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读《金匮要略》学生活
5652100000025

第25章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

原文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

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释讲

老师说:妇人出现平和的脉象,只有尺部的脉象稍弱,口渴,不能进食,没有恶寒发热,这是妊娠的反应,应当服用桂枝汤治疗。

通常在妊娠60天左右时会出现这些症状,如果因为医生误治,病情延误1个月而出现上吐下泻的,应当停止用药。

临症意义

本条文义断续不纯,当有脱简。然前人注释,颇有异同,宜联系临床实际深究之。凡年龄已至青春期妇女,月经突然停止来潮,继而出现恶心呕吐、厌食、食人即吐、嗜喜酸味,软弱无力、脉滑等脉证,即可断为妊娠。

原文

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虾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份。

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释讲

妇人平素患有积病,停经不足3个月,出现子宫出血断续不止,自觉在脐上有胎动的,这是由于积病造成的。如果在停经前3个月的月经正常,停经6个月后才感觉胎动,才是为胎儿。假如停经前3个月,月经一直紊乱,在停经后3个月,又出现漏下晦暗的淤血,这是积病而不是胎儿。之所以会出血不止,是因为积病未除的缘故,应当用泻下法攻其积,以桂枝茯苓丸治疗。

将以上5味药,研细末,炼蜜和丸如兔屎大小,每日饭前服1丸。如果效果不明显,可增加至3丸。

临症意义

桂枝茯苓丸为活血化瘀之剂,除用以妊娠去癥外,今人还用于治疗血瘀痛经、产后恶露停滞、胞衣不下、子宫外孕、胎死不下等病证,均有一定疗效。

原文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

释讲

妇人怀孕至六七个月时,出现脉弦、发热,自觉腹胀加重,腹部疼痛,怕冷,少腹部好像被扇子扇风一般寒冷,这是因为子宫大开的缘故,应当服用附子汤温暖子宫。

临症意义

附子汤方见《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为附子、茯苓、人参、白术、白芍等药组成。用以治疗妊娠腹痛恶寒、少腹如扇者,效果颇佳,勿畏附子大热伤胎而迟疑不用。

原文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芎归胶艾汤方

一方加干姜一两。胡氏治妇人胞动,无干姜,川芎阿胶甘草各二两,艾叶当归各三两,芍药四两,干地黄六两。

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作。

释讲

老师说:妇人子宫出血,通常会有3种情况:一是月经淋漓不断地下血;二是小产后出血不止;三是怀孕期间阴道出血。如果怀孕后又出现腹部疼痛的,属于胞阻病,应当服用胶艾汤治疗。

将以上7味药,用水5升,清酒3升,混合煮取3升,去药渣,加入阿胶融化,每次温服1升,1日3次。病不愈则应再服。

临症意义

胶艾汤在临床上应用很广泛,是妇科疾病的要方。凡是月经过多,崩中漏下而血虚腹痛、胎动不安、胎漏等等,都可以本方为用。但须注意的是,如其病下血是因血热引起者,则本方不可滥用。

原文

妇人怀娠,腹中疗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当归芍药散方

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芩四两,白米四两,泽泻半斤,川芎半斤。

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释讲

妇人怀孕后,出现腹中拘急,绵绵而痛的,应当服用当归芍药散治疗。

将以上6味药,捣为散剂,取方寸匕,用酒调和,1日3次服。

临症意义

本条叙证简略,其证当还有小便不利,足跗浮肿等。

原文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

干姜人参各一两,半夏二两。

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

释讲

如果妇人怀孕呕吐不止的,应当服用干姜人参半夏丸治疗。

将以上3味药,研细末,用生姜汁调和,制成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10丸,1日3次。

临症意义

干姜人参半夏丸除疗妊娠胃虚有饮之呕吐不止外,还兼治有痰涎清稀、口淡不渴、头眩心悸、舌苔白滑、脉象弦缓等症。在治这些证候时,可根据病情,将药物研为细末,以舔服方法授药;或以生姜易干姜,疗效亦佳。本方不宜用于妊娠胃热呕吐证。

原文

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

(男子加滑石半两)当归贝母苦参各四两。

上三味,末之,炼蜜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加至十丸。

释讲

如果妇人怀孕后,小便不通利,饮食正常的,应当服用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男子加滑石半两)。

以上3味药,研细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次服3丸,可逐渐加至10丸。

临症意义

本方除用治妊娠小便难外,临床上还用以治疗妊娠之肠道燥热所引起的大便秘结而困难证,疗效甚佳。

原文

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葵子茯苓散方

葵子一斤,茯芩三两。

上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则愈。

释讲

妇人怀孕期间,头面遍身浮肿,身体沉重,小便短少,怕冷,寒战像是被水泼洒一般,站立时感到头晕,应当服用葵子茯苓散治疗。

将以上2味药,捣为散,每次服方寸匕,1日3次,小便通利,病情则能痊愈。

临症意义

葵子茯苓散是用于妊娠有水气之属于实证者。葵子有滑胎作用,用时宜慎。后世医家对此证,采用五皮饮加紫苏治疗,效果良好。

原文

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

当归散方

当归黄芩芍药川芎各一斤,白术半斤。

上五味,杵为散,酒饮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产,胎无苦疾。产后百病悉主之。

释讲

妇人怀孕,应当经常服用当归散。

将以上5味药,捣为散,用酒送服方寸匕,1日2次服。怀孕后经常服用此药,可以使生产顺利,胎儿无疾病,对于产后各种疾病,都可用此方治疗。

临症意义

妇人妊娠无病,则不需服药。若其人瘦而有热,恐耗血伤胎,宜常服此方以安之。

原文

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

白术散方

白术川芎蜀椒三分,去汗牡蛎。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一钱匕,日三服,夜一服。但苦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倍加川芎: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后,更以醋浆水服之: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

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病虽愈,服之勿置。

释讲

怀孕后,可以用白术散来养胎。

将以上4味药,捣为散,用酒送服1钱匕,白天3次,夜晚1次服。如果只出现腹痛的,加芍药;心窝处疼痛的,增加川芎的用量;心烦,呕吐,腹痛,不能进食的,加入细辛一两,大的半夏20枚。服药后,再以醋浆水送服;如果呕吐,用酸浆水饮服,如果服后仍然呕吐不止的,再服用小麦汁。

假如呕吐已经停止而口渴的,服用大麦粥。如果病好转,仍然可以继续服用此方。

临症意义

妊娠伤胎,有因湿热者;亦有因寒湿者,随人脏气之阴阳而各异。上方当归散正治湿热之剂,本方白术散正治寒湿之剂:二方并列于此,以资比较。

原文

妇人伤胎,怀身腹满,不得小便,从腰以下重,如有水气状,怀身七月,太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当刺泻劳宫及关元,小便微利则愈。

释讲

如果妇人怀孕时伤胎,出现腹部胀满,小便困难,腰以下沉重肿胀,像患了水气病一样,这是因为怀孕7个月时,手太阴心经当养胎而不养胎,导致心气壅滞实满的缘故。此时应当针灸劳官与关元穴,泻掉壅实的心气,如果小便能稍微通利,则病情就会好转。

临症意义

劳宫穴在手掌中央陷中,为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关元穴在脐下三寸处,为任脉穴位,乃小肠募穴。临床上,关元穴为孕妇禁刺之穴,所以用时宜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