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反经》学生活
5652900000022

第22章 诡信

原文

故知谲即信也,诡即忠也。夫谲诡之行及忠信之一焉。

译文

欺骗就是诚信,诡诈就是忠实。欺骗诡诈的做法是以忠实诚信为本啊!

解读

齐国在攻打燕国的时候,占领了燕国的十座城池。在这种情况之下,燕王就派苏秦去齐国游说齐王,齐王没有说什么就又把十座城池归还给了燕国。苏秦回到燕国之后,把这件事告诉了燕王。结果有些人就在燕王面前毁谤苏秦说:“苏秦是一个翻云覆雨的大卖国贼,反复无常的奸臣,恐怕将来他会做乱。”燕王听信了小人的谗言,于是就想方设法地疏远他,不愿意再重用他了。在这种情况之下,苏秦害怕自己再被加罪,就人见燕王说:“我本来是东周王城郊外的鄙野之人,并没有一点儿功劳,可是大王你在宗庙里边亲自隆重地授予我官职,并在朝廷上给予我崇高的礼遇。现如今我为大王阻挡了齐国的军队,收回十城的国土,建立了大功,本来说这应该更加受到信任才对。可是我现在归来,大王却不加官于我,这肯定是有人用不守信用的罪名在大王面前中伤我。然而,我的不守信用,正是大王的福分啊!”燕王对苏秦说:“我非常不喜欢谎言。”苏秦回答说:“东周的风俗是看不起媒人的,因为他们两头说好话。到了男方家中就说:‘姑娘长得非常美!’到了女方家中又说:‘男方十分富有。’然而,东周的风俗又不能亲自娶妻,而且,姑娘没有媒人说媒,即使到老的话也嫁不出去。如果不用媒人,到处去自夸如何美貌,那不但不会得到人们的夸奖,反而会让人耻笑,那样就更嫁不出去了。只有顺应这种风俗,不说坏话,只说好话,才既能把姑娘嫁出去,又不招人耻笑,这些也只有媒人才能做到。而且,如果不懂通权达变,不懂顺应形势,事情一定不会办好的。能让人轻而易举办成事的,只有谎言啊!”苏秦说完后,接着说:“假使我守信用像古代尾生那样,廉洁像伯夷那样,孝敬父母像曾参那样,以三个人那样的高洁品行来侍奉大王,你认为可以吗?”燕王说:“那当然好啦!”苏秦说:“有这样品行的臣子,就不会来侍奉你了。孝敬父母就像曾参一样,只有抱定不离父母身边才可以称之为孝子,这样的孝子,连在外面过夜都不肯,你又怎么能让他不远千里来侍奉弱小的燕国及其地位并不稳固的国王呢?廉洁自好就像伯夷那样,为了高义之名,连孤竹国国君的继承人都不愿做,连周武王的臣子都不愿当,自己甘心饿死在首阳山上,你又怎么能让他步行千里到齐国游说,建功立业来博取功名富贵呢?守信用就像尾生那样,与女子约会在桥梁下面的柱子旁边,女子未能按时赴约,大水来了,也不离开,最后抱着柱子淹死了。这样的人,他怎么肯极力吹嘘燕国、秦国的声威以吓退齐国强大的军队呢?韩非曾经说:‘许由、续牙、卞和、隋侯、务光这几个人,都是那种看到厚利不喜欢,遇到危难不畏惧的人。如果见到厚利也不喜欢,那么赏赐再重也不会对他起任何的作用;如果遇到危难不畏惧,即使用严刑峻法来胁迫他,也不会达到目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没有办法使用的人。连古时候的圣明之君都不能使他们臣服,在当今世上,他们又有什么用呢?’再者说,讲信义,是用来完善自己的品行,而不是为别人效力的,是为自我保存而不是为建功立业的。然而夏、商、周三代圣王相继而起,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相继称霸,都不是为自我保存,你认为自我保存是对的吗?那么齐王远在营丘(今山东临淄,当时是齐国都城)就足以使你不敢窥视边境之外的地方。过去郑国的子产向晋国报告入侵陈国并胜利的消息。晋国的国君问他:‘为什么要欺负小国?’子产回答说:‘根据先王的遗命,只看谁有罪过,而不管它是大国小国,都要治它们的罪。再说,过去天子的领地方圆千里,诸侯国的领地方圆百里,以下依次递减。而如今大诸侯国的领地大都已经方圆千里了。假如我们不侵占小国的领地,怎么能使自己的国土扩大呢?’他这样说,晋国的国君也没有办法再责难他了。”苏秦接着说:“再说了,我还有老母亲远在东周故乡,我离开了母亲来侍奉你,我抛开自我保存之道来建功立业,我所追求的本来是不符合你的意愿的。你不过是只求自我保存之君,而我却是建功立业之臣。我就是人们所说的因为过于忠诚了才得罪了君主的人啊。”燕王说:“忠诚守信又有什么过错呢?”苏秦回答说:“你是不明白这个道理的。我有一个在远方做官的邻居,他的妻子有了外遇,就在丈夫快要回家的时候,她的那个情夫特别地担忧,而那个妻子却说:‘你用不着担心,我已经准备好药酒等着他回来。’等到第三天的时候,他的丈夫回来了,妻子在这个时候就让那个侍妾捧着药酒给丈夫喝。侍奉心里知道那是一杯药酒,给男主人喝下去,就会把主人给毒死,如果说出真相的话,女主人肯定会被赶出家门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她就假装着跌倒,把药酒洒到了地上。男主上看到之后很生气,用竹板狠狠抽打侍妾。侍妾泼掉药酒,对上是为了保护男主人的生命,而对下呢?保护了女主人的地位。这样忠心耿耿,但还是免不了要被主人鞭打。这就是忠诚过度的不幸啊!我所做的事,恰恰与那侍妾倒掉药酒一样,也是好心不得好报啊。再说,我侍奉你,是为伸张正义,希望有益于我们的国家,如今却好像是犯了罪,我怕今后来侍奉你的人,再没有哪一个敢伸张正义了。况且我游说齐王的时候,并没有欺骗他,今后谁再为你游说齐王,恐怕都不会像我这样诚挚,即使有尧舜那样的智慧,也不敢学我的样子了。”燕王说:“说得对。”苏秦的一番话,说得燕王心服口服,从此以后又重用他了。

从这件事上可以知道,有时候,欺骗就是诚信,诡诈就是忠实。欺骗诡诈的做法是以忠实诚信为本的啊。

活学活用

只要不符合道义的事情,就不一定非要信守诺言,如何能说明这个道理呢?

孔子说过:“君子讲大信,不拘泥于小信。”他还说:“所守的诺言符合道义,就可以履行自己的诺言。”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看问题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观察去评判。诡和信也是相对的,天下有许多事情都是这样,该废弃的东西不废弃,那么,好的东西也兴盛不了。同样人也是这样,如果处于对立的双方之中,忠于我必定对你不忠,从我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他是忠信的,而从你的角度来看就是不忠诚,就认为是诈,这是很自然的道理。赵子说:据我所知:臣子和君主之间有大义,君主对待臣子历来都是以大局出发;上级与下级有着职责分工,这也是百年不变的道理。所以,要想做到忠义,就要看是不是符合君臣之大义;要做到忠诚可信,就要分清上下关系,只要大节不亏,对国家对人民的利益有用,即便使用诡诈手段,也是可行的。怎样能说明这个道理呢?

叶公告诉孔子说:“我们那里有一个正直的人,他父亲偷了羊,他便去告发作证。”

孔子说:“我们那儿坦诚正直的意义和你们那儿不一样,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这才是正直。”

楚国出兵包围了宋国,宋国比较弱,兵力不足,就向晋国求救,晋国的国君曾派解扬出使宋国。解扬忠实可信,聪明强干,国君告诉他说:“你到宋国以后,告诉宋国不要投降于楚国,我们晋国的兵力已全部出发,很快就要到达你们那里,叫他们做好思想准备。”

解扬出发后,不料,在途经郑国时,被郑国俘获,郑国与楚国是友好国,他们就把解杨献给了楚国,楚国就在他身上大作文章,企图利用他,楚王用丰厚的钱财来收买他,让他对宋国说出与使命相反的话,如果不答应就杀掉他,解扬答应了。当解扬登上攻城的楼车;面对宋国的人,向他们喊话时,他大声向他们传达了自己的国君让他转告的命令。楚王听了大怒,叫喊着要杀了他,并且派使者对他说:“你既然已经答应我们了,可为什么又背叛自己的许诺,这是什么原因?你这样做,可不能怪我们了,不是我们不讲信用,而是你不守信用,背弃了诺言,不得不杀了你;只好立即请你上断头台了。”解扬回答说:“什么信用不信用的,我只听说过这样一些道理:君王所制定并发布的正确命令就是义,臣子接受承担并贯彻执行君主的命令就是信,我们所守的信用必须以负责君主的旨意和信义为前提,只有以国家利益为重,才对国家有利,信守我的国家、信守我的国君,所以我所做的一切谋划,都不能损害国家利益,都是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而以此来捍卫自己的国家,这是我做人的原则,是我的本分。同君发布的命令,不能互相矛盾。你向我发布的命令与我的君主的命令正相反,我一个人也不可能执行两种互相矛盾,正相反的命令。可见,你用财物来收买我,说明你太不懂得这个道理了。我既然从我的国君那里接受命令,就已经报定以身捐国也决不会使我国的君命毁在我的手里,怎么能用财富收买得了呢?我之所以假意应允你,是我的计谋,我是为了完成我们国君的命令,我现在已经完成了任务,死而无憾!我国的君主和民众也会感到,能有我这样一个忠实可信的臣子而骄傲和自豪,我能够牺牲自己来完成君命,使宋晋两国得到胜利,这已经是我的福份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楚王听了很受感动,就把他放回了晋国。

韩非子说:“楚国有位直率的人,他的父亲偷了羊,他就去告发。宰相听说后下令:‘一定杀了他!’他认为是儿子忠于了国君,违背了他的父亲,就把儿子抓起来治了罪。由此看来,一方面是国君的忠臣,而另一方面却是父亲的逆子。鲁国有这样一个人,他跟随国君去打仗,打几次逃几次,孔子问其原因,他说:‘我有个年迈的老父亲,如果我死了就没人为他养老送终了。”孔子认为他是一个孝子,就向国君举荐重用了他。由此看来,一方面是父亲的孝子,而另一方面却是国家的逃兵。正因为宰相杀了告发父亲的人,才使楚国的坏人坏事越来越多,听了孔子对逃兵的赞赏,鲁国人最容易投降。由此可见,百姓的利益与上级国君所推许的政策竟有如此的差异。如果国君既要推许百姓的利己行为,又要使国富民强,必定是不能实现的。

颜率曾多次要见公仲,公仲不愿见他,颜率纳闷,以前不是很好的吗,现在为什么闭门不见?他左思右想,终于有一天他对公仲身边的人说:“我明白了公仲为什么不愿见我了,公仲肯定认为我是一个很不诚实的人。他这个人以前比较好色,我常在他面前说他礼贤下士;人们都说公仲吝啬钱财,对人小气;可我却说他仗义疏财;人们也都说公仲品行不好,我却说他能够主持正义。所以他才不见我。从今以后,我再也不这样做了,我一定要说真话。”公仲的近侍把颜率这番话告诉了公仲,公仲立刻起身,接见了颜率。

《论语》说:“讨厌以揭发别人来认为自己是正直的人。”《易经》说:“君子应遏恶扬善。”假如颜率忠诚正直,那么公仲的一些丑恶行为就会暴露。所以颜率的虚伪和诡诈行为,可以说是公仲的福气。

齐国攻伐燕国,取得了十座城池。燕主派使苏秦游说齐国,齐国归还了燕国十城。苏秦回到燕国,有人毁谤他说:“苏秦是一个随时可能出卖国家,反复无常的奸臣,将来一定会作乱。”燕王听后有意疏远他,舍而不用。苏秦恐怕被加罪,入见燕王说:“我本是东周的一粗鄙的人,没有任何劳功,却被大王任用于宗庙,在朝廷内给予很高的礼遇。现在我为大王退去了齐兵,收回了十座城池,立下了功劳,本应更加得到信任,却被大王解除了官位,我想这其中一定有人在大王面前中伤我。我认为我的不守信用,正是大王的福气啊!”

燕王也曾对苏秦说:“我很不喜欢骗人的话。”苏秦回答说:“东周这个地方很看不起媒人,因为她对两边说的都是赞扬的话。到了男方家说:‘姑娘非常美!’到了女方家就说:‘男的非常富有!’然而,东周的风俗是不能亲自娶妻,而且,姑娘没有媒人,老了也嫁不出去。不用媒人而自己去夸耀,就会更嫁不出去。顺应其风俗,既能把姑娘嫁出,又不招耻笑。不说坏话,只说好话,只有媒人能做到,而且不懂通权达变,办事情一定办不成,不懂顺应形势,也一定办不好事情。使人坐享其成的人,只有骗人的人。”

苏秦接着说:“假如使我守信就像尾生那样,廉洁像伯夷,孝敬像曾参,用三个人的崇高品行去侍奉大王,你说可以吗?”

燕王说:“可以。”

苏秦说:“如果我像他们那样,就不会侍奉大王了。孝敬父母的曾参,不离父母身边,连在外面过夜都不肯,他又怎么可能不远千里来侍奉弱小的燕国和国王您呢?廉洁的伯夷,按理他不但不肯做孤竹国国君的继承人,连周武王的臣民都不愿做,宁可不接受封侯,甘心饿死在首阳山下,这样的人,你又怎能让他走到千里之外,去齐国游说,收回十城呢,尾生守信用,与女子约会在桥下,女子没来,大水都把他淹没了,他仍然死抱桥柱,这种守信的人你又怎能使用呢?”

韩非子说:“许由、续牙、卞和、隋侯、务光这些人,都是见到厚利不喜欢,遇到困难不畏惧的人。即使用严刑也无法威迫他们。这就是所说的无法使用的人,古代圣明君主都不能使他们臣服,而当今之世,他们将又有什么用呢?”

苏秦接着说:“讲信义的人,是为自己不是为别人,是为自我保存而不是建立功业之道。三王更替而起,王霸相继而盛,都不是为自我保护,大王您认为光能做到保护自己就行了吗?如果齐国不从营丘扩展领土,你也就不会窥视燕国的边城之外。况且说,我还有老母亲在东周,如今我离开老母亲来侍奉你,抛开自我保护来建功立业,你是只求自我保存之君,我却是建功立业之臣。而我是太忠诚了才得罪大王的。”

燕王说:“忠诚又有什么罪呢?”

苏秦回答说:“您是不知道的。我邻居家有一个男主人远出为吏,他的妻子有了外遇,在丈夫快要回家时,那个情夫很害怕,妻子说:‘不用担心,我已做好了药酒等着他呢。’过二天后,主人回来了,妻子分付侍妾拿来药酒给他喝。侍妾已经知道是药酒,给主人喝了会害死他,说出来,又害怕被女主人赶出门,于是,她假装跌了一跤,将药酒全部洒在地上,男主人很生气,就用鞭子抽打她。侍妾这样做,既救了男主人的命,又保护了女主人的地位,如此忠心耿耿,仍不免主人的打,这就是太忠诚了呀!我现在正是与这个侍妾的命运一样,一心侍奉,声张道义,有益于国,现在却有了罪。我担心今后侍奉你的人,再也不会那么尽心尽力了。况且我去游说齐国时,并没有欺骗他们,以后再有人去做这样的事情,只怕都不会像我这样忠诚了,即使他有尧舜那样的聪明才智,也不一定能收回十城了。”

燕王说:“说得对!”从此就恢复了对苏秦的丰厚待遇。

智慧金言

欺骗和谲诈就是诚信,诡诈就是忠实,诡谲的品行,就是忠信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