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读西湖
5642700000017

第17章

第一次来杭当通判,年方36岁,是因为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遭的贬斥。为官三年,算是个行政副手,苏东坡在杭倒也快活自在。民间至今还流传他“画扇断案“之事,说的是小商贩吴小控告卖扇子的张小二拖欠了他的钱。张小二则告曰天凉扇乏,卖不动。苏东坡便动恻隐之心,在张小二的白绢扇上画画,款提苏东坡,扇子顿被一抢而空。这等潇洒举措,心到手到一挥而就的名流风采,想来苏东坡也的确是会做的。

作为副职的苏东坡,在杭州潇洒着他的诗意浓情,关于他与妓女琴操参禅的故事,大约就发生在这时。当时的临安姑娘琴操也就十八九岁吧,人们只说太守一句话,琴操出了家。其实太守是很喜欢着这位杭州郊县姑娘的,还带着她上过径山呢。至于他的爱妾王朝云,本人就是一个杭州姑娘。

虽然免不了风流韵事,但一二枝梅兰竹菊,几个红颜知已,对苏通判而言,毕竟是远远不够的。对大天才而言,没有大关怀和大创造的生活,几乎是不存在的。他守杭州,也写诗,也作画,也和美女相悦,但从根本上说,他是介入政治的,他最关心的还是百姓疾苦。从这点上说,苏东坡是一个儒家。

杭人生计,多少年来,还是脱不掉一个“水“的苦字。从李泌开六井到苏东坡,已经过去了三百年。六井复又废坏,杭人饮水,或到西湖,或到十几里路山外,挑担取水,实在不便。

亏了苏东坡亲自调查治理,又将治井工程交给了四个精通此道的和尚,化了半年工,修好了六井,恰于此时天降大旱,江南水井尽枯,其它地方的百姓相互间赠水,珍贵的用酒瓶子盛,杭州人却免了此劫此难,他们无不阿弥陀佛,为苏东坡念佛诵经。

十五年后,苏轼又来到杭州任知州,见那六井又坏了,再访那六个和尚,只剩下垂垂老矣的子珪了。子珪作了技术改革,再塑六井,西湖甘水,殆遍一城。苏东坡便为子珪向皇上请了功,希望赐其“惠迁”为号。井旁一桥,也被命名为惠迁桥。

苏东坡重水,实为重民,象他那样一个大文人从政,却能治理得百姓人口皆碑,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范例了。他离了杭,心里挂牵的,仍旧就是新堤旧井,解决用水就成了他州治的首要任务。后来他被贬到了天涯海角的海南,许多与他同样经历的知识分子贬官经受不住,死了。苏东坡不一样,他顽强地活着,并且以他的方式继续为人民服务,他还在关心老百姓的用水。我曾去过海口,在五公祠里瞻仰过苏公在海南的政绩。看到他治水的功劳,就想,苏东坡在治理海南的水时,肯定心里藏着一个杭州的西湖吧。

苏东坡重水,才有重西湖这一说。历来苏轼文重天下,赞美西湖游山玩水之作脍炙人口,有的以为苏轼是因为爱惜山水才治理山水,此一误矣。

西湖,乃一人工湖,已故浙大校长竺可桢先生在《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中说:西湖若没有人工的浚掘,一定要受天然的淘汰,现在我们尚能徜徉湖中,领略胜景,亦是人定胜天的一个证据了。

苏东坡第一次来杭时,西湖已有十分之二三淤塞了,十五年后苏东坡再来,西湖又小了一半,当时人称为“茭田荷荡”。这一年杭州恰好又碰上了大旱,湖水干得底朝天,濒湖的几千顷良田得不到灌溉,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第二年夏天老天掉了一个头,连绵的大雨,使钱塘江两岸几成泽国,街巷里弄,得用舟楫才能通行。老百姓无处逃命,只好爬到大坟丘上去栖身。如此折腾下去,杭州人民将永处于倒悬之中,而西湖亦将荡然无存。

史家研究苏东坡者,多以为苏的思想是儒释道三家并举的,但究其底,在为官从政方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以儒家文化为其标尺的。苏东坡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并不亚于对自己诗文的关注。基于此,苏东坡一面上书朝廷请求减免赋税,一面提取了四十万石的官米,减价平粜。他甚至还捐出了自己的薪俸,设立了医院,帮助杭州人民度过灾荒之年。

然而这些举措,毕竟只是治表而不能治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苏东坡的目光转向了西湖。公元1090年,也就是北宋的元五年,伟大的诗人亲自为西湖请命,上书宋哲宗,写下历史性的文件《乞开杭州西湖状》,那着名的断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便出于此。

苏东坡提出了西湖不可废的五大理由:第一条貌似最重要其实最不重要,只是东坡老这位艰辛备尝的北宋老臣做得官样文章,让皇上看了舒服开恩罢了。说得是西湖乃放生池,每年4月8日,数万人在湖上放生百万数,它们皆向西北磕头说皇上万寿无疆呢。

第二条为灌溉。放水一寸,可灌溉河南岸田一千五百多亩;

第三条为民饮,城内的井,要靠西湖水引入,才便于人民饮用;

第四条是助航。城内有一条通航的盐河,要取水于西湖;

第五条是酿酒。用西湖水造酒,质好味醇,所缴酒税年达二十余万缗,全国第一。

以上五条,一条为皇帝,另四条均为国计民生,倒是的确不曾想过要筑一条万古留芳的苏堤来记念自己的。

朝廷一分钱了没有给太守,只给了一百道僧人的度牒,也就是和尚尼姑的身份证。苏东坡拿它换了一万七千贯钱,又亲自发起募捐,写字作画,到店铺里去义卖,这简直就是一个拯救西湖的希望工程了。要知道,这可是整整九百年前的事情啊。

从夏到秋,苏东坡动用了20万民工,终于把西湖治理好了。

但多余出来的淤泥葑草该怎么办呢?这时诗人的奇思妙想——那天马行空般的大手笔,跳出来参与美的创造,参与历史的构造了。在西湖上构筑一条横亘西湖南北的堤岸,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在没有的地方布置出有来,并使它从此万古流芳,那就是一句写在西湖上的大诗行!是只有苏东坡这样写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伟大诗人才具有的魄力和想象力的天才创举!

余下来的才是关于苏堤的美。鲁迅先生以为的“吭唷吭唷”派,是劳动创造艺术,劳动创造美,苏堤正是劳动创造的最美好的良性循环之美。从西湖中挖掘出的葑草和淤泥修筑了一条自南到北横贯湖面的2、8公里的长堤,这可是一条交通要道,从此西子湖南北两山之间始以沟通。功成之后,苏东坡自己也不免为自己的这一政绩而自豪,纵歌唱之:我在钱塘拓湖渌,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于南屏通。

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烟空。

据传说,大堤筑好之后,杭州人民杀猪宰羊,纷纷送往太守处。苏东坡坚辞不受,正你推我拒不知如何是好之际,诗人的灵感又一次蹦发,太守原本就是一个美食家,此时嘱厨子按照他的指点,做出了香喷喷的红烧肉,送到大堤上,让杭州人民来一次大会餐。于是,一条名叫苏公堤的大堤诞生的时候,一道名叫东坡肉的杭州菜肴,也就应运而生了。

还没有想到的是,此堤一旦建成,竟与白堤对衬,形成西湖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苏堤筑桥六吊,曰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形似弯弓,各有其趣。又遍植桃柳,芙蓉、蔷薇。苏堤在春天的早晨醒来,六桥中淡妆素裹的烟柳,美得让人常常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屏气息心,只恐惊动了它,美景幻化而去。

今日的苏堤除了桃柳花木亭阁数座之外是无他物了。当年,这里可是西湖园林建筑的集秀之处。有先贤堂、三山堂、湖山堂、水仙王庙、学真道院……明有文人的私家楼台,清有康熙的“苏堤春晓,”如此一条缎带,轻轻地束住了西子湖的腰身。和白堤一样,便成为湖上的双壁了。

恋人们,自然是要把那六吊桥化为情人桥的了,“茅家埠头芳草平,第四压堤桥影横,桥外飞花似郎意,桥边凉水似侬情”。不知多少恋人,在此天人合一呢。

苏东坡在治理好的西湖上泛舟,写出了这样的诗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