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读《金匮要略》学生活
5652100000011

第11章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

原文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释讲

老师说:诊脉时,应当注意脉象的太过与不及。如果寸口部出现微脉,尺部出现弦脉,属于胸痹。

心痛的病证,这是因为上焦的阳气不足,因此寸口部出现微脉;阴邪壅聚于下,因此尺部的脉象弦,所以才会出现胸痹心痛的病证。

临症意义

本条以“阳微阴弦”的脉象,揭示出了胸痹病机的总纲,对胸痹要以助正阳降浊阴为治,有临床指导意义。

原文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释讲

患者没有恶寒发热的症状,但却会突然出现气急短促、呼吸不利的症状,属于实证。临症意义

实邪引起的短气证,除条文叙述以外,临床上还有胸膈痞塞或腹部胀满。

原文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栝篓薤白白酒汤方

栝蒌实一枚,捣薤白半斤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释讲

患胸痹病,症状表现为:喘息,咳嗽,吐痰涎,胸背部疼痛,气短,寸口部出现沉迟的脉象,关部出现小紧数的脉象,用栝蒌薤白白酒汤治疗。

将以上3味药,一起煎煮取2升,分2次温服。注:白酒,米酒初熟的称为白酒。

临症意义

本条是论述胸痹的主证主脉,并提出了主治的方剂。方中瓜蒌为君,薤白为臣,以开结通阳为主治,临床上用以治疗浊阴偏盛、胸阳不宣的胸痹病证很有效果。

原文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栝蒌薤白半夏汤方

栝蒌实一枚,捣薤白三两,半夏半斤,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患胸痹病,症状表现为:喘息不能平卧,心胸部痛牵引连及背部疼痛,应当服用栝蒌薤白半夏汤治疗。

释讲

将以上4味药,一起煎煮取4升,温服1升,1日3次。

临症意义

半夏化痰降浊,用以治疗痰浊引起的失眠证有较好疗效,《内经》中有半夏汤一方,即用半夏治疗失眠证。

原文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

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栝蒌实一枚,捣。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人参汤方

人参甘草干姜白米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释讲

患胸痹病,症状表现为:心中痞满,邪气壅结于胸中:胸部满闷,胁下气逆上冲心胸,应当服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如果属于虚证,则用人参汤治疗。

将以上5味药,用水5升,先煮枳实、厚朴,取汁2升,去药渣,加入其余药物,煮上几沸后,分3次温服。

将以上4味药,用水8升,煮取3升,每次温服1升,1日3次。

临症意义

人参汤,即《伤寒论》中之理中汤一方,其治疗之偏于正阳不足者,其证当还有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象沉迟细缓等症。

原文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

茯苓三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一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服。

橘枳姜汤方

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释讲

患胸痹病,症状表现为:心胸满闷,呼吸气短,应当服用茯苓杏仁甘草汤治疗,或是用橘枳姜汤治疗。

将以上3味药,用水1斗,煮取5升,每次温服1升,1日3次。如果病情未痊愈则应再服。

将以上3味药,用水5升,煮取2升,分2次温服。

临症意义

茯苓杏仁甘草汤和橘枳姜汤都是治疗胸痹轻证的方剂,都具有蠲饮作用。但在临床上具体运用时又有区别,如果胸痹兼有呼吸喘促之症的,就选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宣肺除饮;如果胸痹兼有心下痞塞,胀满之症的,则选用橘枳姜汤磨痞行滞。

原文

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薏苡附子散方

薏苡仁十五两大附子十枚,炮。

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释讲

患胸痹病,病情急迫的,应当服用薏苡附子散治疗。

将以上2味药,捣成细末,1次服方寸匕,1日3次。

临症意义

本条“缓急”二字之义,诸注多歧,据方用“附子”、“薏苡仁”二药,当为“筋脉或缓或急”无疑,且古籍医书多载有以“缓急”为证候之文者。惟胸痹筋脉缓急之证,无论其见于胸部或四肢,均可治以本方。

原文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桂枝生姜枳实汤方

桂枝生姜各三两,枳实五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释讲

如果心窝部痞满,水饮邪气向上冲逆,导致心窝部牵引疼痛,应当服用桂枝生姜枳实汤治疗。

将以上3味药,用水6升,煮取3升,分3次温服。

临症意义

本条所述之证尚有呕恶。其桂枝生姜枳实汤与橘枳姜汤比较,仅只一味药之差,橘枳姜汤重在理气,以橘皮为主药,在症状上以胸中气塞为甚;而桂枝生姜枳实汤重在散寒,以桂枝为主药,在症状上以气逆心痛为重。而与枳实薤白桂枝汤比较,则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胸痹胸满证,为痰结气滞所致;桂枝生姜枳实汤治疗胸痹心痛证,为寒滞气逆所致。

原文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乌头赤石脂丸方

蜀椒一两乌头一分,炮附子半两,炮干姜一两赤石脂一两。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力服。

九痛丸方

治九种心痛。

附子三两,炮生狼牙一两,炙香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研如脂人参干姜吴茱萸各一两。

上六味,末之,炼蜜丸如梧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并冷冲上气,落马坠车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临症意义

1.本方是治疗阴寒痼结,疼痛剧烈证的方剂。其病除心背互为牵引疼痛外,当还有畏寒喜暖、四肢厥冷、面青汗出、脉象沉紧等症。另外,本条与上文第四条比较,两者都有“心痛彻背”症状,但第四条为胸痹引起的心痛,具有胸痹病的喘息咳唾、短气、不得卧等症;而本条所论为阴寒冲逼阳位的心痛病,其症则有畏寒肢冷汗出,脉沉紧,疼痛剧烈等症,二者不同,治宜区别。

2.本篇所述心痛病仅一条,为阴寒痼结,治以乌头赤石脂丸。他如瘀血阻络而为心痛者,气滞热郁而为心痛者,厥气上冲而为心痛者,还有真心痛等等,本篇均未述及。参阅“九痛丸”,以开扩思路。

释讲

如果心窝部疼痛牵引到背部,或从背部牵引到心窝部,应当服用乌头赤石脂丸治疗。

将以上5味药,研细末,用蜜炼丸如梧桐子大小,饭前服1丸,1日3次,如果疗效不明显时,可以增加剂量。

附方:九痛丸

治疗九种心痛症。

将以上6味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小,以米酒服下,体质好的先服用3丸,1日3次;体质弱的服用2丸。此方可以治疗突然中恶,腹部胀痛,不能说话。又可以治疗阴寒久积,流注于心胸作痛,以及冷气上冲,落马坠车与淤血停滞等疾病。禁忌与平常的事项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