,您要去了,最好也“宾至如归”。而在上海可要相对保持点距离,“先生、师傅”要保险得多。北方似乎更重父权,管老年人叫“爷爷奶奶”是个讨巧的好招,南方好像母系当家,“外公外婆”声里洋溢着甜蜜温暖的亲情。

不管称呼有哪些变化,“尊重他人”在众多称呼规则中位居榜首。尤其是当您希望从别人那儿得到某些东西时,选择的称呼语要特别表现出尊敬。

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选择一个比听话人实际身份更有地位的称呼语,用这种方式抬高听话人的身份。医院里病人小心翼翼地把护士们叫成“医生”,扎破了胎的骑车人长一声短一声地叫修车匠“老板”……都是这一规则的生活例证。当然,并不是叫作什么就成什么了,这种称呼方法所表达的实质内容是说话人的心意,表明愿意以新的关系相处。这种方法能够常常奏效的关键原因在于:希望受到他人的尊重是人之常情。

不过,轿子不可抬得太高,太高了坐轿人也会因为不自在而心生厌恶:最好不要故意把正在扫地的医院清洁工叫作“医生”,也不要对着皱纹明显的妇女大叫“小姐”。

尊重要发自内心,更要适可而止。

在我们每个人的童年记忆里,可能都不乏这样的一幕:摔破了碗或玩得满身是泥时,母亲会一改叫惯的昵称,清晰坚决地叫出我们的大名。而一旦听到这种连名带姓的叫法,惩罚的风雨也就随之而来了。

一条称呼的规则就隐含在这个场景中:日常交际时双方都存在着某种常用的称呼语,彼此对之极其熟悉,以至于在新的称呼行为还未发生前,人们的下意识中就早已出现了它。而一旦发现不是那个惯用的称呼语,就会发现称呼语所蕴藏着的特殊意味,即言外之意。

传说伍子胥常在吴王夫差纵情声色而忘杀父之仇时如先君一般大叫其名讳,如当头棒喝令吴王警醒。这种言外之意之所以产生,就是由于君臣之称是惯用的,而不惯用的称呼语则能引人注意并思考为什么。又如,反映平反昭雪的电影里,“牛鬼蛇神”们在工作组成员一句“同志”声中,不仅热了泪而且盈了眶,也是因为这种对当时的他们变得陌生了的称呼语里饱含了无限的感情。

与富人交谈的技巧

有钱人比名流还要敏感,他的富有往往是别人与他谈话发生困难的关键,他的财富使你对他敬而远之——不只是心理上,实际上你的生活方式就和他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他和你之间的谈话材料,实际上你对他缺乏了解,甚至完全无知,而变得很有限。或者你可能认为,你和他之间没有谈话的余地了。你当然可以这样使自己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不能谈就不谈,反正于己也无损失。不过,假定你偏巧遇上了一位富翁,不管他是不是你的老板,你不知所措地呆站一旁一总是不好受的。

当你遇到有钱人时,你可以设法让他说往事。过去的工作是否比现在更有趣?他爬到现在这个地位的关键是什么?谁是早年助他成功的英雄?当年的老板是否使他紧张?他的百万财富是不是他自己创造的,以及他怎样赚到他的第一笔百万的。如果这个问题问得他不大自在,你就准备跳到其他问题上去吧。不要盯着问,那会使他很不愉快的。

如果他不愿意打开他的记忆之门,你就问他的工作时间,问他如何承担那么重大的责任,问他爱好哪些休闲活动,以及怎样布置他的办公室,很多有钱人的办公室,布置得就像豪华气派的皇宫一样,很有一谈的余地。同时记住,特别是当对方是一位医生时,不要忘了他也是血肉之躯,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你也可以和他谈谈他的健康问题。

在社交场合,我们不宜向各种专业人员要求提供免费的建议。即使你的问法很技巧,那也是一种冒犯,而且你问得再有技巧也瞒不过专业人员。男人常喜欢在交易场合和律师谈他们的敌手之间的问题,女人则喜欢在公共场合和医生谈她们的孩子和丈夫。这其实与我们一向所遭遇到的向电器商人索取免费的电器,并无不同。各种专业人员的职则,便是向他们的客户出售商品。我们应该在他们的营业时间才向他们提出各种建议。

你对富翁们提出有关事业上的意见,应尽量避免为宜,如果确实有提出的必要,也许可以这样表达你的意见,这次能认识您,真令人高兴,我有一个困扰很久的小问题,我想您也许能解开我的迷惑。我发现有些公司生产的酱油,瓶盖很难打开,我奇怪何以要封得那么紧呢?你所表达的是同一个意见,但其中有很大的不同。这种表达的方式,显示你对问题的关切,而你又未指名道姓地说出他的产品。你请他解答你的迷惑,你的立场是消费者,是外行人,而他是非常能干的大富翁。他会乐意答复你的问题,因为你是他的听客,不是向他挑战来的。

当你和银行家、鞋店老板或任何孩子的母亲谈话时,你均不宜过分直率。坦直是无可厚非的,但适当的含蓄更值得学习。当我们说,你是怎么能使这么多人来光顾你这地方,和我们说你这地方何以总是乱成一团,往往所表示的意思是一致的,但是,你要知道,前者是不会使人难堪,而后者常会引起听者的羞怒。那么,我们何以不取前者呢?

说话不是竞争,不是斗嘴。商人把他的时间和金钱都投资在他的事业之中,并与其他的同行竞争,这是他们为争生存所付的代价,其中有些人发达起来,有些奋力维持。如果他们能遇见一位能和他们交换意见而没有敌意的人,他们会觉得幸福和快慰的,如果你能发现他可引为尊荣的地方,以及他觉得有成就和有价值的地方,那么,他在你的眼前会开花结果的,你们就能缔结有建设性的友谊。

学会巧妙恭维对方

赞美词是一把双刃利剑,在社交中,它能增进人际关系,也能破坏人际关系。适当的赞美,就像社交中的润滑剂;但过分的赞美,就会被对方认为你虚伪和别有用心而受对方鄙视。

那初见面时该说些什么赞美词才恰当呢?我们无需在对方的人品或性格上下工夫,最要紧的是,对其过去的事迹、行为或身上的装饰品等,即成型的具体事物,作适当的赞美。当你说“你真是位好人!”时,也许发于至诚,但在初见面的短时间内,你又怎么知道呢?因此容易引起对方的怀疑和戒心。

如果夸赞对方的事迹或行为,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对既成事实的赞美,与交情的深浅无关,对方也较易接受。我们不必直接去赞美对方,只要作“间接的恭维”,于初见面时就能收到效果。若对方是女性,那么她身上的衣服首饰,便是我们予“间接恭维”的最好题材。

了解了这种“间接恭维”的效用后,与其毫无准备地去面对一位初识的人,倒不如事先准备“间接恭维”的材料。有了这种准备,对方往往会因你一句赞美辞而毫无保留地打开心扉。

用“间接恭维”调动对方的情绪

初见面时,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一股脑滔滔不绝地谈论对方不明白的事物,尤其是只谈论自己较熟悉的事物,当然自己所懂的事物,也就是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大家常常容易陷入一种错觉,认为对方也和我们同样有这方面的兴趣。因此可知,能够掌握住和对方教育相等程度的话题,就不会有对话上的失败。刚开始和对方谈的话题尽管很少,但也相当容易知道如何才能和对方融合成一片。

一般而言,在文章里或会话中,人们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频频出现时,常有拒绝谈论或兴趣阑珊的倾向,于是不会去想关注这些话题,这种拒绝和缺乏兴趣的倾向,也很容易转变成对人的拒绝,这道理大家应该很容易了解吧!

一些作者在撰写以大众为对象的文章时,使用到专门术语时,都会事先声明“大概你已经知道了吧!”事实上就是用来缓冲这种拒绝的倾向。那么这能够使用的范围,虽然很难完全写出来,但事先表明话题时,纵然是对方不明白的事物,即刻声明“大概你已经知道了吧!”就可发挥出相当好的效果来了。

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物,被人称说“大概你已经知道了吧!”大概都会引以自豪才对,因为自己如被人这样评价,利用这种“间接式恭维”来提高对方的情绪,对于继续谈论自己不懂的话题,就较少有拒绝的倾向,甚至会试着聆听并且关心起这个话题。当你与不明该事物的人谈话时,一定要提醒自己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赞美要注意对策

我有一位担任编辑的朋友,长得很像一位电影明星。当我和他一起到酒吧时,首次见到他的女服务员,也都说他长得和那位明星很相像。可见他的容貌、气质的确与某电影明星相似。通常,被认为与名演员相像,大都不会生气才对,但那位原本不喜开口的朋友,却因此而益发沉默了。

也许,女服务员在说这句半奉承、半开玩笑的话时,并无特别的含意,所以看到我朋友不高兴,一定感到非常奇怪。对以服务顾客为业的她们来说,我不得不说这种赞美的方法,实在很不高明。我的朋友深知自己的缺点便是给人一种冷漠的感觉,而那位电影明星又专饰冷酷反派的人物.因此别人说他们相像,虽是赞美他,却也等于指责了他的缺点。

赞美是门大学问,就像上述的例子,自认是缺点的事,反而受到夸赞,当然令他无法接受。所以,要引出对方更多的话题,必须很快看出对方希望怎么被称赞,然后再朝这一方面下手,一矢中的。也就是要满足对方的自我。因此,在远未确定对方的喜好前,千万不要随意赞美对方,免得弄巧成拙。

其次,如果对方满意你的赞美时,不要就此结束,应改变表达方式,再三地赞美同一点。因为仅仅一、二次的赞美,会被认为是一种奉承,而重复的称赞,可信度会提高,所以,赞美对方时,一定要三思,并随时注意对方心情的变化。

“赞美”对方鲜为人知的东西

与其恭维别人生意兴隆,不如赞美他推销产品的努力,或赞美他的经商之道,请人“指教一切”是不行的,你应该择其所长,集中某点来请他指教,如此他一定会高兴得多。

凡说恭维赞美的话一定要切合实际,到别人家里,与其乱捧一场,不如赞美房子布置得别出心裁,或欣赏壁上的一张好画,或惊叹一个盆栽的精巧,你要毫无成见地欣赏别人的爱好和情趣。

主人爱狗,你应该赞美他养的一只狗;主人养了许多金鱼,你应该欣赏那些鱼的美丽。赞美别人最近的工作成绩,最心爱的宠物,最费心血的设计,是比说上许多无谓而虚泛的客气话要好得多。

特别关心别人的某一种事物,必使人在欣喜之外还觉感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钟子期死后,伯牙终身不再鼓琴,其感恩知己至如此甚者,不外子期能懂得欣赏他的琴声并给予其恰如其分的赞美而已。所以善于说话的人,每每因一句赞美的话说得适当,就在他的前途奠下了一个基础,这并非奇事。

从内心里发出的敬佩别人的话才有意思,如果对于对方不够了解,就不可盲目地恭维。不切实际的恭维是很容易使人讨厌的。

如果对一个有地位名望的人,则赞美所用的字眼应当另为研究。首先要想到,一个名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名人,一定是他在某一项工作上有特殊的贡献,而在他成名之后,赞美他工作的人一定很多,积久生厌,你依样葫芦地用别人所用过的话来恭维他,是不会使他觉得高兴的,因为这些他听得太多了。

大抵成名了的人,对于他的工作已成了习惯,你的恭维要是不能别出心裁,一定不能打动他的心。

对付那种人,最好选择他工作以外的另一种事情去赞美他。譬如某银行界巨子,喜欢在闲时写写诗,那么你赞美他调整金融的努力,不如说他的诗写得好,因为已成名了的工作,无需你再来恭维,他的诗写得很好,却不为人所知,你要是特别提到,一定会给他意外的惊喜。

所以你要记住,赞美一个普通人你可以赞美他努力了许久而无人注意的工作,尤其是他足以自豪的工作或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