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奥巴马的魅力口才
5680400000013

第13章 气势——技巧让表达更有力度(3)

与人交谈时一定要做到就事论事,就算要旁征博引也不能超出所讨论话题的范围之外。如果你从“国民经济”逐渐谈到“人类进化史”,明明两者风马牛不相及,你却仍然说得津津有味,在别人看来,你无疑是在卖弄学识罢了,令人心生不快。

胡编乱造

旁征博引也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如果你就某个论题为了证明自己论断的正确性,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论据,那也不能胡编乱造,随便搪塞。如若不然,就算你的观点是正确的,也会被人打上“错误”的标签,更重要的是,你的诚实会在他人心中大打折扣。

以他人为中心

如果一个讲话者不善于或者不乐于用自身事例说话,总是拾人牙慧,拿别人的事例说事,那么,他就成了其他人的传声筒,无形中将自己置身于局外。听众不但不会感同身受,而且还会觉得讲话者所述之事空洞、虚假,倾听的积极性会立马下降。

以自我为中心

太以自我为中心,动不动就说“当初我怎么怎么样”的人,通常都不会受人欢迎。因为在他人看来,这种人过于骄傲自满,以吹嘘炫耀为乐,不易也不想与之亲近。所以,要将眼光放宽、放远,不要总围着自己转,这样旁征博引的范围才会更大,可信度也更高。

7 穿插故事,瞬间扭转气氛

▲[关键词]出其不意 扭转气氛 过瘾

在演讲中引用一些小故事,是避免空洞、求得认同的最有效的办法。奥巴马在演讲中,总是能自如地引用一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例或是他人身边的小故事,来增强言辞的可感性。

在奥巴马发表当选感言时,以个案分析的方式,提到了一位特殊的美国妇女——106岁高龄的安·尼克松·库伯。奥巴马通过解说当时的社会制度让大家明白,她不可能在属于那个年代的政治生活中表达自己的声音,一是因为她的肤色,二是因为她的性别。

奥巴马随后指出,他在大选中的胜出就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肤色较深”的人也可以成为全体美国人民的总统。因此,这也充分印证了他的演讲主题:结果证明,在美国,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这样一个看似悲情的故事,奥巴马却作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总结,让听众着实出乎意料地接受到这一讯息,瞬间扭转了现场稍稍低沉的气氛,将主动权牢牢抓在了自己手中。

奥巴马已经习惯于在演讲中不时地穿插个故事来吸引听众,而听众也习惯了这种“奥巴马式”的演讲。他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总能巧妙地用这一故事引出自己的观点。例如,他在讲到社会底层人民如何的受苦受难,如何在饥饿、疾病等困境中艰难挣扎时,语气低婉,听众心情也随之变得低落,现场气氛一片沉重。然而,他总能在这时候石破天惊地喊出口号来,比如“Yes,We Can(是的,我们能)”。就是这类话,出其不意地在瞬间扭转了现场的气氛,使大家的情绪迅速上升。这样悲喜交加、跌宕起伏的过程,让无数人大呼过瘾。

▲[亮点解析]故事是演讲中的调味剂

在演讲的过程中,适当运用故事做材料,不仅可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还能够给他们以感染和启迪,增强演讲的现场效果,为演讲增光添彩。

无论一场演讲的基调是悲壮的还是欢快的,在此间适当地穿插一两个小故事,都能有效地转变现场气氛。比如,莫言前往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时,他用缓慢而清晰的汉语,发表了自己的获奖演说。

莫言坦言,自己此刻最想念的,是已经过世的母亲。莫言在演讲中穿插了大量他对母亲、亲戚、家乡的叙述和回忆。在他记忆中最早、最痛苦、最深刻、最后悔的事情,都跟母亲有关。母亲的正直、善良和坚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将这样的故事贯穿在演讲中,令在场之人无不为之动容。

在演讲界,奥巴马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华盛顿邮报》曾撰文称赞奥巴马的言辞具有高度娴熟的修辞技巧,一切都从简单的常识入手来阐述他的政治思考。在提出个人观点时,有时还会生动地插入关于政治生活荒诞面的插科打诨。

比如,奥巴马回忆了他和布什在白宫见面的场景:布什热情地同他握手,然后转向旁边的助手,那位助手朝总统手中喷了一些手部消毒剂。然后,布什也给了奥巴马一点消毒剂。他引用布什的原话:“这是好东西,可以让你远离感冒。”

本来颇为严肃正式的话题与场面,穿插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倒让人忍俊不禁了。

由此看来,一个小故事就犹如讲话中的调味剂,它体现了讲话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也能使现场氛围来个迅速的转变。

▲[口才指点]穿插内容时的注意事项

几乎人人都有听新鲜事的爱好。为了激起听众的好奇心,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在演讲中讲到某个话题时,适时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故事、笑话或者趣闻,能使演讲内容更加丰富充实,现场气氛更加活跃。但我们在穿插内容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穿插内容要紧扣演讲主题

演讲中穿插别的内容是为了获取最佳效果,如使事理说得更具体形象、调节演讲节奏等,而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故意炫耀演讲者的“知识渊博”。这就是说,运用穿插法,要紧扣演讲的主旨与中心,不能漫无边际、随心所欲地穿插与演讲目的无关的内容,否则就会喧宾夺主,致使演讲失败。

有选择地穿插内容

穿插的故事、笑话、趣闻等,要与演讲内容有所联系。能说明问题的,生动有趣的,或者能够激发听众情绪的,都可以采用。但无论穿插什么,都要经过认真选择,不能随手拈来、信口开河。另外,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大众的审美观,不能有庸俗低级之嫌。

适度作解释说明

演讲者对于自己所要演讲的内容自然是摸得透彻,对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或感情也有个把握,但是听众却并不一定能全盘接收。有时候,演讲者需要对穿插的内容作一些说明,阐明自己的想法或是从中引出一定的道理,使之与演讲的内容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听众听得更加明白。

8 言简意赅,字字珠玑

▲[关键词]简洁 明确 主题

话不在多,说得精才是关键。奥巴马在正式场合,比如演讲、答记者问时,通常不说无关紧要的废话,他总是直奔主题,拣重要的说,言简意赅却是字字珠玑,令人赞叹。

在2009年G20峰会记者会上,中国央视记者芮成钢逮住机会与奥巴马对上了话,芮成钢说:“您如何确保糟糕的本土政治不会干扰或消极地影响到正常的国际经贸往来合作?”

奥巴马笑了笑,继而答道:“我只是美国的总统,不是中国的主席,也不是日本首相,更不是参加峰会各位的首脑。我最直接的责任是让我们美国的人民生活得更好,这才是他们选举我做总统目的。这也是前面几个问题中所提到的,为什么我来这里(参与20国峰会)能够帮助美国人民就业、购买住房、培养孩子上大学、实现我们所说的‘美国梦’。衡量我的标准,就是要看我是否能有效地满足美国人民的需要和解决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奥巴马的回答简洁而明确,围绕着“我是美国总统”这个主题将问题阐述得详尽而切实,表达了他致力于解决美国人民教育、就业、住房等最基本的生活问题的决心,避过了芮成钢尖锐提问的锋芒。

2009年3月,就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公布了对金融体系的监管改革计划。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宣称这次改革“不是边边角角的小修小补,而是要建立一套新的游戏规则”。

2010年1月21日,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在短短几分钟的讲话之中,奥巴马言简意赅地提议:任何银行或拥有银行的金融机构都不可以拥有、投资或担保任何对冲基金或私募基金,或者进行与服务其客户无关的自营交易;同时他还呼吁国会立法对商业银行的股本规模进行上限限制。

奥巴马的讲话表示他已经决心重设华尔街的游戏规则,并且对于意料之中的反对声音,他坚定地表示:“如果这些人想来场战斗,那么我已经准备好了。”

▲[亮点解析]只有主题明确,才能语言简洁

言不在多,明了就行;话不在长,简要则明。要说出简洁明快却有力度的语言来博得他人的好感,关键是要有个明确的主题。主题明确了,思路才能清晰,才能分清主次,才能一语中的,而不是长篇大论半天,别人还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这才是说话的最大败笔。

奥巴马的语言技巧,可以用几个恰切的词语概括:适时、适度、适量。这些特点在他2009年的就职演讲中可以看到。比如他在对布什政府表示礼仪性的肯定以及实质性的否定时,没有拖沓,也没有引申,表现出客观公允的态度,同时为新政的实施拓展了道路。

奥巴马抓住了问题的症结,即说话内容的主题。如果他在对布什政府的问题上表达得不着边际,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了。他在后来的演讲中,每次提到诸如战争、失业、医疗等问题时,总是一语中的,说得简洁而有力度,让听众一听就引发了共鸣,看到了希望。

说话的主题是说话的灵魂,让人一听就明白的主题才更容易吸引别人,让人听得有趣,听得下去。吸引人的主题往往都是惊人的简洁。奥巴马每次的演讲都有着清楚而简洁的主题,比如“责任”、“希望”、“教育”等。

▲[口才指点]如何突出主题

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有主题,演讲和一般的发言也不例外。拿演讲来说,演讲主题是指讲者通过演讲的全部内容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它是演讲的“灵魂”和“统帅”。那么,我们在向听众表情达意时该如何突出主题呢?

内容要集中紧凑

内容的集中紧凑是使讲话主题突出的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然,内容一多,易混乱,听众反而弄不明白你到底想表达什么。

围绕中心,抓住要点

要做到语言简明,每一句话都要围绕既定中心,不要节外生枝。不过,仅仅围绕中心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抓住要点。俗话说“简明扼要”,从表达上说,只有扼住“要”,才能做到简明。

不用晦涩难懂的言辞

讲话不同于写文章。文章贵在令人产生欣赏的美感,而讲话则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手段,贵在简洁明了。因此,让听众听得懂的说辞才能达到沟通畅通无阻的效果。晦涩的话语虽然可以成为谈话的点缀,比如谈话间吟出一句生僻的古言虽然可以为话语添彩,却不能让它成为主流用语,以免引起别人的反感。

重点内容,予以重申

强调重点内容也是突出主题的一大手段。同一句话,听众听的次数多了,自然会牢牢记在心里,就如每年的春晚过后总会出现一些流行语一样,就是因为表演者的多次重申,才让我们轻而易举地记住了。

9 “首语重复”,动人心弦

▲[关键词]反复 重复 震撼

2004年夏天的波士顿,奥巴马凭借一篇令人震撼的演讲技惊四座。在其中,他充分运用到了重复的技巧。

他向选民们描绘了未来的美好蓝图:

我们可以给孩子盖好被子,保证他们可以绝对安全,并且衣食无忧;

我们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有人会不请自来;

我们可以去创业实现我们的理想,而不用通过行贿或者“走后门”来发展;

我们可以参政议政,不用担心被打击报复。

然后,他用犀利又富有深情的语言呼吁人们行动起来:

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还有很多需要为我在伊利诺伊州盖尔茨堡见到的工人们去做……

还有很多需要为我遇到的那位父亲去做……

还有很多需要为那个年轻女孩去做……

并且为当时的民主党人约翰·克里造势:

他坚信,美国应该推行标准的医疗保险,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华盛顿的政治家,都应享受同等待遇。

他坚信,能源的自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因为国外油田遭到破坏而受到威胁,或者放任石油公司对利润的疯狂追求。

他坚信,美国应该成为一个永远不会以信仰为借口,而影响大家的基本自由的国家。每一位公民的权利都会受到法律的保护,美国会因此而成为人人向往的国度。

他还坚信,当今世界上的确存在着危险,战争也许在所难免,但战争绝不是解决问题的首选。

奥巴马的话语,让选民们发自内心地表示认同和震撼:

因为希望,奴隶们才会围坐在篝火旁吟唱自由的乐曲;

因为希望,人们愿意远渡重洋,移居他乡;

因为希望,工人家庭的孩子才敢向命运发出挑战;

因为希望,我这样一个拥有怪名字的瘦小子才能在美国找到自己的容身之所。

▲[亮点解析]重复带来的美感

奥巴马的这种重复方式叫作“首语重复”,即在一连串的句子开头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或者短语。通过这样的方式,演讲者可以清楚地向听者传达一种理念,并且强化听者耳中的印象。

通过运用“首语重复”这种语言技巧,演讲者可以使自己的语言更富节奏感和韵律感。很多英语国家的诗人都利用这种技巧创作诗歌,比如美国诗人惠特曼就曾经写道:“还有什么时候,能比现在开始更好呢?还有什么时候,你的未来会比现在更年轻呢?还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完美呢?”

朗朗上口的诗词和乐曲总是被人传唱,同样,朗朗上口的演讲内容也更能抓住人们的耳朵,同时突出重点。很多演讲家都喜欢用“首语重复”这一技巧,比如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数次使用“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作为开头。

回顾上面的演说内容你会发现,奥巴马用语言绘制的美好蓝图和有关“希望”的演说,跟马丁·路德·金的演说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妙。

▲[口才指点]反复强调观点

别人总是对你的言语不感兴趣?朋友抱怨你的谈吐意义不明、缺乏重点?那你就该试试奥巴马的“首语重复”法。当然,由于英文的语言方式跟中文略有不同,你在使用时也要注意区别调整:

区别“首语重复”和排比

“首语重复”跟排比一样,都是用一个固定词语或短语引领一组句子,它们是不是一回事呢?并不是。

两者相比,排比对句型的要求更加严格,要求字数、格式相同或相似;而“首语重复”,只强调句首的词语或短语相同,后面可以随便发挥,句子的长短和结构可以存在差异,只要达到强调的目的就行。

在交谈和演讲时,用好句首的相同词语或短语,并在其后自由发挥,会让听众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比如传达自己的想法时,你就可以用:“我认为……”开头,加深他人对你的印象。

三个一组进行重复

纵观奥巴马的大部分演讲你会发现,他很喜欢将三个观点归结在一起,使用同一个首语——当然,这并不绝对。

以三个为一组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在沟通过程中,人们的注意力很难在你列举三个事例或者提出三个观点之后保持集中。如果你想尽可能地加深别人的印象,就把首语重复三次吧,不要再多了,否则听众可能会用嘘声表达自己的不满。

控制重复时的音量

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在你身边已经有人在使用“首语重复”了,但他们的谈吐并没有令人感觉愉悦,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们在说重复的首语时会不自觉地提高音量。

你要注意,“首语重复”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攻击性的语言形式,非常容易震撼听众。如果使用不慎,可能会令他人心生反感。你在使用这一技巧时,一定要有意识地保持好仪态和音量,传达自己的友好,以免影响沟通效果。