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辩论与抢答知识全集
5670500000015

第15章 辩论之体——逻辑严谨、浑然天成(5)

谈判活动的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准备阶段。谈判各方在尚未进行实质性会谈以前,要相互了解或介绍彼此的观点、意图或倾向。这一阶段主要是摸清对方的底数,包括对方谈判人员的各方面素质、兴趣、爱好等,以便确定己方的谈判方案,筹划谈判的策略,选择谈判的技巧。

提出方案阶段。在这个阶段,谈判各方对会谈的中心议题表明自己的看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般说来,各方提出的方案都是最有利于自己的方案,但这要注意留有充分的余地,以便不致失去谈判的基础。谈判方案可以在相互磋商中求得妥协,否则只顾利于自己,而使对方无法接受,这就失去了谈判的可能。

磋商阶段。这一阶段进入了实质性的会谈,各方面都要尽力施展自己的辩才,运用一切技巧,竭力维护自己的利益,努力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立场,按照自己的意图去解决问题。但一般说来,谈判各方都要在己方提出的方案基础上进行讨价还价,谈判各方也都会在各自方案所允许的范围内作出一些让步,达成一些妥协,以求得谈判成功。磋商阶段是谈判的高潮,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最多,它是谈判成败的关键。

协议阶段。除了那些中途破裂的谈判以外,磋商成功,就会达成协议。形成书面文件的协议书就是谈判成功的标志。起草协议书,要特别强调文字的准确性和严密性,防止语义不清或出现歧义,以便能准确顺利地履行协议。一些重要的谈判,还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以确保协议的有效性和约束力。

在谈判中可以按照下面的要求来实施辩论行为:

1.要有斗争意识

一切谈判都是斗争。不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哪种谈判,双方都希望从中获得利益;获得的利益越大,谈判就越成功。谈判都要通过舌战,去取得以别的方法无法取得的东西。比如军事谈判往往是要获取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各方都想获取利益,势必形成斗争的态势,所以参加谈判的辩者必须具有斗争意识方能胜任。

具有斗争意识,不仅要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应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去进行斗争。所谓有理,就是建立自己的观点见解,拿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去批驳对方的观点与见解,反对对方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切都要有充足的理由,确凿的论据,做到以理服人,使对方心悦诚服。所谓有利,就是努力创造和充分利用谈判的有利条件。进行谈判不能只着眼于谈判桌,同时还要创造和利用谈判桌以外的条件。在经贸谈判中,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就容易取得成功。和平谈判的成功,则往往是打出来的,在我国的革命战争史上不乏这样的事例。只有在战场上的节节胜利,才能迫使敌对方接受和谈的条件。所谓有节,就是善于在谈判中掌握分寸、火候,做到恰到好处。比如,经贸谈判中报价总要适可而止,太低了对自己不利或少利,当然不成;太高了,对方无法接受。如果谈判对方妥协,已经基本上可以满足己方的愿望,就不宜过分贪求,因为把对手逼至绝境,最后大家都将毫无所得。

2.要有合作意识

谈判的目的就是要达成一致。或是对方完全接受己方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是谈判各方相互让步,达成妥协。总之,只有谈判取得一致,方能解决问题。所以谈判中也不能只是一味地斗争,在斗争中还要努力争取开诚布公的合作,才能建立达到一致的基础。所有参加谈判的辩者,在具有斗争意识的同时,还必须具有合作意识。尤其是经贸谈判,特别讲求互惠互利,互相满足彼此的需要,才能取得谈判的成功。

3.善抓战机

谈判中,辩者要时刻分析战况,要及时抓住战机,确定攻、守,尽力在谈判中掌握主动。可以使用一切有利于己方的辩论方法,如心理攻坚等,只要能使我方牵着对方的鼻子走,就一定会取得于己有利的结果。

4.善于展开会外活动

除在正式会谈进行辩论外,还应善于展开会外活动,以会外活动辅助和促进谈判的成功。比如拜访、联谊,可以增进感情;个别交谈,可以沟通情况;甚至一些娱乐如打牌、跳舞等,都有利于打通关节。这些会外活动行动随便,气氛轻松,更便于谋求一致性。尤其是当会谈陷入困境和僵局时,更不可低估会外活动的重要性,有时说不定会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

(五)辩论比赛

也叫赛场辩论。这是一种正规的赛事,具有竞技的特点,它并不十分强调辩者的立场、观点的正确与否,而是比较突出辩论者的技巧。辩论比赛是一种有组织的活动,有主办单位,有一定的活动目的,有一定的活动规则,对参加的单位和人员的各方面条件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大学生辩论比赛的参赛单位必须是高等院校,青年辩论赛的参加者在年龄上就有严格的限制。

近年来,国内外的辩论比赛日渐增多,并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由于辩论比赛可以发挥各种各样的社会影响,可以利用这种活动来达到各种各样的目的(比如国际间、国内各单位间的辩论比赛,可以沟通理解,增进友谊;中国人用外语或外国人用汉语进行辩论比赛,可以锻炼语言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少单位的领导者也越来越意识到可以利用这种活动,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辩论比赛是一种具有表演性质的比赛活动,赛场有观众参加,他们可以欣赏和评判参赛者的口才、技巧、气质、胆识等。一场精彩的辩论比赛,不仅可以使观众获得知识,增长见闻,而且还可以得到娱乐。赛场上有辩论主持人,负责组织辩论。还有评判员,他们一般由参赛双方公推的擅长辞令又公正负责的行家担任,人数为三至五人,或更多一些,为了表决的方便,当为单数。他们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为参赛辩者评判分数,以定胜负。赛场上还有记时员,因为参赛辩者的发言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记时员要负责统计时间,为了更准确,有时还可安排正、副记时员。

辩论比赛的辩题是特定的,一般由比赛组织者确定,也可由参赛双方共同磋商确定。辩题必须具有现实意义,又要有较强的可辩性,宜于在辩论中展开。参赛的对立方,一般称为正方和反方(或称A方、B方),经抽签决定。这就确定了对辩题持肯定或否定观点的对立两方。其实,抽签决定的正方、反方并不一定代表那些辩者的真正观点,抽到某一方后,即使与自己的真实观点相悖,亦必须努力地去扮演好抽到的辩论角色。

辩论比赛是平等的竞技,要决出胜负,必须在完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角逐。为了维护这种平等原则,辩论比赛都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比赛双方人数要对等,常见的有3:3、4:4、5:5的辩赛阵容。双方各有一人为主辩,余者为助辩。辩论可分为初辩(规则辩论)和复辩(自由辩论)两个阶段。初辩时,先由一正一反的主辩发言,然后再按一正一反的顺序,双方的助辩依次进行定时对等的发言。一般说来,这一阶段,双方主辩的发言多为阐发自己一方的立场和观点,以后双方助辩的轮流依次发言,则是对己方立场观点的分析论证,或辩驳对方的观点。双方所有辩者经过一轮发言后,就进入了复辩阶段。这一阶段,首先由反方主辩发言,后由正方主辩发言,双方再又一反一正交替发言,主要是相互驳斥对方的发言,同时也进一步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复辩时,双方辩论进入激烈的正面交锋,彼此都竭尽全力施展辩才,发挥技巧。由于复辩对最后的胜负至关重要,双方都很重视这一阶段的对策。复辩结束后,一般由评判人员进行评议,有时观众也可当场评议,最后由主持人宣布胜负结果。评判员的记分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综合评出总分;另一种是分项给分,如辩者的审题、论据、推理、辩驳、语言、思维、情态、角色配合等分项评判,求出总分,以决战果。

参加辩论比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准备

辩论比赛是集体辩论活动,每一个参赛辩者个人的素质与能力高低固然重要,然而整体配合的好坏对决定胜负更加重要。所以,参赛的各方辩者都必须做好充分的赛前准备。这主要有:

(1)配备本方阵容

确定领队、教练,挑选队员,认定主辩、助辩,决定发言的先后顺序,以及预备队员人选。配备力量一定要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2)搜集、整理、分析辩论材料,撰写辩论稿

搜集的材料,要有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多多益善,以备用时可以得心应手地进行选择。搜集的材料必须真实可信、典型新颖、针对性强。这样的材料用之于辩论,才能生动感人,具有说服力。在搜集、选择的基础上,对材料还应鉴别分类,有条件的可以编成卡片,以备辩论时使用。撰写辩论稿,要注意条理与层次,篇幅不宜过长,要尽量口语化,通俗易懂。

(3)制定对策

赛前要充分估计多种情况的发生,并设计相应的立论和驳论,制订进攻和防守的战略战术。要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了解、掌握双方的强弱、长短、优劣等条件,多考虑几种可能性,做到知己知彼。制订对策,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己方之长,攻对方之短,力求主动,稳操胜券。

(4)模拟演习

这是赛前训练,模拟赛场实况进行演习。这既可以锻炼参赛者的才能和技巧的发挥水平,提高赛场的适应能力,还可以检验全体辩者相互协作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

2.密切配合

参赛双方的总体发言和每一个辩者的发言均受到比赛程序的严格控制,都有一定的次序和时间限制,所以,大家必须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不仅要注意发言内容的相互补充、呼应,使每一位辩者的发言都成为己方总体发言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在发言情态、语调等方面也要保持一致,为己方整体发言构成一定的赛场气氛与效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去争取胜利。

3.严格遵守赛场纪律

辩论比赛,是辩者个人和辩方集体的才能智慧的竞赛,这些才能和智慧的表现均处在一定的比赛程序的限制之中,倘若背离或破坏了比赛程序,就无法表现自己的智慧才能。所以严格遵守赛场纪律,也是争取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

(六)日常辩论

日常辩论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由于临时遇到对某一问题的见解产生分歧时而自然引发的辩论。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辩论行为。

这种辩论没有预定性,随时可能发生,辩论的随意性非常大,可能从天扯到地,从古论到今,有时论题旁逸斜出,由于随意性大,几乎无法事前准备。

这种辩论大多是以口头方式进行的,运用口头语言,稍纵即逝,很难做记载来分析这样的辩论,有时甚至连辩者自己都会感到莫名其妙,很难弄清辩论的清晰过程。

这种辩论有时会有结论,分出胜负,分清是非;有时东拉西扯,远离原先引起争辩的辩题,或是形成了抬杠、口角,这就很难再求什么结论,只好不了了之,有时还会搞得不欢而散。

这种辩论有时没有受体,只是对立的辩者在争辩,没有旁人听到。有时有受体,有旁人听到辩论。这时的受体会有两种可能:一是表态支持一方,反对另一方,这实际上已经参加到了辩论当中,转化为辩论主体,担当起辩论角色;另一种情况是劝解辩论双方休战,保持和解,将辩论的辩题搁置起来。倘若受体只是保持旁观,对听到的辩论不置可否,不作任何反应,这倒颇似看热闹,有时反使得进行辩论的辩者陷入尴尬的境地。

比如有两位坐在同一办公室的同事,因为工作中的问题而产生分歧并辩论起来,这时第三位同事加入辩论支持一方,增加了论辩的激烈程度,而第四位同事看形势不妙,不停地劝解,终于使大家悻悻然缄口了。辩论虽停止了,但是对于引起辩论的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并未取得一致的见解。

再比如有一对年轻夫妇,为了给满周岁的儿子购买玩具意见不一致,展开了争论。先是争执玩具的品种规格,后是争执玩具的功能和价格,接着转入家庭经济的合理开支,争执彼此对共同收入的支配权。妻子为得不到丈夫的理解而感到委屈,丈夫则为妻子过于自负而懊恼,于是两人对这样的家庭生活互相埋怨,并由口角到吵闹,最终竟在很不冷静的赌气中提出离婚,致使双方父母出面调解。当老人们向他们夫妻询问提出离婚的起因时,两人竟都瞠目结舌,无言以对,因为他俩已记不起究竟因何缘起了。

这些都是日常辩论的实例,其特点可见一斑。

在日常辩论中,辩者要注意:

(1)分清辩论的必要性。就是分析辩题是否有意义,倘若属原则性问题,值得辩论;倘若属无意义的问题,就应避免辩论,一则免得浪费时间和精力,再则也防止由于无谓的纠缠而伤害同志间感情。

(2)态度因人而异。同事间因工作中意见分歧,需要分辩争论时,态度应和风细雨,开诚布公。倘若是亲人间意见相左,发生了争执、辩论,则无须过分认真,只要不是什么至关重要的或大是大非的问题,总要“得容人处且容人”,忍让些,做到息事宁人。一般情况下,日常辩论不会有什么你死我活的敌我斗争,所以总要本着温和谦让的精神,通过说理、诱导,努力求得意见一致,或者求大同存小异。

(3)掌握分寸。日常辩论,要适可而止。要紧紧抓住辩题的中心,辩什么就论什么,不东扯西拉,不无限蔓延,防止陈谷子烂芝麻什么都牵连,越扯越远。这样就很容易闹意气,甚至激怒对方,将辩论转为争执、吵嘴、打架,这就失去了判是非、求真理的辩论意义。日常辩论要着重探求事理,不要纠缠在个人的兴趣、嗜好、愿望当中。“我喜欢”、“我愿意”之类的争辩,是无益的辩论。

(4)讲究策略。虽然是日常辩论,大多需要即席发挥,很难事先准备,但为了能使辩论顺利进行,辩者在辩论中也要讲究策略,应随时分析情况,充分把握时机,迅速作出判断,施展有效的方法,充分表现自己见解的正确,求得事理的沟通和问题的解决。

上面我们介绍并分析了六种具体的辩论形式,也就是辩论的不同背景。在这些不同的背景中,辩者要承担和扮演不同的辩论角色,这些辩论角色在其相应的背景中,也都有一定的行为规范。从上面所分析的辩论背景、辩论角色的行为规范要求来看,辩论比赛中辩论角色扮演的乔装性最强,法庭辩论和谈判的角色扮演的乔装性较强,而学术争辩、答辩、日常辩论的辩论角色基本上是本色的扮演。

思辩的种类及作用

一般地说,思辩指的是辩论所运用的基本思想方法。拿到一个辩题,我们脑子里很自然会有很多想法:如何破题,如何论述,如何反驳对方,如何组织语言,等等,把这些灵感经过反复推敲后,形成指导辩论进行的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即是思辩的方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思路”。在国外,论辩分析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研究的领域,思辩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很系统的。

从理论上讲,论辩的思考方式有两个基本模式,第一类代表修辞学家的观点,第二类代表的是辩证学家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