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官箴》学生活
5662500000046

第46章 慎交箴言(4)

尽管新老交替是一种自然规律,但论资排辈也是一种现实的社会现象和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老前辈们对于新人的晋升,多少都会心存芥蒂的。这既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也是一种对后来居上者的艳羡,还有一种被别人超越后不是滋味的心理。如果年轻人对待老前辈毫无敬老之意,像对待普通下属那样对待前辈,甚至于对前辈吆五喝六、颐指气使,以一个成功者的姿态自居,肯定会招致前辈的反感。吕本中在《官箴》中讲了一个官场中良好的风气:后进官员即使职位超过了原来的上级,也要在原来上级面前保持原有的谦恭,仍然坐在前辈的下垂手,像当初那样尊敬他。吕本中认为这才是官场中应当具有的好风俗。其实这样做还有好几点隐含的好处:

第一,对老领导的心理安抚。看到后进者对自己仍像以前那样尊敬,老领导不平衡的心理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得到些许安慰。

第二,尊重老领导,可以继续得到老领导的指点、帮助,最起码不会因为原来上级的妒忌而受到暗算和打压。其实两者之间曾经有过教育和被教育、引导与被引导的关系,老前辈虽然没有后进者年轻,但工作经验丰富,看问题、办事情都有他们的独到之处。如果后进者在今后的职场生涯中仍然能够得到前辈的指点,那将是一笔丰厚的财富。

第三,老领导在职场中摸爬滚打的年头长,人际资源丰富,在一些地方还可以对年轻人继续提携。有的时候前辈没有晚辈提升得快,并不是前辈的能力、水平与人脉不行,而可能是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当前选拔领导干部实行“年轻化”标准。年轻成为最重要的硬指标,有的时候一条年龄杠杠就把原来的老领导给卡住了。其实老同志还有很多人际资源,如果对你看好,仍然可以间接的帮助你,这对一个入行不久的年轻人还是非常有好处的。

最后一点好处其实更不用多说,人都有老的时候,都有做官做不动的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和精力都要随之衰减,这是一条不变的自然法则。曾几何时把老领导给卡住的那条年龄杠杠,在几年之后也许就会无情地落到自己的头上。“老吾老及人之老”,对待前辈好一点,其实就是对自己好一点,你现在的尊老、敬老实际也是给其他年轻人树立了榜样,如果这种风俗能够代代相传,不用说,总有一天也会因为这种风俗而受益。

智慧金言

《官箴》中的这段话给我们的重要启示还在于,管理对象的差异性是一个管理者必须要注意的。不同年龄与不同经历的人对管理者会有不同的认识与看法,所以年轻的管理者一定要注意处理工作的方法,工作注意方法。比如让不同年龄段的职工处在同一起点进行竞争,甚至对资深老员工缺乏起码的尊重就是不明智的处事方法。还有的年轻管理者认为老员工年纪大,热衷于通过淘汰老员工实行所谓的“减员增效”来提高经营效益,则更加愚蠢。这不但使自己失去了一笔重要的人力资源,也会让那些年轻的下属寒心——毕竟人都有老的时候,这样做会使年轻人认为这不是一个值得他们呆一辈子的地方。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要懂人情、通事故。“长江后浪推前浪”,但也绝不能真的就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要知道,没有前人铺就的路,后人是不可能走向成功的。

地利不如人和

原文

同僚之契,交承之分,有兄弟之义,至其子孙,亦世讲之。前辈专以此为务,今人知之者盖少矣。

译文

同僚的友谊是一种重要的交情,类似于兄弟般的情谊。这一点,也要时时提醒自己的子孙后代(让他们记住长辈曾经的同僚之谊)。官场的前辈在这上面很下工夫,但今天知道这些的很少了。

活学活用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职场之上有竞争,也有交情和友谊。如果能恰如其分地把握这种交情和友谊,尽可能的与同僚、同事结成朋友,或师生之伦、或同年之谊、或生死之交、或通家之好,在工作中你将发现,你会获得更多的帮助、更多的照顾,甚至减少不必要的阻力。古人这句话主要强调官场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会成为一笔重要的“人力资源”。毕竟在职场中,团结合作总好过“单打独斗”。

当然这些“为官之道”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将同僚的交情看作未来的利益期待,今天看起来有一种庸俗的处世哲学的成分。但是如果我们看到与今天职场“相通”的内容,加以合理吸收,通过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来增进彼此的协作精神和团队的凝聚力,仍不失为一句很有用的箴言。

比如世界上伟大的营销专家乔吉拉德曾经提出过著名“250人”规则。他认为,每一个合作伙伴背后,一般会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你和一个合作伙伴结成了良好的、互相信任的关系,这就意味着你也很可能又拥有了250名潜在的合作伙伴或顾客;如果你得罪了他,也就意味着这个人身后的人际力量将离你而去,甚至会成为你的潜在敌人。“人际关系也是生产力”,这话有的时候一点也不夸张啊!

最近有人根据动物生存中的一些习性,提出了著名的“猴子原则”和“蚂蚁原则”为现代人的职业生涯做指导。这些学者认为,不要认为职场生涯与平时的生活没有关系,有的时候职场中的合作关系大部分取决于职场之外的日常生活。有的时候可以学学猴子,平时在生活中可以互相抓抓痒、捉捉虱子,这样能增进双方的感情,结成互帮互助的关系,真要到工作中遇到什么麻烦事,对方也一定会主动帮助排解,使得困难得到圆满解决,这就是“猴子原则”。再来说说“蚂蚁原则”,在我们现代社会中,人们所面对的社会大生产必然需要分工合作,有些工作一个人根本无法完成,在这种条件下,就要学学蚂蚁,注意团结其他合作伙伴,见到虫子后,分头行动,最终将大过蚂蚁许多倍的虫子制服并变成美食。

智慧金言

一个团队中的同事就好比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如果同事们的利益都能得到实现,自己的工作业绩也就自然在其中了。

不攀附权贵

原文

登高之呼,其响四应。吾辈声名所系,原不能不藉当道诸公,齿牙奖借,然彼有相赏之实,自能说项。如攀援依附,事终无补,非必其人之挟贵自大也。即甚虚怀下士,而公务殷繁,势不能悬榻倒屣。司阍者,又多不能仰体主人之意,怀刺投谒,徒为若辈轻薄,甚无谓也。总之彼须用我,自能求我,我若求彼,转归无用,故吾道以自立为主。

译文

每当登上高处张振大呼,四面八方就都会有响应。我们的良好名声,原本就是因为得到了掌权者的称赞。如果他们赏识你时,他们自然而然会替你在不同场合说好话。如果我们去巴结、奉迎他们对事情也不会有多大帮助。并不是因为这些权贵们依仗自己权势自大自傲,不愿帮助我们,而是他们公务太过繁重。即使是心胸宽广、礼贤下士的权贵,也不可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接待我们,并且做得面面俱到。再加上看门人之类的仆役又不能够体会到主人礼待贤士的深意,而我们这些人却偏要揣着名片去请求拜见主人,白白地被这些人羞辱轻视,实在是毫无价值的行为。总而言之,那些权贵若需要使用我,自然会来求助于我;我们如果去求他们,反而是白费功夫的。因此我提倡自力更生,不要去巴结权贵。

活学活用

做人要相对独立,为官不可攀附权贵。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你个人的才智和能力,是金子你总会发光的。机遇也常常光顾有准备的头脑。所以,我们只有不断完善自己,这样你才抓住了根本,拥有了雷打不动的本质的东西;为官之人要保持独立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你有能耐早晚都会被重用,一味地攀附权贵是那些无能之辈,其结果要么是“树倒猕猴散”要么是“唯闻你叹息”。

汉十年(前197年)九月,刘邦率军北征陈稀。韩信乘机暗通陈稀,欲谋为乱。吕后闻知后,在萧何的帮助下,设计擒杀了韩信。

刘邦得知后,遣人返回长安,拜萧何为相国,加封五千户,并赐五百人卫队一支。众臣闻讯,纷纷前来祝贺,独召平前来相吊。

召平,为秦时东陵侯。秦灭后,沦为布衣,生活贫困,靠在长安东种瓜为生,因所种瓜甜,时人称为乐陵瓜。萧何入关后,闻召平有贤名,才将其招致幕下。

召平来到相府,对萧何说:“公将自此惹祸了!”萧何一惊,忙问:“祸从何来?”召平道:“主上连年出征,亲冒矢石,只有您守在都城,不冒风险。今日韩信刚欲谋反,主上就派人回到长安,可见主上又生了疑心。给公加封,派卫队卫公,名为宠公,实则疑君,这不是大祸将临了吗?”萧何听后,急问:“你所言甚是,但如何才能避祸?”召平说:“公不如让封勿受,并将私财取出,移作军需,方可免祸。”萧何点头称是,于是只接受了相国的官职,让出了封地,并拿出家产供军需所用。刘邦听后,疑心稍解。

汉十一年(前196年)七月,淮南王英布反,刘邦又移兵南征英布。其间,多次派使回长安,问相国最近在做什么。使臣回报说:“因陛下忙于军务,相国在都抚循百姓、筹办军粮等。”一客闻知此事,找到萧何说:“公离灭族不远了。”萧何顿时大惊失色。客又接着说:“公位至相国,功居第一,无法再加了。主上屡次询问您的所为,怕是因为您久居关中,深得民心,如果乘主上不在而谋反,岂不是驾出难归了?今公不察上意,还勤恳为民,则更加重了主上的疑心,试问如此下去,大祸岂不快要临头了吗?现为公计,不如多购田宅,强民贱卖,自毁贤名,使民间稍稍谤公。如此,主上知道后,您才可能自保,家族也不会有事了。”萧何照计施行,刘邦得知后,方安下心来。

及刘邦平定英布后返回长安,途中遇到不少百姓拦路上书,状告萧何强买民田。萧何入宫见驾,刘邦将状书一一展示给萧何,笑道:“相国就是这样利民的吗?愿你自向百姓谢罪。”萧何见刘邦没有怪罪的意思,退下后,将强买田宅,或补足价格,或退还原主,百姓怨言渐渐平息。

智慧金言

箫何自随刘邦起事,忠心耿耿,辅佐刘邦成就了帝业。但刘邦疑心颇重,时时防范着萧何。萧何待人宽厚,所以得人相助,避过了祸端。前纳召平之计,散钱财,辞封赏,才消除了刘邦的疑虑;后采一客之策,强买民田,自毁名誉,才解除了刘邦的戒心。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伴君不谨,会被君杀;伴虎不谨,会遭虎咬。真是立身不易,保身更难!

谨慎交友

原文

广交游,通声气,亦觅馆一法,然大不可恃。得一知己,可以不憾,同心之友,何能易得?往往所交太滥,致有不能自立之势,又不若硁硁自守者,反得自全。且善善恶恶,择道在人,苟律己无愧,即素不相识之人,亦未尝不为引荐。况交多则费多,力亦恐有不暇给乎?

译文

广泛地交游结识朋友,互通消息,也是读书人寻找工作的一个办法,但是不一定都靠得住。人生一辈子,能得一知心好友,就终生无憾了。然而真正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的知心朋友,怎么可能轻易地在茫茫人海中就找到呢?往往是交友太广太滥,导致自己反而无法自立。有时倒不如那种固执己见,封闭于一个狭小圈子中的人,反而得以保全自己。况且善善恶恶,选择善还是恶全在于人。如果严以律己,无愧于心,即使是素不相识的人见了你,又怎会不为你引荐呢?一个人交友多了,就会多花费钱财,对本人的钱财和精力来说都恐怕有力不从心的吧!

活学活用

人的一生总要交朋友,特别是少年时代的朋友,没有世俗利益干扰,尤其值得珍视。不过,一旦出现各自地位的变化,应当加以谨慎对待。为官者切不可借朋友之力牟取私利,应把握交友原则:只讲意气相投,不问利害关系。朋友之间要重视真情和相互理解,为官者也要注意处理好治国与交友的关系。治理国家是自己的职责,朋友交往则是社会交往。要以国事为重,做好官和友情并不矛盾,因为真正的友谊是理解和真情。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故事里的管宁,历来是受到赞美的。文天祥在《正气歌》中称颂他:“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夸奖管宁有着如同冰雪一般的节操。从管宁不善高官、不为世俗名利所诱惑的方面来说,确实非常可贵;而他择友之严,更具有借鉴价值。

《聊斋志异》里有个河间生的故事,说的是河间生不务正业,交了个狐狸精做朋友。狐狸精天天带他去吃喝玩乐。一次,他和狐狸精在酒店的阁楼上喝酒,见狐狸精下楼任意取酒客的酒食,惟独对一个穿红衣的人避得远远的。河间生间狐狸精:为什么不去取红衣人的酒食?狐狸精说:“这个人很正派,我不敢接近他。”于是,河问生恍然大悟,他想:狐狸精和我交朋友,一定是我走上邪道了,今后须得正派才是。他才一转念,狐狸精就跑掉了。从此他果然走上了正路。

管宁割席分坐和河间生的教训生动地说明了选择交友正派的重要性。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意思。朝夕相处,甚至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必然在各方面都会有所影响,这种耳濡目染的力量是绝不能低估的。

所以,一个人择友一定要在“良”字上下功夫。固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选择的朋友,尽管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必须主流是好的。他能与你坦诚相处,“道义相砥,过失相规”,道义上能互相勉励,时刻规劝你的过错。这种真诚待人的朋友称之为“挚友”,这种有时让人望而生畏的朋友又称之为“畏友”,这种能使你对真、善、美的事物更加向往,使你变得更高尚,更富有智慧的朋友,就是你应当寻求的,并使你终生受益的“良友”!与这样的朋友建立起健康而真挚的友谊,往往成为你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这朵绚丽的友谊之花将永远散发沁人心脾的芳香。

相反,那种会使你品德变得低下的“滑坡”,或以封建的哥们义气使你眩感,没有原则,不讲是非,拉帮结派,以至于堕入犯罪的深渊,如鲁迅所说,成了“骗子的屏风,屠夫的帮手”,这种所谓的“朋友”是万万交不得的。

我们说交朋友要谨慎从事,是说要选择那种有助于你身心发展的朋友。随意结交朋友,不仅开销要增多,恐怕连自己的名誉也都会受损。

智慧金言

交朋友是一个辨证的问题,不可无亦不可滥。无友则孤单势寡,滥交则会受其累。世界上有许多因朋友多而成就大事,或因广交天下友而受益终生的人,也有因交友不慎而身败名裂或身首异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