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秦始皇:跌倒在细节面前的高管
5666600000012

第12章 看铁骑飞去,漫揾英雄泪(1)

1.李斯相秦,功劳几何:员工要制定进取型职业规划

政治上不会有永远的真空,一个政治集团瓦解之后,就会有更多的政治力量崛起。秦国的外戚势力被清除,政坛正处于老牌势力消亡,新兴力量崛起的过程中。其中胜者爬云而上,败者坠地而下,喜怒哀乐都在瞬间注定。

昌平君的背叛事件,让很多秦国核心机密大白于天下。许多事先规划好的计划也要全盘推翻,这些虽然麻烦,但还不能动摇赢政的意志。真正让赢政感到十分无助的是:缺少坚定的支持者,导致很多政令得不到有力地执行。

赢政想要乾纲独断,就需要忠心而又有能力的大臣在政治上声援,协调朝堂上的各种力量。吕不韦和昌平君的离去,让赢政身边出现了短暂的真空。坚定地站在赢政身后出谋划策的李斯,在帝国权力场不停洗牌中脱颖而出。他顺利地取代了昌平君的位子,攀登到权力顶峰。

缔结婚姻是获取信任的有效手段。为了显示对李斯的恩宠,在赢政的主导下,李斯与秦国赢氏建立了牢固的姻亲关系,如史料所载:“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秦国朝堂上大小官员很快聚集到了李斯门下。吕不韦永远想不到,这个曾经投靠自己的落魄书生,有一天会和自己一样掌握泰国的权柄,甚至比自己更得赢政的信任。赢政重用李斯,李斯也竭诚相报。在赢政完成天下统一的大业中,李斯无疑让赢政这颗帝星发出了最耀眼的光芒。

牛顿说过,他的成功是站在巨人的肩上。而李斯的成功是站在泰国历代君王和商鞅、吕不韦等各国智谋之士的肩上。李斯是在继续他们没有完成的事业。李斯登上秦国相位时,泰国给了他一个最佳的发展空间:

经过历代君王的努力,泰国在实力上已经站在了战国的最高峰。李斯不用为如何壮大秦国而劳心费力,只要做一个挥霍者就行了。配合赢政把历代君王积累下的财富和培养出的武力换成天下的人口和土地,成为李斯最应该承担的责任。

经过商鞅等人的改革,秦国已经拥有了战国时代最先进的体制。国家运行体制,是推动国家强盛的基础。秦国经过几次大的变革,在体制上已经完全适应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李斯只要保证其体制按部就班地运行下去,就可以取得辉煌的成就。

吕不韦专权秦国几十年,泰国统一天下的局面已经构建出来,吕不韦时代制定的政策和构想足够秦国完成统一大业。李斯的任务就是继续吕不韦未尽的事业。

赢政为巩固权力,相继清除嫪毒、吕不韦、成蛟、昌平君等反对势力。李斯接掌秦国丞相时,正是赢政权力最稳定,秦国朝堂政治力量最薄弱的时候,这为李斯顺利掌控大权,收拢人心提供了便利。

李斯登上秦国相位以后,泰国统一天下的工作已经到了最关键时刻。人力、物力、财力都已具备,甚至连制定策略都不需要李斯操心。李斯所要做的只是如何利用秦国积累的资源,把已经规划完善的兼并天下的计划执行成功。

李斯如此顺风顺水的坐在秦国丞相位子上,陪着赢政打下整个帝国。是其功,非其功,其功几何?这只有交给历史来评判了。

李斯当年本来只是楚国上蔡一个无人知道,负责后勤仓库的小吏。如果他安于现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终老一生也有可能。厕所和仓库里的老鼠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使他沉寂许久不甘平庸的意识得到觉醒。他不希望“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于是才有了他后来问学荀卿,西入强秦的事情。

通过吕不韦的推荐,他来到赢政身边,并得到赢政的信任。一系列阴错阳差的变故,让他位极人臣,满门富贵。他完成了由一个默默无闻的仓管,向公侯世家的华丽转身。

李斯能在千古一帝最辉煌的时候,适逢其时,成就千古感叹的事业,是他的努力,也是他的运气,这注定了他会在历史的卷轴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安逸和不思进取会导致事业发展停滞不前和个人发展空间终结。李斯的经历说明由仓管变成秦国丞相的前进道路很漫长,不能安于现状,要有时刻进取的职业规划:

★要想成为一个卓越的管理者,必须经历一个不断上升,不断进取的漫长征程。安于现状,过早地停止前进,就是放弃梦想,终结事业。李斯正是有了不安于现状、成就卓越的想法,才使他走上了一条特别的人生之路。

★有梦想就要勇敢的付诸实践。理想再伟大,没有勇气去落实,也只能算是空想,永远达不到目的。只有在不懈的奋斗中,才有实现理想的可能。如果李斯只是不甘。一辈子做个默默无闻的小官吏,而舍不得辞去仓管这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那他也将一事无成,终老一生。

★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还需要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历练的过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胜任更高的位子学习和历练必不可少。李斯问学于荀卿,在吕不韦门下、赢政身后做幕僚的过程都是不断学习、不断历练的过程。

熊彼特对企业家职能的定义是: “企业家的职能就是识别企业的生产性因素,并整合它们”。由此可见,企业家的职责之一是充分认识、发展、完善企业现有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在这其中,企业家要拥有两个方面的认识:

★要成功胜任企业家的工作,就必须重视获取企业发展资源。这个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策略上的资源,物质是保证企业发展的基础,策略是保证企业正确发展的方向。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离开必要的资源,能力再强也没有用武之地。

★企业家应该具有正确利用资源的能力,使企业在消耗资源的同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种能力是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通过对企业资源的整合利用,把小资源变成大资源;把“死”资源变成“活”资源;把分散资源变成集中资源;把一次性使用资源,变成循环多次使用的资源。如果没有能力,企业资源就难以发挥作用。

2.“逐客令”的争议:任人唯亲与唯贤常两难

如何用人,用什么人,怎样用好人,一直都是企业管理者头疼的问题。面对汹涌而来,投奔秦国的各国宾客,赢政在取舍之时也几经波折。

战国特有的人才自由流动现象,促成有实力的政客广邀宾仕,多养门客。力强如平原君、信陵君者门客数干人,力弱如燕太子丹、赵公子嘉者门客也是成百上千。为了壮大力量,嫪毒和吕不韦也多召宾客。嫪毒鼎盛时期门下有食客四千余人,吕不韦的数量更甚,倒台之后依然有无数宾客来往于道路为他奔走。

赢政一举铲除这两大势力后,开始考虑如何处理投靠秦国的宾客问题。这些宾客就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在赢政为此头疼之时,有人举报负责监修秦国水力工程的郑国是韩国派来行“疲秦”之计的奸细。赢政一怒之下,下了一道“逐客令”诏告全国:凡是别国投靠秦国的宾客统统驱逐出境。“逐客令”一出,一石激起干层浪,马上在泰国朝堂内外吵得沸沸扬扬。对此政策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也大有人在。政治决策往往是以维护政治派别的利益为依据的,庄重的国策背后可能是无数利益的纠葛,畅行的法令背后可能是统治者的个人好恶。秦国朝堂多有别国大臣占据高位,严重侵夺了秦国本土臣僚、贵戚的权益,所以秦国的王室宗族、本土大臣对此政策极为赞同,纷纷支持赢政逐客。而以李斯为代表的外来臣子,如果被驱逐出秦,所获得的利益全都将化作泡影。他们的一切打拼,又得从头再来

秦国依靠天下的人才,历经几代君主走上了国富民强的道路。对人才的重视随之也形成了六国人才云集咸阳的壮观场面。人才的选择都是双向的,在天下才士投奔秦国,想一展才能的时候,秦王赢政因为嫪毒、吕不韦、郑国事件,而对这些人产生了信任危机。一场是否执行“逐客令”的政治角力在秦国展开。若非李斯巧妙规劝,各国宾客可能马上失去秦国这个施展才华的舞台,秦国也会失去利用各国人力资源的机会。最后李斯以一篇洋洋洒洒的《谏逐客书》说动了赢政。这场利益的争夺,以秦国外来户的胜利告终。

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用三点不可辩驳的理由,赢得了赢政对外来宾客的认同:

秦国历来有任用宾客传统。秦有富利之实,强大之名“皆以客之功”。正是因为孝公用卫国商鞅,惠文王用魏人张仪,秦武王用楚国甘茂,昭襄王用范雎,才使秦国有今日的强大。只有继续礼贤下士,广纳人才;唯才是举,用人不疑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人才和珠玉珍玩一样,不能因为不是秦国出产,就弃之不用。“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这不是秦国“跨海内、制诸侯之术”。天下一统的使命最终落到秦国的肩上,这与秦国不分国界重用、选拔人才是分不开的。人才就和器物一样,不在乎是哪里产出的,而在于如何使用。用之正,则正;用之邪,则邪。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只有不拘一格任用贤才才是长久强大之道。

驱逐宾客是“以资敌国,损民以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的危险行为。天下人才济济,但总量有限,杰出之士更是凤毛麟角。对立力量之间总有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秦国历代君主不拘一格,重用人才,使得秦国“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如果秦国驱逐宾客,就会导致“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的后果。

秦国本来地处西北,人才匮乏,经过历代君主的努力才树立起唯才是用、唯才是举的国际形象。各国才士蜂拥而至,云集于咸阳,只为见用当时,一展抱负。一旦却宾士、逐门客,这些人肯定会转投其他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优劣互易,鹿死谁手也未可知。

赢政下“逐客令”最大的原因是认为宾客缺少对秦国的忠诚。秦国首要的价值观是富强国家,统一天下。如果宾客不认同这个价值观,违背秦国的意志,必然失去赢政的信任。赢政之所以收回“逐客令”,其前提也是宾客有能力帮助秦国历代君主实现泰国的强大,并且还能帮助赢政实现秦国统一天下的目标。

赢政发布“逐客令”有更深~层意思,可以看出秦国在用人政策的转变。泰国由任人为贤逐步变为任人唯亲。因为少数人的背叛,导致赢政对外来人才产生不信任,也由此引起泰国上下对该不该重用、信任别国人的一次大讨论。最后李斯通过详细分析利弊关系,成功说服了赢政继续执行任人唯贤的政策。

赢政接受李斯的意见,停止了人才策略上的左右摇摆,继续实行秦国历代国君广招宾客、重用人才的政策,最终促成了泰国统一天下的大业。

企业管理者命运主宰在老板的手中,工作能否取得成绩多与老板待不待见、喜不喜欢息息相关。获得老板的信任是职场风生水起的前提保证。老板的信任帮助管理者充分发挥才干,创造最大价值。信任都是靠平时一步步积累起来的,管理者如何获得老板的信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认同企业和老板的价值观。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目标,把老板的价值追求当成自己的价值追求,让自己成为万流归海的一道,彻底融入其中,这是赢得信任的基础。

★能源源不断地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老板用人的第一标准是:选择的人能不能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员工工作的前提都是为公司获得利润。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信任也就无从谈起。如果贡献只是一次性的,所获得的信任也不会长久。要想获得老板的信任就要能做事,多做事,有后劲,有持续性。

★尊重老板的权力,不做超越本分的行为。获得老板一时好感并不代表永远的信任,作为企业管理者,不要忘记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老板服务。不要轻易代替老板决策,冒犯老板的权威。

★多做事,少抱怨,克制不合理的欲望。在企业中获得自我满足的前提是为企业的发展付出了自己的贡献。只拿好处,成天抱怨,只能落得被老板炒鱿鱼的下场。

如何用人是一个大难题,企业家在用人的时候,经常要面临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的两难选择。

★任人唯亲,使企业管理者局限于血缘关系之内。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能最大程度的保证企业员工的忠诚可靠,但这样会导致企业的竞争力降低,财务混乱,规章制度没有办法正常实行。决策的随意性、专断性更难以避免,不能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任人唯贤,抛开血缘关系。这样能更好的选择优秀人才,有效解决企业管理效率低下,运转方式不专业,财务管理不透明的问题。虽然任人唯贤可以保证企业得到最大的发展,但并不能保障员工永远不背叛,也相对增加了企业管理的危险系数。

3.军事奇才尉缭:中层管理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战争的胜利,就和市场竞争一样,光有强大的实力和英明的决策是不够的,还要有充分把握细节,实现战略决策的计划。秦国要完成统一天下的伟业,不仅需要雄厚的实力储备,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还需要熟练兵法,制定进攻细节的军事谋略家。

蒙氏、王翦等大将带兵攻城绰绰有余,指挥整个战略全局还是有所欠缺。秦王赢政,善于谋略,工于心计,战略眼光高瞻远瞩,真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绝不是他的长项。

成功的过程除了努力之外,总是伴随着无数的巧合。正当赢政苦恼没有掌控全局、指挥三军的谋士时,人不行,天却随其愿。泰国统一战争史上最不可或缺的人物,军事奇才尉缭出魏奔秦,来到了秦国。

尉缭是战国时代军事理论界的大家。因魏王昏庸,尉缭在魏国朝堂被排斥’得不到重用。赢政听闻尉缭是难得的军事天才,便暗中派人备以厚礼,邀请他来泰国一展才华。尉缭一气之下弃魏,而出奔泰国。

泰国经过六代君王数百年奋斗,传至赢政这一代,国力已经空前强大,天下诸侯皆不敢与秦国正面抗衡。在战将如林、衣冠谋略之士充集于庭的情况下’赢政没有一点骄傲,依然求贤若渴地把尉缭拉拢到自己阵营。

非常之人都有非常之性格,尉缭对秦王这套有些不买帐。通过相处,尉缭看出赢政“缺少恩德,心似虎狼,决不可与他相处过久”,不久就弃秦而逃。尉缭还没有走出泰国国境就被赢政派人追了回来。赢政作为一个伟大的帝王,明白凡是有才之人都轻爵禄,轻君王,要想成就霸业就要重才能,重贤士。所以尉缭逃跑并没有受到赢政的处罚,反而获得加官进爵的机会,被封为泰国国尉,掌管秦国所有的军事行动。

赢政是刻薄寡恩之人,面对尉缭的傲慢、出逃,赢政克制不予追究,并且待之以国礼,受之以高官。尉缭在赢政恩威并施的手腕下,终于在感情上接受了为秦国效力的命运,死心塌地地留在秦国,为泰国天下霸业竭忠尽智。赢政留住尉缭,对尉缭的策略言听计从。他把军国大事统统交给尉缭管理,让其有了一展才能的舞台。为赢政的统一事业,尉缭献出了三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