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秦始皇:跌倒在细节面前的高管
5666600000018

第18章 细流虽涓涓,四海终一统(4)

以文立国,以商为政,不修武备最终只能是在秦国军队面前俯首系颈,做亡国之民。齐国依靠渔盐之利,经济实力雄厚,依山靠海没有后顾之忧,“天下强国无过齐者,大臣父兄殷众富乐无过齐者”。稷下学宫人才济济,孙膑、田忌、田单都是举世无双的名将。齐国与燕、赵、魏、楚之战,败少胜多,完全具有与秦国一争长短的实力。曾几何时,齐称“东帝”,秦称“西帝”,也算是对两国实力最真实的展现。

齐国君臣目光短浅,抵不住秦国重金贿赂,放弃了整修武备,妄图依靠联姻和政治妥协与秦国周旋,齐国无疑是在自取灭亡。正所谓“恃文者亡,恃武者灭”,齐国情文,秦国恃武,都不免灭亡。只不过在纷乱的战国末期,恃文者更容易灭亡。

秦国好比一只垂涎欲滴的贪狼,六国好比肥瘦不一的绵羊。秦国与六国同处战国,无疑是狼入羊圈,必定血性一战。秦国以强大的兵锋,进逼六国,令六国君臣无不胆寒,六国为求自保,只能采取联合的方式,苟延残喘。合纵之策让关东六国有了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强秦的方法。其他五国为抗秦而努力之时,齐国却不明唇亡齿寒之理,加紧巴结秦国,齐国竭力破坏合纵之盟导致五国联军屡屡被秦军所破。在秦国逐个灭亡其余五国的过程中,齐国仍然无动于衷,最终得到了报应。

秦国攻赵灭魏,魏王向齐国求助,齐国不仅不发一兵一卒,反而派出使者前去祝贺攻灭其他诸侯的秦国。齐国之亡,亡在见利忘义,先是贪图泰国的小恩小惠,破坏合纵之盟,后是贪图一时安宁贿秦以自保。隔岸观火,苟安自保,最终不免误人误己。五国忙于抵抗泰国,无暇东顾,使得齐国享受了四十年安逸的环境。四十年的时间,以齐国的富庶足以打造出一支与秦共分天下的强大力量。

秦国暴虐,五国虽然被灭亡,但残余势力蠢蠢欲动,如果齐国能在这时登高一呼,百万之众必当云集响应。趁秦国连灭五国士卒疲惫之时,齐国也可以逸待劳,坐收渔利。然而五国被灭之后,齐国仍无振奋之心,失去了最后自强的机会。

国家发展需要安全的环境,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军事实力。战国格局决定了武力是国家安全发展的第一保证,壮大军事实力才是王道。齐国以渔盐之利,积累了争霸天下的经济基础,却没有用好这个先天的优势。

管伸大治齐国,将发展经济作为国策,而这个国策并非要求国家不重视军事力量的累积。田氏以经济累积起家,过分地迷恋财富,忽略了将经济资源转化为军事力量的优势。田氏一族更加重视文化建设,其稷下学宫可谓宏大无比。建稷下学宫,兴阴阳学说促进了齐国文化的进步。然而对于纷乱的战国形势来说,这些文化建设华而不实,百无一用,导致齐国军事实力无法与秦军争锋,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

在列国纷争的时代,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国家安全的保障。齐国君臣不修守战之备,不助五国抗秦,沉迷于安居享乐,导致国势赢弱,民心涣散。长期的安乐环境,让齐国将无求战之心,士无效命之志。在秦军的威慑下,齐国只能不战而降。

企业管理人员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可以掌握企业经营权,接触企业的核心秘密。由于工作的专业性使他们经常在企业之间流动,这需要他们有更多的职业道德和道义。君子义以为上,德不孤,而有邻。齐国反其道而行之,虽然暂时幸免,只不过比其他五国多苟延残喘几天,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治国要讲道义,治理企业亦当如此。面对利益诱惑,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坚守“道义”,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所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企业管理者获取利益的基础是为企业、为股东实现发展战略,创造最大价值。

★企业管理要怀有职业操守。如果企业管理者在利益的诱惑面前不能恪守“道义”,那他的事业必然难以为继,企业失去的不仅是利益,还有行业内的职业声誉和整个职业生涯。操守就是信义,是一笔无形的资本。

企业家对市场的理解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和发展方向。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如果对市场把握不准,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危机。

★把握市场动态,再做投资。齐国的失败,是因为它的发展偏离时代的要求,发达的经济和先进的文化没有能转化为强大的战斗力,不符合战国竞争的主流,最终被泰国吞并。这告诉企业家,无论是在创建还是发展企业的时候要树立“市场第一”的观念。

★明晰市场热点,必能日进斗金。市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要素,无论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出发点,还是落脚点都要符合市场的要求。只有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制定企业的战略,规划企业的发展方向才能不断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获得商机,拓展市场份额,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8.联合纵横,终成大业:企业发展是多种因素积累的结果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五百余年的纷争终于划上了休止符。泰国经过数代君王努力,百年沧桑积淀,终于在赢改带领下实现了兼并东方六国,一统天下的宏愿。战乱纷争的年代结束,一个崭新的时代呼之欲出。

赢政自认为功过三皇,德超五帝,非寻常封号不足以显其贵。经过秦廷众臣的讨论,最终给赢政加封皇帝的封号。赢政自称始皇帝,延及子孙,依次为二世、三世直至无穷世。皇帝之称自秦始皇赢政开始,一直延续到大清最后的一位皇帝宣统帝溥仪。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泰国能从齐、楚、魏、赵等强国中脱颖而出,最终一统天下,绝非偶然。秦国的强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十几代秦王数百年积累造就的。在积累的过程中,秦国牢牢地把握住了所有成功的因素。

秦国地处西北,远离中原,国小地贫,自保尚且不足,更谈不上兼并天下。一个国家的强大必须要有坚强的领导。秦国没有先天的区位优势,更需要靠君王的后天努力,来实现富国强兵。

历代秦王都有励精图治、兼并天下的雄心壮志。秦穆公、秦孝公不断开疆扩土,为秦国的发展奠定了区位优势。秦穆公辟地千里,遂霸西戎,为秦国挣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秦孝公据关中之地不断开拓,与魏国争长;秦惠文王攻伐巴蜀,令李冰父子修都江堰,又得扩地粮仓;秦昭王东击韩、魏,南侵楚地,进一步开疆扩土,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实力;赢政在关中修郑国渠,将关中之地变为富饶之地,为秦国提供了丰富的战略物质储备。到了赢政时代,秦国西有河西牧场,东有崤、函之固,南有巴蜀膏腴之地,中有八百里秦川,已经具备鲸吞天下的实力。

人才是国家持续发展的保障,战国诸侯无不求贤若渴。泰国虽地处西戎,也将招揽人才作为强国之本。比之其他各国,泰国招揽人才的条款更加诱人,令诸国人才源源不断地流向关中。上至变法强国的百里奚、骞叔、商鞅,下到倡导连横的张仪、修渠强秦的郑国都是六国之人。秦国所得人才,文有范睢、吕不韦、李斯,武有蒙武,蒙恬、尉缭。这些人才为泰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泰国铺就了一条绵延不断的富国强兵之路。

秦人崛起于戎狄之间,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养成了尚武好战之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兵强于心而不强于力。秦人斗志高昂,悍不畏死,常常创造以少胜多的奇迹。秦昭王精心谋划,获得伊阙、鄢郢、长平之战的胜利,重创赵、魏、韩、楚等山东诸强。秦昭王三战而定天下,稳定了秦国独尊的地位。秦军战略得当、攻伐有序也是秦国兼并天下的一大成功经验。经过数百年的积淀和数代君王的努力,赢政以并吞八荒之心,虎视关东六国。在秦国的威慑下,六国虽然采取合纵之策,却难以扼制泰国的扩张之势。

秦国面临以一国之力同时对抗六国的局面,几次败在联军的进攻之下。这让秦国认识到独抗六国发动全面战争是不现实的,必须改变策略才能走得更远。为避免出现单凭一己之力寻衅天下的情况,秦国先用司马错之策,占领巴蜀之地。这样既扩大了秦国的战略纵深,又为秦国提供了粮食保障,随时都可以顺江而下扼制楚国咽喉。后用张仪之计游走于六国之间,时而“连横”诸强,蚕食天下;时而“合纵”三晋,抗齐攻楚。秦国逐渐形成一套先易后难、远交近攻的战略。六国实力不断削弱的时候,秦国实力却持续增强。在战略上,秦国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逐步蚕食诸侯,将其各个击破;秦国在军事上,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定下先灭韩、赵,再攻燕、魏,最后伐楚灭齐的军事部署。

秦国的成功不仅有自身的努力,还有六国的疏忽。山东六国,本有与秦一争长短的实力。但是在历史大势面前,六国无一例外地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三晋之地,赵、魏两国最有能力遏制秦国,但是魏国妄图独霸中原,制定了错误的战略决策,选择四面出击,不仅虚耗国力,还四面树敌,最终一蹶不振。赵国兵马强盛,可以举四十万大军讨伐秦国,只因君臣猜忌,临阵换帅,导致长平之败,损失四十万精锐之师,从此再无主动进攻之力。

楚国偏安,纠缠于周边小国和政治倾轧,无暇西进。虽有苏秦合纵之策,但是诸国朝秦暮楚,纷争不断,几次攻秦都无功而返。齐国与秦国东西对峙,虽富有渔盐之利,却不思进取。齐国先是穷兵黩武、丧师辱国,后又贪图安逸,坐观秦国东侵而无动于衷。秦国灭掉其余五国,最终也不会放过保持中立的齐国。

六国的失误,就是秦国的机会。秦王赢政奋六世之余烈,苦心孤诣,联合纵横,终成大业。

战略是一个企业最核。的规划。一个优秀的战略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的完成使命,为企业打开市场,实现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

★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制订战略。企业管理者在制订企业发展战略,特别是在制订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时,可以采取依附强者、远交近攻等方式。这种战略的核心就是以企业自身的实力为基础,循序渐进,慢慢实现滚雪球似的发展。

★先易后难的执行战略。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凭借自己现有的实力占领重要市场,成功的可能性很小,而在边缘市场站稳脚跟比较容易。只有先在竞争平缓、压力较小的边缘市场上蓄积足够的力量和经验,才有实力在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中闯出一片天地。

运转良好的企业必定有一个向上发展的趋势,这个趋势是企业发展所必需的多种因素的合力。泰国的强盛在于成功因素的积累,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时刻注意积累有助于企业成功的因素:

★优良的区位。区位是企业的生存空间,这个区位包括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广阔的市场、良好的经济形势、合理的产业政策、安定的政治形势都是企业应追求的区位优势。

★人才。人才的多寡是企业发展和不断变革的潜在动力。人才不仅包括技术人员,还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只要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人才都应该被看做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得到企业的重视。

★物质储备和技术储备。企业的储备应包括有形的物质资源和无形的技术两方面。有形物质储备保证企业在发展中有充足的能源、资金、原材料供应;无形的技术储备保证企业能够不断提高生产率,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