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幽默力:事半功倍的说话术
5664400000008

第8章 文字巧搭配,轻松提高幽默力(4)

幽默训练大本营

别解词汇的幽默,非常考验谈话者的思维敏捷能力。你不能把思维停留在词的原意上,要能突破固定的思维或者跳开常理,制造出别开生面的新词意。如果你天生并不具备幽默感,就需要在后天的不断学习中加以锻炼进而掌握,用以增强你的人格魅力。

打个比方,有个讨厌鬼整天到你家蹭饭,给你的生活增添了许多麻烦,你该怎么回绝他?如果你不想直接拒绝,不妨尝试问:“隔夜饭你吃吗?”如果对方说吃,你就可以让他明天再来了。因为隔夜饭在你这里并不指“剩饭”,你已经根据需要将它赋予了新含义。

类似的曲解方法还有很多,譬如监考老师的经典语录:同学们,今天的考试你们要实行“包产到户”,坚决不许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句话的妙处,就在于它并不直言考场纪律,而是为两个农村改革中的专业词语编造了新词义。其中,“包产到户”曲解为“自己答自己的卷子”,而“共同富裕”则被曲解为“相互帮助”。由于“包产到户”和“共同富裕”与考场上紧张严肃的气氛格格不入,形成强烈的反差,由此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幽默效果,使考生的紧张情绪也随之得到缓解。

总的来说,别解词汇的幽默方法并不很难,但你在别解词语时,应该让人感到你是在故意曲解词意,而不是本意,否则就不会产生出这种强烈的幽默效果。

9.将错就错的幽默效果

生活中,我们都害怕犯错,却又难免犯错。但是,生活在习以为常的环境中,人的思维的积极性会自动下降,这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譬如,有老师在讲课时说:下面我打个例子。说罢老师觉得不对,赶紧补充说:不对,下面我举个比方。

再比如有播音员把播音稿“两歹徒打伤我110干警后逃窜”读成“两歹徒打伤我110名干警后逃窜”。

这两种错误都说明,我们的头脑时不时地会发生短路,使我们不能“三思而后行”,而是单纯依靠惯性说话做事,甚至在出现错误后都意识不到自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不过,出现这种错误也不用过于担心,因为这种错误本身,也能误打误撞地营造出一种幽默氛围。如果你的脑筋能迅速运转,将错就错,甚至还能为你带来令人惊喜的幽默效果。

幽默说话智慧做人

人们总说知错就改,其实有时候知错不改,甚至将错就错,也能让你侥幸获得满意效果。当然,这非常考验你的脑筋灵活度,下面两个例子就是很好的例证。

某追悼会主持人:现在请大家难过三分钟

一次追悼会上,主持人一时想不起来“默哀”这个词了,他站在前面绞尽脑汁、张口结舌了半天,就随口拈了个意思相近的“难过”来代替一下。于是他大声宣布:现在,请各位难过三分钟!

三分钟过后,他还是没有想起“默哀”一词,只好硬着头皮宣布:现在,难过结束。

用“难过”代替“默哀”,可谓是一个错误,但说话者不得不错,纯属无奈之举,也只得将错就错。虽然,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个词汇使用失当,具有一定的“黑色幽默”意味,但至少它告诉我们,有时候词汇用错也能制造幽默。当然,这种幽默不能乱用,尤其要避免在肃穆庄严的追悼会上使用。

西班牙画家巴勃罗·毕加索:使用左手的骑马斗牛士

毕加索在18岁那年,曾首次尝试铜版画。由于对铜版画不够了解,经验不足,他在创作过程中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版画印到纸上后,方向总是与原作完全相反的。所以,在毕加索的画作中,那位威风凛凛的斗牛士竟然用左手提着长矛!毕加索创作完后,才发现自己的这一错误,起初为此十分懊恼,但随即他将错就错,化拙为巧,用狂野的字体在画上写上了“Elzurdo”,即左撇子。

这幅《使用左手的骑马斗牛士》非常有名,流传非常广泛,甚至有许多人因此断定毕加索本人就是个左撇子。其实,这只是毕加索创作中的失误,他不忍毁掉一幅自己精心创作的作品,不仅白费心血,也会带来精神上的打击。于是,他只好将错就错,没想到反而成了一段佳话,让人们见识到了毕加索大师的独特幽默。如此看来,犯错也没什么可怕,用积极幽默的心态去对待,错误或许也能转变成一件好事。

美国《纽约论坛报》创办人霍勒斯·格里利:

你的屁股肯定会比你的脑袋瓜更有头脑

一次乘坐火车时,格里利发现邻座的旅客在读一份《太阳报》。格里利认为自己创办的《论坛报》内容比《太阳报》更丰富,消息也多,便建议对方买《论坛报》。

不幸的是,邻座的旅客并不买账,而且还粗野地回复说:“我也买《论坛报》,在我没带手纸的时候,买它用来擦擦屁股!”

“噢,是这样的,”格里利不露声色地说,“如果你坚持这样做的话,你的屁股肯定会比你的脑袋瓜更有头脑!”

这位乘客不仅品位低俗,说话也十分恶劣,由此可见对方人品令人不敢恭维。于是,格里利抓住对方的缺点、言语中的错处,大胆地幽了一默,把对方的“无知”、“粗鲁”、“无礼”刻画得入木三分。这种委婉的讽刺,比起直来直去的批评有力得多。如果你也遭遇到对方的无礼攻击,也可以从中截取某些“偏执”、“片面”的片段,将错就错予以反击,效果比起正面攻击要有力得多。

幽默训练大本营

将错就错之所以可以制造幽默,就在于它能使正常的动因变成歪曲的结果,而且越来越歪,越来越毫不相干,从而形成强烈的反差和连锁反应,让人忍俊不禁。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最可能出错的问题,应该就是口误了。这口误可能是不小心发错了音,或者是遣词酌句出现失误。这种错误的处理方法比较容易,因为错别字产生的幽默是语言领域“废物利用”的最佳典范,它在逻辑上或者谈话上的错位,反倒会生出一种出人意料的幽默效果。生活中,人们甚至故意把读音读错,把词汇用错。譬如读报看书的时候,把“兢兢业业”故意念成“克克业业”;网上冲浪的时候,故意把“版主”说成“斑竹”或者“版猪”等等,这样出错都会惹得大家会心一笑。

当然,如果你的错误本身并无幽默成分,你就要有意识地进行补救,可以故意把这个错误夸大,渲染得更加荒谬,使得你的错误本身带有一种夸张、荒谬的幽默效果。毕加索给自己的画作命名为《左撇子》就是最好的例证。当然,你也可以像格里利那样,抓住对方言谈中的错误,将错就错,予以反击。在运用这种幽默技法时,我们必须保持头脑的高度运转,这样才能找到错误发生的关键点,并且遣词酌句得当,最恰当地予以运用,这样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0.断章取义也幽默,只要你能自圆其说

关于断章取义,大家想必都很熟悉。几乎每天都有媒体将某个明星或者重要人物的话断章取义,来制造轰动效应,吸引读者的眼球。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事件:

主教:纽约有夜总会吗?

一位主教前往纽约,刚下飞机就被记者包围了。有记者刁难他,故意问:“您想上夜总会吗?”主教想回避这个问题,便笑着反问:“纽约有夜总会吗?”结果第二天早上,这家报纸的头版头条刊登出这样一条新闻:“主教走下飞机后的第一个问题:纽约有夜总会吗?”

“纽约有夜总会吗?”这的确出自主教之口,但是在当时的语言环境中,这种反问是一种自我保护,并没有词汇表面所表述的含义。但当这句话被单独列出时,主教的真实意愿与话语字面含义截然相反。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位主教大人看来不是正经人哪!

生活中,大家不要断章取义,刻意扭曲他人的真实意愿。但若有改善谈话氛围的需要,也可以偶尔断章取义,将只言片语从整个语境或者句子中抽离出来,这样轻易就能获得一种不和谐的幽默效果。

幽默说话智慧做人

要制造断章取义式的幽默,我们就需要对某些字、词、句等要素进行不恰当的引用。这种引用所表达的结果往往与原意不符,而且,二者含义相差越远,喜剧效果就越为强烈。

留学生陆侃如:西北楼高,孔雀只好往东南飞了

1935年,巴黎大学,中国年轻的留学生陆侃如正在进行博士论文的答辩。他学识渊博,一路应答如流,主考官们很是满意。

或许是见陆侃如应答得太过流畅,有主考官突然提出一个怪问题,故意为难陆侃如。他问:“《孔雀东南飞》这首诗中,第一句为什么不说‘孔雀西北飞’呢?”

陆侃如知道对方有意为难,稍稍思考了一下,就答:“因为‘西北有高楼’啊!”

主考官们听了先是一愣,随即莞尔一笑,都为陆侃如的幽默风趣所折服!

凡是学习过古文的都知道,诗文中很多方位词意义是虚化的,不可望文生义,比如“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并不表示北山就不能放马。但是,如果这样回答,势必显得呆板,所以陆侃如引用古诗十九首的名句作答,使自己的答案显得非常荒谬。从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来看,“西北”刚好跟“东南”相对,因为西北的楼高,所以孔雀飞不过,只好改道东南飞了。这种解释非常牵强,但很容易产生幽默效果,我们也可以尝试创造类似幽默,而且解释所产生的意义与本义相差得越远或越荒诞,就越显得幽默。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马克·吐温:谁也不许侍奉二主

一次,马克·吐温和主张一夫多妻制的摩门教徒争论一夫多妻制的问题。马克·吐温说:“一夫多妻,连上帝也反对。”那位摩门教徒问:“你能在《圣经》中找到一句禁止一夫多妻的话吗?”

“当然可以。”马克·吐温说,“马太福音第六章第二十四节说:‘谁也不许侍奉二主。’”

从《圣经》原文来看,“谁也不许侍奉二主”的“主”,与丈夫一点儿关系也没有。但是,马克·吐温断章取义,赋予这个“主”字新的含义,附会到自己所说的问题上来,并且自圆其说,以此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进而产生了幽默的效果。这种幽默十分荒谬,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恰当附会捏造,当你的需要由于你的“断章取义”而被满足时,幽默的情趣就油然而生了。

幽默训练大本营

好多人读书喜欢断章取义,这实在是一个不好的读书习惯。因为一个独立的语句,通常要放置在特殊的语境当中,才会有比较明确的意思。读书时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就不能算得上是读书了。

当然,幽默时适当地断章取义并无不可,甚至称得上是一种高超的幽默技巧。但是,大家要想更好地运用断章取义,还得多读书、看书。因为断章取义的运用,需要我们拥有极好的断句的能力,断句能力越强,断句前后句子表述含义就相差得越远。在实际言语表达中,我们就更擅长把自己的真实目的隐含于“断句”中,甚至根据我们的需要随时随地进行“恰当”地断句,当我们的需要由于“断句”而被表明或者满足时,幽默的情趣就油然而生了。

断章取义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幽默技巧,只要断得巧、断得妙,在大家开怀一笑之余,也会为沉闷的生活涂上亮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