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少年儿童常见病诊疗调护禁忌
5666400000003

第3章 新生儿疾病诊疗调护禁忌(2)

2.忌水分摄入不足病后患儿因发热等易造成脱水,只靠静脉补液又易增加肺和心脏负荷,因此要多喂水,以弥补机体水分的脱失。

3.避免溢乳在喂养患儿时易发生溢乳现象。在喂乳时不要喂得过饱,喂后不要过度晃动,应将患儿抱起趴在母亲肩上轻拍后背片刻。不要平卧喂养,以免发生溢乳而吸入气管。

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多由分娩时颅内损伤、缺氧所致,极少数可因出血性疾病或颅内先天性血管畸形所致。颅内出血的症状多在出生后不久出现。常见的有烦躁不安、脑性尖叫、惊厥等。也有的可出现嗜睡、昏迷,肌张力低下,呼吸不规则或停止,动眼神经麻痹,瞳孔不规则,对光反射消失等。颅内压增高可见前囟紧张或隆起。出血量过多可导致死亡。出血量不多者可无后遗症。出血量多可造成脑积水、癫痼、大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等后遗症。

颅内出血的症状和体征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关,常见者包括:①意识形态改变;如激惹、过度兴奋、淡漠、嗜睡、昏迷等;②眼症状:凝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眼球震颤等;③颅内压增高表现:脑性尖叫、前卤隆起,角弓反张,惊厥等;④呼吸改变;增快或缓慢,不规则或呼吸暂停等;⑤肌张力:早期增高,以后减低;⑥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应不良,固定和散大;⑦其他:无原因可解释的黄疸和贫血。各类型颅内出血的特点如下。

(一)硬脑膜下出血多数为产伤致的天幕、大脑镰撕裂和大脑表浅静脉破撇所造成的急性大量出血,在数分钟或几小时内神经系统症状恶化、呼吸停止死亡;亚急性者,在出生24小时后出现症状,以惊厥为主,有局灶性脑征,如偏瘫、眼斜向瘫痪侧等;亦有症状在新生儿期不明显,而在出生数月后产生慢性硬脑膜下积液,有惊厥发作、发育迟缓和贫血等。

(二)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起源于蛛网膜下腔内的桥静脉,典型症状是在生后第2天发作惊厥,发作间歇情况良好,大多数预后良好,个别病例可因粘连而出现脑积水后遗症、少量出血者无症状;大量出血者常于短期内死亡。

(三)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根据头颅CT图象可分为四级:Ⅰ级,脑室管膜下出血;Ⅱ级,脑室内出血,无脑室扩大;Ⅲ级,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大;Ⅳ级,脑室内出血伴脑实质出血。大部分在出生3天内发病,最常见症状为Moro反射消失,肌张力低下,淡漠及呼吸暂停。小量Ⅰ、Ⅱ出血可无症状,预后较好;Ⅲ、Ⅳ出血则神经系统症状进展快,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意识状态从迟钝转为昏迷,瞳孔固定,对光反应消失,惊厥及去大脑强直状态,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呼吸停止死亡;部分患儿在病程中有好转间隙,有的患儿病情不再加重,有的经过稳定期后,出现新的症状,存活者常留有脑积水和其他神经系统后遗症。

(四)小脑出血多发生在胎龄<32周的早产儿,常合并肺透明膜病、肺出血,临床症状不典型,大多数有频繁呼吸暂停,心动过缓,最后因呼吸衰竭死亡。

[诊疗禁忌]

1,忌过用镇静剂当患儿出现惊厥时,可给予镇静剂,但要避免过量,以免影响患儿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困难。多选用氯丙嗪、水合氯醛等,按体重严格计算应用。

2.忌颅内压过高颅内出血常致颅内压增高。应尽早给予相应的治疗,可试用地塞米松、甘露醇等药,并密切观察呼吸、心率、神志、瞳孔的变化,以便指导用药。

3.忌忽视并发症及后遗症的治疗颅内出血患儿多易出现并发症,或遗留有后遗症。所以,一旦发现其存在就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如中枢性瘫痪、失明、耳聋、肺炎、拒食等病症。

[护理禁忌]

1.忌居室环境不安静患儿居室环境要保持安静舒适,避免扰动不安,光线过亮,衣被不舒适等。居室还要保持空气清新。

2.忌扰动患儿患儿要抬高头肩部,处于安静状态,避免不必要的移动,以防止加重颅内出血。

3.忌病情观察不细颅内出血患儿的症状变化迅速,易引起呼吸衰竭,心脏停搏。因此,要仔细观察呼吸、脉搏、神志、瞳孔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给医师,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以挽救患儿生命。

4.忌交叉感染颅内出血患儿易合并细菌感染,如呼吸系统的感染,应采取隔离治疗。所用物品应消毒处理,避免引起交叉感染。

5.忌抢救措施准备不足对颅内出血的患儿一定要做好抢救准备,如氧气、急救药品与器械。一旦发生意外,立即给予抢救。严防因抢救物品准备不足而延误抢救时机。

[饮食禁忌]

对颅内出血患儿应推迟喂奶时间,以防因颅内出血压迫,导致吞咽困难而发生奶液吸入气管而引起不测。婴儿所需营养可通过静脉供给或鼻饲进行补充,其具体方法及所补充的营养,应在医师指导下应用。尤其是鼻饲的食物更要合理配制并注意卫生。

新生儿腹泻

新生儿腹泻的原因可分为肠道内感染、肠道外感染和非感染性腹泻三大类。肠道内感染主要发生在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新生儿,由于奶具不洁而导致病从口入。最严重的要算新生儿流行性腹泻了,它常常发生在医院里的新生儿室,病菌经过母亲产道时传给新生儿,然后由医护人员的手将细菌扩散开去。此病潜伏期短,症状重,开始时厌食、吐奶、腹胀,继之腹泻呈黄绿色水样大便,有击拍声,腥气奇臭,一天大便次数可达10次左右,很快出现脱水症状。其他像鼠伤寒沙门氏菌、轮状病毒、腺病毒等,都可引起新生儿腹泻,严重者常常威胁生命。

肠道外感染主要是由于病原体毒素的影响或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致使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加而引起腹泻。这种腹泻一般无粘冻、脓血和奇臭,次数较少。在新生儿患肺炎和败血症时,细菌有时也可从肠道外或血液中透过肠壁,渗入到肠道内,引起肠炎。

新生儿腹泻多是由于喂养不当,外界环境改变,对牛奶过敏等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或因感染(如大肠杆菌、病毒感染等)所致。

新生儿腹泻者多有人工喂养史,在炎热夏季多发。症状较轻时,每日排便不超过10次,粪便常有奶办或呈水样,有时为深绿色稀便,含有少许粘液,无脓血,可有轻度呕吐。对牛奶过敏者多发生于餐后1小时左右。患儿常因腹部绞痛哭闹,排便次数增多,呈粘液状,或含有少许血丝。致病菌所致的腹泻,每日可达10~20次,呈黄色水样便,无脓血,偶见粘液,有酸味,量多。多伴有呕吐,食欲减退,腹胀。或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腹泻严重者常并发明显的脱水及酸中毒,甚至发生休克,应进行积极的救治,以防危险发生。

[诊疗禁忌]

1.忌滥用抗生素对新生儿腹泻,首先要查明原因。若由喂养不当而引起的单纯性腹泻,不必应用抗生素。

对牛奶过敏所致的腹泻应用抗生素是无效的,只有细菌感染所造成的腹泻才可应用抗生素治疗。因此,不要一见腹泻,就使用抗生素,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经济损失。

2.忌补液不合理单纯性腹泻,一般不主张补液,只有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时方可采用补液治疗。补液时一定要根据病情制定补液的量、性质、电解质的多少等。在补液时速度不宜过快,滴速每小时5毫升~10毫升/千克体重,所需补液量在8~10小时内完成,以免导致心肺功能衰竭。因此,对新生儿一定要慎重补液,合理补液。

[护理禁忌]

1.忌腹部受凉对新生儿一定要注意腹部保暖,若受凉,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生腹泻。因此,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

2.忌精神刺激由于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自我调节能力差,当遇有精神刺激、惊吓时,易于诱发消化功能紊乱,故当避之。

3.忌居住环境不良新生儿的居室要保持环境卫生好、不潮湿、阳光充足、通风、安静。

4.忌新生儿用品不洁新生儿的衣物要保持清洁、柔软、无刺激。奶瓶定期消毒,以防病菌污染。

5.忌交叉感染对新生儿腹泻者要加强护理,进行必要的隔离,所用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护理患儿前后要洗手等,防止并发其他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