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反经》学生活
5652900000024

第24章 用无用

原文

原其无用,亦所以为用也。而惑者忽不践之地,赊无用之功,至乃诮讪远术,贱斥国华,不亦过乎?

译文

推究起来,无用就是有用,不懂这个道理的人很容易忽视足下的无用之地,看不起无用之物的特殊作用,甚至于嘲笑这一理论是迂腐的空谈,轻视排斥国家的英才。这不是太过分了吗?

解读

你知道庄子吗?你了解庄子吗?也许只有在对庄子有深刻的了解后,你才会发现庄子的思想真是博大精深,每一个篇章都包含着一些我们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层面,对我们有新的启发。像以前我们都认为,所有的事物当然是有用比较好,但是庄子就“违反”了一般人的想法,提出其实无用方有大用。像现在的社会崇尚外表、金钱。没有的人,就容易感到自卑、惭愧。但仔细想一想,有了这些真的会比较好吗?外表较好的人易自负,以致只重视外貌的修饰,而疏于内在的充实,日子久了人们就会看穿他的真面目。多金的人成日只想着能不能赚更多的钱、小偷会不会来盗窃、小孩会不会被绑架,等等。这么多的忧烦和危险,都是伴随着有用的财富而生的。而相对来说,众人所认为的无用的乞丐就没有这种烦恼。庄子的“无用之用”便说明了这层道理。进一步来说,万事万物其实都没有所谓的有用无用,有用的另一面便是无用,无用的另一面也就是有用。当我们受限于主观的有用无用时,个人的创造力和灵感就被抹杀掉了,我们便无法突破传统的框框,忽略了一件事物真正的好处。其实我们只要先除去世俗的想法,从一个新的观点来探讨一切我们所熟知的事物,如此才能够更接近大道,而不会因为因循固定的思考模式,而失去吸收新知的机会。

活学活用

以前,陈平由于智谋有余而被刘邦疑忌,但没有想到周勃因质朴却被认为忠诚而受到信任。在仁义不足以使人们互相信任的时候,聪明人因智谋有余而被疑忌,但是不聪明的人却因智谋不足而取得了信任。东汉时,征召隐士攀英、杨厚入朝做官,朝廷盼他们俩就像盼神明一样。可是他们到了朝廷之后,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李固、朱穆认为隐士纯属欺世盗名之辈,对国家一无用处。然而,正是因为朝延对他们的征召,随后慕名而来了许多人,从而使皇帝招揽了更多的人才。这就证明孔子说过的那句话:“把隐逸的人士推举出来,天下的人就都会归顺你了。”燕昭王尊礼郭隗也就是这个用意。其实郭隗虽非杰出的人才,但是尊礼郭隗,所以剧辛、乐毅这样的英杰就随之而来了。齐桓公尊礼九九天道之术,也是这个用意,都是为招揽天下人才的。

古人说:“网鸟时,只有一个网眼起作用,但如果只用一个网眼来捕鸟,那是无论如何捉不住鸟的;鸟所以能飞远,主要靠翅膀上的六根大羽毛,但是如果没有其他的羽毛,它同样不能高飞。”从上两例可知,所谓没用的东西,确起着很大的作用。

所以,当惠子对庄子说“你的言论没有用处”时,庄子说:“知道无用,才能给他谈有用。天地并不是不广大,而人只不过用了立足之地。但是,如果把人站立以外的地方都挖掉了,那你站的那一小块地方,还能有用(能生活)吗?”惠子说:没有用。庄子说:“这就清楚地说明,无用的东西它的作用是多么明显了。”

汉丞相陈平足智多谋,但却被刘邦怀疑,周勃仅因心地质朴却被刘邦重用。可见智谋仁义不可太露,智则会因仁义有余而被怀疑。朴者却因仁义(才智)不足而得信任。

东汉时征召隐士樊英、杨厚入朝做官,朝廷待他们像神明一样。到任不久就发现他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李固、朱穆认为他们是欺世盗名,没什么用处。然而因此却有许多英才以他们为榜样,被召进了朝廷,不少人后来成为国家栋梁。君上所以以礼相待,就是为了招揽人才。

智慧金言

考究其哲学道理,所谓的“无用”却在时时起着“有用”的作用。不懂这个道理的人,他是不会看到有用与“无用”之间的关系的。甚至于会排斥真才实学的志士,嘲笑这一理论,这不是太过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