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上狂飙
5666000000008

第8章 不到一天占领丹麦

丹麦地处波罗的海与北海之间,海上交通十分便利。丹麦和挪威一样,都是仅有几百万人的小国家,军事力量很弱。斯堪的纳维亚三国间的关系在文化和经济方面一直是紧密的,但丹麦无法指望从邻邦挪威和瑞典那里得到军事上的支援。比如,1937年3月在隆德召开的三国会议上,瑞典曾建议缔结共同防务协定,被斯陶宁拒绝了,理由是丹麦什么都不怕。事实上,丹麦对国防无能为力,也不指望得到瑞典和挪威的援助。

1939年8月底,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四国外交部决定,万一发生大的战争,四国将宣布中立。9月1日,德国攻打波兰的时候,四国发表中立声明。丹麦国会召开会议,会议做出各种安排,研究加强国防力量来扞卫国家主权的问题。然而,丹麦采取的措施是不足的。仅仅短期征集一年或二年期限的新兵。丹麦参谋总部要求的加强防御工事的措施并未通过,结果封锁道路、炸毁桥梁等各项准备工作都没有进行。战后,丹麦军事评论员米凯尔森上校说得很有道理,说1940年4月9日的事件,是丹麦人疏忽大意、缺乏抗战决心的结果……丹麦人自欺欺人地养成了无忧无虑的心情,丹麦人是自作自受。后来,丹麦军方承称,当时的兵力虽然无法扞卫丹麦的主权,即使增加兵力也无法有效地阻止德军的入侵,但丹麦仍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9月3日,英法两国向德国宣战时,四国再次发表中立声明。同时,四国与冰岛于1938年5月27日签署的中立条约生效。当时,丹麦执政的社会民主党政府首相斯陶宁是主张和平的人;外交大臣蒙克也主张和平。斯陶宁和蒙克都不适合在国际危机中领导丹麦。斯陶宁于9月初曾经劝反对党与政府合作,但遭到拒绝。9月4日,丹麦受到了波兰战争的波及,一架英国空军的飞机在埃斯堡丢下一枚炸弹。丹麦国防部于9月6日发布命令,“一旦丹麦遭到德国的入侵,必须以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来组织抵抗,而不需要再下达任何命令,但应充分考虑适应遭到入侵的实际情况。”9月19日,丹麦、瑞典和挪威的首相及外交大臣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会,重申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中立政策,强调三国有权利保持与交战双方的贸易关系,以确保三国的物资供应。9月底,丹麦的“文迪阿”号被德舰击沉。10月3日,首相发表广播说:“这些只是偶然事件,丹麦的中立仍然得到承认,丹麦与所有大国都和睦相处。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丹麦会日益受到战争的波及。特别是供应的情况,只能维持一段艰难的时期。从战略上和供应上来看,丹麦是脆弱的。”

波兰战役结束以后,德国与英法两国的视线都移向了德国的北方。德国的北方是丹麦、挪威和瑞典,他们在波兰灭亡以后吓坏了,感受着唇亡齿寒的无奈。特别是丹麦和挪威紧挨着德国,受到的威胁最严重,两国的兵力非常少。丹麦只有5个小型师和1支小舰队。丹麦早在1939年秋季就同德国达成谅解,德国同意丹麦继续向英国出口农产品,以保证丹麦能够从英国进口商品。丹麦政府对以上内容只敢提出抗议,每当丹麦的船只在海上受到损失,不论是德国还是英法两国造成的,丹麦在提出抗议时总是措词谨慎,害怕惹恼了对方。丹麦既不敢去刺激德国,又希望英国能够体谅它的艰难处境。10月,苏芬发生了冲突。丹麦与芬兰没有边界,对芬兰的命运关心程度虽然无法与挪威和瑞典相比,但也很关注苏芬战争。丹麦参加了10月18日的斯德哥尔摩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芬兰被告知,万一芬兰遭到苏联进攻,则无法指望从瑞典、挪威和丹麦得到军事支援。不过,瑞典人和挪威人仍以志愿兵的身份加入了芬兰军队,丹麦人也参加了。

还有很多丹麦人到芬兰工作,以把芬兰人替下来去参军。11月30日,苏联与芬兰由于领土争端爆发了激烈的战争。英法准备派15万远征军借道挪威和瑞典支援芬兰。希特勒认为,一旦英法军队通过这两个国家的北部,英法两国军队就会以维持交通为名,长期驻扎在丹麦和挪威,从而占领瑞典的优质铁矿石,还能从北面威胁德国。12月,丹麦国会成立了一个军事委员会,由国防大臣安德森主持。安德森与四个主要政党的代表多次商谈军事问题。但安德森不想把参谋部向他提出的增加国防力量的要求告诉军事委员会,参谋部于1939年4月就向安德森提出了这些要求,而且随着欧洲局势的日益紧张而越发迫切。从1939年下半年开始,德国不断地恐吓丹麦,直至年底丹麦对德国的要求百依百顺,使德国政府认为一旦入侵丹麦将不会遇到任何抵抗。1940年元旦,丹麦首相斯陶宁在广播演说中表明了失败主义态度,意思是说丹麦的抵抗将没有任何用处。他的演说在丹麦造成了混乱,议会在几周内进行了连续的反击。他的演说使丹麦人感到小国的悲哀,丹麦人把怒火发泄到丹麦共产党人身上。

政府敌视共产党人,因为共产党人和苏联有联系,而苏联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政府解除共产党人在工会中的职务,但对丹麦纳粹党和地下纳粹组织的活动则不敢采取措施。丹麦议会中的纳粹党议员们和丹麦的德意志少数民族公开为德国活动。1940年1月19日,针对首相的演说,丹麦议会通过决议:“若丹麦受到攻击,不论谁攻击丹麦,必须使用一切防御手段。”但后来并未做进一步的防御准备。希特勒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为了保障攻打西欧时的北面安全,同时保护北欧的战略原料产地,他决定抢在英法两国动手以前攻下丹麦和挪威。入侵丹麦的计划由德国空军负责,陆军计划出动2个装甲旅,越过边境以后进攻丹麦北部,同时出动小队空降兵在丹麦列岛夺取桥梁和交通要道,德军主要靠密集的空中轰炸恐吓丹麦政府。尽管英法两国向德国宣战,但坚持的仍是自保的政策,想用中欧和东南欧作砝码,来交换西欧、中东和海外殖民地的安全。这时,德国利用英法两国不敢进攻德国的心理,宣布德国对英法两国没有任何领土要求,多次向两国提出和平建议 ,继续扮演“和平国家”的假象,以稳住英法两国。与此同时,德国抓紧扩军备战,武装了 146 个师,制造了许多坦克和大炮,飞机达到4000架,潜艇从60艘增加到100 艘。德军主力从波兰调到西线, 在入侵法国以前,德国先行将魔爪伸向丹麦和挪威。德国将对丹麦采取军事行动,最早得到这方面情报的是丹麦海军。1月8日,丹麦驻柏林海军武官寇尔森向海军司令部报告,说德国将向丹麦施压,迫使丹麦准许德国在北日德兰修建空军基地。

海军部并没有把该情报视为德军进攻的征兆,不敢把该情报转告参谋总部或外交部,怕引起混乱。2月13日,寇尔森再次发出警报,但海军部仍然置之不理。德国最高统帅部这时的确在开会研究入侵丹麦和挪威的问题。2月底,挪威、丹麦和瑞典的外交大臣在哥本哈根开会,会议决定与德国签署一项协定,以保护三国到英国的航运。德国政府与瑞典政府定下会谈的日期,但日期临近时,德国政府没有作任何解释就取消了会谈。丹麦根本没有得到德国政府的答复。德国政府取消与瑞典政府会谈的同时,正在调动军队,并把船只集中在施维讷谬德附近,丹麦驻柏林大使馆得到详尽的情报,证明德国正在准备发动的攻击可能针对丹麦。3 月,希特勒正式下达作战命令:“斯堪的纳维亚局势向不利于德国的情况发展,必须做好进攻丹麦和挪威的准备。”丹麦缺乏天然屏障抵挡德国,丹麦一旦遭到德国的进攻,根本等不到西方国家的支援就会灭亡。早在1937年春,英国艾登外长就已经跟丹麦首相斯陶宁和外交大臣蒙克表达过上述意见。在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丹麦对德国的态度及外交政策时,必须考虑到这些事实,特别要考虑到英国政府的态度对丹麦产生的重大影响。丹麦政府知道丹麦将是孤立无援的。

丘吉尔于1940年初的讲话进一步证实了英国对丹麦的态度。丘吉尔在伦敦回答斯堪的纳维亚记者时对丹麦记者解释说:“人们谁也不能怪丹麦。其他的国家至少还有一条沟堑,能够隔着沟堑与德国对抗,而丹麦离德国太近,谁也无法援救它。我无法给丹麦任何保证,尽管丹麦与德国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但我坚信,一旦时机到了,德国人会毫不犹豫地入侵丹麦。”直到1940年4月9日,丹麦与交战双方的贸易关系一直保持着。当时,英国的煤无法进口了,但能够从德国进口劣质的煤。另外,丹麦从英国的进口下降了,这是因为德国的威胁。丹麦驻柏林大使馆不断向哥本哈根发出私人信件、电话和电报,大多数是由拉黑大使发出的,其中一封信是1940年4月1日发出的,然而外交大臣蒙克竟未采取任何行动。1940年4月4日,蒙克与首相斯陶宁和国王讨论驻柏林公使馆发来的情报。4月5日,蒙克在政府工作会议上作报告,这次会议拒绝采取任何预防措施,认为拉黑的报告有些不实。应丹麦政府的要求,丹麦外交部与瑞典和挪威两国大使进行会谈,以确定两国政府的看法。两国大使保证,两国政府认为从柏林来的消息是谣言。

丹麦人并未就这些情报与柏林的外交部进行交涉,主要是因为丹麦前任外交大臣认为,他能够从德国驻哥本哈根大使嘴里套出真话。但德国驻哥本哈根大使对入侵毫不知情。4月5日、6日和7日,从拉黑那里发来更多的预警情报,但仍未唤起丹麦政府的警觉,丹麦阿克塞尔亲王因另外有事到柏林,曾拜会戈林,但没有从戈林那里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消息。丹麦驻柏林大使馆自行决定,必须使丹麦民众注意到迫在眉睫的入侵危险。他们把两个丹麦记者召到大使馆,要求他们向各自的报馆发出“令人焦虑的急电”。在4月5日、7日、8日的《国民日报》和4月6日、8日的《贝林时报》上,出现了警告文章,引起了丹麦人的恐慌,但这些警告显然太晚了。4月8日清晨,德国驻丹麦大使通知丹麦,英国在挪威领海布雷。接着,丹麦又得到德舰沿着丹麦海岸北驶的情报。

《国民日报》报馆再次发出警告,说德国可能“在两小时内”采取行动,却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参谋部提出把军队朝边界调动的要求遭到国防部的拒绝,但得到国王的支持,国王下令丹麦军队进入战争状态。下午,德国驻丹麦大使拜访丹麦外交大臣蒙克,提出鉴于英国布雷造成的严重后果,丹麦会因英国的行动受到影响,希望到时丹麦对德国的行为给予谅解。蒙克当场表示拒绝这一无理要求。德国驻丹麦大使警告蒙克说,丹麦这样做将是最不幸的,很可能被柏林误解。在当天傍晚举行的外国使节例会上,法国大使向丹麦通知英国舰队布雷的事情,但英国大使表示没有接到要他发表声明的命令。蒙克要求两位大使转告法国和英国,丹麦对两国侵犯挪威中立的事情深感遗憾。蒙克说:“盟国的行动危害了丹麦、挪威和瑞典,而丹麦本身似乎不会受到直接威胁。”英法两位大使也认为丹麦不致立刻受到入侵。与此同时,德国驻丹麦大使催促蒙克,希望丹麦对英国海军布雷事件有正式的答复,同时希望再次得到保证,丹麦不会征兵。蒙克打电话向德国驻丹麦大使保证,丹麦政府将“本着历来解决丹麦与德国的复杂问题时同样的友好精神,予以消除。”深夜,拉黑又有一份报告发到首都哥本哈根:德国舰队可能开往挪威的纳尔维克港,本国政府不应乐观。

蒙克等人认为拉黑的电报不真实,因此没有采取行动,尽管这封电报还说德国的计划是“完全或者局部占领丹麦和挪威”。4月9日凌晨4时15分,德国不宣而战,出动2个装甲旅入侵丹麦,在空军的强大火力支援下长驱直入。与此同时,在日德兰半岛各重要据点和哥本哈根出现大量德国伞兵,很快就占据了绝对上风。当德军的1000名士兵在哥本哈根登陆时,另一支德军小分队在哥本哈根西部占领了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当丹麦军队还没有准备好战斗时,已经处于德军的包围之中了。4时 20分,德国驻丹麦大使要求立即与蒙克在他的家中会谈。

蒙克报告了斯陶宁,斯陶宁通知了部队。德国驻丹麦大使递给蒙克一份德国的照会,通告德军正越过丹麦边境,在若干地点登陆。要求丹麦军队停止抵抗。德国驻丹麦大使要求蒙克马上答复丹麦的态度,威胁说德国轰炸机群马上就要飞到哥本哈根了。蒙克抗议德国侵犯丹麦的行为,并要求给点时间向国王和政府报告。德国驻丹麦大使表示同意,但强调要快。几乎同时,丹麦陆军部和海军部相继得到报告,说德军已经入侵,哥本哈根发现了登陆的德军。5时刚过,斯陶宁、蒙克、国防大臣和三军参谋长觐见国王,70岁的丹麦国王克利西尔急忙召开内阁会议,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抵抗。陆军参谋长主张继续抵抗,但其他人都说抵抗是没有用的。丹麦政府仍想与德国政府达成和平协议,但在那种情况下谈和对丹麦十分不利。会议在6时结束,国王做出停止抵抗的决定,宣布接受德国的最后通牒,并命令只打了几枪的部队放下武器,并号召人民“不要做任何抵抗”。丹麦的领导人又碰了一次头,决定在下午开会,邀请反对党加入政府,反对党同意加入政府。8时,丹麦人在无线电广播中听到德国人宣读希特勒的呼吁书:“德国保证丹麦的领土完整,丹麦的经济将完全与德国进行友好合作。”晚上,丹麦议会全票通过政府的投降决定,“但愿丹麦保持秩序,希望公民能够遵守纪律。”德军对丹麦的强大攻势在4小时内结束,仅在个别地方出现意外的军事冲突,德军死亡2人,10人受伤。1939年3月,德军入侵整个捷克,张伯伦感到被欺骗,声称如果德国进攻波兰,英国将出兵。

1939年9月3日,德军入侵波兰。张伯伦政府立即对德国宣战。同时,张伯伦改组内阁,吸收主战派丘吉尔进入战时内阁,担任第一海军大臣。战争开始的前八个月被称为“假战”,直到德国进攻荷兰时英国才真正参战。这期间,苏联入侵波兰和芬兰,张伯伦认为只有打败德国后才有可能对付苏联。1940年4月,德国入侵挪威,英法联军被击溃。5月7日,挪威灭亡。英国议员们在议会要求张伯伦滚出国会!5月9日,德国入侵荷兰、比利时和法国。5月10日晚,张伯伦向女皇递交辞呈,推荐丘吉尔当首相。张伯伦辞职后,丘吉尔请他留在战时内阁,任命他为枢密院议长,掌管枢密院议长委员会。张伯伦为政府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咨询。此后,张伯伦因胃癌而做了手术,9月30日他辞掉保守党领袖和枢密院议长的职务,回到汉普郡。经丘吉尔的特批,国家各种文件仍然送他阅批,使他能继续为国家服务。1940年11月9日,71岁的张伯伦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