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遇见觉知的自己
5680200000007

第7章 人生觉知:正确的思想(1)

如果一个人能始终有觉知,他就不大会有不快乐了。因为在他眼里,有阳光,世界也好;没有阳光,世界也好;有人理解,感觉也好;没人理解,感觉也好。

前面讲了,思想是人的种子,你播下什么样的种子,你就收获什么样的人生。既然思想是种子,如果你想改变命运,思想变革势必先行。

然而培养什么样的思想才算正确?又或,正确的思想是什么样的呢?

答:正确的思想,就是——觉知。

觉知这个词,一般人有点不理解。觉知?觉知什么呀?

不知你是否观察过自然界的动物,当危险来临时,或在危险到来前,几乎每一双眼睛都会警觉地睁开,每一只耳朵都会警惕地竖起来。在环境上,动物没有人的优越,它们既没有房子,也谈不上安全设施,它们所谓的房屋和安全也都是本能的伪饰。动物是正经的自然一族,天当被,地当房,这种“赤裸”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动物的警觉意识。

但动物的觉知仍然是低层次的,完全是为了生存。因为整体在造动物时,没有给动物安放思想引擎,所以动物也没有生存以外的使命。动物的使命很简单,就是繁衍生息,传宗接代。为了这个简单而直白的使命,自然界的危险就成了动物的第一天敌,让自己最大限度地警惕和觉知,这就是动物得以生存的觉悟和本领。

事实也是如此,在动物的生存中,几乎每一次死伤和被俘,都是警觉松懈的结果:不管对美食还是对安逸,只要有一丝的松懈,危险就会乘虚而入。

古人因着生存环境的险恶比今人要觉知,但随着人的进化和文明的进程,人对观念的依赖和舒适的贪恋越发习惯,他对生活的觉知也越发麻木。

然而,人世间的危险并未因人的神通而有所减少;相反,正因为人有创造力也有破坏力,加上日益激烈的竞争,人的危险加上自然的危险,就成了人必须面对的双重险境。

这也是成功人士最深刻的体会了,成功是怎么得来的?成功不仅要大刀阔斧,成功更需要如履薄冰。刚好应了曾国藩那句话:“颤颤惊惊,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敞天怀。”无怪奥修把这种居安思危的态度称为人的智慧了。奥修说:什么是觉知?觉知就是小心翼翼地,好像在横渡冬天的河流。

然而,觉知并不意味着凡事谨小慎微,思前后顾。觉知的中心意思是,在你实现自我的同时,你要尽可能地杜绝伤害他人的不良观念,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你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想、这样生活,试想,我们的社会该会有怎样的美丽呢?至少,因着每一位的觉知,会减少多少浪费和牺牲,会造就多少公德和福祉!

下面看看,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有哪些觉知?

一、你的降世是偶然的

不要以为你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应该的,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应该的事,包括你的出生和降世。

不要以为你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应该的,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应该的事,包括你的出生和降世。

众所周知,受精卵的成活,是一个精子和一个卵子相遇结合的结果。乍听上去这样的结合颇为简单,但仔细想,在通常的相遇中,女人只有一个卵子,男人却有两亿个精子!要在两亿个精子中选中一个精子,或者说,要让两亿精子中的一个去拥抱那个卵子,那该会有怎样的戏剧性!

首先,这个卵子和这个精子的相遇,要有合适的时间;其次,这个卵子要有足够的健康去吸引精子,精子才愿意与它结合;再其次,被卵子选中的精子,也要以最健康的姿态和最快的速度去拥抱卵子,才能梦想成真。

明白了这个真相,你就得好好琢磨琢磨了:对呀,差一点这世界上就没有我了!那天要是时间不对头,“他俩”就碰不上了;要是那天我的“卵妈”硬是不配合,耍小姐脾气,后来出来的那个人就不是我了;那一刻要是我的“精爸”发烧感冒了,或者他一不留神掉队了,游到最前面的那一个就不会是他,后来生出来的那个人也就不会是我,是别人了。天哪!我的降生竟如此地偶然,我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真是太幸运了!

是的,你是很幸运,你来到这个世界是偶然的,没有必然性。虽说每个人都背负使命,你的使命也并不一定非要你来完成,如果没有你,整体也会派遣别人。但因为你没有赶上阴差阳错,你正好赶上了好时辰,所以应该说,你的降世是整体惠顾的结果。

不光你,我们也一样,我们每个人的降世都有整体的惠顾。

由此我们不妨把这仅有一次的降世当成一个礼物,这是整体给我们的礼物。对这个礼物我们只有加倍珍惜,它才能变成我们的祝福;反过来,如果我们不珍惜这个礼物,轻视这个礼物,它就会成为我们的灾难或诅咒。而对生命的检验其实很简单,它是你的祝福,你一定是阳光的,充满了快乐;它是你的灾难和诅咒,你指定会事事不顺、处处受阻。

对此,自觉的心灵修为就更加受用了。如果生命是你的祝福,你一定能体会到乐、定、安、明、爱;反之,你也就无法心情快乐、情绪安定、心理安全、思想清明、充满爱心了。

有人也明白生命是整体给他的礼物,但他认为,他的生命是整体给他的特别的礼物,由此他就有了藐视别人、欺负别人的理由。对此非子送上两个字——平等——来说明生命觉知的内核。就是说,生命的祝福来自于平等,生命的灾难和诅咒来自于不平等。从家庭到集体,从国家到世界,想想,哪一次争斗没有不平等的因由?哪一种和谐没有平等的要素?

也因此,平等就该成为我们对偶然降世的首要觉知,由此意识到,唯平等才有对生命的珍惜,唯平等才有对他人的厚爱,就是我们的祝福。

二、你每天都有可能在天堂,也有可能在地狱

因着生活的变数,每一天都有可能成为你的最后一天,但你仍可以选择天堂,不要地狱,对这个可能的结果你要有所觉知、有所警惕。

你知道对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吗?

呼吸最重要。呼吸是人的命门,呼吸也应该成为人的感恩。看看那些练瑜伽的人,他们练的是什么?他们练的就是呼吸,他们就是要通过呼吸来感悟整体,向整体诉说感谢。

只有感谢,除了感谢还是感谢。看看那些有福气的人,知道他们为什么有福吗?因为他们体内都带有感谢基因,他们的父辈以及父辈的父辈都心存感谢,世世代代,感谢的基因遗传到他们体内,他们从一生下来就懂得感谢。看看那些爱笑的孩子,那就是一个心存感激的孩子,他不会说话,但他能用他的笑容对世界表达感谢。

还记得有小孩子出世的危险吗?一个婴儿出来,他怎么也哭不出来,然后护士就使劲地拍打他,有的孩子经过护士的拍打就哭出来了,有的孩子无论你怎样拍打他就是哭不出来。为什么?因为他没有呼吸了,整体把他的呼吸拿走了。整体掌管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人的呼吸。

明白了人和整体的关系,你就会觉知,尽管你降世了,你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也不意味着你就能拥有一世,平安到头。生活充满了变数,各种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但有一点,你感激生命,就会随感激的态度种善根,造福德,即使你因意外的缘由未能到头,你的善根与福德仍能延续,成为他人的福报;相反,你仇恨生命,埋怨生命,对你的降世不满意,甚至为发泄不满到处做坏事,那你就是在种恶业、造恶果。而古语说的“恶有恶报”在奥修的解释里,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刻。

奥修说:“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想,恶有恶报,但我要告诉你们,恶不是受到恶报,恶就是那个恶报,恶里面就带着它们的恶报,恶报是每一个恶所固有的,它并不是来自于什么地方的一个果,它并不是你今天的播种,明天的收获——不是的。没有时间差。你犯罪,你马上就遭到报应,报应马上就开始,你在这里犯罪,报应马上在这里开始——你感到丑恶,你感到难过,你感到内疚,你心神不安,里面一片混乱,你不快乐,就像在地狱里一样。地狱并不在未来的什么地方,天堂也不是。每一个行为都带着它自己的地狱和天堂。”

因此也可以说,天堂和地狱就是自己的选择:

什么是天堂?天堂就是造福德。

什么是地狱?地狱就是种恶果。

也像一位修身者的顿悟,他说,如果你做了坏事,整体就会明晓你的作为,记下你的名字。整体虽然很宽宏,但整体同样有原则;而所谓的“人在做,天在看”,也是这个意思。你的表现,你做的每一件事,整体都看在眼里,并会根据整体的需要,对你做必要的惩处。

总之,对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因着生活的变数,你的每一天都有可能成为你的最后一天,但你仍然可以选择天堂,远离地狱,对这个可能的结果你要有所觉知、有所警惕。警惕自己的不满,警惕自己的懈怠,警惕自己的私心;要有时时种善根的虔诚,并把自己的虔诚化作行动。

三、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孤岛

感恩是生产力,感恩生产快乐,快乐缔结硕果。

这是约翰·邓恩的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孤岛。

是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孤岛。尽管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人,但每个人的生存、生活、思想、快乐、平安,都离不开他人。就算你是一个百分百宅族,就算你整天躲在屋子里不出去,你也不可能是一座孤岛;就算你和所有的人都没有关系,你认为你的生活可以完全靠你自己,你也不可能和他人没有联系。

好好想想,不用想大事,想小事,想基本需要,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被褥枕头服装衣帽,你离得了他人吗?你用的东西,哪一样不是经过他人的劳动,哪一样没有他人的辛苦?

实际上,让你觉知你不是一座孤岛,并不是说,你需要整天去拉关系、搞联络,不是那个意思。让你觉知你不是一座孤岛,是让你觉知,在这个世界上,你有许许多多要感激的人,不光要感激对你有用的人,也要感谢对你看似没用的人;不光要感激生养你的父母,也要感谢人你的亲人、同事和朋友;不光要感激人,还要感谢你遇到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物。

事有好坏,物有用否,但不管好事坏事,有用没用,只要是你遇见了,碰上了,你都得抱有感激的心态,这就是整体给人的功课。我们有幸降世,背负整体的使命,也有该做的功课;做不好功课,你就完不成使命;先做好功课,才有使命的付托。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凡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笛卡尔讲这句话,其实正是从感激场中发出的电波。也因此,他所说的存在,就包括了好事和坏事,有用和没用。对此不讲大道理,单想你自己的经历你就能知道,只要你处在感激场中,你生活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对你都有“合理”的益处:好事成就你,坏事打造你;有用帮助你,无用启发你。

那些成功人士,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都是做好了功课的人。他们从一开始就心怀感激,从一开始就让自己走进了那个巨大的感激场,不光感激人,就连他用的一滴水、一度电,屋外踏过的一草一木,他都怀有感激之情。因为他知道,没有水电,他就会退回到远古;没有草木,他就无法享受工作后的闲暇,更无法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而感激的重要性,并不在于你获得了多少实际的好处,而是说,对人这样一个群体中的个体动物,没有个体的感知,就没有自我的生存;没有对他人的感恩,就没有个人的快乐。人的终极快乐——不管你与他人有否联系,或联系多少——一定要建立在你对他人的感恩之上。因为感恩是生产力,感恩生产快乐,快乐缔结硕果。世界上,每一个堪称硕果的果实,无不产生在奉献于他人的快乐中。只要看看今日世界之精彩,这个道理就不难领悟。

四、人在最艰难的时刻,要靠自己过关

有死亡这个酷友,才有我对生命的觉知;有死亡的垫底,什么样的苦难都不在话下。

上面讲了,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孤岛。然而这样的觉知并不意味着,你在生活中一定要事事靠人,求助于他人的帮助。

事实是,人在最艰难的时刻,都要靠自己过关;人在最孤独、最无助的时候,往往是你走向成功、迈向成熟的前奏。

因为人虽然具有群体性,更具有个体性。人的群体属性多在物质层面助人生存;人的个体属性才能在灵悟层面给人觉醒。就是说,一个人的生存,离不开你与他人的协助与关联;但人在精神层面的觉醒与觉知,一定要靠你本人的修为和体悟。

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不但是行动者,人更是体验者。

动物也有行动,但动物不是行动者。动物在行动上没有人的自主性,动物的一切行为都来自于本能,而动物的本能,又多是反应的结果,所以应该说,动物不是行动者,动物是反应者。动物只有反应,没有行动,当然也就不会有体验了。

只有人会行动,人是行动的发起者,也是行动的主宰者,所以人才有了对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对此每个人都有体会,比如一场暴风雨来临,动物会逃跑,人也会逃跑。但动物只会自己逃跑,动物不会去管别的动物,它更不会去抢救公共财物;人就不同了,人当然也会自己逃跑,但同时,人也会为了他人的利益选择不逃跑。顺着这个思路,再去遥想当年沉入海底的那座豪华油轮泰坦尼克号,设想一下,如果当时船上乘载的全是动物,会有怎样的情景呢?那肯定不会有四个乐队演奏者为逃生的人群安详拉琴的感人场景,而在那种时刻选择死亡,就成就了人之称之为人的选择和举动。

为什么?因为他们愿意选择有意义的人生,而在那种时刻毅然赴死,把生的机会留给船友,就是一种有意义的举动。而选择有意义的生,哪怕只有一刻的生,这四位演奏者也相信,他们的灵魂能得到安息,因为他们的灵魂在生死攸关的时刻,选择了干净。

的确,人的觉醒和觉知,往往发生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就在“那一刻”,生的意义突然悟出,人对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也成就了人的觉知和觉醒。

实际上,人所有的恐惧、焦虑、不安,无不来自于他对自我的迷惑:他不想否定自我,又怀疑自我;他不信任他人,又不能不随波逐流。带着这样的迷惑盲目入世,境遇好时,他独吞喜宴;境遇不好时,他期待他人分担恶果。直到他对他人的纠缠让人厌烦,他只好把对生活的怨恨丢给命运,以至于他终于走到了自罚的尽头。

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人,他们的觉醒并非来自于自然的顿悟,而是要经历深深的痛楚了:伤痛的撕裂,病痛的折磨,生死的考验,死神的光顾,仿佛只有站在悬崖边上,才能品出生之美味;只有站在死亡之巅,才能感悟生活的美好。

正好应了罗洛梅那句话:“人如果不死,他就不可能热烈地去热爱生命。”

如果你是一个有觉知的人,如果你了解到死亡对生命的督促和鞭策,在你最艰难的时刻,紧紧地拥抱死亡,直面死亡,你反倒能生出一丝瞥见,让你从欲望缠绕的紧张中松弛下来,走向空掉欲望的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