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遇见觉知的自己
5680200000010

第10章 人生觉知:正确的思想(4)

还是那句话,这世界上就三件事:你的事、他的事和老天爷的事。如果你丈夫出门赶上暴雨了,那是老天爷的事,你没必要出于对他的关心,再打车跑到他的单位给他送雨伞;你儿子出了一趟差恋爱了,那也是老天爷的事,那是老天爷给他安排的缘分,就算你是他的母亲,你也没必要抓住点蛛丝马迹就来回地审问。毕竟那是你儿子找老婆,不是你找媳妇,加上你儿子是男人,尽管他还是个“小”男人,你也得给人家应有的尊重,不能什么事都刨根问底。好好想想,你要是被别人这么问来问去,你会舒服吗?你能不烦吗?

所以,放下那个紧张的扣儿,把心里的扣儿解开,再试试,你是不是就好多了,是不是感觉快乐起来了?

对呀,就是这么简单,快乐就是这么来的,不用你刻意去培养快乐,只要你改变了禁锢的想法,快乐自然就到了。快乐就是这么一个快乐的孩子,他时刻准备着让你快乐,以前你就是太紧张了,什么事都想操心,什么事都想自己扛,你不觉得累吗?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运行机制,每个人身体上的每个部件都有自己的运作方式,你用不着对自己的身心和别人的身心那样地大包大揽。现在怎么样,改变了想法,解开了紧张的扣儿,是不是很释然,感觉很快乐?

还有一种不快乐的人,就是爱攀比的人。他们喜欢跟别人比:比收入、比住房、比车型、比享乐,还有比老婆、比孩子的,总之别人有什么,他就比什么。似乎攀比就是他人生的目标,为攀比苦着并痛着,就是他的生活方式。

其实要拿他跟不如他的人比,他早就进了富裕一族,可他就是这么一种人,对自己的所得永不满足,对别人的所得青睐无限,这就等于说,让自己跌进了一个无底洞。住在这个无底洞的人,在自己的拥有里怎么也找不到幸福,在别人的拥有里找的全是痛苦。

实际上,爱攀比的人,就等于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给自己设置了一系列路障,不但他再也看不到路边的风景,他还深深地陷入超越路障的紧张中。在他无边的想象里,路障总在不断地加长和升格,他在望不到头的路障前,总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孤独的长跑者,获胜的希望让他不甘心放弃,失落的焦虑又让他感觉自己随时都有可能被赶出跑场。

仔细想想,他也不知道他要的是什么,算起他的全部所得,他什么也不缺,可他就是摆脱不了跟别人攀比的诱惑。这样一来,他就等于浪费了自己的年华,他不是在为需要奋斗,他是在为不需要奋斗;而一旦他不需要的东西得到了,他又盯上了下一个目标。结果他的人生就成了一场痛苦的浪费,不但浪费了自己的年华,也葬送了家人的幸福和快乐。

攀比是人的特性,只有人有攀比的嗜好,动物是不会攀比的。你有听说过动物攀比吗?没有。老虎是很威风,“你威风就威风你的,我不羡慕你,我就是想做我的快乐鸟”,黄鹂对老虎说。大象牛不牛啊,“是很牛,那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想爬就爬到你的背上去享福,你能在我的背上待吗?不能吧”。蚂蚁看着大象,打心眼儿里骄傲。

接下来的这个故事就更有趣了:

话说一头男大象看上了一只女蚂蚁。有一天,大象直问蚂蚁:“你是不是喜欢我啊?”蚂蚁说了声“是”,随后就听见一声暴雨般的哈气,蚂蚁就不见了。

过了很多年,大象老了。一天,步履蹒跚的大象打从老远就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等那个小身影爬到大象跟前,大象定睛一看,才认出那就是当年说过喜欢它的小蚂蚁。看见自己的初恋对象,大象有点百感交集。还没等它回过味来,蚂蚁就发话了,蚂蚁说:“你当年的一个哈气把我打到了十万八千里。我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爬回来,就是想告诉你一句话——”大象激动得连耳朵都竖起来了,可谁承想接下来的那句话让大象几乎晕了过去——“咱俩不合适!”

你看看人家蚂蚁,虽说人家个头儿小,在堪称“大爷”的大象面前,仍表现出十足的尊严与个性。这只蚂蚁值得我们学习吗?太值得了!

这个意义上,对人来说,动物都是值得学习的对象。因为动物都活在当下,它们没有过多的奢求,它们完全为了需要活着;除了需要,它们就是享受自然,从不给自己加码。动物在自然界以全然存在的姿态活着并快乐着,今天的我们实在有必要向动物学习,向动物致敬。

如果你有了向动物学习的觉知,可以说,快乐的种子已经在你的心田开花结果。

十、跟你过不去的不是别人,是你自己

因为信仰美好,他才能相信世界,相信人性,并把这份信任根植于心,让心带着世界走,而不让世界扰乱他。

“杯弓蛇影”的故事,大家都有听说过:

一个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把他带到书房,倒了一杯酒请他喝,他却在酒里发现了一条小蛇。他虽然害怕,又不好冒犯朋友,就把酒喝了下去。到家后,这人就病倒了。

朋友听说了那人的情况后,再次请那人来家做客。两人在书房坐定后,主人又递给他一杯酒,问他:“怎么样,在今天这杯酒里,你还能看到那条小蛇吗?”客人说:“看到了,跟那天的一样。”朋友大笑,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张弓说:“你看到的是弓的倒影,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蛇。”

那人先看了看墙上的弓,又看了看杯里的酒,这才相信,杯子里确实没有蛇,他原先认定的那只蛇,只不过是弓的倒影。他离开了朋友的家,没服任何药,几天以后病就好了。

读了这个故事,有悟性的朋友就心领神会了,对呀,这个故事太好啦,这不说的就是我们嘛!生活里,有多少人因为对自己和世界的局部看法而发生过杯弓蛇影的笑话呢?恐怕是太多啦。

有一个疑心重的女人,也许是她太爱她的夫君,又或许她少有自信,总之,自打她给那人当了老婆,她悬着的心就没一天落定。加上她老公干的又是演艺界的活儿,手下本来就美女如云,嫁给这样一个男人,她脆弱的神经时有分裂,以至于她终于跌入到杯弓蛇影的境地。有时是一个电话,有时是一个短信,总之,手机一响,她心里就紧张;短信一叫,她就觉得有鬼。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大半年,她决心跟踪盯梢,拿到证据。

有一天,她亲眼看见老公和一个女人在湖边散步,于是她心里的小蛇开始翻腾。晚上回到家,她执意要老公交代个明白。老公被老婆问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待老婆说出湖边散步的情景后他才坦言,原来老婆疑心的女人是团里刚来的艺术总监,所谓的湖边散步也不过是两人在谈创意、谈剧本。

类似的事情又闹了两回,女人的情绪低落到极点。其实老公并没有因此想离婚,也没有跟她提过离婚的事,可就因为她自己有闪失,她又开始揣摩起老公的心思。就这样又过了大半年,她因感觉不适到医院去体检,经医生一检查,她已经患上了抑郁症。

上面的故事大家看了都不陌生,如果要让您给这位女士做心理治疗,对她的问题,想必您也能说出个所以然。是啊,很明显,这位女士的问题在哪里呢?就在她不停地疑神疑鬼,先是怀疑老公身边的女人是鬼,又觉得老公本人像是个鬼,结果呢,疑心的鬼她一个也没抓着,反倒是她心里的鬼让她患上了心理疾病。

所以,要说有人跟这位女士过不去,跟她过不去的人是谁呢?我们已经看到了,在这位女人的故事里,跟她过不去的人既不是她老公,也不是她老公身边的女人,而是她自己。

是的,跟你过不去的不是别人,就是你自己。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就因为你的思想在作祟;是你先想到了鬼,而后鬼才会来找你。现在不是有个秘密已经揭开了吗?所谓吸引力法则的秘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有句话叫,你想什么,就来什么。这就是吸引力法则:你整天疑神疑鬼,你肯定会遇见鬼;你从来就不信神不信鬼,即使鬼怪横行,它也不敢对你造次。

所以,你要想好好活着,痛痛快快的,高高兴兴的,快快乐乐的,没人能拦你,除了你自己。你不想痛快,你就没法痛快;你不想高兴;你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你硬是不快乐,跟自己较劲,那快乐死活也不会来找你。

这也是自然界每一个灵性生命的法则:快乐是一种心情,它更是一种感应。如果你是个快乐的人,即使你在痛苦的时刻,快乐都会守在你的门外,轻轻地敲你的门,等着来陪伴你;可你要是个郁闷的人呢,快乐就没那么主动了,快乐就对你敬而远之了,快乐就不会上赶着来找你了,因为你没有给过它快乐的感应。

这也是为什么,快乐的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快乐;不快乐的人,碰到什么样的事情都烦心。

觉知了这个道理,人就容易释然了。具体到上面那位女士,你就应该这么想:“对呀,别人跟我过不去,我没有办法;我干吗要跟自己较劲呀。再说啦,谁没有缺点呀,谁没有软肋呀,谁这辈子没跌过份呀!就算我在爱你的问题上出了点大格,那还不是因为我爱你吗?我的动机是好的呀,我在乎你呀,一个男人被自己老婆在乎到这个程度,那是你的骄傲呀;不信你试试,要是有一天我不在乎你了,没准你还失落了呢!”

你看,同样是一件事,想法改变了,世界就全变了。刚才还阴云密布呢,现在就万里无云了。这是多么简单的一个改变呀。

好,有了改变的想法,接下来的你应该怎么办呢?

从现在起就忘掉这件事,就当这件事从来就没有发生过,然后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好好睡觉,好好吃饭,好好做家务,该干什么干什么。

但要记住,千万不要走极端,不要开始是疑神疑鬼,现在又反过来急于检讨,急于示好,急于修复关系。不要这样做。这样非但不利于关系的修复,反而更容易混淆是非,增加别人的厌烦。

你有过厌烦过一个人的体会吗?各位可能都有过。当你彻底厌烦一个人的时候,那人的好坏对你已经不重要了,在你心里他已经成了一个多余的人,你对他已经没感觉了,对一个多余的人,你还会有反应吗?这时不管他跟你说什么,恐怕你都没反应了。因为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折腾,你的感觉器官已经麻木了,几乎达到了“厌烦饱和”的状态。

具体到上面的这位女士,虽然她的老公没有跟她提离婚,但由于她多日以来的猜疑和折腾,人家对她的厌烦显然已经到了饱和状态,而且人家的厌烦饱和正是来自于她的不耐烦、不自信。现在她想跟人家修好,首先要修复好自己耐烦的心态,还要学会等待,要对因为不耐烦给人家造成的伤害勇于承担责任。

上面的这位女士,她烦过别人,所以,她现在要做的,就是要主动承担烦人的后果;她猜疑过别人,她现在要做的,就是用耐烦的行动来证明她对人家的信任。

只有这样做,没有别的办法,要静下心来,耐心地等待,要知道,等待别人的疗伤,也是你自我康复的过程。只有这样你才能真的改变。接受一种想法也许不难,难的是实践一种想法,它需要实践者的真诚,更需要有耐心,而只有当你交付真诚和耐心以后,那种建设性的想法才能变成你今后的习惯、磁场和思维定式。

不是吗?这样一来,你就变成了一个新人,有了一个新的开始。

这就叫觉知,这就是觉知的好处。如果一个人能始终有觉知,他就不大会有不快乐了,在他眼里,有阳光,世界也好;没有阳光,世界也好;吃好的,生活也好;吃差的,生活也好;相聚友人,心情也好;一人独处,心情也好;有人理解,感觉也好;没人理解,感觉也好。对他来说,不管是春冬秋夏,还是风霜雨雪,都是好时节,因为他已经没有闲事挂心头了。

总之,一个有觉知的人,就是一个信仰美好的人。因为信仰美好,他才能相信世界,相信人性,并把这份信任根植于心,让心带着世界走,而不让世界扰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