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走近北京
5644200000030

第30章 政坛落幕(2)

中华民国行宪四十四年余,在资深中央民意代表漫长的任期中,虽然历经非常变局。……但是,由于政府决心实施民主宪政,至今,民主宪政建设,已经具有相当规模,无论实质的或程序的法律体制,均已建立。人人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享有法律赋予的自由权利,充分显示中华民国的宪政功能,既具有活力,而且也是前进的。行宪四十四年的结果,不仅确立五权宪法的政治体制,也深植宪政根基。中华民国以民主改革之途,稳健走出自己的民主范型,在成就‘经济奇绩’之后,正继续在创造‘政治奇绩’。

立法院第一届第一会期至第八十八会期,全体资深委员与增补选及增额委员同仁,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权。截至现在为止,完成审议通过二千七百八十一件法案(包括废止法律案四百零十三件),对行政院长提名行使同意权十四次,对监察院审计部审计长提名行使同意权八次。对稳定政局,促使社会安定繁荣,造福国民,贡献至大……在此期间,立法院一方面审议通过耕地三七五减租条例、实施耕者有其田条例、平均地权条例、农业发展条例、奖励投资条例等民生法案,促进社会之正义与均富平等;审议通过惩治叛乱条例、检肃匪谍条例、贪污治罪条例等法律;在同仁努力之下,审议通过出版法、刑事诉讼法等法案,保障言论出版及人权自由。……我们曾努力代表人民行使宪法上的职权,监督政府,共同走向民主宪政的康庄大道……

肃戎为辽北省区域选出的立法委员,民国三十七年五月到南京集会。四十余年来,追随资深民增额委员同仁,行使宪法赋予职权,努力促成朝野沟通,以增进政治和谐。1990年2月27日,承蒙诸位同仁支持,当选为本院院长。二年四个会期来,曾面临多次混乱的冲击,不得不严格公平执行法定职权,维护立法院之秩序与尊严,发扬法治精神,使立法院工作得能推进。

肃戎一生以坚毅的国家民族意职,秉持一贯的信念从政,为人权、法治、民主、自由而奋斗。个人竭尽智能,努力不懈,忍辱负重,期能建立宪政的宏观。但事与愿违,蹉跎岁月,来竟全功。在此两年间,不论其原因为何,未能确保立法院的正常运作与发展,以致立法院积案累累,为各方所批判,身为院长,至感歉疚。

诸位委员同仁,岁月不居,时潮推移。每一位资深委员,都非常珍惜与所有增额委员共事国会殿堂的友情与经验。……

并无个人私怨,为台湾当前的成就,同感荣耀,值得回忆,永生难忘。今天,虽然资深委员正式告别奉献了一生的立法院,不胜依依。但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资深委员放弃了权利,并没有放弃义务。国会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而已,每一位退职的资深委员,仍会尽其余年,贡献心力,继续服务人群、社会。

……昨天深夜,肃戎收到一封未署名的信函,信里写着:

‘岁月带走你的青春,却带不走我们对你的敬爱,使肃戎倍感温暖,肃戎在此一并表示谢意。谢谢各位!祝各位同仁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之后,梁肃戎卸职给代理院长刘松藩,正式告别立法院。

刘松藩以立法院名义,举办了欢送粱肃戎荼会。

03在郝李较量中

政坛落幕,人生还有没走完的路,从立法院长岗位上下来,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目标没有放弃,反“台独”,反“独裁”,成为梁肃戎言行思的核心。

1992年,香港《亚洲周刊》七卷四期发表了梁肃戎拥护郝柏村继续留任国民党“行政院长”的言论;他在文章中指出:

“郝院长主张统一中国,反‘台独,反对‘一中一台,论,如果他下台,就会使世界产生‘我们执政党放弃了这一政策的印象’,那么,‘台独’将使中国走向长久分裂,台湾的未来就是灾难”。

这时的郝柏村,正面临着被李登辉“劝退”的局面。

几十年来,台湾民众和执政党外的政治势力,对国民党专制和蒋家独裁统治深恶痛绝,对社会动乱和政治黑暗强烈不满,李登辉上台,针对这一现状,一手举出“民主政治”旗帜,顺应了社会各界要求,彻底结束了国民党专制和蒋家王朝的独裁历史,使台湾政治多元化、民主化。但是,李登辉另一手举出的“本土化”旗帜,又导致了“台独”,使他自己在“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加速了李氏人事化的安排。

拥护李登辉的被称谓主流派,否之,被谓之非主流派。两派斗争的实质是权力之争和理念之争。

权力之争,是因为非主流派随着李登辉权力的巩固,受到排挤,为保住权位,与主流派和李登辉拼力斗争;理念之争,是因为李登辉“台独”面目越来越暴露,非主流派扞卫“一个中国”义不容辞。梁肃戎是非主流派。郝柏村也是非主流派中的一员。梁肃戎退职后,李登辉认为他已不是自己“台独”的障碍,“行政院长”郝柏村这个障碍要排除。于是对郝柏村“逼退”,梁肃戎在李郝斗争中,坚决支持郝柏村连任。

李登辉根据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的荐举,考虑提名郝柏村出任“行政院长”,并得到袁守谦、黄少谷等元老的赞同。1990年5月2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了对郝柏村出任“行政院长”的提名。李登辉贬李焕,重用郝柏村,是要摘去郝柏村的四星军衔,削掉郝柏树军中势力,并使郝柏村远离部队,不是心悦诚服地选到了意中人。人们也看到了李登辉此举是一鸟三石:

堵住非主流派人士的嘴,拔掉眼中钉李焕,封杀林洋港,5月zo日,李登辉宣誓就职“总统”的当天,以“总统”名义正式提名郝柏村为“行政院长”,29日,“立法院”内国民党的党团进行总动员,全力护航,压过民进党,使郝柏村当选“行政院长”。

郝柏村任“行政院长”不到一个月,便与李登辉发生了分歧,出现严重对立,首先是在“总统”选举方式上。

据有关资料介绍:自1990年6月台湾当局召开“国是会议”以来,关于“总统”选举方式问题,民进党及其他“台独”势力,从“台独”需要出发,主张“由全体台湾公民直接投票选举总统”。国民党为了维护“中华民国的法统”地位,主张“公民委任投票直选总统”方案,即由公民选出的“国大代表”选举“总统”。到1992年3月4日,李登辉突然变卦,附和“直选总统”主张,引起党内在“总统选举方式”问题上的对立。在3月14日至16日召开的有国民党籍的“国代”列席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上,主张“公民直选”、“委任直选”的两派展开激烈交锋,双方互不相让。李登辉把“宝”押向曾在十天前表示“并不反对”“总统直选”的郝柏村,等待他在关键时站出来支持“公民直选”,挡住非主流派的进攻。郝柏村也是“公民直选派”最后的希望,可他经“退辅会主委”许历农一番哭谏,拿起电话告诉“公民直选派”,表示不能支持“公民直选案”过关。因为无法调和,会议只得决定将“总统产生方式”推至1996年第八届“总统”任满再行讨论。

郝柏村上台后,针对台湾近年来社会治安持续恶化、黑社会势力肆意横行、台湾民众普遍感到不安和恐惧的情况,以“强势治安内阁”为口号,实施铁腕统治。“扫荡黑社会,缉查走私”;整顿金融秩序,查办非法地下投资公司;“采取强硬措施,打击‘台独’活动”。一时间,治安状况有所改善,股市恢复宁静,社会秩序较为正常,“台独”气焰有所收敛。“李郝体制”在这一时期的合作,正如李登辉早先对“立委”所说的达到“肝胆相照”的境界,“总统府”与“行政院”度过一年多的“蜜月期”。

但是不管怎样,对于“接班四人结构”中的最后一位成员郝柏村,李登辉不会就此为止。特别是随着“行政院”的“治安铁腕”,以及对“台独”的制裁进行的高涨,这更促使李登辉提前下决心撤换他。

1991年8月以后,作为郝疆村,履行职责,参加下属机构“国防部”召集的由“参谋总长”加的军事简报会议,李登辉却向郝柏村暗示此举,婉言劝阻不要过分关心军方事务,李登辉显然是不放心郝在军队中的影响力……

民进党也极力制造不利郝柏村的言论,一天,康宁祥故做不懂地对梁肃戎说:

“郝院长怎么去参与军事会议呢?”梁肃戎回答他:

“老康,国防部长要用多少装备,多少军队,多少钱,行政院长都该知道。郝院长参与的是军政范围,而不是军令范围,他的行为,没有越权。”在军队人事安排上·李郝意见相左。

如高级将领任期与军事会议风波:

参谋总长,各军总司令等高级将领任用,过去都是两年一任,可以连任。1991年起,李登辉把任期…律改为三年,不得连任。

郝柏村和参谋总长陈炎龄都不同意,他们认为这样一来,人员补不上去,而且制度也不对。

当时正值参谋总长陈炎龄两年任满无意留任之际,按过去制度,参谋总长应由三军轮流,陈为空军,下一任应该由海军总司令叶昌桐出任。但李登辉却认为叶与郝柏村关系太深,而改用前任陆军总司令刘和谦当参谋总长。事实上,叶并不是郝的人,而是蒋介石的英文秘书,不仅台湾人不理解,连美国军方都认为不可思议:

1991年12月总统府参军长蒋仲苓即将除役,为了能让蒋仲苓继续留任,李登辉想出了升任一级(四星)上将的妙招。

因为只要升上一级上将,蒋仲苓就没有届龄退役的困扰。

不料郝柏村反对。理由是蒋介石时代曾定下规矩:升四星上将,除立有战功者外,唯有担任参谋总长的才符合资格。蒋仲苓两项条件都没有,李登辉商请郝柏村副署时,郝柏村坚决不同意。

1991年,梁肃戎退职前,国防部请他到金门、澎湖等地视察三军。海军方面,梁肃戎视察过潜艇,也看过舰艇演习。舰队司令官私下对梁肃戎说:“叶总司令非常了不起。每年美国舰队司令官退职后,都会来台湾考察,他们的一位将军看到我们的驱逐舰,眼泪都掉下来,说这些东西在美国早就退役了,在我们这边却把它整修那么好,而且还改装成具有现代化作战能力的飞弹设备,真是了不起”。所以这些舰队司令官都认为叶总司令很能干。也流露出对李登辉安排叶司令的不满。

李登辉与郝柏村的争斗发展到白热化。

1992年底的第二届“立委”选举结束至1993年1月17日,本应急需见面以讨论“立委”选举后国民党从政方针的“总统”和“行政院长”,在将近一个月内“不接触、不谈判、不见面”。双方暗中部署,李登辉筹划逼郝下台方案,郝柏村不动声色t以静制动;1月18日至1月28日,双方由“三不”转向“三通”,李登辉和郝柏村十天见面三次,屡屡正面交锋。李登辉当面逼郝柏村下台,郝柏村当面抵制。非主流派先后打出四张牌:要求中常会讨论总辞案,意欲借中常委中的非主流派和同情者挽回败局;请出谢东闵、孙运璇、梁肃戎、李焕、许历农、蒋纬国,沈昌焕、李国鼎、赵耀东等党内元老重臣,以“政绩突出”、“治安重要”为名,出面“保郝”;指使一百多个团体在一个多月内举行游行示威及签名声援运动,要求郝柏村留任。

04拥郝舌战蒋彦士

1993年1月11日中午,总统府秘书长蒋彦士请梁肃戎和张子扬餐叙,在一个半小时的谈话中,就郝柏村的内阁总辞问题展开辩论。

粱肃戎说:

“内阁总辞不只是郝院长个人的事。而是悠关宪政制度的事,既然宪法未明定,党内宪改小组无结论,郝院长是可以依个人因素辞职,就是不能以二届立委新上任而辞职。毕竟国民党仍维持其政权,如此总辞既不合宪,也不合政党政治运作的精神。换句话说,我不赞成郝院长主动提出内阁总辞,因为宪法既然未明文规定内阁何时提出总辞,郝院长如果以建立制度为由,表示愿意提出总辞,即将首开恶例。‘劝退,或‘逼退,郝柏村没有法的依据;即使内阁要改组,人事安排也应在党内召开代表大会讨论,不能由李登辉等几个人私下筹谋。连中共对他们的国务院的人事变动,还要先在北戴河开会通过,然后经九中全会和十四大才决定国务院改组”。

蒋彦士说:

“内阁的人事根本还没有定案。”梁肃戎马上反驳:

“秘书长先生,你在说什么?你们务色的连战都开始拜访立委啦!全世界关心台湾政局的人都知道连战要组阁,没定案?骗谁呢?”蒋彦士涨红了脸,反问道:

“你的话是不是讲的太多了?”梁肃戎也毫不客气地说:

“一年来,这是你第一次找我,再没有人找我沟通,我们有意见不能表达吗?”蒋彦士说:

“不少党内大老都有意见,可是真找来谈,他们又不讲了,怨我吗?”梁肃戎说:

“他们是他们,我有意见,我讲。不但今天,十四日和总统聚餐,我要当面讲,还要拿出文字意见!”05面谏李登辉1993年1月14日上午九点三十分,梁肃戎从许历农口中知道了郝柏村不辞职,这正合梁肃戎心意,他于当天下午便把这消息告诉给李焕。

当晚。

李登辉在“总统府”宴请资政和一级上将战略顾问,宴会间,他满席拜年话;时逢谢东闵八十六生日,李登辉请他说几句话,谢东闵出于维护以李登辉为核心的统治出发,要求大家“团结,团结,再团结。”李登辉请辜振甫谈访日心得,请孙运发言。

孙运说他只讲四个字:“和顺团结”。

李登辉问李焕和梁肃戎有无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