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把话说到领导心坎里:一分钟打动领导的说话术
5673600000002

第2章 别跟领导玩心眼——摆正出发点是第一要务(1)

卡耐基说:“在现代成功人士中,80%都是靠一根舌头打天下。”的确如此,现如今说话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一个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的人上受领导青睐,下招属下爱戴。而如何才能和领导有效沟通,让领导对你信任有加,第一要务就是要摆正自己说话的出发点,千万别和领导玩心眼,当领导与你交心时,更要诚诚恳恳、实实在在,你越实在,就显得越忠厚老实,就越容易让领导信任自己。

刚进公司,千万不要忘记跟领导沟通

在职场中,每个人事业的成功都与他的领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无论加薪也好、提职也罢,员工的前途和命运的大多数“股份”都掌握在领导的手中。因此,和领导是否能够良好的沟通将直接关系到你在事业上的发展。

然而,对于很多员工而言,老板或者领导是远高于自己的“阶层”,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由于对领导的生疏和恐惧感,他们在潜意识里就害怕见到领导。因此,总是想方设法地避开领导。在楼道里见到领导,他们会绕着走;即使是必要的工作汇报,他们也会选择用书面报告来代替当面口头沟通,以免领导当面责问的难堪。时间久了,他们和领导之间的陌生和隔膜越来越深。

其实大可不必这样,领导也是人,人与人之间能否互相了解或者产生好感,都是通过实际接触和语言沟通才建立起来的。一个员工只有主动和领导多做面对面的沟通,把自己的特点尤其是优点真实地展现在领导面前,才能让老板了解你的为人,认识你的才能,才能铺垫好被赏识、被发掘的可能性。

晓光和刘帅是同一年进入公司的,两个人都是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职场菜鸟,无论是能力和经验都没什么大的不同。唯有一点,就是两个人的性格不同。晓光性格比较腼腆,对于公司交代的任务,晓光从来都是默默接受,然后一个人去完成。在办公室或者楼道里碰到领导,晓光都是尽量避开。

而刘帅的性格比较开朗,被大家称为“沟通专家”。刚来公司,刘帅就和办公室的同事们打得火热,对于公司交代的任务,他也喜欢找同事一起完成。对于领导,刘帅更是有自己的一套,刘帅不仅不会避开领导,反而会经常给自己创造一些和领导见面沟通的机会。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刘帅会主动找领导沟通;每个周末放假前,刘帅会主动向领导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度;逢年过节,刘帅更是会主动给领导发短信嘘寒问暖。

在领导眼里,刘帅是一个很有上进心、很自信的年轻人。有什么事情都喜欢交给刘帅,时间长了,刘帅能担任的工作越来越多,能力越来越强。后来公司有一个部门经理跳槽走了,领导自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帅。而此时的晓光,虽然能力也不差,但是领导根本不知道公司还有一个叫“晓光”的员工。

刘帅之所以能够比晓光更快地成功,关键就在于他知道不忌讳和领导沟通。“千万不要忘记和领导沟通”永远是职场中人必须牢记的生存法则,也是职场入门的第一课。之所以说“和领导沟通”很重要,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通过沟通可以让你的领导了解你的工作作风,知道你的工作进度,确认你的工作决策和应变能力,这些信息反馈到领导那里,会让他对你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从而理解你的处境、接受你的建议,而这所有的一切也将成为你日后提升的重要依据。

第二,领导也是从员工一步一步走上去的,也存在自己的知识缺陷和能力局限,不可能事事都做到尽善尽美,很多时候,他也需要下属的帮助和提醒。所以和领导保持良好的沟通既是在帮助领导,也是在帮助自己。

作为一名下属,只有和领导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才能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才能得到领导的指导和帮助。那么怎样才能和领导保持良好的沟通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拥有与领导沟通的主观意识

领导处于公司的管理阶层,一般情况下都是比较繁忙的,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所以,下属要时刻保持与领导沟通的意识,不仅要埋头苦干,更要保持与领导的有效沟通,并适时地展现自己,让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得到领导的认可,只有这样才能更容易地获得领导的器重,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2.沟通一定要讲求简洁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领导大多公务繁忙,所以比较讲求效率,最怕下属长篇大论、言不达意。因此,在和领导沟通前,做好准备打好腹稿,用简洁的语言和行动与领导进行短暂交流,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沟通要做到“不卑不亢”

和领导沟通持有一种尊重和真诚的态度是必要的,但是不能过于谦恭,这样往往会让你的观点失去锐气,让领导产生反感。和领导沟通,言谈举止之间做到不卑不亢,从容对答,会给领导留下自信、大度、中肯的印象,从而成为领导心目中的可造之材。

4.沟通应“就事不就人”

和领导沟通的时候,往往会涉及到他人,领导也愿意听到对他人的评价,从而对其增加了解。这个时候一定要“就事不就人”,在分析“事”的过程中,带出对“人”的看法,在沟通中不要对任何人下定语,要留给领导足够的自我判断空间。这样的沟通会给领导留下为人厚道、处事公正的好印象。

说话感悟

一个愿意主动和领导沟通的员工,往往会给领导留下自信、上进的第一印象,在多次交流后,领导就能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时间长了,这些人会进入领导的视野,留下比较深刻的心理位置,领导也很愿意给这样的员工压担子,他们得到的机会就比其他人多了不少。因此,作为下属,要了解领导的沟通倾向,争取和领导相吻合,适时调整自己的沟通风格,主动有效地进行沟通,创造与领导之间和谐、默契的工作氛围和上下级关系。

总是附和会让领导小瞧你

每个人都愿意听到别人的赞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领导也是如此。因此很多员工认为只要会“拍马屁”,对领导的任何指示和决策都采取一味地附和,就一定可以得到领导的赏识。我们不可否认,领导会喜欢一些总是能够言听计从的员工。但是这只是在一般的相处过程中,当真正提到工作,谈一些关系到公司利益的重大决策时,领导更愿意接受的员工往往是那些敢于向领导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真心为公司考虑的员工。

因此,作为下属,如果你认为领导的观点存在问题,如果你认为自己有更好的建议,那么就勇敢地说出来。一般说来,只要是为了公司考虑,为了领导好,如果事实证明你的提议是完全正确的,领导一定会对你赞赏不已。

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一家灯具公司的老总提出来要进行业务扩张,并把销售额定在了80万元人民币。他在公司开了一个小型会议,并第一个问作为销售部主管的王梅林:“小王啊,今年你们销售部的任务比较重,为了让你们部门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我准备给你们再招3个销售经理,你看如何?”王梅林在心里想:“80万的销售指标,3个销售经理是根本完不成的。”他对老板说:“老板,这是公司的一项大决策,您容我考虑一下,下午下班前,我一定给您一个答复。”老板点头同意了。

回到办公室,王梅林将公司近几年的销售业绩、完成业绩的人数,以及产品销售增长率等情况都做了系统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要想完成80万的销售额,至少需要招聘5名销售经理。根据这些情况,王梅林做了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和方案。在去老板办公室之前,王梅林犹豫了一下,因为自己的方案和老板的想法有些出入,而且会让公司多支付两个人的工资,很有可能惹老板不高兴。不过他转念一下,如果不这样的话,不仅完不成80万的业绩,而且会让公司少赚很多钱。

于是他拿着方案,走进了老板的办公室。他一边给老板看方案,一边在一旁讲解。看完报告后,老板认为王梅林分析得很有道理,不仅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还对他的工作态度大加赞赏。

当你在工作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想法或者见解的时候,不要把它埋在脑海里,要主动地向领导说出来。即使你的观点跟领导有所出入或者完全相反也不要害怕。只要你是从公司的角度考虑,即使是错误的观点也一定会得到领导的谅解,而如果你因为害怕,而不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那么时间长了,领导就会认为你是一个毫无主见,没有热情的下属。通常情况下,领导是不会欣赏这样的员工的。

魏征是中国古代唐初的一名宰相,他以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而着称。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魏征都会毫无畏惧地对其劝说,即使唐太宗因此而大发脾气,他照样慷慨陈词,据理力争。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先是委任魏征为谏议大夫,专门向自己提意见,后来又提拔他为宰相。在唐太宗任职几十年间,为了使大唐民富国强,魏征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了二百多次。每一回,唐太宗都慎重地考虑他的意见,并尽量采纳。

一次,唐太宗违反自己规定的“18岁成年男子才须服兵役”的规定,决定征召16岁以上,18岁以下,身材高大的男子从军。命令一出,就遭到了魏征的极力反对,唐太宗非常生气,他对魏征大加训斥。魏征毫不畏惧,他对唐太宗说:“您现在把强壮的中男都抽去服兵役,那么,田由谁来种?工由谁来做?您常常讲,我当国君,首先要讲信用,可是国家的法律明文规定,男丁中的强壮者才需要服兵役,您为什么不遵守呢?您这样做,在老百姓面前不是失去信用了吗?”

魏征为国为民的心意,将唐太宗一肚子的火气浇灭了,于是他立刻下令停止征召中男服役,还奖赏了魏征。

在实际工作中,对领导要尊重、慎重,但是决不能一味地附和。一个总是对领导“抬轿子”、“吹喇叭”的员工,不仅会有损自己的人格,也很容易引起上级的反感和轻视,从而失去被重视的机会。因此,不要认为和领导意见不合就会刺伤领导的自尊心,使其难堪。其实,如果你一味地附和领导,会容易使其认为你是一个“不忠诚、能力平庸”的员工,而如果能巧妙地反对领导一些不合理的观点则可显示出你的才干。

说话感悟

职场中,很多下属对于领导的话言听计从,只懂得被动地适应上级。这种俯首帖耳的“老绵羊式”的作风,反而不易得到领导的赞美。因此,为了让领导赏识自己,作为下属,应该学会利用和推动上级的各种方法与技巧。和领导真心交流,不仅能够摆脱依附性、服从性,而且可以发挥自主性、能动性,从而表现自我并获得上司赏识。

抛开心理负担,敢说比会说更重要

很多员工在公司里很有工作能力,和同事相处得也很不错,但就是和自己的顶头上司关系处理不好,这其中抛去领导自身的原因,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心理负担,看到领导心里就紧张、忐忑,不敢和领导沟通,这样的员工,领导根本就不知道他的才能,更别说要重用他了。

俗话说:敢做比会做更重要。要想和领导更好地相处,在公司更快地发展,首先需要克服自己的紧张心理,抛弃一些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在遇到领导的时候,告诉自己: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错了也没关系。当你真的做到这一点时,你会发现原来这一切并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困难。时间长了,你就能体会到经常与领导沟通对自己发展的重要性。

李开复刚进入微软公司的时候,在工作中和同事进行一般的沟通与交流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一到了比尔·盖茨面前,他就不敢讲话,总是担心自己说错话。

一天,公司又要进行改组。比尔·盖茨召集十多个人开会,要求每个人轮流发言。很快就轮到了李开复,他当时想:“既然一定要讲,那不如把心里话都讲出来。”于是,他站起来鼓足勇气说:“在我们这个公司里,员工的智商比谁都高,但是我们的效率比谁都差,因为我们整天改组,而不顾及员工的感受和想法。在别的公司,员工的智商是相加的关系。但当我们整天陷在改组‘斗争’里的时候,我们员工的智商其实是相减的关系……”

李开复说完话后,整个会议室都鸦雀无声,大家都为他所发表的言论而佩服不已。会后,很多同事给他发电子邮件说:“你说得真好,真希望我也有你的胆量这么说。”结果,比尔·盖茨不但没有因为李开复的“大胆”发言而恼怒,反而接受了他的建议,改变了公司这次的改组方案,并在与公司副总裁开会时引用他的话,劝大家开始改变公司的文化,不要总是陷在改组的“斗争”里,造成公司的智商相减。

作为一名下属,在和公司领导说话时,要避免采用过分胆小、拘谨甚至唯唯诺诺的态度说话,而应该大胆、自然和充满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一些关键场合,更不必害怕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只要你是从公司的角度出发,摆事实、讲道理,相信一个为公司着想的领导是会予以考虑的。

无论何时,下级在遇到和上级一个场合的时候,都要拿出自信,“大胆”地与之沟通和交流,找好说话的角度,该顺从时就顺从,该反对时理应站出来反对,只有这样才会与领导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从而把工作做得更好。

那么如何才能抛弃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大胆”地和领导相处呢?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考虑:

1.单刀直入,承认自己很紧张

为了避免紧张心理加剧,当你走进办公室,见到领导的那一刻,不妨直截了当地对他说:“见到您,我心里十分紧张!”这个时候,很多领导都会在心里想:难道我平时很严肃,很正经。这样一来,一些领导就会对你表现出格外的随和与热情,即使你还是很紧张,他们也会理解你的心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你承认自己的紧张心理,就放下了自己的心理包袱,情绪就会慢慢轻松起来。事实通常都是如此:你越不承认自己紧张,心理反而越来越紧张。

2.相信领导是一个通人情的好领导

有些员工不敢和领导交流,主要是因为平时很少和领导沟通,害怕领导态度不好、不通人情。抱着这种心态去面对领导,能不害怕吗?因此,说话前,首先要相信领导是通人情的。事实上,许多领导干部都是喜欢与员工接触的,通人情、讲道理、态度好的领导是绝大多数。只要你讲的事情合情合理,即使是为了个人,他们也会认真听取。

3.相信自己能成功

有些员工不敢和领导交流,是由于对后果考虑得过多,生怕交谈不成,反而给别人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针对这一点,要学会淡化交谈的意义,把与领导的交谈视为和常人的交谈,即使不成功也没什么大不了。淡化交谈意义的同时,要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好的交谈结果。

说话感悟

与上级说话的成功与否,不仅影响上级对你的印象,有时甚至会影响你的工作和前途。然而由于自我意识的存在,下级总是会非常关注自己在领导眼中的形象,在这种情况下与领导相处,自然免不了紧张、不安和担心等情绪反应。这个时候,为了让上司赏识自己,身为下属的你应该拿出自己的勇气和自信,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发挥自主性、能动性,摆脱依附性、服从性,从而表现自我并获得上司的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