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闻传媒写作要领与范文
5637600000026

第26章 新闻特写、专访写作范文(2)

据统计,今年杭州市共成交二手房约1500套,相对于市区45万套的二手房存量市场而言,全年成交量占总量的比例只有0.3%。由于可供上市交易的二手房太少,造成供需严重失衡。据杭州房屋置换有限公司统计,从去年至今,到该公司求购二手房的客户已有8300人,而登记出售的却只有2500套左右,供求比为1:3.3。

二手房为何会僧多粥少?最关键的是政策因素。纵观今年杭州市出台的二手房政策,更多的是刺激了二手房需求量的增加,却未有效剌激二手房上市供应量的增加。

今年9月,杭州市开始对居住不满一年的私房开征综合税,从而限制了这些私房的转让;9月底,对划拨土地上的私房免征土地收益金和级差地租,改缴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该政策虽然对划拔土地上私房的上市交易量有一定的促进,但对于杭州整个二手房市场而言,并没有切实解决供需失衡问题。因为在杭州目前的住房存量中,房改房约占80%,私房仅占20%,也就是说,杭州二手房市场的真正兴旺,在于将占有二手房市场比重更大的房改房有效激活。年底,允许外地单位和个人购买杭州市区二手房的政策正式出台后,市场对二手房的需求量进一步得到刺激,加剧了二手房供需失衡的局面。

由于上市交易的房源太少,导致了二手房价格上涨和交易的不活跃。在严重失衡的局部地区,如城东,房价已相当于同一区块新建商品房的80%,令购房者忘而却步,抑制了二手房市场的发展。

改善居住条件已成为大多数杭城老百姓当前的迫切愿望,然而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而言,手里有房但想扩大居住面积的办法之一,就是通过房改房上市交易,以旧换新,以小换大来实现。但是目前繁琐的上市审批手续,漫长的交易过程,抑制了一部分房改房的上市交易。

如何才能改变二手房僧多粥少的局面?业内人士建议,要尽快简化房改房上市审批手续,加快交易办证速度,激活以房改房交易为主体的二手房市场。

【范文二】

特写:目击“神舟”四号飞船返回

新华社1月5日电 一场罕见的大雪飘落后,内蒙古中部地区银装素裹。飞船着陆场的搜救人员正在忙碌着,迎接巡天使者一一“神舟”四号飞船的凯旋。

2003年1月5日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按预定计划围绕地球运行108圈后,开始从南大西洋上空向着地球表面,向着祖国大地返回。

夜幕低垂,寒风凛冽,气温降至零下29摄氏度。“飞船调姿”、“轨道舱分离”、“制动开始”、“推进舱分离”、“进入大气层”,着陆场前置雷达站的调度指挥车里,可以清晰地听到各测控站、测量船发出的指令。“神舟”四号飞船按照设计的轨迹,经过一系列的太空动作,向着内蒙古中部地区着陆。

距地面80千米时,处于无动力飞行状态飞船返回舱,进入了着陆场观测范围,以每秒约8000米的速度飞行,表面与大气剧烈摩擦,就像一个闪光的火球。这时,返回舱产生的等离子层形成电磁屏,致使地面与其通信暂时中断,着陆场变得异常寂静。

“回收一号发现目标!”着陆区最先捕捉到目标的一号测量站激动的报告声,打破了短暂的沉寂。“回收二号发现目标!”当飞船距地面30多千米时,二号测量站的雷达稳稳地锁定了目标。在两个固定测量站紧张忙碌的同时,地面搜索分队和空中搜索分队早已冒着严寒向飞船预定着陆点集结。这是一个极为壮观的场面:直升机轰鸣着在夜空盘旋,搜索车辆在雪原上奔驰,指挥员的调度口令声此起彼伏。一张立体搜索网在无垠的天地间张开。“抛大底了!”现场的工作人员中,不知是谁大喊了一声。这就是说,飞船返回舱已完成拉出天线,抛掉底盖,打开主降落伞等一系列技术动作。飞船着陆的主伞是我国目前独一无二的巨大降落伞,平面展开的面积足有1200平方米。尽管这时夜色已暗,大家还是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空中,急切地搜寻着。

“一号直升机发现目标!”空中搜索分队传来了令人激动的消息。这时,搜索指挥车内的“着陆场搜救态势系统”准确地显示出空中分队、地面分队的行进情况以及落区地形、地貌等各种信息。电子地图上,表明直升机航迹的一条条曲线开始向落点汇聚。突然,指挥人员听到了空中搜救队员激动的话音:“看见了,我们看见飞船了!”“‘神舟’回来了!”

伴随着轰鸣声,车灯闪烁的地面搜索车队像一条雪亮的巨龙,风驰电掣般向飞船返回舱奔去。着陆现场,照明灯组成一排弧形光,牢牢地将“神舟”四号飞船返回舱锁定。

至此,我国第四艘试验飞船——“神舟”四号的返回舱,在太空完成各项科学试验任务后,准确着陆预定区域,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人物专访

1.人物专访的含义

人物专访,就是抓住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人物或单位,用第一人称出场的形式写,常用问答式介绍访问内容。

这种报道以“访”为主,即以叙述被访人的看法、意见为主,围绕被访者对某特定问题的看法,写他在这方面的经历和见闻。

2.人物专访的写作要求

(1)要交待清楚访问对象和访问原因;

(2)对被访问者的描述要有重点;

(3)要抓住特点,刻画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4)要注重描写人物语言,给人以访问的实感;

(5)人物专访的结尾,可写一点作者的感受或对被访者的祝愿和希望。

3.人物专访写作范文

【范文一】

大公司做人小公司做事

一访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柳传志

当提起笔准备写联想集团的报道时,忽然感到无从下笔。因为联想集团是一个透明度很高的企业,有关联想的文章数不胜数,其中不乏内容十分精彩的经典之作。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有关联想集团的报道就开始见诸报端,这十几年来几乎就没间断过。这一方面说明联想做得好,另一方面说明联想集团重视公众舆论宣传。可是再一回想,当年在宣传上能与联想齐名的企业也还有不少,可现在还有几个呢?可谓凤毛麟角。这样一想,又觉得联想是个写不完的企业,总能让人有可思可想的地方。

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其发展的道理,但联想的冷静和自知之明却是旁人不及的。柳传志曾说:“什么事是不能干的呢?没有钱赚的事不能干;有钱赚但投不起钱的事不能干;有钱赚也有钱投但没有可靠的人去做,这样的事不能干。”这种定力使联想避开了经营道路上的无数个诱人的陷阱。这些年来,中国经济大起大伏,有多少个企业陷在房地产业不能自拔,有多少企业炒股票和期货时出现亏损,有多少企业在大规模多元化扩张时翻车,有多少企业在飞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管理失控和分裂。这些企业的领导不可谓不精明,企业也不是没有实力,但就是缺少这一点冷静和自知。可在联想发展的轨迹中,却始终能找到这种难能的冷静和自知。如果在这些诱惑面前有一次冲动,联想也许就不是今天的联想了。

在与柳传志的交谈中,绝少听到激动人心的鼓动,更多的是分析,即使谈到联想的未来和理想时也透出理性的冷静,没有多余的感情色彩。仅从这一点看,联想的成功确实不是偶然的。提出振奋人心的口号和目标不是难事,振臂一呼从者如云,以此成事者不乏其人,但能成为长久事业的却屈指可数。中国有企业要长久地发展吗?不妨从联想集团的经验中再多些联想。

1.“贸”字当头说明了什么?

记者:在信息行业中生存的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无疑是十分重要的。CPU技术在美国人手里,使其在全世界始终保持着这个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而面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市场,民族工业企业除了自身的生存需要外,还要肩负起振兴民族计算机工业的重任。许多人都希望作为中国计算机行业龙头企业的联想集团也能够在技术方面形成优势,能够与外国大公司抗衡。但联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贸、工、技的发展道路,这也许与一些人对联想的期望有差距,但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成功的道路,“贸”字当头给联想带来了什么?这是许多人想了解的问题。

柳传志:近来一些专家、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大家在一起对北大方正的技、工、贸道路和联想的贸、工、技道路进行了比较,到底哪个更适合中国国情?我们觉得,这里面确实有一些深刻的道理。这要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是从实践,二是从道理。从实践上看,联想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曾有一个人数相当多的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出来的阶段性成果,可转化为产品的有几十项,其中最大的一项投资有500万元,叫多口汉卡,这个产品还是比较有市场的,有的台湾厂家现在还在做。但是当时我们做起来就是成效不大,为什么呢?就是没有市场开拓能力。一是产品本身没有在市场上反反复复地磨合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还应该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意见;二是销售人员不知道在市场上应该如何卖。联想虽然是搞销售起家的,而且像我们这些创业的元老从计算机所里出来就搞销售,研究市场,但在90年代初的时候我们还没有摸清如何形成规模销售,挖掘市场、运作新兴市场的规律。原来的销售人员只会销售联想汉卡和IBM,当开拓创新领域产品时,就不知从何做起了。最开始销售联想汉卡时,是全公司所有人员都扑在这上头,包括现在副总级的人员,没有找到规律,但事情还是做起来了。打个比方,就像搞传销的,早起先要喊口号、宣誓,振奋精神。如果没有这些,只是坐在家里傻等着,可能什么也卖不出去。可以说,在90年代初的时候,联想虽然有一定的销售能力,但还没有摸到规律。因为我们或是开发不出产品,或是开发出的产品卖不出去。

从道理上讲,中国还缺少行销商品的土壤。比如科技产品转化为商品,美国人为什么就行,中国人就不行呢?后来我们明白了,像微软、英特尔的技术人员搞市场销售时,他们是长期处于商业社会中,耳濡目染早就轻车熟路了,可中国的企业懂吗?只有像我们这样出来干了这些年,受了这份煎熬后才能懂,这是中国的特殊情况。中国长期在计划经济情况下,大的国有企业搞销售就是开个订货会,真正搞大规模销售我们是外行,联想也只是在这几年才取得一定经验。

还有,我认为中国企业的成长应该在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行业发展规律,比如搞电脑的,是往网络方面搞还是往硬件或软件方面走;二是企业管理规律,就是企业本身的规律;三是中国的特殊情况要研究。而在外国就不同,人家的市场基本上是相同的,没有必要研究特殊情况,国外的企业管理也是比较成熟的,所以,他们可以集中精力研究行业规律,把精力放在“技”上,有了“技”之后,就有了这个势能,就有这个能力来推动市场,就像索罗斯那样,他就是有这个势能,换了别人能行吗?有的学者说:“技术能够推动用户,以技术引导市场需求”。

这话没错,但要看谁来做。老实说,我们今天还不具备这个势能,无论是从资金还是技术都还不够,但又不能停步,还要向这个目标努力,怎么办?所以,我们搞的贸、工、技就是要用“技”引导市场的一个基本手段,“贸”对于联想这样的企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方正,方正是从“技”做起的,但他卖的是专业性产品,不是通用性产品。我相信方正今天如果卖电脑的话,也要摸索做贸易的经验,这是因为产品背景不同。如果是做排版业,有二十多个人就能把全国的市场做起来,但要卖电脑呢?卖通用性的软件呢?就得组织大规模的宣传攻势,有大规模的市场开拓能力等等。因此,中国企业补上贸易这一课是必要的,我不敢说这是个规律,但对联想来说这条路是很实在的。如果更清楚地表述就是:先做贸易,然后再把大规模工业做清楚,最后通过技术引导市场。

1997年以后,联想逐渐加大产品中的技术含量,比如我们的应用软件、外形设计、主板等。世界上真正用“技”来引导市场能有几家,也就是英特尔、微软,其他都是靠行销,靠贸易,要想用技术引导市场,企业要有实力。

2.联想怎样怙计竞争对手?

记者:电脑产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产业,联想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保持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是十分不易的。但从目前情况看,今后的竞争会更激烈,一方面国外大公司要吃这块市场,另一方面有国内同行的竞争,包括国内几家著名的家电企业也要进军电脑市场,联想如何看待IT市场,又是怎样估计这些竞争对手的?

柳传志:中国的电脑企业主要对手还是国外企业。1990年中国电脑市场销售量才8.5万台,到1997年是330万台,发展这么快的主要原因是1994年前后外国电脑公司的大举进入,刺激了国内的电脑需求。因为不管怎么说,当时国外的电脑确实比国内的要好,这就使各行各业的人都敢大胆使用电脑。过去用户用国内电脑总是怕出问题,而国外电脑的大举进入改变了这种状态。那时国产电脑占国内市场的50%,现在也占50%,但现在的50%和过去的50%大不一样,那时用文件和批文将国外电脑卡在外面,而现在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与强手竞争对企业发展有好处,这是我的一个观点。另外,要看竞争之前是个什么市场?如果这个市场是个不变化的市场,或者说是做不大的市场,那这时的竞争会很残酷,是你多吃一口我就少吃一口的问题。我希望现在的电脑市场既有竞争又有联合,把这块饼做大,这对参与竞争者都有好处。

你看,1990年国内的电脑市场仅8.5万台,1997年是350台,到2000年可能是1000万台,也可能是500万台,这要看市场怎么做以及市场的变化。而市场的发展靠什么呢?取决于制约市场的瓶颈怎样解决,现在妨碍电脑市场发展的瓶颈是软件应用,那就要由中国和外国的软件企业一起把市场做大。像英特尔公司是做硬件的,但他非常关心中国的应用软件的发展,微软在这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联想与软件公司的合作不光是为了自己业务的发展,也是为了把饼做大,所以在市场竞争情况找到IT行业的薄弱环节,把市场做大是我们共同的要求。因为做到1000万台对大家都有好处。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家电企业进入电脑行业也是有好处的。家电企业有很多特点,比如他们的服务、销售方式等,对我们是有启发的。现在国内企业的竞争是练兵,将来还要向国外打。

记者:现在国内企业价格战打得很热闹,家电行业、电脑行业都存在,有的行业的价格战招致了有关部门的干预。联想是怎样看价格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