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鸿章坎坷创业路上的管理智慧
5666300000011

第11章 大树底下好乘凉借鸡本为快生蛋(4)

同年,慈禧太后勾结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控制幼帝夺得大权。咸丰皇帝尸骨未寒,王朝人心已散。中央越是不稳,就越要获得地方的支持。混乱的政局中,曾国藩再受提拔“兼办浙江军务,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巡抚,皆归节制”。风云突变之间,曾国藩的实力达到鼎盛,大半个清王朝都归他所有。

清政府给予了曾国藩天大的权力,也在他肩上压上了天大的责任。浙江告急,苏南告急。一封由冯桂芬起草的“乞师信”由上海星夜发往湘军大营。面对上海的求援,曾国藩有两个必救的理由:其一,上海重镇,经济富庶,水陆两通,为天下膏腴,“苏、杭及外国财货所聚,每月可得厘捐六十万金”,是缓解湘军经费不足的重要途径;其二,上海租界甚多,关系复杂,主政势力薛焕、吴煦为湘军政敌,湘军派兵入沪可以打击政敌,占领新根据地。

此时湘军主力正在围困天京,得力战将无法抽身,其余将领也在各地为战,面对上海求援竟无人可派。东援上海、苏南是不能拖延的当务之急,曾国藩的目光不由注视到了学生李鸿章身上。一直等待机会的李鸿章百脉奋张,终于看到了光明。

相比和平年代,乱世之中的生存法则就简单多了。尤其是对一个刚刚崭露头角,想开创一番事业的李鸿章来说,最重要的法则就是强大的实力。建立淮军,东援上海、苏南这个如此重要的机会,他想千方、设百计也要紧紧抓在手中。

吴中敌人势大,淮军将领都推脱不前,因为一旦战败只能魂归东海。李鸿章却一往直前,与其没有立身的本钱只能战战兢兢地活下去,还不如冒险~搏。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曾国藩保荐李鸿章为署理江苏巡抚编练淮军。编练一支军队并非易事,战争就是一台烧钱的机器,要钱,要人,要枪,要地盘。因为没有资金,没有士兵,没有武器,没有根据地就没有战斗力。而且此次编练军队是要担负起驰援上海,巩固吴中的重任。不再是李鸿章在安徽办团练时那样数百、上千人就可成军的小打小闹。

这些原本应该让李鸿章头疼的问题,在机缘巧合下都迎刃而解。出兵吴中,湘军是李鸿章坚强的后盾,这让李鸿章有了立足吴中的基础。吴中广阔的空间,上海繁荣的经济是李鸿章发展的机会。李鸿章要做的就是借鸡生蛋,带着别人的队伍,花着别人的钱,用别人的理念来打造自己的力量。

为此李鸿章借了一只鸡,生了四颗蛋。靠着这四颗蛋他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创建了戡平吴越、奠定中原的淮军劲旅。

借军队,奠定发展基础。无兵无将不成军,李鸿章在安徽等地积极联络旧部,招募兵士,编练淮勇。但新军战斗力有限,远征异地,战守难恃。要想介入吴中复杂的形势,必须有湘军的老底子作为后盾。曾国藩对此欣然允诺,先后从湘军旧部、自己亲军、曾国荃等处调拨数营兵力混入新募淮勇之中。这样,淮军成立之初已成为下辖十三营,拥有六干五百多人的武装力量。

借品牌,赢得上下呼应。战火不断,各方势力都想方设法壮大自己,招兵买马的不止淮军一家。烽烟一起,人命如同草芥。乱世之中,当兵吃粮是最后的保障。没力气、没能耐的只想在军中安安稳稳地混个温饱。有才能、有武力的想谋一个锦衣玉食的生活,公侯万代的身份。势力有大小之别,军队有强弱之分。名声响亮就多一分生存的希望,实力强大就多一点建功的机会。所以投军之人,都想找个靠得住的人。

李鸿章早年在安徽办团练时闯下了一些名头,这点微名只能招募旧部,拉拢乡友,要想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招兵买马还不够。镇压太平天国力量中,能称为东南屏障、擎天一柱者非曾国藩的湘军莫属。李鸿章借了曾国藩的名头,沾了湘军的光,赢得了大旗一举、一呼百应、从者云集的局面。

借理念,打造淮军模式。湘军之所以强大,是因为那套独有的治军模式。李鸿章久在曾国藩帐下,对此耳濡目染,学得炉火纯青,用得得心应手。淮军上下完全效仿湘军,通过血缘、乡族、师友、同窗关系建立层级统领。整编、训导之法也完全借鉴湘军,在“定营伍之法、器械之用、薪粮之数”等方面也悉仿湘军章程。可以说淮军就是与湘军血脉相通,长相相近的亲兄弟。

除了运用湘军模式,建成淮军以外,李鸿章在构建军队领导层的时候也处处有湘军建军的理念。李鸿章仿效曾国藩招募人才,建立自己的幕僚集团。周馥、钱鼎铭、凌焕、刘含芳都在此时归于李鸿章麾下.成为他的得力干将。

借资金,壮大自身实力。李鸿章深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道理。有兵无钱,军队寸步难行,事业难以做大。可以在曾国藩处借到人,借到兵,唯独借不到钱。缺饷一直是湘军面临的大问题,曾国藩积极介入吴中地区筹集军饷,就是基于这个考虑。被太平军围困的上海接连告急。为了坚定曾国藩派兵救援上海的决心,上海方面同意每月给湘军十万银元。而且驻守镇江,进入上海,可以联络淮、扬,依附苏、常。大军的进入就意味着对地方政治、经济的全面接收。有了地盘,就可以设卡收税,后勤也就得到了保障。

借鸡生蛋,李鸿章靠着几分运气、几分智慧、几分辛劳终成自家大气,这是时也,命也。从此李鸿章不再是无根的浮萍。涓涓细流在大坝下聚积,时间长了,一旦开始泄水,将变成势不可挡的洪流!

创业者必读

强大的实力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良好的机遇是企业进步的台阶。在云诡波谲、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空有实力而缺乏机遇,结局将是坐吃山空,失去优势地位;有机遇而没有实力,也只能望洋兴叹,无可奈何;只有机遇和实力齐备之时,抓住机会,企业就可以趁势而起实现更大的发展。

从李鸿章借鸡生蛋的经历,可以看出能否抓得住机遇,是改变命运的关键。李鸿章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地借此上位,首先在于他经过多年的历练,身经百战,无论在名望上,还是在才能上都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将领,可以独自扛起一方的大旗;其次他有上位的野心,有冲天而起的准备。机会永远都会青睐有准备的人,修身养性,雌伏已久的李鸿章准确地抓住了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也就成为必然之事。

市场上的机遇都是稍纵即逝的,有实力、有准备并不一定就能成功地抓住机会,企业家还需要掌握抓住机会的窍门,如同李鸿章的机遇隐藏在援救上海的一次战役中。能够给企业带来发展的良机,一般也蕴含在看似平常的事务中,企业管理者抓住机遇的第一个诀窍就是充分了解行业动态,时刻关注市场信息,这样才不至于让机会无声无息地悄悄溜走。效率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企业管理者抓住机遇的第二个诀窍就是一旦确定机遇之后,迅速反应,果断进行投资,争得黄金发展时期。

经管真谛“说”

借鸡生蛋的法门把一个山乡少年变成一支初具规模的军队领袖。但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除了天生的傻瓜之外,大家人人心里都有一架算盘在不停地拨动。谁也不会愿意把自己养的母鸡平白无故地借出去给人家生蛋。借鸡生蛋其实并非一本万利的买卖,从来没有什么生意是稳赚不赔的。

李鸿章借鸡生蛋得以完美进行,运气、智慧和辛劳缺一不可:吴中告急,上海求援,曾国藩无人可派,李鸿章夺得机会,这是帮助李鸿章成功的三分运气;有了机缘,有了运气,还要好好把握,仔细经营,否则一旦疏忽大意就可能变成鸡飞蛋打,人财两空;除了运气和智慧,多年提着心、吊着胆几经生死的艰苦历程,常人望之却步的痛苦与烦恼,难以想象的汗水与艰辛都是成功的助力。

坚持不懈的努力,矢志不渝的奋斗是创业者的座右铭。通向成功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追寻者的足下总是遍布坎坷和荆棘,只有凭借辛劳、智慧和运气才能跨过一道道坎,越过一丛丛荆棘登上成功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