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人格是最大的资本:培养最优秀的老板
5640700000023

第23章 为我们搭建平台(4)

前瞻后顾的人往往思维比较缤密,能居安思危,能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和结果,而且很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这种人往往也很有责任感,会自我反省,善于总结各种经验教训,他的工作一般是越做越好,因为他总能看到每一次工作中的不足,以便于日后改进。如此精益求精,成绩自然突出。虽然有时候这类人会表现得优柔寡断,但这正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作为一个老板,大可放心地把一些重任交给他。

一个协调的公司就像一支球队一样,有相互合作,也有明确的分工。有的人对于本职工作干得兢兢业业,不辞劳苦,但是老板却不能因此而把重大的任务交给他们,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老板必须明白的:有些人只能做一些小事而不能期望他们做大事情。因为这些人往往偏重于某一技术长处,却缺乏一种统御全局的才能,所以决不能因为小事办得出色而把大事也交给他来做。善于做大事的人作风果断而犀利,安排各种工作游刃有余,能起到核心作用,也就必须受到人们的尊敬。善于做大事的人不一定能做小事,而小事做得出色的人也不一定能做大事,作为老板一定要明辨这两类人,让他们各司其职,分工协作,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益。

有的人有些小聪明,往往能想出一些小点子把事情点缀得更完美,这类人看上去思维敏捷,反应灵敏,也的确讨人喜欢;但是也有另一些人,表面上看并不聪明,甚至有点傻的样子,却往往能大器晚成对于这类大智若愚的人,老板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决不能由于一时的无为而冷落他甚至遗弃他,因为这类人往往能预测未来,注重追求长远的利益。既然是长远的利益,也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信任他并给予重任,而不能让这类宝贵的人才流失。

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人未必就是能担当大任的人,而且这种人常常并没有什么真才实能。他们只能通过口头的表演来取信别人,抬高自己。

真正有能力的人,只讲一些必要的言语,而且一开口就常常切中问题的要害,这种人往往谨慎小心,没有草率的作风,观察问题也比较深入细致,客观全面,作出的决定也实际可靠,获得的成果也就实实在在。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一个老板应该注意一些少言寡语的人,因为他们的话语往往最有参考价值。切不可被一些天花乱坠的言语所迷惑,这也是一个成功的老板所应该具有的鉴别力。

七、把蛋糕作大

我们为你效力也是为了图稳定,也不希望东一锒头,西一板斧。所以我们希望你能够把我们看做是你的合作伙伴。

老板的事业需要争取尽可能多的人合作,而按现代经营理念,利益一致才有真诚的合作,因此,必须把利益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包括员工的利益与外来合作伙伴的利益。在这方面老板要学李嘉诚。

李嘉诚不但重用员工,而且很顾及他们的利益,当事业有发展的时候,会及时让员工分享利益。

例如,马世民离职前,在和黄的年薪及花红共计有1000万港元,这个数字相当于港督彭定康年薪的4倍多。至于马世民的其它非经常性收入,则很难计算。

李嘉诚为了增强员工对集团的归属感,往往会给他们以低价购入长实系股票的机会。

就在马世民离职的9月中,他就用每股8.19港元的价格购入160多万股长实股票,当日就以23.84港元的市价出手,转手间就净赚2500多万港元。

老板在商言商,皆为利来。李嘉诚懂得体恤员工,让员工分享利益,从而使集团形成了更强的凝聚力。

一些人目光短浅,只贪图眼前利益,做生意时只想着自己独吞。结果呢,往往是一时赚得小利,而失去了长远之大利,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李嘉诚说过,如果一单生意只有自己赚,而对方一点不赚,这样的生意绝对不能干。

他还说,重要的是首先得顾及对方的利益,不可为自己斤斤计较。对方无利,自己就无利。要舍得让利,使对方得利。这样,最终会为自己带来较大收益。

李嘉诚的意思是,为人者与所用的人之间应该利益均沾,这样才能保持久远的合作关系。相反,光顾一己之利益,而无视对方的权益,只能是一锤子买卖,只会使自己的生意做断做绝。

八、家族观念要不得

如果一个企业有家族观念,就把我们我们看成是外人,对我们难免有歧视或不公正的行为,造成我们心情不愉快,影响我们为你效力的干劲与忠诚度。

民营企业没有合理化的人事管理体制,企业就会失去秩序化的管理,甚至乱作一片。当企业发展到相当规模,要延续和创造辉煌,必须解决管理体制,特别是人事管理体制问题。

民营企业管理体制上的问题不同于事务性问题,事务性问题不会影响大局,同时也容易解决;而体制上的问题,则往往带有全局的性质,而且如不及时解决,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在这个问题上,李嘉诚深谋远虑,费了很多心血。李嘉诚摈弃了家族式管理,而钟情于东方民族的老板族氛围。西方经济学家探索日本经济起飞奥秘时发现,日本企业的家族氛围浓郁,其商业文化带有厚重的儒家文化特色。这可能正是日本经济创造了奇迹的重要原因。

李嘉诚觉得中日同属东方文化体系,日本企业的经验也值得借鉴。李嘉诚少年时接受的教育,是以儒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在他的公司内部,自然带有儒教色彩。

李嘉诚善于吸收新事物,又绝不人云亦云,他对任何事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在李氏王国的管理上,李嘉诚曾多次声称,他素来不主张古老的家族性统治,而更看重西方公众公司的那一套,即公司首脑由董事股东选举产生,而非父传子承,这样方可保持活力。他说,如果他的儿子不行,不会考虑让他们接班。只要事业能发展,他不会在乎是家庭内还是家族外的人执掌大权。

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子承父业乃天经地义。李嘉诚的观念分明已经超越了时空和民族,充分显示出他冷静而又理智的一面。确实,商场来不得半点感情用事,将家族事业发扬光大,这才是最重要的。相比之下,谁来主管并不重要。

他说,我看过很多古圣先贤的书,儒家一部分思想可以用,但不是全部。

他又说,我认为要像西方那样,有制度比较进取,用两种方式来做,而不是全盘西化或是全盘儒家。儒家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短处,儒家在进取方面是很不够的。

在对儒家思想的运用上,他吸收了宽厚为怀的仁爱思想,并与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整合。例如,日本的一些企业,在新我们报到的第一天,通常要做埋骨公司之类的宣誓。李嘉诚从不苛求我们做出终身效力的保证,他是通过一些对我们有益的事,让我们觉得公司值得效力终身。所以,在长实的发展过程中,并非没有跳槽的,但公司行政人员十分稳定,流失率极低,可以说微乎其微。

李嘉诚说,要吸引及维持好的我们,要给他们好的待遇及前途,及有受重视的感觉。当然,还要有良好的监督和制衡制度,这是一定要有的,不管怎么样,都要有个制度,不能山高皇帝远。否则,一个好人也会变坏。

李嘉诚对我们既宽厚,又严厉。长实的我们道,如果哪个我们做了错事,李先生必批评不可,不是小小的责备,而是大大的责骂。他急起来,恼起来时,半夜三更挂电话到我们家,骂个狗血淋头的也有。

李嘉诚的骂,不是喜怒无常的乱骂,总是骂到实处。当然,也有骂错之时。一旦骂错了人,他也会知错就改。往往在他冷静后,便会向被批评者赔礼道歉,说明道理。

一般而言,在长实公司,越为李嘉诚看好的职员,所挨的批评越多、越严厉。他们经受过李嘉诚一段时期的锤打之后,通常又能升职和加薪。

汇集中西方文化精粹的李嘉诚既有重情义、讲仁德的一面,又有拼强手、抢先机的另一面,这种中西融合的经营方式和理念,在很多老板中并不多见。

李嘉诚常说,惟亲是用,必损事业。

惟亲是用,是家族式管理的习惯做法,这无疑表示,对外人不信任。这样一来,必定会严重挫伤外人的积极性,不利于事业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内地开放后,不少潮州老家的侄辈亲友,想来李嘉诚的公司做事,都遭到他委婉拒绝。

在长实系有他的亲戚,更有他的老乡,但他们都没因这层关系而获得任何照顾,都是靠自己打拼。

对此,李嘉诚说,我老是在说一句话,亲人并不一定就是亲信。一个人你要跟他相处,日子久了,你觉得他的思路跟你一样是正面的,那你就应该可以信任他;你交给他的每一项重要工作,他都会做,这个人就可以做你的亲信。

香港作家何文翔曾这样评论李嘉诚说,任人唯贤,知人善任,既严格要求,又宽厚待人。李嘉诚成功的关键,是他融汇了中西文化的精华,采用西方先进的管理方式。

在人才使用和管理上,李嘉诚确有高人一筹的眼光和胸襟。

家族式管理会将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拒之门外。这样的管理,也许凭创业者的杰出才华可以显赫一世,但很难维持第二代的辉煌,更难像一些具有先进管理制度的家族企业百年兴盛。

当然,西方管理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不像华人经商那样富有人情味;研究和计划十分周密,但决策周期相对较长,不像华商握一握手,便达成决议。

李嘉诚中西合璧,各采其长,因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比如一个项目,李嘉诚会周密调查,仔细研究——这是西方的方式。一旦确定,打一个电话或握一握手,就完成并实施了决策——这是李嘉诚的风格。

经过多年思考的探索,在李嘉诚的现行管理体制中,既有老、中、青相结合的优点,又兼备中西方的色彩,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长实是一家股权结构复杂、业务范围广泛的庞大集团公司,李嘉诚可以说是这一商业帝国的绝对君主,但在集团内部,却丝毫看不到家长制的影迹,它完全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运行。

不管长实系的未来发展出现什么样的局面,也不管李氏父子未来将有何作为,李氏王朝的兴起与发展已经告诉了人们许许多多。

当然,不只是李嘉诚,任何大老板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一方面靠学习别人的长处,一方面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进行整合,因此既不能轻视管理,也不能图省事,照搬别人的经验,非得花费心血自己研究不可。

九、让我们有成就感

我们为你效力,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图个名份,所以我们希望你能创造条件,使我们有成就感。

一个优秀的老板要想使自己的我们都努力工作,发挥出他们自身的潜力,就要让我们在这个群体中找到归宿感、成就感,这才是最成功的做法。

人的需要决定了人们行动的目标。当人们有意识地明确了自己的行动目标,并把自己的行动和目标不断加以对照,知道自己前进的速度和不断缩小达到目标的距离时,他行动的积极性就会持续高涨。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就是目标——《史记》激励的结果,只不过他自身并没有认识到罢了。一个万米赛跑运动员,当人们告诉他只有1000米,再加把劲就可夺得金牌时,即使他身体的某些部位再疼痛,他也会信心百倍,加快速度完成最后的冲刺。

那么,老板如何通过目标激励我们完成任务呢?

目标是能激发和满足人的需要的外在物。目标管理是老板工作最主要的内容,目标激励是实施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设置适当的目标,能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目标既可以是外在的实体对象,也可以是内在的精神对象。

一般来讲,目标的价值越大,社会意义就越大,目标也就越能激动人心,激励作用也就越强。

因此,老板要善于设置正确、恰当的总目标和若干阶段性目标,以激发人的积极性。设置总目标,可使员工的工作感到有方向,但达到总目标是一个长期、复杂甚至曲折的过程,如果仅仅有总目标,只会使人感到目标遥远和渺茫,可望而不可及,从而影响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因此,还要设置若干恰当的阶段性目标,采取大目标,小步子的办法,把总目标分解为若干经过努力都可实现的阶段性目标,通过逐个实现这些阶段性目标而达到大目标的实现,这才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老板要善于把近景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持续地调动我们的积极性,并把这种积极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在目标制定、分解时,目标的难度以中等为宜,目标的难度太大,容易失去信心;目标难度过小,又激发不出应有的干劲。只有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积极性才是最高的。因为这样的目标满足个人需求的价值最大。

老板在制定目标的时候,除了注意上述问题之外,还应注意:目标必须是明确的。要干什么,达到什么程度,都要清清楚楚。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用什么办法去达到,什么时候达到,要明明白白。

目标必须是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达到应该有检验的尺度。

在这方面,美国人约翰·戈达德的经历就很有说服力。戈达德很小就立志当一名探险家。当他15岁的时候,他把这一辈子想干的事列了一张表,名为《一生的志愿》,其中包括到世界各地探险,驾驭大象、野马、驼鸟,当电影演员,驾驶飞机,作曲,写书,结婚生孩子,直到参观月球等,共127个目标。45年后,他已完成了其中的106项,获得了一个探险家所应获得的一切荣誉,其中包括成为英国皇家地理协会会员和纽约探险家俱乐部的成员。现在,他仍在向未竟的目标奋进,其中包括游览长城(49项)和参观月球(127项)。

戈达德是否能全部达到自己的目标还很难讲,但是他的经历、成就已经证明了:一个明确、具体、实在的追求目标,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试想,如果他15岁时仅仅有当探险家的理想,而没有列出那样一张表,没有明确的目标,那么,47年后的今天,他很可能还是一个碌碌为无的小人物。

所以,老板不但要为员工树立远大的理想,而且要学会把这个理想和实实在在的工作结合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