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搭建人脉,制胜商圈
5656200000035

第35章 整合人脉资源,商场互利多赢(2)

尤五沉吟了一会儿,终于讲出了自己的难处。听后,胡雪岩立即和张胖子商量,请信和钱庄放一笔款给漕帮,以帮助他们解决眼前的困难,将来卖掉了米再还。张胖子很爽快地答应贷款10万两银子,尤五这才一块石头落了地,同时也更佩服胡雪岩的为人。胡雪岩人情练达、处世周到,善于为他人着想,帮人帮到实处,一下子就赢得了对方的信任与尊敬。

做事总要为朋友着想,这是生意人在人际交往时应当遵循的原则。一个人要想有大的作为,做事就应该有一种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的习惯,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对方的利害得失与困难,再做出自己的决策,使自己的决定不仅有利于自己,同时也避免损害对方的利益,使对方容易接受,从而乐于与你合作。

多为对方着想,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赢得别人的尊重,赢得别人的真诚与友谊,并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为我们的生意发展赢得良机。对你的客户,要像朋友一样地去关怀他,呵护他,让他感受到你的温暖和真诚。

攻心为上,让客户顺着你的意愿走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引导行动。积极的情感,比如喜欢、愉悦、兴奋,往往产生理解、接纳、合作的行为效果;而消极的情感,如讨厌、憎恶、气愤等,则会带来排斥和拒绝,所以,若是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首先使对方产生积极情感,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

在生意交往中,如何打动客户,是一门艺术。打动人心的最佳方式,是跟他谈论他最感兴趣的、最珍爱的事物,即投其所好。如若这样做了,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说别人喜欢听的话,双方都会有收获”,这正是生意人的成功法则之一。

“投其所好”实际上就是一个引导和激发的过程。这种过程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1.发现对方的“闪光点"

发现对方的“闪光点”。就要善于赞扬别人,善于从理解的角度真诚地赞美别人。而且要富于洞察力,善于发现对方美好的一面。

有一位美国的老妇人向史蒂夫·哈维推销保险。她以一个深入人心的微笑和温暖的握手解除了哈维的“武装”,使他成为一个“心甘情愿的受害者”。这位推销人员带来了一份全年的哈维主编的杂志《希尔的黄金定律》,滔滔不绝地向他谈她读杂志的感受,赞誉他“所从事的,是今天世界上任何人都比不上的最美好的工作”。她的迷人的谈话将主编迷惑了45分钟,直到访问的最后3分钟,才巧妙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保险的长处。就这样,老妇人摇去了“上帝”,成交了预定购买的保险金额5倍的保险业务。

对于生意场上的感情投资,你既要知彼,又要知己,同时再加上巧妙地周旋艺术地交谈、推销。你就能顺利地让客户们心甘情愿的解囊,在生意场上所向披靡,百战不殆。

2.寻找对方的“兴趣点"

在建立良好关系的过程中,实现双方兴趣上的一致是很重要的。只要双方喜欢同样的事情,彼此的感情就容易融洽,这是合乎逻辑的,推而广之,对其他许多事情,彼此也就愿意合作了。

每一个人都有某个方面的兴趣。兴趣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有关系的事物的兴趣,一种是对无关系的事物的兴趣。所谓有关系的事物,是指与你和别人共同发生兴趣的事物。利用这种兴趣,常常可以在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可是有许多人对他们业务以外的某种事情更有兴趣。通常一个人所做的工作,不是出于自愿,而是为了谋生。但在业余时间他所关心的事情,则是他自己所选择的。换句话说,他最感兴趣的事情是办公室之外的事情。因此,从业务之外的事物上与某人接近,比在业务上与他联系更容易,更有效果。

欲与别人的特殊兴趣建立一种特殊关系,必须把你的真实的兴趣表现出来。单单说一句很感兴趣的话是不够的,在对方的询问下,你不能掩饰你真正的兴趣,免得弄巧成拙。

问题在于你怎么能使他人了解你对某件事情的确和他有同样的兴趣。因此,你必须对这题目具有相当的知识,足以证明你是有过相当研究的。越是值得接近的人,你就越应该努力对他所感兴趣的事情,作进一步的了解,使你能够应付他,使他乐意提供你所想知道的事情。

擅施小恩小惠,让客户敞开心扉

有些聪明的生意人很善于给客户施些小恩小惠。因为无功不受禄,无劳不受惠是起码的为人原则。所以,一些人便利用这一点,在生意还未开始做的时候,先请客吃顿饭,或者先送一点小礼品给客户,以提高买卖成交率。

精明的卖主都知道,饭菜的好坏对买主都有所影响,凡是带客户出去吃饭的卖主都做对了,曾经一位很成功的生意人就极有见地说过,客户大老远的来,吃不舒服哪还有心思认真做生意?略施小惠往往会影响到重大的生意。

一个五金交电公司便曾以10块钱的小恩小惠赚回了大笔的金钱。凡来者,免费赠送10块钱的纪念品。

该公司的负责人认为:因为每个人都喜欢贪小便宜,可是他们又绝不愿平白无故地接受别人的东西,因此他们就会以尽义务的态度来参加销售会,甚至会敞开胸怀来倾听对方的解说,唯有如此,他们才会觉得受之无愧。而一切结果也正如他所说的“那些平白接受了小惠的人往往会假意告诉自己和那些推销员,他们是因为真正对商品感兴趣,才来参加这次推广销售会的。”只不过区区10块钱,使原来怀疑的大众变成了积极的听众。

一个美好的晚会以及一些小恩小惠并不是贿赂,提供这些平常的招待,也不是败德的事情,它们的目的只是要使买主更能接受卖主的讯号而已。那些吝于支出酒餐费的公司,只会徒然增加销售方面的困难,相比之下,不肯花钱的卖主,实在太不明智。

对于卖主的小恩小惠,如果买主确实不需要这种商品,也不一定为此而蒙受损失,卖主绝不会责怪你的,请尽管放心。小恩小惠的交易法只用于增加感情上的交流,这种办法一时也许会获得良好的效果,但很快会被人仿效,因此,必须经常改变方式,交替使用,方可制胜。

做生意可千万别让人觉得你是个吝啬鬼,那将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

一些生意人的头脑中有这样的思维框架:任何事情都要谈判,人生就是一笔交易。这导致生意人产生这样一种心理状态:每一件事都可以用成本的方式加以量化,而最终要不断降低成本。因此,生意人便常用成本的观点看待一切,甚至连与员工一起庆祝成功,与客户间必要的交流与沟通也都被他们划入了应不断降低的成本范围之列。

要想争取更多的客户,要想让你的员工更有积极性,你就必须慷慨大度。但人们的理解力又是各不相同,这就无法明确地划分慷慨与吝啬的界限。

但作为生意人,你决不应该用成本的观念来看待慷慨,因为它绝对不是一种讨价还价。合情合理的花销是必须的。从长远看,这种花销有可能还会为你带来巨大的收益,而这种收益往往是用金钱难以衡量的。

作为管理者,你不得不作出一些牺牲,其中一项就是不能把每一件事都计入公司的开销中。某些花费,比如给客户送生日蛋糕之类私人事情,就得掏你自己的腰包。如果你试图将这些项目也计入公司的开支中,那么当人们发现时,很容易觉得你这个人不真诚。

慷慨大度是你个人的价值观念,其中就包括你是否珍视与周围人的友谊。工作中,生意人如果总是有意识地回避花钱,迟早会被大家看穿,而成为大家背后指指点点的坏榜样,丧失大家对他的信任。

吃亏是福,与顾客争吵永远是错的

一位成功的老板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过:“我认为我做的最出色的一件事,就是在我的经商生涯中从来没有与我的顾客吵过一句嘴。”

吵嘴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人的一生中,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可能遇到,与你志趣相投的,与你性格迥异的,与你人生同路的,甚至与你人生背道而驰的。可以说在你遇到的人中,多数都是与你不同的,你们有不同的个性、思想、观念和做人的风格。这些不同,有时不免会转化为你们间的辩论和争执,这时你会怎么办呢?据理力争,抑或退避三舍,针锋相对还是欲取中和?

这样的事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而你采取的方式不同,造成的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异,对双方的影响也尽不相同。

但是这样的事情我们无法避免,留意你的身边,你就会发现,一杯水,一口茶,一句广告词,甚至你的一个眼神,都有可能成为一场争执事件的导火索。争辩往往是令人不快的,因为每个人的隐性目的都很明确,那就是认为自己就是对的,别人的观念是错误的。所以我们都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而人都是有思想有意识有个人主见的动物,面对这种侵略性的观点,自然而然就会引起抵触情绪。

两相交火,必然两败俱伤,对对方或是对自己都是有百弊而无一利,即便你通过辩论,运用事实或理论证明了自己的正确性,对方也不见得就会放弃自己的观点,以后见了你还会有抵触情绪。你赢得了一时的口头之快,却并没有赢来一个真正的朋友,从社交的角度来看,你输了,而且白白折耗了很多精力和感情。

更糟糕的结果是,对方对你怀恨在心,伺机报复,那样更增加了你人生和事业的危险系数,这对你来说是大为不利的。而如果你在争辩中失利了呢?可能你也会心怀不甘,情绪难平,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可能你会采取一些手段,如果你采取的手段过于激烈,后果将是极其可怕的。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与人争辩,你永远不会赢,只要是争辩不和,你就是一个注定的输家。所以对于这样的争辩能避免则避免,“难得糊涂”,糊涂一回,你却多了一个仗义相助的朋友,对你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呢?

假如争辩不可避免,你也一定要冷静对待,万万不可心浮气躁,由着一时的感情冲动行事。你应该强行令自己冷静下来,以最快的速度弄清楚当下是怎样的状况,然后思考这场辩论能否避免,如果无法避免,那这场争辩的意义何在,对方与自己感情如何,你是不是希望对方尽快成为自己的朋友和至交?

把这几个问题弄明白以后,你就知道在争辩当中如何操控自己了。

在辩论的过程中,切忌以自我为核心,只注意到自己的情况,从不考虑他人感受,那样只会使辩论火上浇油。你得时刻关注对方的变化,从对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这样就能使你适可而止,不致犯下出轨的错误。如果你赢得了辩论,也要赢得有大将风度,给对方留有余地,对方感动于你豁达的胸襟,一定会以“行动”相报。如果你在辩论中失利,也不要计较太多,真诚地表达出自己对对方的敬佩之心,这样你们仍然有机会相识相交,所谓“不打不相识”,处理得好,你们会成为生死之交。

争辩后,也不能就这样一走了之,你还应跟对方亲切交流一下,一支烟,一杯酒往往可以令他恢复愉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