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管子》学生活
5652300000049

第49章 势

题解

《势》,即大势。本篇主要论述了推行政令和用兵作战的大势及原则,强调要研究天时地利,择机而动,而不能主观造势,盲目行动,文中的“天时不作勿为客,人事不起勿为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篇中还有两点论述颇为借鉴。一是说成功之道贵在能伸能屈,即使暂时遭遇失败也不要轻易放弃,而要坚持下去,持之以恒最终定能成功;二是说执政者发布政令前要首先征求民意,天道不可悖,民意不可违,若做不到这一点,政纲肯定难以实施,统治注定不会长久。

原文

战而惧水,此谓澹灭。小事不从,大事不吉。战而惧险,此谓迷中。分其师众,人既迷芒,必其将亡之道。

动静者比于死,动作者比于丑,动信者比于距,动诎者比于避。夫静与作,时以为主人,时以为客,贵得度。知静之修,居而自利;知作之从,每动有功。故曰无为者帝,其此之谓矣。

注释

此谓澹灭:据张佩纶之说,“澹”为“胆”字之误。动静者:报张佩纶之说,“动”应作“重”字,古因字形相近而误,下同。比于丑:据张佩纶之说,“丑”应作“醜”,即指鬼。知静之修:“修”应作“循”字,因形近而误。

原文

逆节萌生,天地未形,先为之政,其事乃不成,缪受其刑。天因人,圣人因天。天时不作勿为客,人事不起勿为始。慕和其众,以修天地之从。人先生之,天地刑之,圣人成之,则与天同极。正静不争,动作不贰,素质不留,与地同极。未得天极,则隐于德,已得天极,则致其力。既成其功,顺守其从,人不能代。

成功之道,赢缩为宝。毋亡天极,究数而止。事若未成,毋改其形,毋失其始,静民观时,待令而起。故曰:修阴阳之从,而道天地之常。赢赢缩缩,因而为当;死死生生,因天地之形。天地之形,圣人成之,小取者小利,大取者大利,尽行之者有天下。

注释

动作不贰:据王念孙之说,“贰”为“贰”字之误,“贰”同“忒”字,即指差错。天地之形:应作“天地形之”。

原文

故贤者诚信以仁之,慈惠以爱之,端政象,不敢以先人。中静不留,裕德无求,形于女色。其所处者,柔安静乐,行德而不争,以待天下之演作也。故贤者安徐正静,柔节先定,行于不敢,而立于不能,守弱节而坚处之。故不犯天时,不乱民功,秉时养人,先德后刑,顺于天,微度人。

善周者,明不能见也;善明者,周不能蔽也。大明胜大周,则民无大周也;大周胜大明,则民无大明也。大周之先,可以奋信;大明之祖,可以代天。下索而不得,求之招摇之下。

兽厌走,而有伏网罟。一偃一侧,不然不得。大文三曾,而贵义与德;大武三曾,而偃武与力。

注释

端政象:指发布政令前首先要征求民意,把即将公布的政纲悬挂昭示出来,让百姓观看议论,以求政令符合民心。招摇:古代星宿名,为北斗星中的第七颗星。

译文

作战时畏惧水险,这叫做无胆量。小事不顺利,大事就不吉利。作战时惧怕险阻,这叫做内心迷惑。军中混乱,人心迷茫,必将遭到灭亡。

静止时应如死尸一样,行动时应如鬼魅一样,扩张时应如大尺一样,收缩时应如遁逃一样。静止与行动,有时为主,有时为次,重要的是运用恰当。懂得静止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屯兵居守时可自得其利;懂得行动时应当听从的规律,每次行动都会功效显著。因此说,无为而治能成就帝王之业,说的更是这个道理。

悖逆节度滋生事端,天地没有预示征兆而先行征伐,事情就不会成功,就会受到天地的惩罚。上天假借人事,圣人借假上天。天时未显露出征兆,就不要兴兵征伐;人事尚未出现悖逆,就不要开始行动,应使万众一心,遵循天地的法则。和睦先由人产生,再由天地规范,再由圣人成就,就能与天道相符。安静没有争执,行动没有失误,内心淳而不杂,就能与地道相符。不符合天道,就要隐居修德;符合了天道,就要致力成功。已获得成功,就要坚守成功之道,无人能够阻挡。

成功之道,贵在能伸能屈。不要违背天道,尽天数则止。若未成功,也不要改变事物的常规,也不要放弃开始的作为,要休养民力观察天时,等待时机而采取行动。因此说,要遵循阴阳法则,奉行天地规律。伸伸屈屈,要依时而采取行动;隐隐显显,要据天地规律而行事。成功之道由天地形成规范,由圣人实践成就,小的取用则收获小利,大的取用则收获大利,完全取用则拥有天下。

贤能的人诚信而仁义,慈惠而博爱,发布政令前总要先征求民意,不敢未征求民意就公布政令。内心沉静不存杂念,道德宽裕不求贪欲,安闲之形如同女色。居处时平静安逸,行德时与世无争,以待天下的动乱。因此,贤能的人安定而镇静,谦柔持节行事有度,行动时从不与人争强,居处时从不与人争能,持守谦卑节操而坚定不移。因此他们不违背天时,不搅扰农事,持守四时以养育人民,先施恩德后用刑罚,顺应天道,迎合民心。

善于周密行事的人,即使明察秋毫也不会发现;善于明察秋毫的人,即使周密行事也不会隐瞒。高度明察胜过高度周密,则百姓中就没有周密可言;高度周密胜过高度明察,则百姓中就没有明察可言。能做到事前高度周密,行动就能迅速而顺利地展开;能做到事前高度明察,就可以取代上天的预兆。如果在人间求索高度周密和高度明察而不得,可以上天问卜招摇之星。

禽兽小心谨慎地行走,是因为有潜伏的网罟,它们时而行进时而后退,不然就不能生存下去。大规模的文治历经三载,于是天下崇尚仁义与道德;大规模的征伐历经三载,于是天下崇尚武力与征战。

活学活用

“成功之道,赢缩为宝。”这句话是说该进则进,该退则退,乃成功之道,故以为宝。

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军事上的规律,也指出了做人的一条重要原则,即该伸则伸,该屈则屈,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也。进一步是柳暗花明,退一步同样是海阔天空。何时该伸?何时该屈?要看事物发展的规律,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即“因天地之形”。时机还未成熟时,要安静其人,谨候其时,养精蓄锐,待机而动。一旦时机成熟,一跃而起,取得成功。古人迷信,认为做任何事情都是上天事先安排好的,即所谓“天数”,我们知道,“天数”实际上指的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能无往而不胜。相反,如果时机没有成熟,却因忍受不了逆境困苦,按捺不住急躁情绪而盲目出击,最终只能是导致失败。

春秋末年,吴、越两国都逐渐发展壮大,两国世代战争不断。吴王阖闾(前514~前496年在位)趁越王允常去世之机,兴师侵伐越国,但吴国大败,吴王自己因脚趾受伤而死。两年后,越王想趁吴国未备之时去攻吴,范蠡认为越国力量还弱,劝他不要去,勾践不听。在这次吴越之战中,吴王夫差(前495~前473年在位)为了报仇雪耻,大败越军。越王勾践及其残兵败将五千人逃回会稽山,被吴军团团围住。勾践只好采用范蠡、文种的计谋,派文种暗暗把美女、珍宝等送给非常贪财好色的吴国太宰嚭,要求太宰嚭在吴王面前代为解说。太宰嚭高兴地收下了美女和财宝,便引文种见吴王。文种对吴王说:“请大王饶恕勾践的罪行吧,勾践愿把国内一切财宝都献给大王。如您不肯饶恕的话,勾践决心杀掉自己的妻子儿女,把财宝全部烧毁,带领五千人与您决一死战。大王不但得不到财宝,而且必然会带来很多损失。”夫差正在考虑,太宰嚭插嘴说:“越王已经投降了,就赦了他,对大王是有利的呀!”吴王夫差终于同意了,伍子胥劝吴王道:“勾践是个有志气的君主,他手下的文种、范蠡是忠臣,让他们回国,将来会作乱的!”吴王不听,保留了越国,以后又放越王等人回国。勾践回国后,时时不忘复兴越国的大志。他身穿粗布衣服,不吃肉食,住在破旧的房子里,晚上就睡在铺着草席的木柴上面。他在居室中自己坐和睡的地方挂了一个苦胆,经常抬起头来尝尝苦胆,自言自语地说:“你忘记了在会稽被包围的耻辱了吗?”他一心一意想的是要把越国复兴起来。为了迅速复兴越国,他根据越国的具体条件,进行了社会改革。经过战争的越国人口大量减少,他就在国内采取了奖励生育的政策,规定男子到了二十岁、女子到了十七岁不结婚的,他们的父母就要受到处罚;有两个儿子的,国家养活一个,有三个儿子的,国家养活两个。他鼓励种田织布,在劳动紧张的时候,越王也去各地看看,自己也拿起锄头和人民一起劳动;他的妻子也去各家各户串门,看看养蚕织布的妇女们,也和她们一起劳动,以鼓励全国人民积极劳动,发展生产。穷困或受灾的人家,国家也常救济他们;遇到了丧事的人家,国家就派人来慰问;有才能有品德的人,受到国王热情的接待。越王勾践想方设法团结全国人民的力量,来复兴越国。

勾践想叫范蠡来协助自己治理国内的政事,范蠡说:“带兵打仗的事,文种不如我;安抚国家,亲近百姓,我不如文种。”勾践觉得很对,就把国家的政事交托给文种,而把治兵打仗的事交托给范蠡,让他们两人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勾践采用了范蠡、文种的计谋,对外结好齐国,亲近楚国,依附晋国,表面上讨好吴国,避免吴国的攻伐,争取时间使越国尽快地强大起来。这时吴国北上,连年征伐,士兵死伤很多,国力损失很大。越国就乘着吴国疲惫的时候,在国内训练军队,发展生产,越国的力量逐渐壮大起来了。

在越国励精图治的时候,吴国的政治却日趋腐败。越国又用重金贿赂了吴国的太宰嚭,让他在吴王面前替越国讲好话。当时,勾践知道吴王淫逸好色,就采纳了文种的计谋,派范蠡向吴王进献越国的美女西施。吴王见到西施的美色大喜,西施到吴国后,吴王动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造了姑苏台,自己和西施在上面日日夜夜饮酒作乐,不理政事。吴国的人力物力受到了严重的消耗,国内的政治愈益腐朽。文种又对勾践说:“吴国衰弱下去了,吴王越来越骄傲了,我们不妨请求他救济越国一批粮食,试探试探他对我们的态度。”于是,越国要求吴国贷粟。吴王准备给,伍子胥又劝谏说不要给。吴王对伍子胥总是反对自己的意见很恼火,就贷给了越国粟米。伍子胥叹惜地说:“三年以后,吴国怕要被越国踏成废墟了呵!”太宰嚭害怕地对吴王说:“大王不要表面上看伍子胥很忠心,他实在是一个狠心人啊!他为了自己逃走可以不顾父兄,又怎么能够顾及大王您呢?”在太宰嚭谗言的诱惑下,吴王夫差终于对伍子胥起了疑心,在他出使齐国回来后,迫使他自杀了。

伍子胥死后,太宰嚭独掌了吴国的大权。吴国更是谗言塞路,奸邪当道,政治腐败。越王勾践和文种、范蠡听到了十分高兴,乘吴王北上参加黄池之会时,出动精兵五万人袭击吴国,杀死了吴国的太子,打败了吴国的军队。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军又一次大破吴国,吴王被包围在姑苏山上。勾践接受了范蠡的劝告,吸取了以往吴国没能灭亡越国的历史教训,拒绝了夫差求和的要求,灭掉了吴国。越国灭吴后,成为一个地跨江、淮、钱塘江的东方大国。越王勾践又带了大批人马渡过淮水,在徐州(今山东滕县)会合了齐、宋、晋、鲁等国诸侯,各国都听从了越的号令。周元王正式派人赐给勾践祭肉,命他为霸主,越国完成了霸业。越国军队横行于江淮一带,成为春秋战国之际最强的国家,一直持续到战国中期。

智慧金言

勾践失败后,能够卧薪尝胆,忍辱含垢,以图东山再起;打败吴国后,能够乘胜进攻,渡过淮水,称霸中原,真不愧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分析勾践的成功之道,实乃是他能以赢缩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