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走近北京
5644200000034

第34章 尾声

辞旧迎新的钟声响了。世界告别了20世纪,人类跨入了崭新的21世纪。

2000年的除夕之夜,是古老的中华民族举家团聚的幸福时候,然而梁肃戎却站在自家的阳台,望着火树银花企盼着两岸和平统一祖国同胞大团聚的日子。

这一夜,他辗转难眠。

新世纪的曙光照亮了祖国的每一处角落,照在陪伴粱肃戎忧国忧民的案几上。梁肃戎辗转难眠,他手里捧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论稿”,久久地沉思。

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春秋列国争权,南北朝鼎立,五代十国并存,朝朝代代,战乱不断,酿出多少分裂的悲剧啊!仅中国自1911年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成立,其间为时三十八年,是为“中华民国”政府在大陆时期。从1949年迄今五十年,是为在台时间。大陆时期分合异常,年数少而变化多,时分时合。台海两岸的分裂,年数多而变化少,分而未合。今后变化如何,困难逆料,但过去的经验,仍有可资借镜之处。

中华民国政府在大陆时期分裂情况,就有四种类:

(1)国两国或多国(2)一国两府或多府(3)国多国与一国多府之并存(4)国两军或多军上述分裂现象,非现代如此,历代亦复有之。发生的原因,不外两方面,一是外力的入侵,一是内战的造成。

外力入侵造成的分裂,则因侵略者势力的消长而随之消长,满州国以及汪伪政权的消失,则因日本之战败。外蒙由分裂而至承认其独立,则因苏俄侵略势力的扩张与中国无力抵抗之故。至因内战造成分裂的结束,不外两种方式,一是武力统合,一是和平统和。

(1)武力统合武力统合的成功,虽能立竿见影取得效果,但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害及其留下的创伤,是难以弥补的。此外尚有两大恶果,一是以暴易暴,一是召致外侮。两者且有互为因果之关系。

(2)和平统合此为人类追求之梦。机会虽难,但也不乏其例。辛亥南北议和与统一,首创民国以来和平统一之先例,惜为袁世凯的武力所毁。

1927年的宁汉合并和1931年的宁粤合一,都是经由和平判谈而达成和平统合。前者为平息内讧,后者更为共御外侮。1937年的国共合作,也是基于共御外侮,从而取得对日抗战的胜利。惜以战后和谈失败,继以大规模内战,国民党败退台湾,形成两岸五十年来的分裂局面。

从历史、版图、地理上讲,台湾就是中国一省没错,但从台湾的政治现实来看,台湾肯定不是省的形态。如何对台湾百姓有个说法,是未来和平统一的关键。叫北京认可“中华民国”,可能性为零。说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省,台湾也不会接受。怎么办?

曾有人向粱肃戎谈设想,说2000年开始两岸坐下谈十年,如果十年都谈不出个名堂也不要继续浪费时间了,就准备打仗。双方要谈和平,谈统一,也要谈动武开打,时间表要公开出来,大家都准备一下,就是2010年,谈不成,就开战。怀孕五个月打胎还可以,再晚了,打都打不了,台湾肯定独立。趁着老人们都还活着,把没打完的内战打完了,不管牺牲有多大,只要中国能统一,在中国的历史概念上,就是丰功伟绩,流芳百世。2010年如果不打,到时台湾的新生代绝对认为大陆人是外围人,外围人又来侵略台湾哪!不管是谁,只要能统一中国,就是伟人,只要中国一统一,就不会有凯子外交,金钱外交,中国人再也不会在世界面前,天天中国人斗中国人自己,到处丢人现眼。

梁肃戎以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一个团体,总会有终结的时候,而民族是永存的,中国是永存的,执政者不能为眼前的暂短的政治利益而给子孙留下后患,战争解决统一会给民族留下仇恨。

自从1987年4月,梁肃戎约海内外有识之士发起成立“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并担任会长,几年来,他奔走于大陆、美国、加拿大、香港、日本等地,宣传他的和平统一思想。

有人说,李登辉搞“台独”是假“台独”,因为他一旦付诸行动,中共便会以武力平灭之,而实现统一;梁肃戎反“台独”实际是搞真“台独”,因为他此举不会招致中共武力,会实行“一国两制”,这样一来,台湾不就实际地独立了。

人言虽可畏,但粱肃戎的拳拳之心,天地可鉴。他真心地企盼着祖国的和平统一。他从立法院退下来的日子,发表演讲,游说列国,举办研讨会,出版期刊,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奔走呼号,五大洲留下了他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