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不列颠上空的鹰
5637400000001

第1章 英国人能打赢这场战争吗(1)

“欧洲大片土地和很多古老的国家,即使已经陷入纳粹统治的魔掌,我们也毫不气馁。我们将继续战斗。我们将在北非战斗、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战,我们将在空中作战,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德军登陆的地点作战。”

农民、退伍的老兵和其他志愿人员都加入国民军的行列,他们正在英国的一条条道路和8000公里的海岸线上巡逻,手里拿着狩猎用的武器,老式的步枪,甚至还有高尔夫球杆。

德国空军占有较大的数量优势,若双方在这种态势下交战,德国空军必胜。但希特勒没能在敦刻尔克胜利后派空军攻打英国,给英国人一段进行战争准备的时间。若德军在征服法国后立即出兵,不仅可以把英空军一举歼灭,很可能迫使英国投降。

道丁的指挥能力受到英国空军的高度赞扬,那些对他有成见的飞行员也折服了,人们称他是“不列颠上空倔强的鹰”。 道丁沉着稳健的指挥,是英国获得不列颠空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1937年5月28日,内维尔·张伯伦继任首相。张伯伦主张引诱德国向苏联开战,这样就能消灭苏联,使德国无力与英国争夺利益。1938年,希特勒要求瓜分捷克斯洛伐克,张伯伦打算满足他的要求。1938年9月底张伯伦前往慕尼黑,参加四国首脑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几个月后,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吞并。

1939年9月1日,波兰遭到德国入侵时,英国本该根据同波兰订立的同盟条约向其提供援助,但张伯伦却试图通过同德国谈判解决波兰问题。

在德国进攻波兰的当天,张伯伦提议丘吉尔进入政府工作,成为战时内阁成员。丘吉尔立即表示同意,并乘机把自己的几个追随者拉入内阁。

9月2日,下院发表了一场危及政府的辩论,议员们要求英国政府履行对波兰的义务。

9月3日,张伯伦被迫在下院宣布英国同德国处于战争状态,丘吉尔在政府出任海军大臣。

早在1914年,丘吉尔就曾担任英国海军大臣,海军在达达尼尔战役中战败,丘吉尔被迫辞职。丘吉尔是战争问题的专家,过去人们误会他,称他为好战分子。但恰恰是战争将他推到了历史的高峰。当战争来到时,许多英国人都把丘吉尔视为能使英国几经风险最终凯旋的舵手。

此时,丘吉尔并不满足,他想得到首相职位。丘吉尔认为,能否取得首相职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院压倒多数的保守党。因此,德国开战后,丘吉尔不再批评保守党领袖张伯伦,而是极力表明,他在内政、外交以及战时政策的一切问题上都会同张伯伦真诚合作。

英国虽然同德国宣战了,但张伯伦不想打仗,历史上把这段时间称为“奇怪战争”时期。丘吉尔对此并不赞赏,可是他并没有公开批评张伯伦,只是小心翼翼地进行着抗德工作。丘吉尔在海军部的工作非常紧张。“奇怪战争”期间,只有英国的海军活动最为积极。

在丘吉尔的领导下,英海军把商船队编入海军护航舰队,制订了对德的海上封锁计划,组建新军舰,并搜索德国潜艇。丘吉尔比以往任何海军大臣都更关心海军部以外的事情。因为他坚信,他会当上首相,需要熟悉各方面的情况。

张伯伦原本希望看到苏德两国二虎相争,但出人意料的是,苏德竟结成了事实上的同盟,对英法及其盟国构成了威胁。

波兰被瓜分后,希特勒又占领了挪威和丹麦,这种局势激起了英国人民和下院对张伯伦的强烈不满。紧接着,德军闪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入侵法国。控制了自挪威北角到西班牙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形成了对不列颠的新月形包围圈。德军进攻西线的枪炮声,飞过波涛汹涌的英吉利海峡,震动了英国首相府官邸,把一心推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惊得目瞪口呆。

这时,不论是执政党,还是反对党的议员,都把矛头对准了张伯伦。怒不可遏的英国人民群起攻之,要求张伯伦“辞职”、“滚蛋”的吼声响彻不列颠。张伯伦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挟着他那把曾在“慕尼黑”露过面的黑阳伞,灰溜溜地下台。

张伯伦垮台后,英国由反对“慕尼黑政策”、主张对德国采取强硬政策的海军大臣丘吉尔出任首相,时间是1940年5月10日。这时候,战争阴影笼罩着整个英国:入侵、轰炸、背叛、化学战和细菌战……英国人能打赢这场战争吗?

丘吉尔的血管里流淌着战争的血液。当丘吉尔接过英国这艘战舰时,它已是遍体鳞伤,即将面临灭顶之灾。

1940年5月13日,德国坦克刚刚出现在阿登山口时,丘吉尔在英国下院发表就职演说,丘吉尔说:“我能奉献给你们的只有鲜血、劳苦、眼泪和汗水……你们问,我们的方针是什么?我要说:就是用上帝赐予我们的全部力量,从海、陆、空三路拼命作战;同在黑暗、可悲的人类犯罪史上空前的专制暴政作战。这就是我们的方针。你们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这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来取得胜利,无视任何恐吓来取得胜利,不管道路是多么漫长,多么艰苦……”

丘吉尔的决心、意志,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雷鸣般的掌声在会议厅里久久地回荡。

英国人第一次领略到丘吉尔身上所具备的那种坚定无比的品格。

18世纪,工业革命使英国强大起来,英国拥有强大的战列舰队,成为世界霸主。英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世界上1/4的面积和人口处于英国的统治之下。

19世纪末,美国海军逐渐崛起,英国虽然摆出对美国不屑一顾的姿态,但明显地感到了威胁。

随着欧洲一些帝国的衰落,新兴的工业强国,威廉二世统治的德国出现了。1907年,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海军强国,德国正一步步走向战争。

1911年,德国威廉二世与英国乔治五世举行了会晤,他们是一对表兄弟,特殊的血缘关系缓和了两国之间的战争气氛。

不久,温斯顿·丘吉尔出任海军大臣,力排众议推动战列舰的建造。同时,丘吉尔在“伊丽莎白女王”系列战舰上改变了战舰的动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美苏等战胜国进入相对和平的时期。德国倾家荡产,巨额战争赔偿使德国的经济崩溃了。

1933年,纳粹党领袖希特勒上台后,德国加快了扩军备战的步伐。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国一片哗然。这时候,丘吉尔,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名字,随着二战的展开,愈来愈深刻地影响着历史,并最终改写了历史。

丘吉尔富于冒险精神,有着铮铮铁骨般的胸怀。他于1874年11月出生,英国贵族。父亲伦道夫·丘吉尔是保守党领导人之一,当过英国财政大臣。母亲珍妮·杰罗姆是美国人。小时候丘吉尔就喜欢玩打仗,拥有1500个玩具小锡兵。他经常耐心地把它们摆成各种阵形,进行战斗演习,一玩起来就忘了吃饭。丘吉尔18岁那年进入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24岁那年他在苏丹恩图曼第21兰瑟支队服役,参加过英布战争。

早在二战开始前,丘吉尔就坚持不懈地批评英国首相张伯伦的对外政策。丘吉尔提出的批评多为事实的发展所证实,因此在英国社会舆论中深孚众望,人们把丘吉尔看成是抵抗德国侵略的权威。

在英国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位首相像丘吉尔这样简明扼要地陈述自己的施政纲领。这个口不离烟斗、貌不惊人的矮胖老头,希特勒眼里的农夫,使整个英国的士气为之一振。

在当时和稍后的日子里,几乎所有爱好和平的美国人都听到了丘吉尔的声音。美国人民的情绪几乎都发生了巨变,在《纽约时报》广场,大群面色严峻的美国人涌向百老汇大街,站在新闻布告牌前,以至于交通堵塞。

在此以前,希特勒并未想过入侵英国的问题,他天真地相信,法国一旦被击败,英国就会接受和谈。5月18日,法军临阵换将,派73岁的魏刚接替盟军司令官甘末林。这时,德军所到之处如风卷残云,法军战俘在德军坦克旁边缓缓步行,把步枪交给德军,放在坦克下面碾毁。

5月24日,被逼到敦刻尔克周围的几十万英法盟军,挤在一块很小的三角地带。英法盟军前临德军,背靠大海,就要成为“瓮中之鳖”。

希特勒的“停止前进”命令是德国自发动战争以来犯下的第一个战略性的错误,使30多万英法军队得以绝处逢生。

经过几天的准备,5月26日晚,英国海军部下达了“发电机”行动的命令,英法联军的撤退在德机群的狂轰滥炸下开始了。

6月4日下午2时23分,在大部分法军和几乎全部英军撤离的情况下,英国海军部宣布“发电机”计划结束。

丘吉尔在下院报告时发表演讲说:“我们一定要小心,不要给这次撤退涂上胜利的色彩。

战争不是靠撤退来打胜的。这次撤退行动也包含着胜利,这一点我们也应注意。它是靠空军取胜的……这是英德空军之间的一次重大战役。空中的德机群企图使海滩上的撤退无法完成,企图把所有出现在海面上的几千艘船只击沉……欧洲大片土地和很多古老的国家,即使已经陷入纳粹统治的魔掌,我们也毫不气馁。我们将继续战斗。我们将在北非战斗、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战,我们将在空中作战,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德军登陆的地点作战。

我们决不投降!即便我们的大部分国土被征服并陷于饥饿中——我从来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随着英国经济全面转入战时轨道,英国的力量将超过贫穷的德国,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在英国舰队的武装下也将继续作战,直到上帝认为在适当的时候,拿出它所有的力量,来拯救这个世界。”

6月22日,法国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6月24-25日夜间,停火正式生效。

在美国波士顿、华盛顿等大城市的街道上,站在新闻电讯的布告牌前的美国人突然明白了,现在只剩下孤单的英国对抗希特勒了,而如果德国在数周内征服不列颠,那美国人岂不真如预言一样,成为全球最后一个民主国家?一时间,就连孤立主义者都开始支持罗斯福总统了,大批反战人士也加入支持罗斯福政府的阵营。

法国向德国投降后,希特勒和追随者们来到巴黎。在巴黎荣誉军人院,他瞻仰了拿破仑墓,并对身边的摄影师霍夫曼叹道:“这是我一辈子最伟大的时刻。”

希特勒在将军们和朋友们的簇拥下,又来到一战时的西线战场参观。在一战时,希特勒只是个小小的下士,这时已经成了欧洲最显赫的元首。漫长的马奇诺防线就在他的面前,德军从背后征服了这条坚不可摧的防线,希特勒转过身对身边的霍夫曼说:“那些《凡尔赛条约》的战胜国,那些主宰英国和法国政府的大佬们,现在不知道怎么想。”

霍夫曼问:“您准备什么时候在英国登陆呢?”

希特勒说:“下一步我想对付苏联,如果我与英国开战,就要同时在东西两线作战。这对德国十分不利,只会让日本、美国及其他国家渔翁得利。”

霍夫曼和将军们静静地听着。

希特勒信心十足地说:“英国是个傲慢的国家,不会轻易投降。等他们明白自己的处境后一定会接受我们的和谈方案。”

希特勒十分敬慕大英帝国,英国人作为盎格鲁-撒克逊人,符合优秀民族的标准。希特勒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频频向丘吉尔摇动橄榄枝,还通过瑞典和梵蒂冈教廷向英国做出和平试探,但希特勒听到的回答始终是一个坚决的“不”字。

一天晚上,丘吉尔宣布召开参谋部会议,会议在迷宫般的地下总部的一间防空洞里进行,距离国会和政府大楼很近。当丘吉尔走进防空洞时,将军们和内阁大臣们都静静地望着他,耳边传来排风扇往屋子里输送空气的噪音声。

丘吉尔从嘴里拿下那个大号雪茄,指向会议桌首席放的那把木椅说:“我将在这里指挥这场战争。如果德国人攻打我们,我就坐在这把椅子上。”他把雪茄放在嘴上,深深地吸了口烟,说:“我就在这里,直到德国人投降,要么直到德国人把我的尸体抬出去!”

7月19日,希特勒在柏林的克罗尔歇剧院召集了一次引人注目的国会会议。德军将军在剧院的前排就座,包厢里挤满了各国的外交官。据说,希特勒将提出一项最后的“和平”建议。

希特勒以出色的表演扮演了一个伟大的征服者形象。他一改以往那种歇斯底里的风格,而是十分温和地开始了自己的发言。在演讲中,希特勒大力颂扬德国在战争中已取得的胜利后,话锋一转,讲到英国对待战争与和平的态度,说:“现在我从英国只听到一个呼声:战争必须进行下去!但这不是人民的声音,而是政客的声音。请相信我吧,先生们,我对于这种毁灭整个国家的无耻政客是深感厌恶的……丘吉尔无疑会去加拿大,那些特别热衷于战争的人的金钱和子女早就送到加拿大去了。但是千百万人民将开始遭受大灾大难。丘吉尔这一次也许会相信我的预言:一个伟大的帝国——一个我从来也不想毁灭甚至不想伤害的伟大帝国,将遭到毁灭……现在,我觉得在良心上有责任再一次呼吁英国和其他国家拿出理智和常识来,我认为我是有资格做出这种呼吁的,因为我并不是乞求恩惠的战败者,而是以理智的名义在说话的胜利者。我实在看不出为什么要把这场战争继续打下去。”

就在当天晚上,德国的飞机在英国撒下了数百万印着希特勒演讲全文的传单。传单上说,德国要“使你们了解你们的政府向你们掩盖的事实”。

实际上,英国的广播早已全文播送了希特勒的演说,并将他的讲话在报纸上全文刊载。对于希特勒的战争恐吓,英国政府没有进行封锁,反而让全体英国人民知道,让他们对此有所准备。

更为有趣的是,在希特勒结束讲演后不到一个小时,英国广播公司就做了一个强硬而且完全自发的回答。英国广播公司的播音员兼记者德尔默听了演讲后义愤填膺,在没得到政府许可的情况下,德尔默独自做出了反应,用德语直接说:“对于你所呼吁的什么理智与常识,让我来告诉你我们这些英国人是怎么想的吧。元首先生,我们要把它扔还给你,塞进你那张恶毒的臭嘴里!”

丘吉尔本想对此事在上下两院进行一场正式辩论,但同僚们都认为这样未免太小题大做了。7月22日,哈利法克斯勋爵在广播中正式拒绝了希特勒的建议:“除非自由确有保障,否则我们决不停止战斗。”

希特勒派人继续在幕后进行外交活动。8月3日,瑞典国王认为商谈此事的时机已经到了,试探着英国的态度,但英国外交部门给予了强硬的回答。

从希特勒撕毁《凡尔赛条约》疯狂扩军,到吞并捷克、波兰,再到吞并法国,丘吉尔看透了这个流浪汉出身的希特勒是个反复无常的人。

素以坚定无情而著称的丘吉尔在给瑞典国王的信中写道:“……对这种和谈要求或者建议作任何考虑前,希特勒必须用事实而不是谎言作出保证。他必须保证恢复捷克、波兰、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法国的自由和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