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鬼谷子》学生活
5652400000042

第42章 决第十一(2)

还有一个故事,说有人设置了一架捕捉野兽的器具,结果一只老虎跑过来,一只脚掌被缚住了。老虎拼命挣脱也无济于事。它逃生的唯一希望,就是用自己锋利的牙齿咬断脚掌,但它没有这样做,最终被人抓住,丢了性命。老虎咬断自己的脚掌自然是很痛苦的,但是如果因此而保存了性命,则是一个聪明的选择。做事一定要果断。否则,要么得不到应该得到的利益,就像第一个故事中的猎人那样;要么就要蒙受本来可以规避的损失,就像第二个故事中的老虎那样。

在历史上,东汉名将班超就是依靠果断的行动,险中求胜,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公元前73年,东汉大将军窦固出击匈奴,派班超出使西域各国,以结成联盟关系。班超带领着一支由三十六人组成的使团,先到达了西域的鄯善国。鄯善国王友好地接待了他们,并表示愿同汉朝和好。可是几天后,班超发现鄯善国王开始有意疏远自己。通过观察,班超推测匈奴也派来了使团,而且鄯善国王倾向于匈奴了。于是,他请来了接待自己的鄯善官员,一见面,班超就突然严厉地问道:“匈奴使团来到鄯善几天了,你们把他们安排在什么地方?”这位鄯善官员一听,以为机密已经泄露,只好把详情说了出来。果然不出班超所料,鄯善国王已经准备和匈奴结成友好关系。班超闻听此言,立即召集自己的随员们商议对策。班超鼓动大家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先下手为强,今夜就突袭匈奴使团,把他们全部杀掉。只有这样,鄯善国王才会转变态度。”众人一致同意了班超的建议。当夜,班超率领这三十多位勇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了匈奴使团的驻地,将匈奴使团消灭得一干二净,班超一行则无一伤亡。这样,鄯善已经和匈奴结下了仇怨,只有死心塌地地依附于汉朝了。

班超不愧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夜闯匈奴大营,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斗志、机智的头脑实现了自己保卫家园、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理想,也为自己赢得了千古流传的美名。

在军事上,遇到该进的时候,一定要进得果断,遇到该退的时候,也要退得果断。公元224年,魏国大将曹爽领军伐蜀,穿过骆谷,进至兴势山前,发现蜀将已经占据有利地形,很难攻破,如不迅速撤回,被蜀军抄了后路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于是不等魏王旨意,便果断下令撤退。魏军撤退途中,果然发现蜀军将领正率军向魏军后方的三岭地区移动。曹爽率领魏军抄小路躲过蜀军堵截,才能安全撤回。

必须承认,做出有些决定是痛苦的,但是为了整体的利益,当事者必须鼓起勇气,当机立断,甚至不惜放弃局部的利益。

该三思时要三思,该果断时要果断,这是我们应该遵守的原则。

成事之谋

办事情,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连续决策的过程。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正确的决策,就想将事情办成,而且还要办得漂亮,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在关键的时刻就要看办事者的决策如何。鬼谷子在本篇中提供了决策的原则和方法,这些都很值得今天的办事者学习和借鉴。然而,在具体决策的过程中,办事者仅仅知道这些显然是不够的,还要懂得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况,来因人因事地作出决策,而且,在决策时还要善于使用不同的方法,以便做到果断、迅捷,决不拖延。

当机立断果断行事

罗曼·罗兰说:“人生很快就过去了,一个机会不会出现两次。必须学会当机立断,否则就别要。”世界是一片战场,在这战场上,只有当机立断的统帅才能取得胜利。谁若是有一刹那的胆怯,也许就放走了幸运在这一刹那间对他的垂青。一头毛驴幸运地得到了两堆草料,然而这额外的一份幸运却毁了这可怜的家伙,它站在两堆草料中间,犹豫着不知先吃哪一堆才好,就这样,守着近在嘴边的食物,这头毛驴活活饿死了。世间最可怜的人是那些遇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不知所措的人;是那些自己没有主意,不能抉择,依赖别人的人。

真正的成功者,必须成竹在胸,使自己的决策坚定、稳固得像山岳一样。敏捷、坚毅、决断的力量,是一切力量中的力量。如果一个人没有敏捷与坚毅的决断能力,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想做成大事,一定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勇气。面对困难,首先要沉着冷静,临危不乱,这样才能让你的部下有信心。

毫不犹豫,当机立断,是领导者的大智慧,也是成事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沉着冷静,当机立断是古往今来成功者必备的素质。沉着冷静,能让你看清纷繁复杂的局势,作出正确的分析;当机立断,能使你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现代社会更是瞬息万变,只有那些沉着冷静、当机立断的人,才能把握机会,走向成功。

1358年,朱元璋攻下了徽州。由于粮食稀缺,朱元璋下令严禁军中私自酿酒、喝酒。而大将胡大海的儿子胡三全等三人却违令喝酒,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朱元璋大怒,立刻下旨抓这三人。都事王恺说:“胡大海智勇双全,民心归附,现在正在绍兴对抗张士诚的大军。您要是这个时候杀他的儿子,万一逼反了胡大海,岂不是得不偿失?”朱元璋说:“正因为是胡大海的儿子,才要严办,如果我因为是胡大海的儿子就放了他,那以后徐达、李善长等人的儿子犯法我也都放了吗?我宁可让胡大海背叛我去投敌,也不能不执行军令”。于是,朱元璋亲手拔剑杀了胡三全。三军将士听说之后部为之震惊,上下军纪肃然。

犹豫不决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错事的可能,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会。战争时,非常讲究战机和形势。一旦捕捉住战机,就应当毫不犹豫地下决心,进攻敌人。决不能停止不前。在日常生活中,机遇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当机遇来临时,一定要善于把握,只有善于把握机遇的人,才能走向成功。

比尔·盖茨认为:“世界上大凡成功的人,在他们成长道路上,无不显示了在选择面前的果断魅力。”当比尔·盖茨意识到一个新的软件市场要诞生时,他毅然决然地和哈佛说再见,而组建了自己的电脑软件公司。哈佛的学位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东西,但对比尔·盖茨来说,此时,这所名牌大学已经是一个负担,而不是助跑器。比尔·盖茨的退学,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经过反复思考才决定的。他果敢地把握住了机遇,为他开创软件王国的霸业拉开了序幕。

《纽约时报》著名记者威廉·麦克劳德,找第一份工作就是凭借自己当机立断,果断行事的能力来实现的。当时,他紧张兮兮地等在办公室外,申请材料已经被送进去了。一会儿门开了,一位职员出来对他说:“主任要看你的名片。”威廉从来就没有准备过什么名片,他灵机一动拿出一副扑克,从中抽出一张黑桃A说:“给他拿这个。”半小时后,威廉被录取了。

如果一个人每天被一大堆琐事牵绊着,才会觉得人生是充实的话,那么这个人真应该花上一些时间,好好冷静地重新检讨一下事业及人生真正所追求的目标何在。喜欢运动的人为了埋首办公室而放弃上体育馆的机会,却告诉自己说太忙,这只是寻求自我心理安慰的托辞;拖拖拉拉办事,却说是因为太多重要的事等着自己去做,更是给自己寻找拖拉的借口。每个人手头上都有一些未完成的琐事,不断地东摸摸西摸摸,就会分散掉许多注意力,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惰性,每个人都要学会把握良机,该出手时就出手。

曾国藩一生受儒学思想影响,养成息事宁人的习惯,曾国藩凡事以忍让为本,对待朋友更是如此。对朋友之子李鸿章,曾国藩细心栽培,但是清廷借助李鸿章之手打击曾国藩时,李鸿章却毫不留情;曾国藩扶植起来的江西巡抚沈葆桢,则为了与曾国藩争夺江西的统治权,也翻脸成仇,奏章弹劾,使曾国藩非常难堪无法下台。曾国藩一忍再忍,到头来郁气中结,伤及肝脾;导致饭后呕吐,牙痛,头脑晕眩,手脚抽筋,几乎命丧。既然朋友不义,为何还顾及他的名誉?应该毫不留情地打击他。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君子之交,不在于什么形式,而在于共同的精神实质,作为朋友,最可喜的是能够友谊长存,和平相处,从彼此身上学到优点与长处,使自己的道德与学问有不断的进步。朋友之间最可悲的莫过于失去彼此之间的忠诚,做出损害对方名誉与地位的事。如果我们遇到的打击来自敌人,我们都可以用钢铁一般的意志去迎接,去回击,即使伤痕累累也不会垮掉。但如果打击的力量出自自己的朋友,那么必然有内心受伤的感觉,更无法用坚强的意志去反抗了,对不义的朋友,最好的处理方法是断义绝交,因为不义是他的错误,你大可不必拿来惩罚自己。

决断并非是一意孤行的“盲断”,也并非是逞一时之快的“妄断”,更非一手遮天的专断——决断除了要有客观的“事实”根据,见解高超的预见性眼光外,同时更要有决心与魄力。英明的决断是抓住机会的保障。人生充满了选择,不管是读书,创业或者婚姻,我们总要在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作一“赌注式”的决断。对于我们的选择,其结果究竟是好是坏,往往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机会难得,想再回头重新来过,是决不可能的。决断是各种考验的交集。决断就是努力向前。唯有放眼天下,正视眼前的挑战,我们才能运用自己所拥有的智慧作出正确决断,迎接时代的挑战。鬼谷子讲:“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机,以正乱治,决成败,难为者。”

重大关头头脑冷静

在重大关头,要做出正确决断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以至于古代圣贤需要利用占卜来帮助决断。越是重大关头,越应该沉着、镇定,控制好自身的情绪,以免让事情陷入更为复杂的境地。

东汉光武帝时大司马吴汉奉命讨伐割据一方的公孙述,进入成都地区。结果一战下来吴汉大败,被敌军围困,而援兵也未到。一些部将要求率主力杀出重围。在这危急关头,吴汉丝毫不乱阵脚,召集各部将要他们稳住军心。之后,吴汉关门闭户三天坚持不再出战,同时以酒肉款待将士,喂足战马,以逸待劳。他还令人在寨中增设战旗,大放烟火以迷惑敌人,后乘敌军大意之时,夜间率精兵杀出重围,成功与援兵会合。沉着冷静、随机应变,让吴汉在险境保存了再战的实力,最终反败为胜。在生活中的危急时刻,我们如果也能做到如此,又何愁不能渡过“难关”呢?

其实在面临重大选择的关口,任何人都不可避免会出现焦虑或紧张情绪,这就要看是否能够自我调节、自我克制了。淝水之战时,谢安和张玄下棋时神闲气定,其心中未必不忐忑或激动。这一点在客人告辞后他的反应中便可看出;当时的谢安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舞跃入室,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碰断了。由此看来,面对危急,自我调节,才能最终走出危急。这时能保持果敢、沉着、镇定的态度,方显英雄本色。

汉景帝即位后,鉴于藩王势力太大,采用了晁错的削藩良策,削夺藩王们的封地。吴王刘濞是刘邦的侄子,一直阴谋叛乱。景帝听从晁错的建议,决定先削夺吴的会稽和豫章两郡。刘濞不愿束手就擒,联合各地诸侯王,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揭开了“七国之乱”的序幕。叛军声势浩大,很快占领了大片土地。这时,平日和晁错有怨的大臣趁机劝说景帝杀掉晁错,以保国家安全,平息叛乱。景帝此时也乱了方寸,他竟听信谗言,将晁错腰斩于长安东市。同时,景帝下诏书招降吴王刘濞,刘濞笑道:“我现在已经是东方的皇帝了,谁还有资格对我下诏书?”此时,景帝才对错杀晁错悔恨不已,赶忙调派周亚夫等将领率兵平定叛乱。周亚夫采用截断叛军的粮道然后坚守不出的战略,最终击溃了叛军,仅用三个月便将叛乱彻底平定。

汉景帝是缔造了“文景之治”盛世局面的一代明君。他在位期间平定“七国之乱”,在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笔。但他错杀晁错一事,属于决断失误,留下了永远抹煞不去的污点。

东晋的时候,大将军王敦叛乱,打了败仗,不久就病死了。王敦的哥哥王含和儿子王应,也都跟着王敦一起谋反。王敦死后,王应想去投奔江州刺史王彬,王含不同意,他认为应该去投奔荆州刺史王舒。王含说:“王彬平时总和大将军发生争执,你还想去投奔他!”王应说:“这才是应该去的原因,父亲强盛的时候,王彬能够坚持己见,他才是真正的大丈夫。看到别人面临困境,他一定会表示同情。而王舒没有什么肚量,恐怕不会收留我们。”王含坚持要去投奔王舒,王应只好随他前往荆州。王舒果然把他们抓住,丢到江里去了。而王彬听说王应他们会来,已秘密准备好船只等候他们,他们竟然没能来,王彬感到非常遗憾。

在性命攸关的时刻,王应能做出如此准确的分析,确实是十分难得的,可惜最后他被王含连累,不幸死于非命。

重大关头做出决断,要求决断者要胆大心细,要能准确抓住对方的心理,有的放矢。朝鲜战争后期,在停战谈判过程中,面对美方从一开始就在谈判桌上提出无理要求、在军事上接连制造事端的行为,指导谈判工作的周恩来通观全局,精辟地分析道:“美国在朝鲜问题上不能不谈判停战。由于内政外交原因,他不能不拖一下,但不能破裂,而只能破坏。”“目前谈成的可能性增长,但拖的可能性还存在,全面破裂的可能性不大。”正是在这种科学判断形势的前提下,周恩来提出了正确的谈判方针——“不怕破裂,也不怕拖。愿和,但也不急。”正是在这一正确决策的指导之下,谈判最终取得了成功。

可见,在重大关头,除保持冷静恪守原则外,也要懂得变通,以灵活的方式处理问题,事情才会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决断之前权衡利弊

当我们面前只有一条路的时候,可以毫不犹豫地走下去。然而,人生难免要走到三叉路口或十字路口,从而面临一系列新的选择,我们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