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道核裂变
5641300000012

第12章 四大皆空看破红尘(11)

在澳大利亚人眼里,财富不等于金钱。如果给财富按大小或先后顺序排列,那么第一大财富,就是健康。他们把健康的体魄看做是第一位的。第二大财富是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把握世界,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第三大财富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健康的子女。和谐的家庭是身心健康的保障。第四才是金钱。在他们的财富观念中,处于中心的是“人”,人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

世界上许多东西是用金钱所买不到的。金钱可以买到书籍,但是买不到知识;金钱可以买到药品,但是买不到健康;用金钱可以买到奉承,但是买不到敬佩;用金钱可以买到“朋友”,但是买不到友谊;用金钱可以买到美色,但是买不到爱情。金钱的作用是有限的。

耕种公共福田

没有钱可能会饿肚子,可能感到自卑,但是金钱超过某种程度后,再多也都是一样。家有华屋千间,晚间只占五尺之床一张,箧有黄金万两,不过一日三餐。任何亿万富翁年老就必定会死去,死后这些巨富就不再属于自己。一个人,对金钱本身并不值得投入人生的全部。一些人因贪财而入狱,为钱而遭殃,就是因为他们把钱看做是人生的全部,没有判断金钱的性质,抵不过金钱的诱惑,最后毁灭了自己。

提到老板赚钱,有人会提出诘问,老板赚钱,还不是赚老百姓的钱,老板能不能少赚点钱,甚至不赚钱,干脆不要利润,无偿向人民大众提供岂不更好?

老板不能不赚钱,不能不追求利润。企业是通过利润,或曰赚钱,来达到对社会贡献的使命的。

首先,赚钱是正当的,正当的利润是社会给予企业的报酬。企业向社会大众提供产品和服务,社会当然要有所回报。回报得多,则说明企业服务工作做得好,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程度高。企业获得利润,符合劳有所得,多劳多得的原则。如果一个企业亏损,说明它没有对社会尽到义务,企业和老板应当为之感到羞愧和不安。

其次,社会需要企业赚钱。为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把企业赚来的钱分成几份,看看它们的用处。

第一份是依法上税,以税金的方式缴给国家或地方政府。上缴税金是企业对国家的贡献,国家用这笔钱搞建设、办教育、兴建公共福利事业,用于为人民大众造福。如果企业没有利润,这部分大众的福利就不可能达到。

第二份是分给股东,为持有投资合同的股东和持有企业股票的股民们分红配息。企业经营的利润愈大,股东们所获利益也就愈多。

第三份是留给企业本身用于更新改造和扩大再生产;用于引进设备和技术,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如果企业不自留一部分利润,企业就没有能力更好地、更广泛地为社会大众服务。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搞好了,受益者是广大消费者。

第四份是用于企业职工,改善职工的生活、福利和劳动条件,引进人才,培训员工。

除此之外,不少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还用一些钱建桥修路,治理环境污染,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帮助贫困地区兴办教育,这更是善行善举。

企业赚钱,取之于民,又用之于民,这才是赚钱之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断不可取。所谓不义之财,就是黑心钱。哪些钱属于黑心钱呢?

违犯国家法律,偷税漏税;

坑蒙拐骗,以不道德的手段生产或出售假冒伪劣产品、腐败变质的产品,牟取暴利,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高抬物价,乘人之危,违反政府物价政策,以小的代价赚过度的利润;

只算经济账,不算道德账、环境保护账,以破坏生态平衡、污染自然环境、损害社区民众健康的人为灾难,去换取利润;

以行贿受贿、吹吹拍拍等丑陋公关手段去搞生意,以不正当竞争手段去损人利己,污染社会精神文明。

凡此种种,所赚之钱均为不义之财。企业赚钱的目的在于为社会民众服务,如果不但不去服务,反而坑害社会民众,这钱便是“黑心钱”。企业应当把赚钱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积累财富为什么?用于享受吗?生活好一些确实无可非议,但过度的享受可以使人丧志。许多古今中外的贤者仁人们对此早有告诫。历史上的夏桀、陈后主、刘禅,都是因淫乐而沦为亡国之君。过度的享乐不但会丧志,也会丧失健康。

留给子孙吗?古人曰,“子孙自有子孙福”,何需前人操心。还是林则徐分析得精辟:给子孙留钱,子孙如果胜过我,留这些钱又有何用,人家自己能挣;子孙如果不如我,留这些钱又有何用,还不是早早地花光用尽。留给子孙钱,很容易使子孙贪于享乐而碌碌无为,金山银山的家当也经不起败家子无度挥霍,《红楼梦》中大观园里的贾氏子孙不是把偌大家产挥霍一空了吗?留钱不如留下自立于社会的本领。

金钱与其放着,还不如让其发挥作用。金钱只不过是暂时寄放在自己身边的东西,生带不来,死带不去。“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历史上的皇帝死后陪藏无数宝物,总有被后人发现挖掘的一天,宝物仍然交还给人民。

日本历史上有位叫左马光春的将军,他被敌军围困,知道城必破,自己毫无生机,便让士兵各自逃生,下令中止战斗,将传家之宝物包扎好,献给敌将,然后从容就义。左马光春认为那些宝物并不是个人的东西,而是天下的东西,更是世代宝物。任何宝物,个人所拥有的时间极为短暂,假若因一时负气,而将宝物毁坏,这是国家的损失,不如将宝物“拜托”敌将珍藏,以益于宝物的生命绵延不辍。松下幸之助很推崇左马光春将军,松下认为,让金钱回归社会,社会需要时愉快地交出去,人才能成为金钱的主人,而不被金钱所役使。

佛也要超渡

积极、乐观、合作的心态比知识、能力更重要。心态的最好办法是拒绝借口,不要以健康、智力、年龄和运气为借口推卸责任,掩饰过失。长期寻找借口,心态必然消极,本人必然疏于努力。不努力,事业如何成功。

做一件事,知识、能力不足自然成不了事,知识、能力足且有余,也未必成事,其中有一个心态的问题。

我国唐代,前后出现了两位高僧。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一为求佛取经,一为弘扬佛法,方向虽东西,目的却是一样的。无论是玄奘,还是鉴真,都历经了数不清的困难。他们两位大师,在面临某一次困难之前,如果找一个借口说不干了,任何人都会理解他们,因为他们努力过了,他们尽力尽心了。但是只要有一次借口,东渡的到不了日本,西行的取不成真经。那么,二位大师也会留下千古遗恨。

鉴真第一次东渡,船行至舟山群岛海面上。狂风呼啸,海浪翻滚,船触暗礁而沉入海底。鉴真一行人登上杳无人迹的荒凉小岛,一连熬了三天三夜,才被渔民发现救出。如果鉴真大师在一渡之后找一个借口是很合乎情理的,不是我们不去东渡,实在是东渡不得啊!但是鉴真大师不找任何借口,仍一次一次地东渡,又一次一次地失败。

鉴真第五次东渡失败后,由于长期的艰苦熬煎,大师患了目疾,最后双目失明。此时鉴真已经63岁了。这个时候,鉴真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历经艰险,五次东渡未竟,实乃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说我这么大岁数了,又双目失明,就此为止吧。但是,他没有那么说,也没有那么想。66岁那年,高僧又第六次东渡,经过5个月的航行,终于到达日本国都奈良。

由鉴真这么一个老弱之人,我们又想到了项羽,项羽身强力壮,力举千斤鼎,“恨天无把恨地无环”,多么大的力气啊。兵败之后,完全有机会回家乡重来第二次,但是项羽却找了个借口:非我之败,乃天让我败。言毕,拔剑自刎。一位是老弱之躯,一位是强壮之汉,都遇到巨大的困难。老弱之躯战胜了困难,强壮之汉却了结生命。非力所为,乃心态所为。

为什么在生活中失败者和平庸者多呢?为什么在商界中碌碌无为者多呢?主要是他们思考的模式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有问题。遇到困难,他们总是为自己寻找退却的借口:

我已经作了这么大的努力,看来没有希望了。

成小事在人,成大事在天。天不助我,我有什么办法呢?

市场已经饱和,我们还是放弃吧!

对方条件太好,我们不可能战胜他们。

我年龄太大了,还是少干点吧。

这么多人已经试过,都失败了,与其劳累失败,不如不试。

我没有资金,我没有文凭,我的运气不好,我没有这个城市的户口,我学历太低,所以我不能成功……

寻找借口是失败者的通病,借口是失败之源。

研究成功者的生活,你将发现,所有通常人所找的借口,在他们的生活中荡然无存。在一所名气很大的军校里,有一个久远的传统,就是学生遇到军官问话时,只能有四种问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并无一言。军官给了你一项任务,由于种种原因,你没能按时完成。当军官问你为什么时,如果你辩解说,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自己没有能按时完成任务,那就错了,你只能说:“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这所军校之所以采用“没有借口”的教育方式,看似冷漠,不近情理,但是却可以激发一个人最大限度的潜力,培养学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它让每一位学生懂得:失败是没有任何借口的。

罗斯福下肢瘫痪,他最有资格找借口,他可以因他的毫无生命力的双腿而沮丧,可他从不寻找借口和托辞,而是用信心、勇气和意志向困难挑战,结果打破了美国传统束缚,连任四届总统。保尔·柯察金、吴运铎、张海迪也最有资格找借口,他们不做一事也没有任何人说什么,但是他们拒绝借口,才使生命闪光。

不要相信好运

台湾塑胶企业集团董事长王永庆,被誉为“塑胶大王”,该集团公司与美国固里奇公司同为世界双璧。王永庆是一个山村的苦孩子,只有一张小学毕业证书,却在短短二十多年间,由一个米店学徒变成为木材公司的大老板,进而又成为“塑胶大王”。这期间,王永庆如果找出两个借口,他就不会成为大老板。一个借口是:“山村农民的孩子,继承祖辈种茶树就行了,哪有什么本事出去闯闯?”另一个借口是:“小学程度又对化学一窍不通,怎么能搞塑胶业?”但是王永庆没有找借口,他说:“先天环境的好坏,并不足奇,成功的关键完全在于一己之努力。”

王永庆生在台湾嘉义县一个偏僻山村,三代靠种茶为生。虽然父母勤劳节俭,家中还是穷得丁当作响,除了几间避风躲雨的茅屋以外,几乎一无所有。王永庆如果认“命”,就会老老实实地呆在山上,种茶养家度过一生。但是他用积极的心态看待人生,小学一毕业,便用一根扁担挑起草席和三两件衣服,告别亲人,走出山村,去实现“走出乡关闯天下”。与王永庆相反,世界上有无数人,一辈子浑浑噩噩,碌碌无为。他们对自己一直平庸的解释不外是“命运坎坷”、“运气不好”、“好运未到”、“没那个命,发不了那个财”。由于他们一直想不通这一点,才一直找不到使他们变得更伟大、更坚强的机会。诅咒命运的人永远得不到想要的东西。

在塑胶公司初建时,王永庆碰到了从未有过的困难。当时,有一位化学界的权威,断言只有小学程度又对化学一窍不通的他,必定要破产无疑。王永庆本来木材厂干得好好的,完全可以不去多一事。但是,王永庆为了要让废物利用和造福于民,硬是决定背水一战,终于成功了。若成就一项事业,资金、能力固然不可少,然而更重要的是心态。没有积极的心态,资金、能力就发挥不出来。我国的老板张謇、范旭东、侯德榜、卢作孚、王永庆、李嘉诚、包玉刚、汤蒂因,日本的老板御木本幸吉、丰田喜一郎,出光佐三、松下幸之助、土光敏夫、本田宗一郎、盛田昭夫,美国的老板亨利·福特一世、希尔顿、克罗克、哈默、亚柯卡、保罗·格蒂,出身都很贫苦,但是他们都异口同声地呐喊:“不向命运屈服,要向命运挑战!”他们初创事业时,能力都不强,但是他们有非常积极的心态。因此,他们超过了许多能力很强、心态却不正常的同路人。以积极的心态看待人生,可以帮助我们战胜自卑和恐惧,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惰性,可以发掘自己的潜能,使我们工作更有成效。

有人做了一个实验:用纸做一条长龙。长龙腹腔的空隙仅能容纳几个蝗虫慢慢爬过去。他把几只蝗虫放进去,结果都在里面死去了,无一幸免。他又把几只同样大小的青虫从龙头放进去,然后关上龙头,仅仅几分钟时间,小青虫一一从龙尾爬了出来。蝗虫性子太躁,除了挣扎,它们虽然有铁钳般的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但是它们没想过用嘴巴去咬破长龙,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从另一端爬出来。

许多人走不出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或大或小的阴影,并非因为他的知识、能力比别人差多远,而是因为没有正常的心态,其实命运一直藏匿在每个人的心态里。一个人的心智模式可以影响对事物的认知方法。

研究失败者,你会发现他们都患有一个通病,那便是为自己找借口。每一次失败之前便有了这一通病的前兆。只要想去找,借口总会有。做生意赔本会有借口,工作落了后会有借口,打不开局面也会有借口。只要某件事办砸了,总能找出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以借口换得别人的原谅,以借口掩盖自己的过失,推卸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长期如此,本人必然疏于努力。

借口有许许多多,其中最容易找到的借口莫过于健康、智力、年龄和运气等。

健康借口似乎最能令人理解。通常以“我昨天觉得不太舒服”,“我今天太累了”,“我得到如此这般的病”为推搪,掩盖自己的失职和无能。医学认为,完全无恙的人根本不存在,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那些取得杰出成就的人谁还不会以健康状态作为借口?但是他们没有,他们选择了坚强不屈。

头脑的借口更是腐蚀剂。通常以“我脑子实在太笨了”,“我学历太低”,“我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为借口。头脑的借口,使人总是知难而退,遇到事情,试都不敢试一试。因为消极的心态完全统治了他的大脑,这种人贡献建树甚微。如果有一种积极、乐观、合作的心态,智商即使只有100,也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是那些智商高达120,然而心态消极的人所无可比拟的。治疗头脑借口的方法是:绝不低估自己的智能,也不要高估他人的智能,不要自己瞧不起自己;心里经常回响一个声音:“我的心态永远比智能更为重要。”

年龄的借口似乎总有合理之处。年纪大小都可成问题。通常以“没办法,我太老了,干不动了”,“我这么年轻,怎么能承担这么大的任务”为借口。年龄借口把成千上万的人拒之于各种机会的门外。他们要么觉得生不逢时,错过了好机会,要么觉得还不到时候,以后机会多的是。因此,他们根本不愿试一试。治疗“年龄借口症”的药方是:不要想“我早该开始干”,而应当想:“我准备从现在做起,我的前途还在后头。”

运气的借口有点“宿命论”,其实评价一下别人的“好运”,你将发现不是什么运气,而是细心的准备、计划和积极的思索。如果真有运气的话,“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