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列子》学生活
5650000000041

第41章 说符(3)

燕人闻之,聚族相戒,曰:“遇盗,莫如上地之牛缺也!”皆受教。俄而其弟适秦,至关下⑦,果遇盗。忆其兄之戒,因与盗力争;既而不如,又追而以卑辞请物。盗怒曰:“吾活汝弘矣⑧,而追吾不已,迹将箸焉⑨。既为盗矣,仁将焉在?”遂杀之,又傍害其党四五人焉。

注释

①牛缺:人名。

②上地:当为秦国的地名。

③邯郸:古都邑名,战国时为赵国都城,故址在今河北邯郸西南。

④耦沙:水名。现称沙河,在河北南部。

⑤忧:优伤吝惜之色。,古“恡”字,同“吝”。

⑥为:下当脱“事”字。

⑦关:此处指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东北。

⑧弘:意即度量宽宏。

⑨箸:显明。

译文

牛缺,是上地的一位大学者,他到邯郸去,在耦沙这个地方碰到了强盗,强盗抢光他的衣物车马,牛缺便步行而去。看上去高高兴兴毫无忧伤吝惜的神色。强盗追上来问他原因。他说:“君子不因为这些身外之物而伤害自己的身心道德。”强盗说:“哈,真高尚啊!”接着相互商量:“像他这样的贤人,去拜见了赵国的君王,被任用来对付我们,必定会使我们遭难,不如把他杀了。”于是就一齐赶上去把牛缺杀了。

燕国人听说了这件事,就聚集全家族的人相互劝诫说:“碰见强盗,不要像上地的牛缺那样迂腐!”大家都因此接受了教训。不久,他的弟弟去秦国,来到函谷关下,果然又碰上了强盗。他想起哥哥的告诫,便同强盗奋力争夺;争不过,又追上去低声下气地哀求强盗把抢去的东西留下。强盗发怒说:“我们饶你活命已经够宽宏大量了,你还要追个不停,我们的行踪都要让你绐暴露了。既然当了强盗,还讲什么仁义?”于是就把他杀了,还连累四五个同伴一起被杀害。

原文

虞氏者,梁之富人也,家充殷盛,钱帛无量,财货无訾①。登高楼,临大路,设乐陈酒,击博楼上②,侠客相随而行。楼上博者射③,明琼张中④,反两鱼而笑⑤。飞鸢适坠其腐鼠而中之⑥。侠客相与言曰:“虞氏富乐之日久矣,而常有轻易人之志。吾不侵犯之,而乃辱我以腐鼠。此而不报,无以立僅于天下⑦。请与若等戮力一志⑧,率徒属必灭其家为等伦⑨。”皆许诺。至期日之夜,聚众积兵以攻虞氏,大灭其家。

注释

①訾:估量,限度。

②击博:古代博戏。共十二棋,六黑六白,两人相博,每人六棋。

③射:此处指投琼,即掷骰子。

④琼:古代游戏用具,与后来的骰子相似。

⑤:同“榻”、“”、“鳎”、“鲽”,都是指比目鱼。这里指博局中的博具。

⑥鸢:老鹰。

⑦僅:勇。这里含有勇武的名声。

⑧戮力一志:努力同心。

⑨等伦:原指同列的人。这里指亲戚朋辈。

译文

虞氏,是梁国的富人,家境富足殷实,金钱财物无法计数。虞家的人登上高楼,俯临大路,奏着音乐,摆上美酒,打六博棋取乐,碰巧有一群侠客经过楼下。楼上的赌客掷骰子,中了头彩,因连胜两招而高兴得放声大笑,正好天上飞过的老鹰丢下一只腐烂的老鼠,正好击中了侠客。侠客们相互说道:“姓虞的富贵淫乐的日子已经太久啦!常常有轻视别人的意思。我们不侵犯他,但他竟用烂老鼠来羞辱我们,此仇不报,就无法在天下树立我们的勇武之名。请与你们协力同心,带领手下人,一定要灭绝他一家和亲属。”大家都同意了。到了约定的那夜晚,他们一起拿着武器来攻打虞氏,彻底毁灭了虞氏一家。

原文

东方有人焉曰爰旌目①,将有适也,而饿于道。狐父之盗曰丘②,见而下壶餐以铺之③。爰旌目三铺而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请!汝非盗耶?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地而欧之④,不出,喀喀然遂伏而死⑤。狐父之人则盗矣,而食非盗也。以人之盗因谓食为盗而不敢食,是失名实者也。

注释

①爰旌目:人名,《后汉书·张衡传》作“旌瞀”。

②狐父:地名。在今安徽砀山附近。

③壶餐:即一壶水泡饭。餐,通“飱”,用水泡饭。铺:以食与人。

④欧:“呕”的本字,吐。

⑤喀喀然:形容呕吐不出的痛苦样子,喀喀,呕吐声。

译文

东方有个人名叫爰旌目,准备到某地去,却饿倒在途中。一个狐父地方的强盗名叫丘的,看见了就用一壶水泡饭喂给他吃。爰旌目吃了三口,然后才能睁开眼睛看,说:“你是干什么的?”强盗回答:“我是狐父地方的人,名叫丘。”爰旌目说:“啊!你不强盗吗?为什么给我吃东西?我是有节操的君子,强盗的食物我是决不该吃的。”说罢,就两手撑地呕吐起来,呕不出。胸口喀喀作响,终于趴在地上死去。狐父的这个人是强盗,但食物却不是强盗。因为人是强盗就认为食物也是强盗而不敢吃,这是把名称和实在的关系搞错了呀。

原文

柱厉叔事莒敖公①,自为不知己,去,居海上。夏日则食菱芰②,冬日则食橡栗。莒敖公有难,柱厉公辞其友而往死之。其友曰:“子自以为不知己,故去。今往死之,是知与不知无辨也。”柱厉叔曰:“不然;自以为不知,故去;今死,是果不知我也。吾将死之,以丑后世之人主不知其臣者也。”

凡知则死之,不知则弗死,此直道而行者也③。柱厉叔可谓怼以忘其身者也④。

注释

①柱厉叔:人名。莒敖公:莒国的国君。《说苑·立节篇》作“莒穆公”。莒,春秋时古国名,在今山东莒县一带,公元前431年为楚国所灭。

②菱芰:俗称菱角。“芰”一本作“芡”。

③直道:此处指以德报德、以怨报怨的人之常情。

④怼:怨恨。

译文

柱厉叔侍奉莒敖公,认为自己不被赏识,便离开莒敖公,隐居在海边上。夏天吃菱角,冬天就食橡栗。后来,莒敖公遇到了危难,柱厉叔就辞别朋友,前去为他拼死效力。他的朋友说:“你自己认为不受赏识,所以才离开莒敖公的。现在又要去为他而死,这样,受赏识和不受赏识就没有分别了。”柱厉叔说:“不是这样,我正因为自己不受赏识,所以才离开莒敖公;现在能够为莒敖公而战死,这正证明他是果真不懂我。我将为他而死,以此来羞辱后世那些不懂自己臣下的君主。”

凡是知己的就为他而死,不知己的就不为他而死,这才是循正道而行的人。柱厉叔可以说是因为不满而不顾自己生命的人了。

原文

杨朱曰:“利出者实及①,怨往者害来。发于此而应于外者唯请②,是故贤者慎所出。”

注释

①及:意为得到。

②请:通“情”,作情实、情感解。

译文

杨朱说:“给了别人利益,就会得到实惠;给了别人怨恨,就会招致祸害。从这里发出而在外面得到反应的,唯有内心的情感;由于这个原因,有道德和才能的人很小心自己的言行举止。”

原文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①。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②,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③。

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人,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④。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⑤:‘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⑥:‘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⑦:‘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

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⑧,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⑨,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心都子嘿然而出⑩。孟孙阳让之曰:“何吾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注释

①竖:童仆。

②戚然:忧伤的样子。

③孟孙阳:人名。当为杨朱门下的大弟子。心都子:人名。当为与杨朱同时的学者。

④进:借为“尽”,有全部掌握的意思。

⑤伯:老大。

⑥仲:老二。

⑦叔:老三。

⑧鬻渡:摆渡营生,鬻,卖,这里指经营。

⑨裹粮:携带粮食。

⑩嘿:同“默”。

方:指方术,古代关于治道的方法。丧生:指丧失方向,丧生乃极言其危。

况:比拟,譬喻。

译文

杨朱的邻人丢失了一只羊,他带领一家老小,又请杨朱派童仆帮助一齐追寻。杨朱说:“哈!丢失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呢?”邻人回答:“岔路太多了。”追得人返回后,杨子问:“羊找到了吗?”邻人回答:“跑掉啦!”杨子问:“怎么会跑掉呢?”回答:“岔路上又有岔路,我不知道该往哪条路去找,所以只好回来了。”杨朱听了,脸色变得很忧伤,许久不说话,一天到晚没有笑容。他的学生很奇怪,问道:“羊,是不值钱的畜生,再说又不是先生个人的财产,但您却为丢了一只羊不说不笑,为什么呢?”杨子不应答。学生们不知道他的意思。有个学生孟孙阳走出来把事情告诉了心都子。

有一天,心都子和孟孙阳一同走进杨朱的房间,问道:“从前有兄弟三人,在齐国和鲁国之间游历,向同一位老师学习,掌握了仁义的道理后就返回家。他们的父亲问:‘仁义的道理是怎样的?’老大说:‘仁义使我爱惜自己的生命而把名誉放在后面。’老二说:‘仁义使我为了名誉不惜牺牲性命。’老三说:‘仁义使我同时保全生命和名誉。’他们三人的结论相反,但同样出自儒家。您说谁对谁错呢7”

杨朱回答:“有一个人在河边上居住,熟悉水性,勇于泅渡,以撑船摆渡为生,收入可以供养一百口人。自带粮食来向他学习泅水的人成群结队,但下水淹死的几乎一半。他们本来是来学泅渡的,而不是学淹死的,但得利或受害的差别这样不同。你认为谁对谁错呢?”心都子听了,静静地走了出来。孟孙阳责怪他说:“为什么你问得那么曲折,先生又回答得那么奇怪呢?我更加困惑不解了。”

心都子说:“大道因为岔路太多而找不回山羊,求学问的人也因为治道的方法太多而丧失方向。学习的内容并不是根源不相同,所依据的不一样,但学习的结局却有这样大的差别。只有归于相同,返回到统一的本质上,才能不迷失方向。你是先生的大弟子,熟悉先生的思想,却不明白先生的比喻,可悲呀!”

原文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①。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②。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注释

①缁衣:黑色的衣服。

②扑:打。

译文

杨朱的弟弟名叫杨布,穿着白布衣服外出。忽然天下雨,他就脱下白布衫,穿着里面的黑布衫回家来,他的狗不认识主人了,冲着他汪汪狂叫。杨布生气了,就要狠狠地打狗。杨朱说:“你不要打啦!你也会这样做的。先前假如你的狗白的出去,黑的回来,你难道能不感到诧异吗?”

原文

杨朱曰:“行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故君子必慎为善。”

译文

杨朱说:“做善事不是为了获得名誉,但名誉会随之而来;有了名誉并不渴望利益,但利益就会自然而来;有了利益并不想去争夺,但争夺就会随之到来:所以有德行的人做善事必定要小心。”

原文

昔人言有知不死之道者①,燕君使人受之②,不捷③,而言者死。燕君甚怒,其使者将加诛焉。幸臣谏曰④:“人所忧者莫急乎死,己所重者莫过乎生。彼自丧其生,安能令君不死也?”乃不诛。

有齐子亦欲学其道,闻言者之死,乃抚膺而恨。富子闻而笑之曰:“夫所欲学不死,其人已死而犹恨之,是不知所以为学。”

胡子曰:“富子之言非也。凡人有术不能行者有矣,能行而无其术者亦有矣。卫人有善数者⑤,临死,以决喻其子⑥。其子志其言而不能行也。他人问之,以其父所言告之。问者用其言而行其术,与其父无差焉。若然,死者奚为不能言生术哉⑦?”

注释

①言有:当为“有言”。

②受:意即“受师”,从师学习。

③不捷:犹言“不克”,指没获成功。

④幸臣:为君主所宠爱的臣子。

⑤数:算术。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

⑥决:通“诀”,诀窍。

⑦生术:指长生不死之术。

译文

从前有一个自称通晓长生不死之术的人,燕国君主派人向他学习,未学成,而自称通晓不死之道的人就死了。燕王很气愤,要把那个派去学习的人处死。燕王的宠臣劝解说:“人们所担忧的事情,没有比怕死更急切的;人们所重视的东西,没有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了。他连自己的生命都失去了,又怎能让您长生不死呢?”燕王听罢,就不再把使者处死了。

还有一个人名叫齐子,也想学习那个人的不死之术,听说他已死的消息,便后悔得直捶胸脯。富子听见,讪笑他说:“你想学的是长生不死,而那个人已经死了,你却还要感到失望,这正说明你不懂所学究竟是为了什么。”

又有一个人叫胡子,说:“富子的话错啦!大凡掌握道术但不能实行的人是有的,能够实行但不明白道术的人也是有的。卫国有个善于算术的人,临死前把诀窍告诉给他的儿子,儿子牢记父亲的口诀但不会使用。别人来请教他,他就用父亲所说的话告诉别人。来请教的人凭着他的话使用他的这门技术,结果同他父亲的本领不相上下。要是这样,那个死去的人为什么不可以明白长生不死的方术呢?”

原文

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①,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

①正月之旦:犹言“正旦”,即正月初一。鸠:斑鸠。筒子:赵筒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的卿。

译文

邯郸地方的老百姓在正月初一把斑鸠献给赵筒子,赵简子很快乐,重赏他们。有个门客见了,问他这是什么原因。赵简子说:“正月初一放生,用来表示我对小生命的恩德。”门客说:“老百姓知道你想放生,所以争先恐后地去捕捉,被弄死的斑鸠就多啦!你如果想让斑鸠活命,不如阻止百姓,不准捕捉。像这样捉来又放走,你的恩德还抵不上罪过呢。”赵简子说:“对!”

原文

齐田氏祖于庭①,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②,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③。

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④,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⑤。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⑥;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噆肤⑦,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注释

①祖:古代祭祀祖先以及出行时祭祀路神称为“祖”。

②雁:即鹅。此与鸿雁异。

③和:随声附和。响:回声。

④预于次:指参加祭祀。次,位次。

⑤类:种类。这里含有各成其类的意思。

⑥迭相食:一个吃一个。犹生物学所说的食物链。

⑦噆:叮咬。

译文

齐国的贵族田氏在大堂上祭祀祖先,前来祭祀的客人有上千个。酒席中,有献上鲜鱼和肥鹅作为礼物的,田氏看了,感叹道:“上天对百姓的恩德深厚啊!它繁殖五谷、生育鱼鸟来为我们所吃喝享受。”众位宾客听了,像回声一样附和。

鲍家的孩子只有十二岁,也参加了祭祀,站起来说:“我不同意您这种说法。天地万物和人共同生存,同属生物一类。同是生物并没有什么贵贱之分,只是根据体力大小和智力的不同而相互制约,弱肉强食,形成一种天然的食物链;并不是这类生物是为那类生物而生存的。人取可吃的东西吃,难道是上天特地为人类而创造的吗?正如蚊虫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也不是上天有意让蚊虫吸人血,虎狼吃人肉的吧?”

原文

齐有贫者,常乞于城市。城市患其亟也①,众莫之与。遂适田氏之厩,从马医作役而假食②。郭中人戏之曰③:“从马医而食,不以辱乎?”乞儿曰:“天下之辱莫过于乞。乞犹不辱,岂辱马医哉?”

注释

①亟:急迫地,这里指频繁行乞。

②假食:寄食。

③郭:外城。这里泛指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